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稻盛和夫全传
34167200000021

第21章 哲人风范,把人生哲学与企业经营结合起来(2)

奇迹总是在不断地创新与实践中产生。一年半之后,京瓷终于开发出了用于量产的“提拉装置”,实验结果表明,这种装置能够提拉出10米以上的带状单晶硅。1979年,京瓷成立20周年,也正是在这一年里,京瓷接到了日本电气的委托,负责安装8千瓦的太阳能电池。在秘鲁的山里,此装置将于用微波中转站的电源。虽然技术上已经有所成就,但是提取带状结晶耗时太大,而且结晶表层极易形成波纹,如此一来,不但导致生产效率严重跟不上,做出来的合格成品数量也很少;不仅如此,最关键的问题是制造费用怎么也降不下来。因此,日本太阳能株式会社一直持续出现亏损。加之当时石油供应得到了一定的好转,石油市场逐渐出现稳定的趋势,社会对于使用太阳能电池的信心程度开始急剧下降。除京瓷以外的参与硅太阳能研发的4家公司也逐渐失去了信心,不久便纷纷退出日本太阳能株式会社。

稻盛和夫没有放弃硅晶技术的研发,立志要让全新的太阳能燃料得到普遍使用,并致力于为保护生态环境和寻找可替代能源而努力,争取为这一环保能源领域的可持续发展做出一番贡献。稻盛和夫认为,这或许是一项无比艰难的事业,但又是应该去做的正确的事情,遵循这一正确的原理走下去,就不会迷惑,就能将事业引向成功。

因此,在最关键的时候,稻盛和夫毅然决定收购其他公司的所有股份,哪怕是在这项技术上单兵作战,也决不放弃。稻盛和夫认为:“有了必胜的信念未必会获得绝对的成功,但没有了必胜的信念必然导致绝对的失败。”

为了心中这个必胜的信念,稻盛和夫又在位于滋贺工厂附近的八日市建立了新工厂,并立志在这里实现降低太阳能发电成本的心愿。在这里,稻盛和夫总结了以往采用的单晶硅带状连接导模制造法,他觉得要在这种技术制造上降低成本已经没有可能,只能另寻他法。为此,他废寝忘食、彻夜不眠地查资料、思考并不断探索,终于,德国瓦克公司生产的多晶硅引起了他的注意,这是一种被称为“冷却铸造法”的多晶硅生产制法,它将熔化的硅放入模子里冷却成铸块,然后将其取出切割成硅薄板。经过对比,稻盛和夫发现,这种冷却铸造法的光电转换效率虽然不及带状结晶提拉制法快,但在整体生产效率以及制造费用方面都具有优势,他开始对这种冷却铸造法的生产投资与生产进度等进行一系列的模拟评估,最后毅然决定用冷却铸造法代替以前的方法。

这种冷却铸造法进入研发制造后不久,京瓷公司的硅晶技术制造费用果然得到了锐减,硅太阳能的成功生产为太阳能电池的普及使用作出了巨大贡献。同时,稻盛和夫也意识到,仅仅靠生产太阳能是远远不够的,要想实行太阳能商业化、普及化,还必须得不断开发出利用太阳能电池发电的应用商品。为此,京瓷领先研发并成功生产了太阳能路灯,并将之安装在京都等地的一些公园及河畔,目的是为了让所有的民众认识到太阳能发电的广泛好处。紧接着,京瓷在稻盛和夫的全力带领下,又陆续向市场推出了自动发光道路标示牌、自动灭蚊捕虫灯等一系列产品,不仅如此,还为日本索尼Walkman提供了新电源模块。

此后,京瓷的太阳能发电产品被许多公司及住宅使用,这种环保节能系统得到了群众广泛的好评和一致认可。通过太阳能电池不仅能将照射到地球的太阳光快速转换成有效电能,还可以转换成丰富的热能。为了有效充分地利用这一环保能源,京瓷又针对普通家庭开发出了一种利用太阳能加热水温的家用热水器,这一产品成功上市后不久,便得到了广大消费者的一致好评。

此后,京瓷将太阳能电池的普及和太阳热能的利用作为太阳能环保事业的两大开发主线。随着全球气候逐步变暖,各种化石燃料受到了严重的冲击,普及环保能源是必须的。迄今为止,京瓷已经投入了数百亿日元作为太阳能发电事业的开发经费。

