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百年沉浮
34200300000029

第29章 飞人还是飞鸟(3)

短短87个字的扼要新闻,让全世界为之震惊!

几天以后,法国《队报》评论说:“人们在月球上还不曾见到过中国人的足迹,而6月11日将2.37米跳高纪录载入世界田径纪录史册的朱建华是一个了不起的、出色的开路先锋,中国田径正逐渐从黑暗中走出来。”

我们也注意到了这条新闻中用的“刷新”而不是“打破”的字眼。“打破”一词,通常指被国际田径认可的成绩。国际田联规定:凡是有两名以上他国的国际裁判在场时所取得的成绩,国际田联才予以承认。反之,国际田联不予承认。我不知道朱建华在1983年6月11日创造的新的世界纪录时,有没有他国国际裁判在场?我也不知道这一成功飞跃,国际田联后来承认了没有?但不管怎么说,朱建华是第一个“刷新”了2米36世界纪录的人,第一个成功地飞越了2米37的人。

一片暗淡的中国田径,终于升起一颗耀眼的明星。

于是,朱建华频频被各级领导亲切接见;于是,朱建华被评为“全国十大杰出青年”荣誉称号;于是,朱建华所到之处成了记者们追逐的对象。一时间,各大报纸连篇累牍地报道朱建华的先进事迹,朱建华和他的教练胡鸿飞的一举一动都成了各大报纸最抡手的新闻;于是,胡鸿飞也从业余少年体校的教练,如坐火箭一般一家伙成了国家队高级教练员……若干年后,胡鸿飞忆起那段往事时说:“各种火上添油的采访令人头脑发热,连我这个年近六十的老人都有些受不了,对刚满20岁的朱建华来说,就更不妙了。”

人人纷纷问朱建华:“你的下一个目标是什么?”

平时少言寡语的朱建华,面对这种场合,更不知道如何是好了。他怎么回答?他无法回答一个不可预知的未来。这类提问,要是放在外国运动员身上,他们会拒绝回答的。朱建华和他的教练深知中国国情,他们必须老老实实地夹着尾巴做人。应该承认:朱建华和他同时代的优秀运动员没有人像今天的中国足球队所谓的明星那样牛皮哄哄的,朱建华非常谦虚。凯旋回到上海,朱建华还是过去的朱建华。朋友结婚,亲戚刷房子……只要朋友和亲戚言语一声,朱建华没有二话。过去他可以不去,现在他是名人他不能不去!他成了装点他人“门面”的装饰品……

其实,朱建华又何止成了亲戚朋友们的装饰品?有谁能够否定他不是那个时代全体中国人的装饰品呢?全国人民需要朱建华,需要他再次打破世界纪录。朱建华和他的教练深知国人的期望值……为了让朱建华有更多的时间投入训练,胡鸿飞不得不出面挡驾朱建华的一些应酬,因为离征战赫尔辛基第一届世界田径锦标赛还有2个月,离9份在上海举行的第五届全运会还有不到3个月的时间……但是,胡鸿飞挡得住朱建华亲戚朋友的驾,却挡不住上头“指令”的驾。上头需要朱建华这块招牌,他能不给吗?两个月后,没能全身心投入训练的朱建华第一次远征欧洲。赛前,各大报纸纷纷对此给予了报道。刚刚破了世界纪录的朱建华能在世界大赛上雄起一把吗?除了胡鸿飞,没有人不相信朱建华不凯旋而归!但稚嫩的朱建华毕竟是第一次征战世界大赛,在好手如云的赛场上他还需要积累更多的经验……预赛的当天,赫尔辛基下起了小雨,气温仅有摄氏10度左右。胡鸿飞清楚:这不是创造好成绩的天气。为了避免受伤,胡鸿飞再三叮嘱朱建华:“过了2米24及格标准后见机行事,只要进前12名就拉倒。”朱建华点了点头。

参加及格赛的运动员约30人。组织者为了避免有人钻空子,采取分两大组同时同方向开始预赛。朱建华被分在了最强组,当横杆升到2米21时,这个组几乎全数通过。横杆升到2米24的高度……这时,另一组越过2米24的只有两人。于是,最强组里的“奇迹”发生了。除了朱建华和少数选手顺利通过了2米24的高度外,包括美国名将斯通斯在内的一批优秀选手,都在卡在2米24上,他们不是跳不起,就是从横杆下“钻”过去……年轻的朱建华和国际比赛经验不多胡鸿飞教练显然不知内情。可是,当最后通过2米24的选手不够12人时,当组织者只得屈尊让2米21过杆者全数进入决赛时,胡鸿飞和朱建华才恍然顿悟:原来这帮“兵油子”为积蓄力量,故意捣的鬼,迫使组织者就范。

