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自然生长教育
34198000000065

第65章 儿童教育理论

核心内容:孩子学习,家长和孩子共同做好八件事

1.学会倾听——是孩子的好品质;

2.家庭环境——有利孩子生长;

3.愿景规划——孩子有美好期待与向往;

4.书香家庭——家长读书,自然熏陶;

5.与师交流——善于与老师交流和沟通的是优秀的父母;

6.学习方法——只要学习就是方法,再坚持,逐渐提高效率;

7.家教顾问——请教育专家把握家教方向;

8.体育健身——家人同入大自然之中做体育活动,让生命健康。

主题词:倾听

阅读核心提示

回归心灵的纯净,静下心来才能倾听。倾听是一个人的优秀品质。善于倾听是儿童学习好的重要元素之一。

好多家长同我说孩子学习有问题。我们认真分析孩子学习的问题所在,其中是否会倾听是一个重要的问题。现在的大人,好多都不善于倾听。经常有这样的现象,我们两个大人在一起说事,另一位过来就插言,弄得你很无奈。孩子们看到了,学会了。孩子们经常有这样的现象,大人之间相互说话时,过来就插言。那么,有这样行为的孩子上学后如何能专注倾听呢?不能专注倾听,学会就几乎是空话。

老师讲课时,学生需要认真听,要形成善于倾听的好习惯。善于倾听是人一生的好品质。

听:形声。本字从耳德。从耳德,即耳有所得,今简化为“听”。“听”本义“笑貌”。从口,斤声。本义:用耳朵感受声音。听,即收集信息。善于收集信息,是学习的关键所在。读书就是收集信息,是倾听作者的述说,倾听作者大师的心声。

《中庸》里说:“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每个孩子都是一团元气,是未经戕害的生命之本,是宇宙间最宝贵最奇妙的存在,是天地间一首独一无二的诗篇。以个人的先天禀赋,再加上后天的人文环境,博览群书,完全可以创造属于自己的人生奇迹,谱写属于自己的生命华章。

匪我求童蒙。无论是《易经》里“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朱熹主张的“十五岁前学事,十五岁后学理”,还是我们中国家庭教育元素里“三岁看大,七岁看老”等;无论是西方法国卢梭的教育思想,还是夸美纽斯的教育主张,都在讲一个道理,趋向自然的教育,儿童的天赋才能得到发挥。

教育不能浮躁,不能只靠“什么模式”、“什么理念”的口号。幼儿时期的教育,知识学习不是越早越好。“不能输在起跑线上”口号下的家长们,该冷静下来,不要用“神童”的标准去要求孩子,强迫孩子学外语、背诗词、弹钢琴等,一旦孩子达不到家长要求的标准,动辄严厉惩罚,使孩子心灵受到伤害,同时对学习产生反感,甚或与家长对抗,有的还发展到因丧失生活的信心而轻生。

儿童是独立的生命体。家长和老师应多让儿童独立思考,独立学习,独立生长。建议大人对孩子们一是常说你先想想看;二是孩子遇到困难不立即帮助,让他们尽可能自己解决;三是孩子提的问题不管多荒唐都认真回答;四是孩子想说说不出时,不立刻帮着说出来;五是不打扰孩子热衷或专心的事,即使到睡觉时间;六是对孩子的“新发现”表示惊奇和赞叹;七是教孩子做事,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解说,并要孩子复述。课堂教学亦如是,老师千万不能满堂灌,一言堂,按照老师即大人的思维讲下去。

德国法律规定禁止设立先修学校即学前教育,他们认为孩子在小学前的“唯一的任务”就是快乐成长,欧洲很多国家对待小孩子的做法基本相同。如匈牙利立法规定,严格禁止教授幼儿园期间的孩子学习写作、阅读、计算等。

英国医学教授约翰·格登获得2012年的诺贝尔医学奖,可是又有谁知道,格登中学时生物成绩曾是“差生”,甚至被老师断言绝不可能成为科学家。格登回忆称,他少年时曾在学校养过上千只毛毛虫,并看着它们变成飞蛾,这在当时还引起老师的强烈反感。我国著名科学家钱伟长在18岁高考中,数学、物理、化学,总共考了25分,英文考0分,所幸靠着文科成绩(中文和历史两个100分)通过了清华的考试。进入清华历史系的第二天,发生九一八事变,钱伟长毅然决定不读历史系了,我要学造飞机大炮。他改学物理,才有了我们今天熟知的科学家钱伟长。

格物致知。古人云,“格物致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学习是格物的过程,达到致知。格物是推究求得,探究事物原理法则而总结为理性知识,物理和化学就是格物学,致知是获得知识,有知道事物风格的能力,包含智慧。所以,格物致知是指辨明事物的道理、轻重、先后、因果、善恶等诸方面,以指导自己的言行思考,以指导人生。

获诺贝尔奖的著名物理学家丁肇中说,应有格物致知精神。我觉得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不但是在研究学术中不可缺少,而且在应付今天的世界环境中也是不可少的。在今天一般的教育里,我们需要培养实验的精神。就是说,不管研究科学,研究人文学,或者在个人行动上,我们都要保留一个怀疑求真的态度,要靠实践来发现事物的真相。世界和社会的环境变化得很快,世界上不同文化的交流也越来越密切。我们不能盲目地接受过去认为的真理,也不能等待“学术权威”的指示。我们要自己有判断力。在环境激变的今天,我们应该重新体会到几千年前经书里说的格物致知真正的意义。这意义有两个方面:第一,寻求真理的唯一途径是对事物客观的探索;第二,探索的过程不是消极的袖手旁观,而是有想象力的有计划的探索。希望我们这一代对于格物和致知有新的认识和思考,使得实验精神真正地变成中国文化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