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问题爸爸成长方案
34206200000015

第15章 拒绝赞美的父亲,毁了孩子成长的自信

对孩子严格要求,往往是为了激励孩子更加优秀,但是,严格中要予以肯定,才能达到好的效果。一味的严,打击的是孩子的自尊;一味的激励,只会让孩子麻木。只有二者结合,才能宽严相济,培养出优秀的孩子。

在青年宫的心理咨询中心体验生活的一年多里,我慢慢地摸出了来咨询的家长和孩子的一点规律。

他们往往是考试前来咨询的多,放假后来咨询的多,而考大学的孩子则往往在高考前来咨询的多。

那些专门负责咨询的专家和老师们也说,每年的三四月份就开始,一直到高考的前几天,都不断地会有参加高考的孩子和一些考生的家长前来做心理咨询。

中国单一的高考制度和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残酷现实,往往使那些考生背负巨大的心理压力。

每年都有不少的考生不是输在考场里,不是差在成绩上,而是在承受压力的心理素质上功亏一篑。

晓阳是来自河南的一位复读生,他妈妈陪他从郑州坐了一夜的火车赶到北京,就是为了在青年宫的心理咨询中心进行一些心理方面的咨询。

听说晓阳今年已经是第三次参加高考了,我心里有些吃惊。

曾经两次参加高考,两次都以几分之差榜上无名的晓阳,按理说也是一个久经考场的老考生了,怎么会临近高考,仍精神恍惚、情绪紧张而需要千里迢迢跑到北京来寻求心理治疗?

听晓阳的妈妈说,本来晓阳去年的分数线就已经达到了专科录取的标准,可是一心想让晓阳考进本科的晓阳爸爸就是坚持要儿子再复读一年。

晓阳本身也觉得考了这么多年,没有考取本科,心里面挺委屈,所以,家里又凑了一笔学费,送晓阳到农村的中学去复读。

晓阳的爸爸在县委机关工作,工资很低,有时候还有拖欠。晓阳妈妈下岗以后,有时候在外面摆摆地摊,但因为没有执照,整天也是被执法人员给撵得到处跑,动不动所有的东西就被没收了,所以有时候赚的倒不如赔的多。

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下,晓阳自然心理压力格外的重。

在农村的中学生活很苦,每天军事化管理,伙食也不好,晚上12点以前不准回宿舍,只能在教室里学习。平时一个月才能回家一次,临近高考,学生们全体关禁闭,几个月都不能回家。

可就是这样一所中学,却在当地远近闻名,家长们纷纷走后门,托人也要把孩子送进去,就是因为这学校的升学率在90%以上。

可90%也毕竟是90%,还有10%的淘汰率呢,现在晓阳担心的就是自己是不是又会是那10%里面的,“如果是那样的话,我可就真是只能像我爸说的那样,找个地方死了就算了。”

晓阳只有19岁,却满脸沧桑、心事重重像个小老头儿。

据晓阳自己说,他学习成绩还是不错的,每次在班里考试,他都是前20名以内的。

虽然他们一个班有80多名学生,但晓阳毕竟是复读生,对于高考,以他的成绩,他不应该再有如此严重的心理压力。

可我就是临场发挥不好,在下面准备得好好的,一进考场就什么都不行了,大脑一片空白,浑身出汗,有时候心里虚得坐都坐不住。平时我还挺有自信的,可一拿到考卷,我就怀疑自己这次是不是又完了。

两次高考我都是这样,成绩也不是差很多,第一次差了3分,第二次差了8分,我自己也很沮丧。

考完试,我再把那卷子拿过来做,根本没有什么太大的问题,我全会做,可就是一进考场就犯晕,什么也记不起来了。

听着晓阳的诉说,我开始明白这孩子其实并不是学习不行,他同许多考生一样,犯了“考前心理综合症”。也就是考试时的心理素质太差,以至于生理上都出现了问题。

“可晓阳你分析过你为什么一进考场就会这样吗?”

我想要解决晓阳的问题,必须从寻找造成晓阳心理素质如此脆弱的根源人手。

“唉,还不是晓阳他爸这人老给孩子施加压力,把孩子给吓成这样的。”

还没等晓阳说话,晓阳的妈妈在一旁抢先说了起来。

我们家晓阳他爸是个中专生,分到县委机关以后,就是因为没有大学文凭,一直提不起来,到现在都干了快20年了,还在县委办公室接电话。

对我们家晓阳,他爸爸是有些恨铁不成钢,孩子从小挺聪明的,可就是让他爸的教育方法给弄坏了。

他倒是从来不打孩子,可就是老跟孩子说那些讽刺、挖苦的话来刺激孩子的自尊心。

每次孩子考试前,他都会来那么一出,说什么你不行啊,你肯定考不好呀,要是再考不好,你这学就甭上了,回家跟你爷爷种地去算了。

我跟他说,孩子要考试了,本来就挺紧张,我让他说点鼓励的话,可他爸说,他这叫激将法,就是要刺激孩子的自尊心,让他用功好好考。

我不知道是不是别的孩子用这种办法行,可我们家晓阳真是不行。每次他复习的好好的,可一进考场就不行了,在学校里模拟考试也是这样。

孩子考不好,他爸也不帮他分析分析为什么没考好。拿过卷子对着孩子又是一顿挖苦,什么考得这样你也配吃饭呀,我养活你就是为了让你好好学习将来考上大学,替我争口气,可你就拿这样的成绩来回报我吗?