决赛放在第二天晚上6点举行。

此时,小雨已经停息。仿佛上苍有意为朱建华创造好条件。赛前,胡鸿飞根据平时积累的经验,为朱建华制订了7次出场计划,因为胡鸿飞知道朱建华的最佳状态在7至9次。于是,他给朱建华列出了一个高度表:2米15、2米19、2米23、2米26、2米29、2米23,然后2米35免跳,直接冲击新的世界纪录2米38。

在2米29以前,朱建华都是一次过杆。当横杆升到2米32时,一件意外的事件打乱了朱建华的方寸……此时,东道主芬兰选手莉拉克刷新了女子标枪世界纪录,当大喇叭播出这一喜讯时,场内哗地一下掌声雷动……酝酿半天情绪的朱建华,不知场地发生了什么?正在这时,一位中年胖乎乎的体育迷,纵身跨过栏杆,挥舞着芬兰国旗跳进场内,大喊大叫。为了制止这位狂热的体育迷,一位胖警察前去驱赶……由此,两位胖子一追一跑,上演了一幕“警察追小偷”的闹剧,引得场内哄堂大笑……

这场意外的闹剧,让年轻的朱建华情绪产生了波动。再加一些老油子们的干扰,朱建华没能最终实现胡鸿飞的意图,卡在了2米32上,最后只获得了一块铜牌。对于朱建华和他教练来讲,获得铜牌即是失败……朱建华很懊恼,胡鸿飞表面上一脸轻松,但心里也窝着一肚子火。朱建华气恼的是自己没有重新创造世界纪录,胡鸿飞窝火的是芬兰人的那幕闹剧。如果没有这种人为的干扰,朱建华完全有能力再创佳绩,虽然第一次破世界纪录后的朱建华没能全身心地投入正常训练,但来赫尔辛基前,他各项训练指标还是令胡鸿飞满意的。也就是说,朱建华完全有能力再创新的世界纪录。

但胡鸿飞忘记了一点:那一天也只有一个人跳过2米32高度,包括西德名将默根堡以及美国“牛皮筋”在内的斯通斯都没有跳出这个高度……朱建华应该面对这个现实,应该接受大赛的锻炼……正如斯通斯后来说:“我常听到有消息说,隔那么一段时间朱建华就在训练中跳过很高的高度。当然那是他一人单独跳,愿意用什么节奏跳就用什么节奏跳,在赫尔辛基的比赛上和6名能够跳过2.32米的人对抗,朱建华的节奏就跟不上了。”后来。斯通斯还不理解朱建华为什么不继续留在欧洲利用世界大赛来锻炼自己?

年仅20岁的朱建华,显然需要经受大赛的洗礼。

然而,朱建华和他的教练选择了回国,参加9月份在上海举行的第五届全运会。不知是第五届全运会迫在眉睫分散了人们的注意力,还是人们原谅了第一次参加世界大赛的朱建华?朱建华在赫尔辛基失利以后,没有引起较大的反响。人们也许认为:只要朱建华实力在,拿金牌与探囊取物一般。但是,也有一些人藉此讥笑胡鸿飞:“野路子毕竟是野路子,长不了!”

面对少数来自田径界内部的冷嘲热讽,胡鸿飞默默地承受着。他没有和这种言论作针锋相对,他要用事实来“封”那些人的嘴……回国后,经过了短暂的几天调整,他便和朱建华一起进入了全运会的倒计时。为了让事实说话,有一段时间,胡鸿飞和朱建华“失踪”了。然而,老记们总是有办法的,他们知道在什么地方能够找到他——全运会火炬排练场。果然,朱建华高大的身影出现在排练场。

于是,朱建华的如是说,出现在各大报纸上。

说出的话,等于泼出去的水。在“阿拉”门口比赛,不取得好成绩无论如何说不去?因此,朱建华也暗暗地憋着一股劲,训练时也格外地投入,尽管有一些应酬,但并没有影响到朱建华的训练质量……虽然胡鸿飞对朱建华赛前各项训练达到的指标非常满意,但他还是怕朱建华在不多的时间里受干扰而影响全运会的成绩。为排除干扰,胡鸿飞给上海田径队下榻的和新饭店的前台服务员下了道死命令:“凡事朱建华房间的电话,全部先接到我这里来。有要紧的事,我会让他来接。或者通知他。”朱建华不底细,以为是代表团卡他电话,同领队步华吵了一架,他责问步华:“难道我连接个电话的自由也没有了?”

