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要有个理由,让客户不得不买你的产品
有一个关于销售员向和尚卖梳子的故事,想必大家都耳熟能详了,这个故事俨然成了产品营销的一个典型课题,它全面地道出了如何从不同的角度去挖掘客户的潜在需求。
刚开始,一些人可能会觉得很好笑,和尚又没有头发,买梳子有何用处?其实,凡事只在一个“理由”,只要你找到一个合情合理的说法,一切都好办,客户就会不得不购买你的产品。
让我们再来回顾一下这个故事,温故而知新。
有四个推销员,接受重任,到庙里向和尚推销梳子。
第一个推销员,拦住一个小和尚说:“小师傅,你买把梳子吧?”小和尚一听,气不打一处来,说:“一个和尚要梳子干什么!”结果,这个推销员灰心丧气地空手而返,一把梳子都没有卖掉。
第二个推销员,拦住一个小和尚说:“小师傅,你买把梳子吧?”小和尚还是说:“一个和尚要梳子干什么!”推销员马上说:“你虽然没有头发,但可以买把梳子用来刮刮头皮。头皮如果经常挠挠,不仅可以止痒,还可以舒筋活血,有益全身健康。并且,一旦背经背累了,梳梳头,可以让脑子更清醒,记性也更好了。”小和尚觉得言之有理,自己购买的同时,还给师兄弟买了几把。就这样,这个推销员卖掉了10把梳子。
第三个推销员,拦住一个老和尚说:“大师,您买几把梳子吧!”老和尚说:“我要梳子干什么?”推销员说:“您看,这里每天都有很多虔诚的香客,每当他们在那磕完头后,头发就变得凌乱不堪,头上也落满了香灰。蓬头垢面、衣衫不整是对佛祖的不尊敬。你为何不在庙堂前放上一些梳子呢?香客每次磕完头,就让香客梳一梳。这样不仅使其显得得体大方,而且还让香客感受到关心和体贴,下次必然还会来贵庙上香。”就这样,这个老和尚一下子买走了一百多把梳子。
第四个推销员,理由“编”得最厉害。他三言两语就卖掉了几千把梳子,甚至还有寺庙的长期订货。他是怎么办到的呢?
他对方丈说:“贵庙一定经常会有很多善人来捐赠财物吧?不过,礼尚往来才能更显佛祖普度众生嘛,所以回报给信徒一些小礼物是很有必要的。而梳子是再合适不过的礼物了。它不仅便宜,还很有用——可以变成寺庙的广告。如果您在梳子上刻上‘积善梳’这三个字和贵庙的名字,把它作为礼品送给香客。那么,贵庙的香火一定更旺盛!”
显然,最成功的是第四个推销员,靠几句“言之有理”的话,就在一个没有销路的地方——和尚庙,开辟出了一个广阔的市场。那么,是否还有其他更好的“理由”,使和尚庙能更大量地采购梳子,并且梳子的价格也可以卖得更高呢?
在推销前,只要能透彻了解客户的理性需求和感性需求,那么,要找出第五种理由也是绝对有可能的。
回过头想想,香客们是为何而去庙里烧香呢?是为了祈福,是为了家人幸福安康。显然,在这些善男信女的眼中,寺庙绝不仅仅是个和尚聚居地而已,更是神灵、佛祖驻扎的圣地。每一次烧香许愿完之后,他们的精神往往总能得到暂时的宁静,有些人就算内心并不怎么信鬼神,也会希望上天可以庇佑自己。
而事实上,听到的只有香客的祈福声,“佛祖”那可从不会传来“回音”。如果“佛祖”能把庇佑众生的只言片语写下来,交到每一位香客手中,那么,香客是不是就会非常惊喜呢?就好像你算完命,算命先生就会让你抽一张签,不管是好签还是坏签,至少你会觉得祈求是有结果的。那么,为何不让这些香客拿到一张好签,满意而归呢?
在情感上得到安慰,让祈福得到回应,这正是客户的心理需求。
你是不是觉得要实现这种愿望实在是有点儿天方夜谭?你是不是认为就算可行,也会花费大价钱?
