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心理的发育特点
4-6岁的孩子求知欲旺盛,对什么东西都感兴趣。记忆力、思考能力及想象力也发展得很快。
4岁时,孩子对什么事都爱问“为什么”。遇到这种情况,切不可觉得厌烦而不予理睬,应该尽可能予以回答。对同一件事总是要问好几遍,于是有的爸爸妈妈就认为这个孩子智能低下,实际上,孩子的智能是通过许多次体会、经历以后才能形成的,因此对于4岁儿提出的一系列“为什么”的疑问,做父母的应该爽快地予以回答,而且要有耐心,不要不理不睬,这才是养育孩子的关键所在。
到5岁,因为再过一年就要上学了,于是,爸爸妈妈就急着想教孩子读书识字买来许多书。其实,没有必要如此着急。当然,如果孩子对此有兴趣,则教教也无妨。因为即使识字迟些,有的到时也会认识很多,反之,有的孩子虽然很早就识字,但要认全一个字,却并不容易。孩子到了5岁,一般都能数数,或从许多东西中取出几个之后,也能准确地数出来。
这时的孩子不但能画花、人、汽车等。也能够画出生活中印象较深的东西来。由于思想还缺少整体概念,在画画时往往会把几种不同的东西拼凑到一块去。比如说,画下雨的景象,本应画上雨伞,却画上了太阳等。即使这样,大人在旁不要加以纠正,甚至说他笨,反而应予表扬。孩子的这种大胆想象力虽然尚不合道理,但却是一种智力发展的表现,应该予以培养。
情感情绪的发育情况
孩子几乎几个月就有了简单情感。随着孩子年龄的逐渐增长,情感也越来越复杂了。在婴儿时期,只有高兴、不高兴等单纯反应而已。随着年龄增长和社会集体生活的增多,喜怒哀乐等比较细致的情感也发达起来。到了5岁,情感几乎与大人无异。同时,一到这个年龄,胡吵乱闹、烦躁、恐惧等情绪就少了许多,相对来说安稳多了。
如何重视培养婴幼儿心理健康
有无一个健全的身心,对孩子将来的发展至关重要,小小的一点心理障碍都会在孩子长大后引起无数次痛苦的回忆。如何让孩子带着一个健康的心理走完漫长的人生旅程,做父母的应该完全意识到它的重要性。
健康心理要从小培养
幼儿心理健康是孩子长大后心理健康的基础,许多研究表明,幼儿时期出现心理疾患多数是因抚养教育不当引起的。因此父母必须特别重视改善孩子的心理卫生条件,促进其心理健康。丰富的营养、充足的睡眠是保证婴幼儿大脑发育和心理健康的重要条件,而父母和子女之间的血缘关系和供养关系,父母的相亲相爱,对家庭的眷恋,以及对父母健康和喜怒哀乐的关切,这是一种情感的“反馈”。所有这些构成父母与子女情感联系和交流的闭合系统。这种联系和交流十分有利于情感的升华,逐步培养孩子的同情感、责任感、道德感、荣誉感、幸福感和理智感,这就为婴幼儿日后良好性格的发展、健康的人际交往、愉快的情绪、健全的行为等打下良好的基础。
如何增进孩子的心理健康
幼儿时期是人一生身心发育最迅速、最关键的时期。搞好幼儿心理卫生,对于促进幼儿健康成长,培养他们良好的性格和行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特别是在我国目前提倡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的情况下,独生子女的心理品质与多子女常有明显不同。主要表现在:由于“独”字的优势,他们的身体素质、智力发育比较好,有较强的进取心和自豪感;但也由于“独”字特殊原因,尤其是父母过于溺爱,他们以我为中心的观念强,而且比较自私、孤僻、懒散、生活自理能力低。为了确保独生子女的身心健康,在心理卫生方面应特别注意以下几点:
母爱要适度
幼儿的最大心理需要的是母爱。充分发挥母爱的教育作用,对增进幼儿的心理健康具有重要意义。但母爱过度,变成娇宠溺爱,姑息纵容,则容易使儿童形成种种不健康心理,如依赖、撒娇、任性、固执、骄横、缺乏自制力、适应能力差等。母爱忽冷忽热,容易使儿童情绪不稳定,过敏多疑。
教育要讲究方法
如果父母因“望子成龙”心切,要求过高、过严,会使孩子的心理负担过重,欲速不达,反而阻碍孩子的智力和个性发展。如果经常苛责、训斥、打骂和体罚。容易使孩子形成自卑、胆怯畏缩、逃避等不良性格,或造成孩子说谎、反抗、逃学、吸烟、偷窃、离家出走等异常行为。
多让孩子参加集体活动
父母应打破家庭的封闭的小环境,鼓励孩子多与别的孩子交往。多参加集体活动,有利于培养孩子良好的性格,增强集体感,防止他们产生孤僻,不合群的性格和孤独、羞怯感。西方国家常见的“孤儿院病”,使儿童的自我发展停滞不前,其原因之一就是儿童生活天地狭小,与社会接触太少。
培养孩子健康的心态
美国儿童心理学家经过数年研究发现,注重培养孩子快乐的性格,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
