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无聊赖时,他到街头闲转,路过一家书报亭,就买了一份报纸随便翻翻。看着看着,他的眼前豁然一亮,报纸上的一段话如电光火石般击中他的心灵。他迅速回到家中,把自己关在小屋里,整夜整夜地进行思考。
后来,他以仅剩的一万元为本金,再战商场。这次,他的生意好像被施了魔法,从杂货铺到水泥厂,从包工头到建筑商,一路顺风顺水,合作伙伴争先恐后。短短的几年内,他的资产就突飞猛进到一亿元,创造了一个商业神话。有很多记者追问他东山再起的秘诀,他只透露四个字:只拿6分。
又过了一些年,他的资产如滚雪球般越来越大,达到了一百个亿。有一次,他来到大学演讲,其间不断有学生提问,问他从一万元变成一百亿到底有何秘诀。他笑着回答,因为我一直坚持少拿2分。学生们听得如坠云里雾里。望着莘莘学子渴望成功的眼神,他终于揭秘了一段往事。
他说,当年我在街头看见一张采访李泽楷的报纸,读后很有感触。记者问李泽楷,你的父亲李嘉诚究竟教会了你怎样的赚钱秘诀?李泽楷说,我的父亲从没告诉我赚钱的方法,只教了我一些做人处世的道理。记者半信半疑。李泽楷又说,父亲叮嘱过,你和别人合作,假如你拿7分合理,8分也可以,那我们李家拿6分就可以了。
说到这儿,他动情地说,这段采访我看了不下一百遍,终于弄明白一个道理:精明的最高境界就是厚道。细想一下就知道,李嘉诚总是让别人多赚2分,所以每个人都知道和他合作会赚到便宜,所以更多的人愿意和他合作。
如此一来,虽然他只拿6分,但生意却多了100桩,假如拿8分的话,100桩会变成5桩。到底哪个更赚呢,奥秘就在其中。我起初犯下的最大错误就是过于精明,总是千方百计地从对方身上多赚钱,以为赚得越多就越成功,结果多赚了眼前,输光了未来。
演讲结束后,他从包里掏出了一张泛黄的报纸,正是采访李泽楷的那张,多年来他一直珍藏着。报纸的空白处,端端正正地有一行毛笔书写的小楷:7分合理,8分也可以,那我只拿6分。他说,这就是一百亿的起点。
大部分人都是精明有余厚道不足。疑心太重,两手准备,以最坏的恶意推测他人,势必把自己武装到牙齿。少数善良的人则是伤痕累累,哀叹着为什么受伤的总是我。
落实厚道的精明要领之一,要做到不诋毁你的竞争对手,你如果这样做了,你的口碑会变臭的,搞不好还会两败俱伤。
要领之二,牢记贪者必贫、诡计如药自带三分毒,做人做事要本着良心做,要留有余地。比如你向客户推荐一款他根本不需要的产品或服务,这就是一种贪,一种诡计,你是在诱导他们做毫无必要的激情消费。
要领之三,责任是支撑你的得力武器。有的人厚道却愚钝,有的人精明却不厚道,这其实都是缺乏责任感的表现。如果你对自己、对亲人、对他人有着深刻的责任感,你会把厚道和精明兼顾得很好,因为责任感使然,逼迫你让自己完美,以便肩负使命。
4.自戕,以求生存
在紫禁城,自戕是生存之道。果郡王说:“淡泊自抑,才是在皇上身边的生存之道。我自抑是为额娘,额娘自抑是为我。”
自戕也是获取他人信任尽快上位的技巧。安陵容在甄嬛一度失势再度受宠后,为了获得她的再度信任,不惜自残手腕,以血入药,奉送甄嬛,这种自残,就是为了获得他人信任。
温实初被滴血验亲后,也是靠自戕才活下来的,以自宫保全了性命,让皇上相信了他的清白,保全了甄嬛,保住了他和沈眉庄的事没有暴露。
关于自戕,甄嬛也是懂得的。在甄嬛的人生轨迹中,最轰轰烈烈的事情就是去甘露寺了,她主动请缨,这是图个啥子哟?
不解对吧?三十六计的第十一计是什么你晓得不?“势必有损,损阴以益阳。”意思是:不得不遭受损失,就损失次要的利益,增加重要的利益。
此语出自《乐府诗集·鸡鸣》:“桃生露井上,李树生桃旁。虫来啮桃根,李树代桃僵。树木身相代,兄弟还相忘?”