把“积善梳”作为赠品,虽然可以博得香客好感,但意义却不够深远。其实,你完全可以这样把梳子卖给庙里的和尚。
给梳子赋予护身符的外衣,然后卖给香客,寺庙可以声称,这些梳子都是在黄道吉日,经过众多高僧的诵经念佛,求得佛祖降福后,给予隆重开光的“佛梳”,它能带来力量和灵性。如此一来,梳子成了延续给香客更多护佑的物质化产品,而寺庙也可招引来更多的香火赞助,这实在是两全其美之策。
香客们也许不能每天都光顾鄙庙,不能每天来虔诚地向佛祖祈福。但是,只要随身携带这些开过光的“佛梳”,佛祖对其的庇佑就能无处不在!
本来是不值几个钱的赠品,转眼变成了给予香客庇佑和力量的宝物,价值自然也就不可同日而语了。这些梳子,不止可以让推销员卖出一个好价钱,寺庙更是可以大赚一笔,这种双赢的结果,自然也可以使买卖双方保持持久的合作关系。
这种方法不同于刮刮头、舒筋活血,不同于为了整洁梳妆打扮,也不同于积德行善,把开光的梳子,作为平安符卖给那些虔诚的香客,在精神和心理上,最大程度地满足了他们。我想,这应该是卖梳子的最高境界了吧!
这正是从精神角度出发,挖掘客户的潜在精神需求,然后因势利导,给出一个完美的理由,让客户络绎不绝地主动消费。
优秀销售员支招:
1.低层次的销售,是从客户的物质层面考虑。比如,它很美味、它穿起来很舒适、它物美价廉……基本上,这些具体的东西其他销售员的产品中也会具备。而高层次的销售,是着眼于精神层面。当你说的话,一下子触及到客户内心柔软的一面,或者使客户的感情受到波动,那么你就成功了。
2.客户不买你的账,不是因为他不需要你的产品,不是觉得价格太贵,也不是他正要去开会。而是,你没有给客户一个机会、一个完美的理由去购买你大力推销的产品。
4.客户实在不想买,别赶鸭子上架
在实际销售中,很多心浮气躁的销售员为了尽快完成交易,即使客户已经产生逆反心理,不愿购买,他们仍会一如既往地穷追不舍,赶鸭子上架,自以为通过自己的狂轰滥炸可以扭转乾坤,把客户搞定。其实,这样只会起到相反的效果,结果往往就是惨败收场。可见,用“霸王硬上弓”的方式销售是行不通的。
阿道夫是一家广告公司的老板,不喜新厌旧的他,一辆私家车一用就是好多年。但是,最近那件老古董车总爱闹点儿小别扭,所以,他计划着换一辆新车。这一消息,一下就传到了那些耳听八方的汽车销售员的耳朵里。于是,很多销售员络绎不绝地找到他,想尽办法向他推销汽车。
每一个销售员,无一例外都在称赞自家汽车的性能有多么好,售后服务有多么周到,款式有多么适合阿道夫的身份,总之,极尽所能地劝说阿道夫选择自己的汽车,有些人甚至还嘲讽他的旧车:“哎呀,就是嘛,看那台老车,破旧不堪,再驾驶那样的一辆车就太有失您身份了!”销售员的夸夸其谈,和那些不知趣的言论,让阿道夫心里从不悦慢慢变为反感,本来想尽快买辆新车的热情也渐渐冷却,那些能言会道的销售员一个个被他打发走了。
每次,销售员登门造访,对他花言巧语的时候,阿道夫就非常烦躁、非常不耐烦,他的防御心理也与日俱增,看着对面那些迅速一张一合的嘴巴,他心想:哼,这些吃人不吐骨头的家伙,在这儿喋喋不休只是为了把自己的车卖掉,还敢对我的车说三道四,不就是想让我买他们推销的车吗?我就偏不上当!
