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让孩子听话的心理学
34168600000012

第12章 雕塑品格,给孩子打好心理底子(4)

最后,父母要戒掉对孩子过度表扬的习惯。有的父母为了让孩子充满自信,不停地使用鼓励的方法,使得孩子慢慢觉得自己“很棒”,全是优点、没有缺点,因此产生骄傲情绪。这就要求父母不要滥用表扬,要适度地对孩子进行“打击”。在肯定孩子成绩的前提之下,让他明白还有不足,还有改进的空间,这样,孩子才能保持谦虚的心态,不断进步。

珍珍在家里的地位就像她的名字一样,是一颗被全家人捧在手心里的“珍珠”。自从珍珍记事开始,每天听到的都是表扬和赞美之声,有人夸她漂亮,有人夸她聪明,还有人说她哪里做得都很棒。

有骄傲情绪的孩子会目空一切,不把任何人放在眼里,这样的孩子在家中受尽恩宠,一旦走入社会就会四处碰壁。所以,父母要时刻关注孩子,时刻提醒他要谦虚,发现骄傲的小火苗就要立刻扑灭。

父母小贴士

几乎每个学校都贴着这样的标语: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这句话的历史虽然久远,但它所阐述的道理却永远有现实意义。谦虚的人,不仅在学业、事业上能一直保持进步,还能在人际关系上“进步”,在人生境界上进步。所以,谦虚一定是一个人必须具备的品质。

8.教孩子拥有好人缘,让他快乐一生

人是社会性动物,有一定的人际交往能力在人的一生中显得尤为重要。正如爱尔兰政治家、哲学家埃德蒙·伯克所说:“喜欢社会中一小群志同道合的朋友,这是人的社会属性的基本原则。”每个人都离不开朋友,朋友是快乐的源泉、是人的精神支柱。卡内基夫人也曾经感慨地说:“周围都是好朋友的人,比‘四面楚歌’的人不知幸福多少。”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人没有什么都行,就是不能没有朋友。

朋友对一个人来说有多重要,相信所有父母都有切身的体会。人在孩提时代,最重要、最依赖的是父母;而随着年龄越来越大,朋友的重要性就会逐渐显现出来。有句话叫“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所以每个人交朋友时,基本上选择的都是与自己志同道合的人。因此可以说,朋友之间有更多的共同话题,这种互相分享、连接、感应的感受,可能是与父母、伴侣之间的情感都比不了的。另外,朋友之间是互相关心、理解与信任的,他们的喜怒哀乐,都可以找对方倾诉,得到对方的安慰和鼓励。再者,朋友还是关键时刻“雪中送炭”的人。中国有句俗话:“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人一旦长大、离家,很多事情不忍再叨扰年迈的父母,或者“远水解不了近渴”,又或者父母已经无力解决。这时,能站出来与你共同解决难题的,可能就只有与你交好的朋友。更关键的一点是,如今的家庭大多数为独生子女,如果孩子没有好人缘,岂不预示着他将来的生活是孤苦伶仃的?所以,综上所述,没有朋友的人是可悲的,拥有朋友的人是非常幸福的。

但人又是有感情的动物,朋友并不是说有就有的;结交真心的朋友,更是与金钱、地位全无关系。拥有好人缘的人,通常以性情取“胜”,而非其他因素。可见,父母为了长远考虑,就要培养孩子良好的性情,赋予他交朋友的能力。这样一来,日后无须父母操心,孩子的朋友也不会少。

张爱玲有句话叫“出名要趁早”,其实,培养孩子的好性情、让他拥有好人缘的潜质,也是越早越好。这是因为,孩子的性情在儿童时代就会固定下来,长大之后很难有较大的改变。当孩子开始有独立意识之后,父母就要多锻炼孩子与人交往的能力,让他多和同学、朋友一起玩。俗话说“熟能生巧”,孩子和同龄人在一起待的时间长了,自然就会渐渐学到与人交往的技巧,会逐渐习惯一个与家有很大不同的环境,知道自己不会在哪都能得到别人的宠爱和忍让。这种意识的形成对于孩子来说是很有益的。