一个儿童心理专家曾进行了长达8年的研究,对一万多名经济条件不同的儿童进行了调查,反馈的结果,始料未及。当问到孩子们最大的心愿和要求时,绝大多数的孩子对吃、玩、用的东西都不大在意,而普遍重视的竟是家庭气氛和精神生活。如:
父母不要吵架
对待孩子要一视同仁
大人说话不要失信
爸爸妈妈要互相谦让,不要彼此责怪
父母要维护孩子的自尊心
我们的小朋友来做客时,要表示欢迎
家庭里要有适当的文娱活动,节假日要给孩子玩的时间
爸爸妈妈言行不对的时候,要接受孩子的批评
对孩子少发点脾气,多一点笑
这可以说是孩子们的共同心声。他们的精神生活、心灵需要比物质条件、经济生活的要求更强,他们希望有个充满亲密和谐、宽容民主、活泼的家庭。他们讨厌气氛沉闷、感情淡漠、专横紧张、嘈杂烦躁的家庭环境。兴趣和愉快是人的最主要的两种积极情绪。家长们有意识地为孩子创造良好的家庭环境。形成一种愉快的氛围,让孩子在乐中学习,乐中益智,依其自然赋予的素质,发挥那金子般的灵气,是家庭优教的一个重要环节。
在快乐性格的培养中,父母起着重要的作用。父母要加深同孩子之间的感情,以密切彼此之间的关系。美国心理学家皮特森在长期的观察中发现,孩子的习性、语言、动态及世界观的形成同其家长极为相似。他认为,父母用微笑和亲切的眼睛对待人生,能使孩子得到非常好的愉快教育。因此,父母在日常生活中应当心胸宽广,精神愉快,即便工作繁忙,也要抽空与孩子玩玩,说些妙趣横生的话语对孩子进行潜移默化的感染与陶冶。
幼儿多动症的现象及治疗方法
多动症又称“多动综合症”,是儿童常见的一种以行为障碍为特征的综合症。多动症主要有以下症状:
1.活动过多
活泼好动是儿童的天性,但如果幼儿不安宁,喂食困难,难以入睡,易睡或难以唤醒,就有多动的倾向。有的孩子较早能站立行走,打翻碗盆,拆坏玩具,或独自上街。上学以后,他们不能专注,上课时用手敲桌子,跺脚。不能坐住看一会儿电视,爬上爬下,上窗子,踢椅子,这种活动是杂乱的,无目的性的。
2.注意力不集中
儿童注意力集中的时间随年龄增长而增长。多动症的孩子注意力不集中表现突出,他们的活动是无目的的,从一个活动很快转向另一个活动,拿一个玩具没一分钟就丢下玩另一个,不能专注一件事,也记不住对他讲的事,因为他没有注意听。做事表现有头无尾,丢三落四。
3.冲动
多动症儿童做事不考虑后果,如果他要喝水,拿起就喝,不考虑水是凉的还是烫的。在街上奔跑时不注意有没有车。在教室里喊叫乱跑不考虑是否影响了纪律。在集体活动时,他们常不遵守规则。这些都不是他们刻意要捣乱,而是他们的冲动使他们没想那么多。
4.不良行为
许多多动症儿童好打架,好顶嘴,不服从,横行霸道。好发脾气、纪律性差等。他们过于独立又过于依赖,情绪不稳,有时过分兴奋,有时则任意发脾气,甚至产生攻击性行为。他们难于有好朋友,缺少同龄的伙伴。
5.学习困难
多动症儿童智力发育上存在一些障碍,他们难以适应一般的教学安排,往往需要个别辅导。有的儿童存在感知障碍,造成阅读困难。有的由于神经系统功能障碍产生运动协调困难,不会用剪子,不会结鞋带,写字画图存在困难。他们能力上发育不协调常引起教师及家长的责备,这又使他们受到挫折,形成恶性循环。
怎样培养婴幼儿诚实品德
几乎刚会说话的孩子就开始撒谎,有时可能更早些。孩子在认识之初,看不出自己言行之间的直接关系,对他们来说,行为远比语言重要得多,而语言都是模糊的,有多重含义的。
孩子渐渐长大后开始明白,故意说谎而误导别人是不对的,当他们发现父母、兄弟姐妹或朋友谎骗自己,会非常愤怒。他们逐渐开始区分谎言的类型和轻重程度。
孩子不诚实有多种原因,有的可以理解,有的不可以。小一点的孩子说谎是为了免受惩罚,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或让同伴羡慕。而大一点的孩子说谎多是为了保护隐私。虽然说谎在人成长过程中是可以难免的,但是孩子如果习惯性地说谎或对关系重大的事情也不说实话,就成问题了。艾克曼所描写道:“对重要问题撒谎,使父母处理起来更困难,撒谎作为一个问题就更严重。撒谎腐蚀了人与人之间的亲密关系,滋长了不信任,损坏了互相信任的关系。说谎意味着不尊重别人,使得与经常撒谎的人在一起生活几乎变得不可能。”
研究表明长期说谎的孩子,经常有诸如偷盗、诈骗、横行霸道等不良行为。经常说谎的孩子往往出自父母经常说谎的家庭。另外,由于管教不多,甚至厌弃子女的家庭出来的孩子也容易变得不诚实。
要想培养有责任心、关心爱护他人,以诚实正直的品质面对生活挑战的孩子,父母应做到以下几点:
从小就要教育孩子诚实,并且做到始终如一地要求他们。孩子随着年龄的增长,对诚实的理解会有所改变,但你的标准不应有任何改变。
孩子很小时,你就可以和他共同欣赏某些图书和电视节目,玩建立信任的游戏,了解孩子隐私的内容的变化,并不失时机地与他们讨论诚实和伦理道德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