甄嬛在生下胧月公主后,境况惨不忍睹,家人被发配到极其苦寒的宁古塔,跟皇上也吵翻了,皇后可以随时诛杀她女儿,且不必担太大风险。没好爹,没后台,没人气,甄嬛再待下去,怕是甄氏族中上下都会有生命危险。怎么办?甄嬛到底历史学得好啊,那就壮士断腕求存吧,千辛万苦评上的职称不要了,工资不要了,福利、五险一金神马的都不要了,带着自个的金刚小团队出家了。正是这种以自戕求自保的决绝,让她远离了宫斗,让女儿胧月公主无性命之虞,她在凌云峰休养生息不说,还有空间和时间开展了一段轰轰烈烈的婚外情。
别看甄嬛这弱女子,她和“汉初三杰”的萧何是一个路子。
汉高祖铲除异姓王后,对萧何更加恩宠。除对萧何加封外,刘邦还派了一名都尉率500名士兵做相国的护卫。很多人都来祝贺,萧何自己也非常高兴。
当天,萧何在府中摆筵庆贺,喜气洋洋。突然有一个名叫召平的人穿着白衣白鞋进来吊丧。萧何见状大怒。召平对萧何说:“相国,您的大祸就要临头了。皇上在外风餐露宿,而您长年留守京城。您既没有什么汗马功劳,又没有什么特殊的勋绩。皇上却给您加封,又给您设置卫队。这是由于最近淮阴侯谋反,因而也怀疑您了。安排卫队保卫您,这可不是对您的宠爱,而是为了监视您。希望您辞掉封赏,再把全部私家财产都捐给军用,这样才能消除皇上对您的疑忌。”
萧何听从了他的劝告。刘邦果然很高兴。同年秋天,英布谋反。刘邦亲自率军征讨。他身在前方,每次萧何派人输送军粮到前方时,刘邦都要问:“萧相国在长安做什么?”使者回答,萧相国爱民如子,除办军需以外,无非是做些安抚、体恤百姓的事。刘邦听后默不作声。使者回来后告诉萧何,萧何也没有识破刘邦的用心。
有一次,他偶然和一个门客谈到这件事。这个门客忙说:“这样看来您不久就要被满门抄斩了。”萧何大惊,忙问原因。门客说:“您身为相国,功列第一,还能有比这更高的封赏吗?况且您一入关就深得百姓的爱戴,到现在已经十多年了。百姓都拥护您,您还在想尽办法为民办事,以此安抚百姓。现在皇帝之所以几次问您的起居动向,就是害怕您借关中的民望而有什么不轨行动啊!如今您何不贱价强买民间田宅,故意让百姓骂您、怨恨您,制造些坏名声。这样皇帝一看您也不得民心了,才会对您放心。”
萧何长叹一声,说:“我怎么能去盘剥百姓,做贪官污吏呢?”门客说:“您真是对别人明白,对自己糊涂啊!”萧何又何尝不知道这个道理,为了消除刘邦对他的疑忌,只得故意做些掠夺民间财物的坏事来自污名节。不多久,就有人将萧何的所作所为密报给刘邦。刘邦听了,像没有这回事一样,并不查问。当刘邦从前线撤军回来,百姓拦路上书,说相国强夺、贱买民间田宅,价值数千万。刘邦回长安以后,萧何去见他时,刘邦笑着把百姓的上书交给萧何,意味深长地说:“你身为相国,竟然也和百姓争利!你就是这样‘利民’啊?你自己向百姓谢罪去吧!”
刘邦表面上让萧何自己向百姓认错、补偿田价,可心里却窃喜,对萧何的怀疑也逐渐消除。
但凡手里有些权势的人,都是善妒多疑的,这是自然,世人都爱功名利禄,他们手里赚着这些,自然怕被别人抢了去。为了避免成为强者砧板上的鱼肉,你得想法子把自己“弄伤”。
自戕不仅是将相之术,平头百姓的生活中也离不开这样的智慧。有个女人,她本是某银行的清洁人员,老公因为有了外遇,要和她离婚。她这里闹那里闹,老公非离不可。可是这时候,因为她状态不好,单位把她解雇了。情场失意,职场也失业,这位彪悍刚强的女人顿时蔫了,突然变成了小绵羊,她哭啼啼地对老公说:“算了,你走吧,我一个又老又丑的女人,也不值得你留恋。我什么都不要,车子房子票子都不要,只要孩子,以后我也不找男人了,就我们娘俩相依为命,你总得给我留个精神寄托吧?”
听老婆说了这一通临别感言,原先非离不可的男人突然软下来了,同情怜悯加自责等等因素齐上心头,他突然决定不离了。
女人真没想到,这突然的失业竟然拯救了自己危在旦夕的婚姻。
自戕以求自保是每个人都应该牢记的为人处世的原则,当感受到潮流及自身环境变化的威胁时,你强不过,就要弱下来。自抑,自贬,重新给自己规划条路,就算之前的经验积攒得有多么不易,之前获得的晋升有多么苦情,该放弃的时候,要勇敢放弃。否则,等到刀架在脖子上,你就知道除了没早点下手买房,你又做错了一件人生大事。
5.做别人需要或者期待你做的事
殿选前,济州协领沈自山之女沈眉庄在闺阁里被妈妈和一帮下人围着,进行最后一次模拟测试。沈大小姐步履轻,腰肢软,说话柔,眼神含情,举手投足皆有礼数,拿捏得都很出色,入选是把里赚的事,但细心的母亲还是问了一句:“若是皇上问你读过什么书呢?”
