书城自然科学新编科技知识全书:中华科技五千年
33989400000051

第51章 首次进行远洋科学调查

人类早在一个多世纪以前就开始从大陆文明走向海洋文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能否走向海洋,标志着一个国家的文明程度是否步入现代的行列。

面积远远大于陆地的海洋,蕴藏着极其丰富的资源。在陆地资源越来越少的情况下,开发利用海洋资源则显得更加重要。因此从这个意义上来讲,能否成功地走向海洋文明,也是一个国家能否抓住发展机遇的关键。

中国是一个海洋大国,属太平洋地区,中国的领海(按国际惯例)就有300多万平方公里。因此,中国的海洋资源十分丰富。对于像中国这样一个人多地少,陆地上资源十分有限的国家,发展海洋事业显得更加重要。

曾几何时,我们的祖先郑和曾经带领着他的木质结构的船队七下西洋,创造了当时世界航海史上的奇迹。但是,由于观念和技术的原因,郑和每次都空手而归。

随着中国万吨远洋运输船只的建造成功以及海洋科学的发展,中国已经有能力进行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了。

为从更大范围、更多学科领域获取海洋科学研究所需要的第一手资料,中国决定组织力量首次进行远洋科学调查。

1976年4月,中国自己制造的两艘万吨远洋科学调查船“向阳红5号”和“向阳红11号”驶离港口,准备前往辽阔的太平洋海域进行首次科学调查。这次远洋科学调查的内容很广,包括海洋水文调查,海洋气象资料调查,海洋重大勘测,海底地质地貌勘测,远洋通信、航行调查等。

参加这次远洋科学调查的广大工人、干部和科技人员带着全国科技工作者的期望及党和人民的重托,在蔚蓝的大海上,横跨东西半球,穿越赤道南北,在数十天的航行中,战胜了太平洋西部强烈台风的猛烈袭击,经受住了赤道酷热的考验。

他们在航海资料缺乏的情况下,驶过复杂的海域,战胜了惊涛骇浪,昼夜工作。在向蔚蓝的大海索取了大量的实验样品、资料和数据后,于7月5日胜利返航。

大海是广阔的,也是狂暴的。中国两艘万吨远洋科学调查船进入水上作业的第一天,就遇到了6级以上的大风。参加科学调查的全体人员在摇摇摆摆的甲板上与风浪搏斗了近一个小时,保证了各种仪器的安全。

到达太平洋西部后,“向阳红5号”和“向阳红11号”又遇上了呼呼的狂风和山一样的恶浪。为保证各种仪器、设备的安全,又不耽误时间、延误工作,气象预报室根据高空气象图、卫星云图以及各种观测纪录,在对所有能够搜集到的气象预报资料以及台风的变化规律进行了深入分析研究后,提出了可靠的航行方案,保证了船只的安全和考察任务的完成。

为保证这次远洋科学考察任务的完成,有关工厂、设计部门在“自己设计、自己制造、自己安装”的自力更生精神鼓舞 下,在很短的时间内就为这次远洋科学调查研究制造出了大批成套的仪器设备,这些仪器设备工作正常、性能稳定,得到了考察队员的好评。

通过1个月的远洋科学调查,取得了丰富的成果,有些调查项目填补了国内的空白,有的甚至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这些大量的、多学科的第一手资料,为中国海洋科研事业的发展、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做出了巨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