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小说明月如霜
34175300000054

第54章 横生枝节(6)

朱明月不能理解也无法接受。而她所有的准备、所有的计划,一旦遇上那个蛮横的男子,便全部走了样……

此刻的议事厅里,廖商坐在椅子上,傅东屏和白珈站在旁边窃窃私语。

“这回可是峰回路转吧。”

“……你是说沈家小姐?”

傅东屏咂着嘴道:“你还说沈小姐装病跟王爷闹,是痴心错付、因爱生恨。其实这又是王爷偷梁换柱的一个策略。”

白珈道:“有人以为她是病入膏肓,有人以为她是胡闹不识大体,却不想是在为了改变身份去元江府做准备。那么娇滴滴的一个女儿家,有此等勇气和魄力倒也难得。只不过为了集结商贾已经损失了一个沈家当家,现在连他的嫡亲妹妹都要被送进去,一旦有失,沈家嫡长一脉可就是再无人了。”

傅东屏也唏嘘道:“多年来以此为名头送进元江府的女子也不占少数,没一个有好下场的,何况还要被糟蹋。王爷也当真舍得……”

“霸越亡吴计已行,论功何物赏倾城?沈家做出的牺牲,并不输于战场上拼杀的将士。”

沐晟跨进门槛之前,正好听见白珈吟诵的那句诗,隐在宽大袍袖中的手不由得攥成拳。转过身来,他朝着身后的阿普居木道:“本王交代的事,你速去办。三日之内一定要有结果。”

“是,末将领命。”

等沐晟走进议事厅,里面的三人齐齐朝着他行礼。傅东屏抬头看了一眼,顿时瞪圆了眼珠,惊讶得跟什么似的,“王爷你、你这是……”

云南府的黔宁王是何等煊赫高贵的人物,又一向是冷静端肃,简直如战神一般的存在,可此刻脸上很明显的一个掌掴红印,嘴角也破了。

傅东屏又忙不迭地摇晃白珈的肩膀,示意他去看沐晟的手。

白珈倒吸了一口冷气,在男子右手虎口处的伤痕,居然还是咬痕!

两人对视一眼,心照不宣地想到,看来沈家小姐也不是那么心甘情愿去元江府。

那厢,廖商咳嗽了一声,似在提醒两个失态的下属。白珈回过神来,又见傅东屏的一双眼睛还始终停留在沐晟微肿的左脸上,不禁往前挪了挪椅子,挡住他的视线:“王爷今日找末将们来,可是为了元江府的城防?”

沐晟面沉如水,一抬手,从门外叫进来一个人。

随着帘幔掀开,飘进来几片伶仃的花叶。随之跨进门槛的,是个一身绸缎富贵打扮的中年男子,高高瘦瘦的个子,微有些驼背,满是麻子的脸上,五官平平无奇。头顶裹着一圈巾帕,脑后留着一撮头发,扎成小辫。

屋内几个人原本锁在沐晟脸上的注意力,一下子都转到了来人身上。

“呦,这不是李四么!”

傅东屏很是怔愣了一下,然后眯起眼睛,似笑非笑地打量着他:“这几年在元江府混得可好?听说你当了一个守备武职,很受器重啊!”

来人的一双眼睛且怪且邪,眯缝着,透出两分阴恻恻来,却含着笑音儿道:“小的给廖指挥问好,给傅佥事问好,给白镇抚问好。”

“好?老爷们可不好,”傅东屏玩味地看着他,“五年前东川百户所出了一个逃兵,到现在人还没抓到,听说他是跑到元江府给摆夷人当狗腿子去了,正想趁着这次剿袭那氏的机会,逮了他就地正法以证公允。没想到他今儿个居然自己送上门来。”