沈眉庄自信满满地回答:“《诗经》《孟子》《左传》。”
沈母提示她:“错啦!皇上今天是选秀女,充实他自己的后宫,繁衍子嗣,不是考状元、问学问的。”
下人也就势插嘴说:“女子无才便是德。”
沈眉庄这才明白,自己理解错了,乖乖吸取了母亲的教诲。
沈眉庄读过不少书,自然是实情,但她实话实说,恐怕会得罪皇上,不符合皇上的需求和期待。皇上需要的是一个女人,能养眼的,不惹事的,省心的人,陪伴他愉悦他的女人,而不是一个治国的人才。因为这不是科举考试,也不是比武,皇上不是在招募大臣,而是在招聘服务员。
果然,在招聘大会上,皇太后问了她:“可曾读过什么书?”
沈眉庄:“臣女愚钝,看过《女则》《女训》,略识得几个字。”
皇上:“这两本书都是讲究女德的,不错。”
皇上:“读过‘四书’吗?”
沈眉庄:“臣女不曾读过。”
沈眉庄投其所好的回答,即刻打动了太后和皇上,被当即留下。
所以,我们说话做事,要考虑对方的需要,在回答问题前,要考虑对方期待的答案。
有这样一位郁闷的婆婆,这位老人很能干,很要强,也很疼爱自己的孩子。退休后,婆婆受不了清闲,想继续发挥余热,就从长沙老家来到北京,帮儿子儿媳做家务,以减轻孩子们的负担。
她很节俭,为了帮孩子们省钱,她住在西五环,却每次都跑到几十公里之外的东五环的某菜市场买菜,还经常买回一些不新鲜的歪瓜劣枣。在乡下老家时,她每天都走很远的路上山打泉水,扛着二十多斤的桶上上下下。她甚至还开辟了一块地,自己种菜。每天早上出去浇水,满头大汗浑身泥污地回来。孩子们的衣服,她不由分说,抓过来就洗。为了证明自己能干,她还跑到小商品市场学会了编织各种小玩意儿,每天晚上都熬到很晚,把眼睛都熬红了。
她可谓呕心沥血,每天大汗淋漓的,可是,并不讨儿子和媳妇喜欢。其实孩子们需要的无非是她能一日三餐做些可口的饭菜,拖拖地,把家里收拾得整洁干净一些。也就是说,孩子们期待她做的,她一点没做,反而帮倒忙,家里被她折腾得又脏又乱又差。不喜欢她做的,她做了很多很多,怎么劝都劝不停。所以,从她来后,家庭的幸福指数直线下降,每个人都很不爽。婆婆觉得自己累死累活付出了那么多,骨头都快累折了,孩子们还不领情,真是不孝。媳妇也很郁闷,好好的家庭环境被婆婆破坏了,极其脏乱,饮食质量很差,每天都吃些烂蔬菜坏水果,这婆婆是过来专门添堵搞破坏了。至于儿子呢,自然是“夹心饼干”了,两边都不给好脸,受够了夹板气。因为能干的老妈的到来,夫妻俩都走到离婚的边缘!
这位婆婆出力不讨好,是因为她没有出对力,本来儿子媳妇并不需要她来,她单方面决定就来了。二是来了之后,又没做对事,不需要她干的她热火朝天地干,需要她干的她啥都干不好。所以,干了不如不干。可她又闲不住。所以,尽是讨人嫌了。
一个人,要想说对话,做对事,讨人喜欢,就要站在对方的立场上考虑到对方的需要和期待,否则,爱越多,热情越多,越是错。由此想起俄国寓言家克雷洛夫的《隐士和熊》的寓言故事:一个隐士和一只熊做了朋友。一次,隐士睡着了,这时一只苍蝇在隐士脸上乱爬,熊非常担心苍蝇会搅醒主人,便抱起一块大石头来打苍蝇,结果将隐士的头砸成了两半。这则寓言告诉我们,良好的动机,并不一定会产生良好的效果。你给的恩惠在别人那里有可能是麻烦,你给的情谊在别人看来可能是伤害。
辩证唯物主义者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主观愿望与客观效果相统一,是我们工作的出发点。那种只讲动机不讲效果,只讲热情不看需要,只凭“好心”不讲方法、不顾实际、不考虑对方的承受能力和对方愿不愿意、答应不答应的“蛮罚公鸡下蛋”式的强迫命令或者单方面付出,其结果只能是事与愿违,想好不一定得好。累死累活不一定讨好,根据对方的需要和喜好做出理智的判断,展开行动,才能皆大欢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