一天,又有一名销售员敲响了他的家门,阿道夫在看到他的第一眼,就打算好了,不管对方怎么劝说,他都不会动摇,不会去买他推荐的车。可是,这位销售员很奇怪,他没有嬉皮笑脸地套近乎,也没有对自己公司的汽车夸一言半语,他只是围着阿道夫的老车看了一圈,然后对他说:“阿道夫先生,您这部老车保养得还不错,我听说您要换车,但很明显这辆还能再用上一年半载,废弃实在可惜。您还是等等再换吧!”说完,这个奇怪的销售员留下了一张名片,然后不等房主送客就主动离开了。
阿道夫好半天才反应过来,见多了其他销售员的热情如火,这位销售员的言行举止,令他有点适应不了,这使得阿道夫之前刻意准备的心理防御一下子失去了所有意义。一直以来,因为被人催赶着买车而产生的那种逆反心理,也一瞬间消失了。
阿道夫冷静地想了想,还是觉得是时候买一辆新车了。于是,当天,阿道夫给那位留下名片就走人的销售员打了电话,并向他直接订购了一辆新车。
其实,这个不推销就离开的销售员,才是真正的厉害角色,他并非正面出击,而是以相反的思维方式去考虑。当他知道客户根本已无购买之意,连听都不想听时,便知趣地以退为进:既然你不想买,那我就不卖给你。
这并非消极的“放弃”思想,而是反利用客户那种拒绝购买推销员产品的逆反心理:一旦卖家不卖东西了,客户反而就激起了主动购买的欲望。
很多销售员不会看脸色,也不懂客户的心理,看问题太过片面,在推销过程中,总是站在自己的立场上,“口无遮拦”地介绍产品,而对客户的感受置之不理,结果只能面对残酷的淘汰出局。
艾迪和亚力克是同一家软件公司的推销员,有一次,他们先后去一个大客户那儿推销产品。
最先去拜访的是艾迪。他不问问客户的需求,也不看看客户的心情,一进门,直接就滔滔不绝地介绍起产品来,他声称这款新产品如何如何好、如何如何先进、如何如何便捷,不买简直就吃大亏了……
然而他这番话并没有引起这个大客户的兴趣,客户不仅不买账,还对艾迪非常反感,因为当他表明拒绝的立场后,艾迪仍不死心,不断垂死挣扎,千方百计地“强迫”他购买。最终,客户只得不留情面地让秘书把艾迪给轰走了。
一周后,亚力克也被派去拜访这个客户,推销的是同一款产品。
当亚力克敲门进到客户的办公室后,并没有像艾迪那样一上来就推销,而是又绅士又礼貌地为自己的打扰向客户致歉和致谢:“谢谢您百忙之中还分身来会见我,这实在令我很惭愧,也很感动!”与此同时,亚力克还不失时机地说了些符合实际情况的恭维话。当谈到自己的产品时,他只是作了简单的介绍,一笔就带过了。
尽管亚力克的行为举止和言辞都很有分寸,但是铁了心不买账的客户至始至终都不冷不热的,一副“看你还能说什么”的样子。亚力克立马了解了现状:客户在唱反调,不打算购买。
于是,亚力克话锋一转,很无奈很诚恳地对客户说:“虽然我认为这款产品很适合贵公司的应用环境,可惜我太笨嘴拙舌,无法让您充分认识到。我认输啦,谢谢您的耐心,听我唠叨了半天。我现在就告辞。不过,临走前,能否请您指出一下我的不足之处呢?以便我日后多加改进。麻烦您了!”
就在此时,奇迹出现了:客户的态度一下子出现了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冰冷的脸上露出了笑意。他从座椅上站起来,和善友好地拍了拍亚力克的肩膀,笑着说:“哈哈,不用着急走!这么说吧,我决定买下你的这款产品来试试!”
为什么艾迪尽职尽责介绍产品反而被轰出去?而亚力克“放弃”了客户却还能成交呢?这便是一个“如何满足客户心理需求”的问题。
艾迪眼里只有自己的产品,忽略了对客户的尊重,并且一见风头不对,就想赶鸭子上架,自然会惹怒客户。而亚力克,至始至终都有礼有节,即使在临别时,还敬业地请教客户,这让对方感受到了特别的重视,从而,在感情上,认同了亚力克。最后,主动提出了购买要求。
优秀销售员支招:
1.客户初次和销售员接触,常常会心怀戒备。此时,如果你只是一味地着眼于自己的产品,满口都是对产品的夸赞,那么,客户就会更加警惕,甚至会因为害怕上当受骗而拒购。记住:强扭的瓜不甜,不要让客户看出来你试图改变他的想法和决定。
2.一个聪明的销售员,随时随地都把客户当上帝,因为客户也把自己当上帝。所以,你要想尽办法把客户当上帝一样伺候,以博得他们粲然一笑。当然,要想伺候好这些上帝,就要先明白上帝的想法,懂得上帝的心,然后顺上帝的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