某心理医生曾经接手过这样一个案子:一个刚毕业的大学生小雨去北京实习,为了节省房租,她和两个女生合租了一套房子。开始时,三个年龄相当的女孩子关系很好,相处得很亲密。但渐渐地,另外两个女生发现,小雨是一个极度自我的人,总把自己当孩子看,好像她们两个也必须宠着她一样。比如,小雨从来没有打扫过一次卫生,没买过一次公共日用品和蔬菜,更别提主动包揽交电费、水费等杂务了。时间久了,两个女生都很难接受小雨的种种“毛病”,但出于礼貌,她们没有提出另找房子住。终于有一天,两个女孩无法再忍耐了。这天,三个人都很早地回到了家里,小雨觉得饿了,就提议出去吃饭。一个女孩摇着头说:“小雨,我们还没告诉你吗?我们俩想减肥,晚饭就不吃了。”小雨有些不高兴,转而问另外一个女孩:“你也真的不吃?”那个女孩也点了点头。小雨听后,竟然张口说了一句:“好啊,你们不吃可以,那你们给我做饭,我自己吃。”两个女孩面面相觑,本以为小雨是在开玩笑,谁知小雨很认真地看着她们,说出了自己想吃的菜……两个女孩忍无可忍,终于提出要搬到别的地方住。

后来,小雨又找了几个室友,但她们都因为受不了小雨的公主脾气而搬走了,并且一搬走就断绝了跟小雨的联系。小雨苦恼至极,后在妈妈的帮助下来到了心理诊所。

孩子事事娇惯,就预示着他将来无法在学校、社会中与他人平等地相处,凡事也都想着让别人来迁就、照顾他,当然不容易交到朋友。所以,父母想让孩子将来有一个好人缘,第一步就是不娇惯,并要让孩子学会平等、独立地和他人相处,甚至要适当地懂得照顾和迁就他人。

生活中自私、小气的人也很难有好人缘,所以父母要教会孩子分享,别让孩子养成“吃独食”的习惯。孩子在小的时候,父母就要尽量避免把家里的好东西都给孩子独享,否则,会直接导致他的自私。平时,父母带孩子出去的时候,在外面遇到了同龄的孩子,也可以鼓励孩子把自己的食物、玩具和对方分享,体验分享的快乐。当孩子习惯了做一个慷慨、大方的人,那么他自然就会有一种亲和力,让人乐于靠近。

父母除了要教孩子慷慨之外,还要教会他尊重别人。得到别人的尊重,是人们最基本的诉求,也是和别人交朋友的基本前提。在一方对另一方不尊重的交往之中,从目的上说只会为利益、为图谋,从情感上说只会有虚伪、惧怕,而不可能有真实、美好的友谊。因此,父母首先必须教会孩子懂礼貌,对别人说话要客气有礼,不能出言不逊;其次,要让孩子学会退让,不管是在游戏中还是日常交往中,都不要太过较真,不要得理不饶人,宽容一点、随和一点,才能得到别人的尊重;再次,孩子稍大一点之后,父母一定要教他认真听别人说话,只有孩子关注对方的想法,才能真正做到尊重对方,而不是只以自己的想法为中心。

法国名人艾佛林·恩德希尔夫说过这样一句话:“唯有对人慷慨大度,赞扬别人的优美,我们才能赢得朋友。”可见,孩子必须一要做到眼中有别人,二要做到思想中有别人、心中有别人。只有做到真正地尊重别人、发自内心地看到别人的好处,才能得到真挚、美好的友谊,才能拥有快乐的生活。

父母小贴士

拿破仑战争时期,英国的海军上将西德尼·史密斯曾说:“大量的友谊使生命坚强,爱与被爱是生活中最大的幸福。”的确,友谊就像支撑一个人生命大厦的“顶梁柱”,它能给人带来力量,带来幸福,带来机遇和好运。父母给予孩子一生幸福与幸运的关键之一,就是教会他如何拥有好人缘。

9.诚信——孩子一生受用的品质

华盛顿小时候非常顽皮,有一次竟将父亲最爱的一棵樱桃树砍倒了。父亲回来后非常生气,说要给那个做坏事的人一点教训。这时,华盛顿虽然很害怕,但还是将实情告诉了父亲。父亲听后,不但没有责怪他,反而夸奖他讲诚信。松下幸之助曾说:“信用既是无形的力量,也是无形的财富。”近年来商场也流行一句话:“信用破产,你就什么都破产了。”可见,诚信已经是这个社会对人们的最基本要求。所以,父母教育孩子要诚信做人是非常重要的。

诚信,其实就是诚实、守信。诚实,就是忠诚老实,不讲假话,不歪曲事实,不隐瞒自己的观点,处事实在;守信,就是讲信誉,遵守承诺,履行自己应承担的义务。讲诚信的人在社会上必能赢得他人的信任,不守诚信则难以得到其他社会成员的认可和亲近。

诚信是人们在公共交往中最起码的道德规范,它既是一种道德品质,也是一种公共义务,还是一个人能够在社会中安身立命的根本。讲诚信的人,人们与他相处起来踏实、放心,生活中有人愿意与他交朋友,事业上有人愿意同他打交道。而不诚信的人,不管是交朋友还是事业上的往来,经常是“一锤子买卖”,短暂的相处之后别人就会对其“敬而远之”。所以,为了让孩子将来能够有良好的社会交往能力,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父母就必须要从小开始对孩子进行诚信教育。