李四在投奔元江府之前,正是东川府卫所里的一个小校。

大明的军队来源于世袭的军户,由每户派一人为正丁至卫所当兵,军人在卫所中轮流戍守以及屯田,屯田所得以供给军队及将官所需,其目的在于养兵而不耗国家财力。士兵们远离家乡在外戍边,很多便在当地娶妻生子,但是屯田的驻军生活十分艰苦,戍兵越多,逃兵也就越多。朝廷针对逃兵的惩罚手段相当严苛,却止不住那些熬不下去的士兵逃跑。

可再怎么逃,都没有像李四这样的,携家带口跑到了元江府不说,还堂而皇之做了武职军官。

“许久不见,傅百户,哦,现在应该称呼为‘傅佥事’,您还是这么疾恶如仇。”

李四的嬉笑怒骂,让那厢的白珈不怒反笑道:“李四啊,那氏土司府敢收留你,是因为仗着元江的底子厚有恃无恐,但你只是小小的一个守备,按照朝廷规定,若军户全家死绝或者逃亡,必由官府派员到原籍勾补亲族或贴户顶替。听说你的婆娘很争气,一下子为你生了三个儿子,让他们千万别在东川府露面,否则‘勾军’的规矩,可不管你是三岁孩童,还是八十耄耋。”

听到对方居然威胁到了他的子嗣,李四渐渐沉了脸,阴阳怪气地道:“小的知道,诸位痛恨小的卖主求荣、替元江那氏卖命为虎作伥,但小的已经投到黔宁王麾下,诚心实意为黔宁王府效力,过往的一切也就都该烟消云散。诸位得饶人处,何必咄咄相逼!”

傅东屏和白珈闻言都怒了,这时,指挥使廖商睨过来视线,“如果你是来将功补过的,可以姑且允许你跟几位老爷共处一室。但你要注意你的态度……”

廖商是个沉默寡言的人,却无限威慑戾气内敛。

李四禁不住眯了眯眼,明显是忌惮几分。傅东屏哼笑着说道:“不仅是态度,还有说话的语气。咱们廖头是什么人你最清楚了,千万别惹他老人家不高兴。”

“王爷,你看他们……”

李四气恼地看向沐晟,后者瞥了他一眼,淡淡地开口道:“本王带他来,是因为他现在不仅是元江的武职守备,还是那氏假扮匪寇抢掠茶商的头领之一。”

在李四现身之前,沐晟就对他在东川府的过往有过耳闻。但李四是在走投无路之下露面,在沐晟眼里只有将功补过的份儿,却不会被优待。

傅东屏闻言,顿时眉毛倒竖:“什么?你竟然就是那伙匪寇的头领!你还真敢!”

冲将上前的动作,被白珈一把拦住。那厢,孟廉生拍案喝道:“王爷,这样的人应该在战前拿来祭旗!”

几人恶狠狠的态度,吓得李四缩了缩脖子。

廖商忽然开口道:“他既能成为那氏劫掠商贾的头目,就说明他在元江府深受重用也很得信赖,对元江的城防布置应该是有所了解,王爷是不是正因为这点,才把他找了来?”

沐晟颔首:“不仅是元江的城防,他曾在南弄河做过一阵子看守,多少还知道些关于养马河的情形。”

一句话,让群情激奋的几个人顿时冷静下来。

元江府为何如此厉害?姚广孝曾让连翘给朱明月带过一句话,元江那氏不仅拥兵自强,还拥有两处其他土司家族都无法想象的强悍力量。其中之一便是养马河,也就是西藏战马的秘密饲养之地。

早在茶马互市之前,西南边陲有很多当地居民用铜钱向番邦买马匹,而番邦牧民则用那些铜钱来铸造兵器,很大程度会威胁到王朝的安全。因此早在宋时便有规定,禁止以铜钱买马。由于藏民对茶叶有着一种特殊的依赖,自以茶易马的互市开始之后,藏民滋扰事端便少有发生,而王朝也得以满足对战马的需求。另外还有以绢易马,沿袭至今,已经逐渐变成用丝绸、布料、铁器等,换取藏区的皮革、黄金以及虫草、贝母等珍贵药材。彼此丰足,皆有便利。