事实证明,稻盛和夫当时的坚持是有意义的,而且意义重大。看到太阳能电池发电为社会起到的重要作用,稻盛和夫诚挚感慨地说:“京瓷太阳能事业取得了辉煌的成功,除了技术和经营上的原因,最重要的是我们拥有一个成功的心态和绝对相信自己的信念,锲而不舍地坚持到底。尽管京瓷在太阳能发电事业上取得了成功,但京瓷太阳能电池的年产量也只有区区6万千瓦,为此,我由衷地希望太阳能事业能够迅速普及到全球,尤其是在将来日益枯竭的资源与能源的利用上,发挥出重大的社会意义。”

稻盛和夫还一再强调:“中小企业向大企业的拓展过程中,多元化不可或缺。这句话说很容易做却很难。企业应该结合本身的技术与产品的特性,企业经营者更应该在百忙之余挤出相当多的时间与精神带头走在最前列,带领员工不断争取,使企业逐步壮大。在此过程中,信息的交流、数据的积累、技术的创新会通过朴实的实践转变为智慧,最终适用于多个或各种场所,而任何一种产品的应用达到一定程度时,将会面临普及的问题,进而形成一种广泛意义上的睿智。”

可以说,京瓷太阳能的成功在太阳能发电这一领域里已经确立了领先的地位,为拓开环保能源和其应用商品的普遍使用空间作出了巨大贡献。

3 .利他之心会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

一切的因果关系都源自心中对于善念的执着,并坚持到最后,只有这样,人生才会功德圆满。

——稻盛和夫

1979年真可谓是京瓷的一个重大转折点,以通信信息事业为主的两家公司“Trident”和“Cybernet”相继成为京瓷集团旗下的一员。

Trident是一家以生产电子计算器与收款机为主的电子公司,并曾经在此领域中取得了不错的发展,但由于后来海外计算器市场的急剧下滑,导致公司订单短缺,经营状况在1979年严重恶化,已无力再维持下去,但却不希望就此倒闭。在这样一个关键时刻,夏普公司的佐佐木正找到稻盛和夫,说出了Trident重组的意愿,并希望稻盛和夫能伸出援手,让Trident成为京瓷集团旗下的一员,稻盛和夫答应帮助Trident。紧随其后,富士通出身的Cybernet社长友纳春树(后任京瓷副社长)在京瓷公司常务古桥隆(同为富士通出身)的引荐下访问了京瓷集团。Cybernet拥有2600多名员工,主要以生产车载对讲机为主,并依赖对美出口获得了交易量飞速的发展,年销售额曾一度超出1000亿日元,但后来由于美国对讲机规格的变动,使得公司的经营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长友纳春树社长实在不愿意看到基业就此毁于一旦,因此特别希望稻盛和夫能够帮助公司渡过难关。

然而,在此之前,京瓷集团从未涉足过电子行业的设备及终端产品的生产。虽然稻盛和夫一再强调企业的多元化,但前提必须是在本企业产品技术上的引申和变通,而非一个完完全全不同的行业。况且,要想使摇摇欲坠的公司现状回归正常乃至重塑公司品牌,这是何等艰难的事。尽管稻盛和夫的内心有着重重顾虑,但由于友纳春树社长无比诚恳的态度以及忧心如焚的心情,稻盛和夫依旧决定帮助Cybernet。于是,他邀请了以友纳社长为核心的Cybernet的10位核心成员来到京瓷本部,准备了酒和火锅等食物,以一种京瓷内部联谊会的形式招待了他们。期间,稻盛和夫感受到了Cybernet成员的拘束,于是无比亲切地说:“大家无须拘谨,这是一个交流的平台,大家有什么问题尽管提出来,我们都应该畅谈交流。”在听了稻盛和夫平易近人的话之后,Cybernet的成员们霎时轻松起来,并推心置腹地说出了很多想法和意见。在气氛愈发浓烈的时候,稻盛和夫做出了一个明确的决定,他当场表示:“今天,我看到了Cybernet成员所体现出的优秀的人格魅力与对公司发展的卓越见解,所以,我衷心地希望他们能和我们一起携手努力、并肩作战。因此,我同意Cybernet成为京瓷这个大家庭的一员,但这不是所谓的并购,是公司之间的‘联姻’。公司之间一旦‘联姻’后,不管哪一方存在不足都要团结友爱、互帮互助,并下定决心致力为共同的繁荣发展做出最大的努力。”

作为企业的经营者都很清楚,合并后企业在重建的过程中都有着相当大的难度。失去了订单的公司就等于失去了市场竞争力,京瓷集团虽然一直发展稳固,但要扶持起这样一家处于瘫痪现状的公司,其难度不言而喻。稻盛和夫同意让Cybernet加入京瓷,除了被友纳春树社长的诚心打动之余,Cybernet更加认为,基于自己企业经营中的善意之为,应该尽可能帮助有求于自己的人克服困难,况且,现在Cybernet已成为京瓷的一员,他更有责任承担起这项义务。