父母如何教育孩子做诚实守信的人呢?首先,教育要从娃娃抓起。品质是一个人从小就开始逐渐形成的,并且是在后期难以改变的,所以一定要尽早实行教育。美国从幼儿园和小学起就很重视对孩子的诚信教育。美国波士顿大学教育学院设计的基础教材中,就突出了诚信方面的内容。其中有一篇课文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一位国王要选择将来的继承人,于是发给了每个孩子一粒花种,声明谁能种出最美丽的花,将来就选谁为国王。评选的这一天,大家都端着开得很美丽的花前来参选,只有一个孩子端着空无一物的花盆前来。最后,令大家诧异的是,这个孩子竟然被选中了。原来,孩子们得到的花种已经被蒸过,是不可能再发芽开花的。国王的目的并不是找最好的“小花匠”,而是选出那个最讲诚信的人。

教育孩子讲诚信,父母以身作则很重要。常言说:“言传重于身教。”父母的行为对孩子的成长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力。在生活中,父母一定要做一个有责任心、诚实守信的人。很多以教育出名的国家,都非常重视父母以身作则的重要性。比如,德国的教育心理学家认为,在德国青少年的教育中,家庭是道德教育的重要场所,父母则是孩子道德教育的启蒙者。德国在教育法中明确规定,家长有义务担当起教育孩子的职责。德国人的生活中,也的确到处都体现着父母以身作则教育孩子的细节。在德国一个小城的路口有一块牌子,上面写着:为了孩子,请不要闯红灯。据当地居民讲,自从立了这块牌子之后,闯红灯的行人和车辆明显减少了。在大人的带领之下,孩子也被这种氛围感染,基本上都能做到自觉遵守社会秩序。

中国很多有成就的人,也都深深懂得用以身作则的方式来教育孩子诚信的必要性。

曾子是我国著名的思想家,他教育孩子也有一套自己的原则。有一次,他的妻子去街上买东西,他的儿子哭闹着一定要去。妻子嫌麻烦,就随便哄他一句说:“你在家玩吧!等妈妈回来给你杀猪吃。乖!”儿子果然不哭闹了,乖乖在家等着吃猪肉。

过了一会儿,妻子回来了。曾子见状,立刻拿起刀就要去杀猪。妻子连忙拦住丈夫:“咦,今天又不是过年过节的,你杀什么猪呀?”曾子回答说:“不是你自己说回来后要给儿子杀猪吃的吗?”妻子听了,松了一口气说:“哎,我是哄孩子玩呢,你怎么当真了,应付一下就算啦。”

曾子严肃地说:“孩子可不是开玩笑的对象。他小,不懂事,凡事都要向父母学习,听从父母的教诲。如果父母说话不算数,欺骗了孩子,孩子就会认为人是可以欺骗的,转而去欺骗别人。如此一来,孩子骗人就成为父母教的了。而且,你骗了孩子,孩子以后就不再相信你了,你说的话他还听吗?”曾子的妻子恍然大悟,同意曾子去杀猪,并且从此再也没有骗过孩子。

曾子这种诚信行为直接感染了儿子。一天晚上,儿子刚睡下又突然起来,从枕头下拿起一把书简向外跑。曾子问他去做什么,儿子回答:“我从朋友那里借书简时说好要今天还的。虽然现在很晚了,但再晚也要还给他,我不能言而无信呀!”曾子看着儿子跑出门,会心地笑了。

可见,父母在说话时一定要三思,更不能随便许诺,事后言而无信。如果父母一而再、再而三地失信,孩子就会对父母失去信任,同时也会认为说话可以不算数,慢慢地他也会这样做。如果答应孩子的事情确实无法做到,要及时向孩子解释清楚,并向孩子道歉,还要让孩子知道自己这样做是不对的。

教育孩子讲诚信,要落实到生活的方方面面,不要让它成为一句空话。

诚信是一个人一生都要遵守的道德品质,同时也是一个人终生的信誉保障。无论何时,父母都不要忽略对孩子的诚信教育。

父母小贴士

人无信,则不立。诚信对于一个人来说,就像是支撑精神和人格的筋骨。没有诚信的人,人格是低下的,精神是猥琐的。教会孩子诚信待人,它会点燃孩子生命的明灯。要知道,生活永远不会亏待一个诚信之人,也永远不会宽恕一个撒谎成性、没有丝毫诚信可言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