朝廷因此规定茶课司和茶马司,对一应互市商贾“随市增减,价格不定”:马源充裕时,一百斤茶可换一匹马。后来茶价下滑,要二百五十斤茶才能换一匹马。而马分九等,良马三等,纲马六等,良马上等者,每匹折茶二百五十斤,中等者二百二十斤,下等者二百斤。纲马六等,最高等者折茶一百七十斤,依次列减十斤。

而朝廷买马也分两种:一曰良马,用于战时,主要来自甘肃、青海的土著;二曰羁縻马,产于西南诸蛮,体型短小而不及格。买这种马的意图有二,一是从羁縻马中挑选一部分良健的为战马,以补充朝廷战马来源的不足;二是安抚西南蛮夷,使他们不至于荒饥少食而侵犯边塞。所以朝廷会如此重视茶马互市,很大程度上是为了边疆的安定。

这种深思熟虑的考量,却给了元江府居心叵测、谋取利益的机会:元江府在大肆抢掠茶商的货物之前,一度强行命令茶商们将茶叶直接卖给元江,元江负责去跟藏民进行互市,以抬高茶叶价格换取大量的藏马。但元江府给出的价格过贱,同时又不符合朝廷规定,茶商们宁愿用马帮走货。于是一直以来纳西族的走马队总会受到来自那氏武士的迫害和侵扰,越来越多的商贾不敢得罪那氏,不得已将茶叶送到元江去贱卖。

元江府利用那些贱价买来的,以及自己种植的茶叶跟藏民换取马匹之后,便开始在南弄河畔自行养殖和培育藏马,短短几年的时间,已经具有极大规模。但是元江府的藏马既不用来买卖,也秘而不宣,不让外人知晓,久而久之,就成了黔宁王府的一块心病。尤其那氏武士肆无忌惮地劫掠互市的货物,已经严重威胁到马帮的生计,更使得云南十三府赖以生存的茶运混乱不堪。

当拥兵自重成为一种隐患,元江那氏便不能再留。

故而沐晟找到了李四,也等于是找到一把打开元江府的钥匙。

等廖商几个人从府上告辞,已经月上柳梢头。

西厢的灯点亮了,柔和的光辉照耀得廊前一片明亮。沐晟坐在敞苑的石桌旁,目光沉静,却仿佛有看不见的咄咄戾气笼罩全身,让人不敢靠近。

阿普居木从外面回来,即刻就过来禀告。

“找到合适的人了?”

“回禀王爷,之前……几位将军都认为去元江的将会是沈小姐,末将不敢声张,只好让几个小校去附近的几座村镇,物色长相出众的女子。但是时间仓促,眼看丽江的衙差就要把用作掩护的人送过来了,末将担心……”

“本王问你的是,有没有找到合适的人?”

阿普居木一震,即刻道:“末将办事不力,还没有。”

沐晟视线幽然,“再命人去找。合适的、不合适的,最主要是身份简单、没有拖累。你明白本王的意思吗?”

“是,末将明白。”

一转眼,到了四月十一,寒食节。

当日要禁烟火、吃冷食,更有拜扫祭祖、踏青郊游等活动。

此时此刻以东川府为中军大帐,连同云南十三府的各地卫所驻军和流官府衙在内,都在紧锣密鼓地准备着即将到来的剿袭行动,其余都成了无暇顾及的小事。然而对于西南边陲的平民百姓而言,战事却仍是秘而不宣的一种传闻,寒食节作为缅怀先贤的重要节日,家家蒸制寒食,户户竖秋千插柳,都在热闹而欢喜地筹备着。于是市井坊间为期三日的庆祝,成了大战到来之前粉饰太平、安稳民心的一种手段。

初九日,孙姜氏让府里面提前蒸了寒燕,即用面粉捏成大拇指一般大的飞燕、鸣禽及走兽、瓜果、花卉等,蒸熟后着色,插在酸枣树的针刺上面,装点屋苑亭阁。初十日,又祭扫了孙氏的宗祠,在祖坟致祭、填土、挂纸钱,然后将寒燕、盘蛇兔撒于坟顶滚下,用柳枝穿起,至于主苑房中高处,意沾先祖德泽。