然而,Cybernet刚刚加入进来,意想不到的事情就发生了。原来,Cybernet里一直存在激进的工会组织和一些激进分子,他们经常会找出一些不可思议的理由组织员工罢工。对此,稻盛和夫采取一种不予理睬的方式,但是这种和平解决方式对激进的工会组织起不了丝毫作用,反而令事态愈发恶劣。激进的工会组织包围了京都总公司和稻盛和夫的家,并在附近的各种电杆和墙壁上贴出辱骂和毁谤稻盛和夫的传单,上面写着稻盛和夫是“缺德经营者”、“小人得志”等标语。不但如此,还多次将街头的宣传车开到京都的繁华地段,用极其恶劣的谣言毁坏稻盛和夫的形象。谣言的传播速度快、广泛,连一些报纸和杂志都对此进行了恶意报道,根本不反映事实情况。这不仅让稻盛和夫个人觉得很无奈,也让他的家人脸上无光,而京瓷忠心耿耿的员工们脸上也布满了愁云,为此事揪心不已。

尽管形势咄咄逼人,稻盛和夫依然坚持援助Cybernet,这种利他之心不会因为任何外界的压力而改变,他坚信这种利他行为能够经受一切的考验。

为了重振奄奄一息的Cybernet,稻盛和夫决定把京瓷的精英干部派驻到那里。1980年,稻盛和夫把Trident的业务整合进了Cybernet。同年,稻盛和夫在京都青年经营塾做了一次演讲后,年轻的经营者们纷纷恳求稻盛和夫传授一些成功经营的秘诀。尽管稻盛和夫很想婉拒,但经不住青年经营者的反复请求,稻盛和夫想,如果我的经营方式能令他们受益,也就会让社会上更多的人受益,因此答应了他们的央求。

于是,稻盛和夫组织成立了“盛友塾”学习会。学生们都抱着十万分的热情投入学习,由于工作关系,稻盛和夫只能在夜晚抽出有限的时间与学生们饮酒交谈。为此,学生们每次都挤在短暂的时间内,提出了诸多有关经营方面的问题。对于稻盛和夫的回答,他们就像海绵吸水一般尽情吸收。起初,稻盛和夫并没有准备传授给他们经营技巧,他认为企业的经营在很大程度上都取决于经营者所拥有的哲学理念,因此,他把自己人生中的经营哲学传授给这些青年经营者。他坚信只要经营者具备了博大的胸襟,公司自然会不断壮大。

就在京都“盛友塾”成立后不久,大阪的经营者们听说了这件事,也纷纷请求稻盛和夫能给他们学习的机会。于是大阪也成立了一个学习会,趁此机会,稻盛和夫把“盛友塾”改名为“盛和塾”。其含义是追求企业之“盛”与人德之“和”之意;接下来又相继在神户、东京等地成立了“盛和塾”,各地经营者争相加入。在“盛和塾”的学习会上,稻盛和夫除了演讲之外,还针对塾生们的各种提问进行一一解答,并留时间让塾生们共同交流经营心得体会。之后便是按惯例举办联谊会,畅谈人生。

在稻盛和夫解答点评的环节中,经常会遇到学生这样提问:“我经营的是家族企业,但内部意见不统一,我感到沟通太困难,不知道应该怎么办?”或者:“我继承了经营权,但对企业前辈们心存顾忌,无法进行内部体制改革,这该如何是好?”等,无论是什么样的问题,稻盛和夫都会经过认真思索给出答复。另外,学生们也会自发地举办自主塾会,互相交流探讨自各的问题。就这样,在不知不觉中,各地都相继成立了“盛和塾”。

一年后,也就是1981年,稻盛和夫接到了东京理科大学的伴五纪教授授予的“伴纪念奖”,这一奖项是专为表彰对技术开发做出杰出贡献的人所设立的。获奖后,稻盛和夫甚至为接受这一奖项的自己而感到羞愧。他觉得,自己所做的这些事情都是自己应该做的,离杰出贡献还相距甚远,他要用最卓越的成绩回报社会。

稻盛和夫认为,“伴纪念奖”是伴教授用自己的专费收入设立的,作为一个企业家不应该索取,而应该回报。于是,稻盛和夫拜访了与自己颇有交情的京都大学的矢野教授,说出了对“伴纪念奖”一事的想法。矢野教授听了稻盛和夫希望参与表彰事业的意愿后,立即举双手赞同说:“稻盛君有如此想法,当然好。如果你真的决定去做,我建议你将之设立成如诺贝尔奖一样的国际性大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