我们无法说胡鸿飞这一招,对于后来的朱建华到底起到好作用还是坏的作用?成功的运动员被老记们追逐本来是件很正常的事,何必要把自己放在一个与世隔的小世界里呢?后来,一些田径的权威人士也认为:朱建华折戟洛杉矶,主要原因是抗干扰能力差。其实,这一点在赫尔辛基田径锦标赛上已经显出来了,胡鸿飞也看到了……可是,胡鸿飞却在客观上找原因,没有从主观上让朱建华来适应观客。由于出发点不一样,结果自然就不一样!朱建华成了一只怕碰易碎的“花瓶”……

在上海。在国内。排除场内场外干扰,胡鸿飞都能做到,但到了国际赛场上,你胡鸿飞还能做到吗?国内,老记们可以捧得朱建华团团转,人家老外可不惯你这毛病。朱建华可以在中国老记们面前手触3米67的高度,但人家老外也许就不给你这个机会……

不错,上海全运会开幕前几天,朱建华超过了第一次破纪录时3米58的手触高度9分公。如果这项指标与背越式过杆成正比的话,那么上海全运会上朱建华没有理由不再破世界纪录。

对此,胡鸿飞和朱建华都信心十足。

那一天,阳光依旧灿烂。

当朱建华第一次站在2米10的横杆前时,场上响起了雷鸣般掌声。朱建华高高举起右手,有礼貌地向家乡人民鞠弓示谢。末了,站在助跑线上,悠悠地向前走了几步,加速……富有弹性的快助跑和迅捷有力的踏跳,高高腾起和干净利落的过杆,一连串轻松而又无懈可击的动作……让“阿拉”上海人兴奋不已。以后,朱建华每一次过杆,都伴有雷鸣的掌声。

当横杠升到2米34时,比赛场仅剩下朱建华一人。

横杠再升4厘米——2米38新的世界纪录横在朱建华面前。

第一次试跳,横杆无情地落了下来,全场异口同声地“哎呀”一声。朱建华很快从海绵包上爬起来,眯着双眼在找胡鸿飞。只见胡鸿飞扬起右手,用四指在左掌心上一按一划而过。谁也不知道胡鸿飞的手语表示什么?但朱建华听懂了!他点了一下头,慢慢走了场地边稍事休息。

过了一会儿,朱建华爬了起来,不紧不慢地朝助跑线走去。他深吸了一口气,习惯地用手捋了捋头发,向前跨了一大步,加速助跑,倒四步,全力加速,飞身上杆,倒体展腿收腿过杆……

杆子在跳高架上抖动了一下,定住了!

朱建华一骨碌从海绵包上蹦起来,挥舞着双拳!

全场一片沸腾……

新的世界纪录诞生了。众记者们像抗洪前线的战士们一样,奋不顾身地朝朱建华扑过去。此刻的朱建华手持着一把鲜花,他没有忘乎所以,他在找教练,他要亲手把这束鲜花送给托起自己的人。当朱建华冲出包围圈将那束鲜花塞到胡鸿飞手里并紧紧拥抱着他时,胡鸿飞禁不住热泪盈眶……

然而,朱建华两次打破世界纪录都是在本土产生的。外国选手完全有理由不服气他的纪录。在赫尔辛基田径赛上,第一个打破2米30的美国名将斯通斯就说:“看上去骨瘦如柴的朱建华,在预赛中几乎没有力气跳过2.26米,第二天在跃过2.29米后,他就筋疲力尽了。缺乏力量的训练,无疑是他体力差的主要原因。”另一位跳高骄子,瑞典的舍贝利毫不掩饰地说:“当今跳高运动员,我最佩服的是西德名将默根堡和东德的韦西格。”比朱建华小两岁的舍贝利说这话时,恰是朱建华第二次打破世界纪录没几天的事,显然这位小伙子并没有服气朱建华。

是骡是马,拉到国际赛场上来溜溜。

胡鸿飞和朱建华也想到国际赛场上去证明一下自己,他们在等待一个理想的机遇。1984年,与国际奥委会中断了27年之久的中国奥委会,宣布参加在美国洛杉矶举办的夏季奥运会。一时间,中国奥委会在洛杉矶奥运会上夺取金牌,成了举国上下瞩目的大事!那一年,正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三十五周年,奥运选手们夺取金牌,是向建国35周年最好的献礼……跳高名将朱建华当然被上上下下当作夺标的大热门。中国代表团预想的金牌,算了这一块。朱建华本人也信心十足。当《解放日报》的记者在朱建华征服2.38米以后采访他时,朱建华毫不忧虑地说:“如果在洛杉矶奥运会上,我能飞过2.40米,到那时你再为我高兴吧。”

转眼,年就过了。

为了准备奥运会,年初,国家体委运动三司田径处长楼大鹏找到了胡鸿飞,寻问胡鸿飞对朱建华年初适应性比赛的计划安排情况,并就国际间几次高水平田径邀请赛征求胡鸿飞的意见……其实,骑虎难下的胡鸿飞早就想在了前头,并已经着手逐步提高朱建华的训练强度了。但胡鸿飞心里清楚:朱建华现在缺的不是实力,而是经验。经验哪里来,当然要从实践中来。于是,胡鸿飞接过楼大鹏手里的国际比赛时间表,根据需要,有重点地选择了四至五项国际比赛。他知道,赛程不能太多大密,尤其临近奥运会时。

它们是:2月17日加拿大“多伦多之夜”枫叶室内田径赛。

2月24日全美室内田径锦标赛。

3月10日东京室内国际田径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