待到十一这日,多日的阴霾过去,难得碰上个好天气。碧空如洗,暑热的气息,在烂漫的花叶间弥漫开来,催得街巷两边的槐花开得热热闹闹。

一行几辆马车从通明街缓缓行驶出来,车轱辘压着青石板路面“嘎吱”“嘎吱”响,后面还跟着为数不少的侍卫和衙差。行至酒楼大街上,街道上多是出门踏青的轿子和马车,或是扶老携幼的行人,见到知府家的车马,纷纷投来或好奇或羡慕的目光。

风掀起窗幔,坐在马车里的少女一张侧脸淡妆精致,凝肤胜雪,红唇如玫;羊脂玉簪别在乌发间,衬得青丝如墨。一袭绮罗百褶襦裙裁剪如削,勾勒出盈盈身姿,春韵桃花,光艳逼人。

傅东屏骑着高头大马,行至车舆旁边,又勒了勒缰绳落后到白珈一侧。

“当真是可惜、可惜。”

白珈瞥了他一眼,“可惜什么?”

“绝世佳人啊。”

傅东屏朝中间那辆梨花木做辕的车舆指了指,阳光洒在紫檀的车顶,雕花錾刻被晃得一片灿烂的金色,亦如刚刚惊鸿一瞥时,少女莺妒花惭的容颜。

“本应捧在手心娇宠呵护,却偏偏要送到虎穴狼窝,岂不是可惜可叹。”

白珈没理会他的发酸,片刻道:“对了,咱们这是去哪儿啊?”

“郊外的莲湖。苏知府特地请王爷和咱们几个,去他的别庄饮酒赏花。”

莲湖在东川府的外城,其实是一片通阔的庄子,依山环水而建,雕栏玉砌,亭台楼阁,围绕着堆砌出莲叶田田的湖水。四月半的时节,菡萏未开,岸畔的牡丹却是绽放正好。郁郁葱葱的槐树栽植在通路两侧,开得沉甸甸的纯白色槐花,一行人走到林荫间,一阵扑鼻芬芳。

等到了庄子门口,金环红漆的大门敞开着,内里花木影绰,蒸腾的水汽似能从影壁后面弥漫出来。有老管家早早地出来相迎,奴婢们撑起大竹伞为女眷引路,仆从们则跑过来牵马。

赏花,饮酒,踏青,作诗。

几艘兰桡画船泛舟在莲湖上,阳光揉碎在湖面,荡漾出一圈圈粼粼的波纹。亭阁席间已备好佳宴,隔着一道回栏,还有抱着琵琶唱小曲的女子。

傅东屏看着那些穿着碧衫粉花襦裙的侍婢,各个眉清目秀,乌发间都别着一朵牡丹花,不禁道:“瞅瞅人家孙知府,连个郊游也要弄这么多名堂。”

白珈摸着下巴道:“热闹雅致,闲情意趣。恐怕这也是西南边陲之地最后的一次繁华胜景。”

男宾和女眷是分开而坐的,两边被九曲回廊隔出一道水阁,中间位置用于表演水傀儡。离开席还有些时辰,孙姜氏拉着朱明月走到凉亭下的花圃。圃内盛开着品种繁多的牡丹、芍药、木香……倒映着远处的湖光山色、烟波浩渺,近处的翠阁溪楼、清风池馆,大片大片的姹紫嫣红,绽放得浓郁热烈。

“沈小姐你看,这牡丹花开得多好。要是移植到府宅里去不知是否还能生长得这般艳丽。”

自从沈家小姐“大病初愈”,便被沐晟不知何原因禁足在了西厢寝房,像这般出府踏青散心却是少有。孙姜氏便不遗余力地荐景,想让她开怀些。

朱明月在花前轻嗅,细芬扑面,“孙夫人也是爱花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