有一次,他爸又这样说,气得晓阳离家出走了三天才回来。

孩子跑了,他爸也着急,到处托人去找,连公安局都去报了案。可孩子回来了,刚进家门端起饭碗,他又骂上了:“你怎么又回来了,有本事你别回来,在这个家里,学习好怎么着都行,要是学习不好你走再远我也不心疼。”

他爸就是这么个脾气,也不是不爱孩子,可他就是这个方式跟别人不一样。

“我觉得我每次考不好,就是我爸的原因,他太打击我了,从小他就让我没自信,每次一想到他我就什么信心也没了。”

晓阳妈妈的话还没说完,一直沉默着的晓阳突然插上了嘴,并且,晓阳的眼泪也夺眶而出,看得出他已经忍了很久。

我爸对我太挑剔了,好像我浑身都有他不顺眼的地方,只要是我做的事儿,没有一样是他觉得好的。他从来没打过我,可是从小到大,我觉得他对我的伤害比打得我遍体鳞伤还严重。

上小学的时候,班里的同学推选我当班长,我还挺高兴的,回家跟爸爸说,可爸爸对我却冷嘲热讽:‘当个班长有什么了不起,爸爸小时候还当过中队长呢,管几个班呢。我看你也甭当什么班长,出这个风头没意思,你还是把心思用在学习上吧,好好学习,考试考好了比什么都强。’

我本来想我在学校里当了班长,爸爸会高兴,会夸奖我几句,可没想到他净给我泼冷水。

后来,有一段时间我的学习成绩下降了,爸爸就说我:‘我说的没错吧,你根本不行,没那个能力,自己的学习都搞不好,还当什么班长,你们班要是你这样的成绩都能当班长,我看也没几个能有出息的。’

小的时候,我对爸爸的话还挺不服气的,他越是说我不行,我就越想要好好学习,考个好成绩给他看看。可我就是考好了,他也从来不表扬我,还是一副不满意的样子。

小学毕业时,我是班里的前三名。爸爸开家长会回来,还给我带回了“三好学生”的奖状。

我原以为爸爸会夸奖我几句,可没想到爸爸把“三好学生”的奖状看都没看一眼就锁到了柜子里。

他一出口又是一番教训:你别以为考了个前三名就是好学生了,人家不是也有考第一名的吗?你为什么不争取考第一名呢?

才小学毕业就考第三名,那你到中学里还不考倒数第几名呀,要是那样的话,你考大学可没指望,要是考不上大学,就早点回家种地去,也省得我为你白操心。

爸爸的话让我很伤心,我不知道怎么做才能让爸爸满意。我也知道爸爸对我严格要求是为了我好,为了我能考上大学,可他总说我不行,我慢慢地也真觉得自己不行了。

上了中学,我的成绩一直处在中游偏上的水平,尤其是考试时极不稳定,有时候会考得很好,有时候却考得一塌糊涂。

越这样我就越紧张,越紧张就越害怕考试,我很想把这种心情跟爸爸说,我希望得到爸爸的帮助。

可爸爸一听我说害怕考试,根本就没有帮我分析一下原因,就说:‘你还是平时学习上没有用功,所以到了考试时就紧张,你才上了中学就这么没出息,我看你将来怎么办,考大学时人家可不管你紧张不紧张,达不到分数线就得落榜,这没什么可商量的。’

我知道父母都很不容易,尤其是爸爸,他在机关里因为学历太低,一直被人挤兑,领导也不重用他。他希望我能够超越他,考进大学,为他争点面子,这些我都懂。可他的教育方法我实在接受不了,而且,久而久之,我已经在意识上受他的控制,他总说我这也不行那也不行,我也很怀疑自己是不是就是不够聪明,不够用功。

尤其是第一次高考差3分落榜后,我简直都没信心活下去了。我妈那几天寸步不离地跟着我,开导我,让我鼓起勇气来再复读一年,明年再考。

对于我的落榜,我爸好像早就心中有数,他对我仍是那一副态度:‘我早就说过你不行,你还不服气,怎么样,这回服气了,差3分大学也不要你,还有脸再去复读,我看你就替我省点钱吧,这书也不用再念了。’

我爸就是这样一个人,他一边说我不行,又一边替我联系好了复读的学校。家里没钱,他回老家让爷爷把粮食和猪都卖了,才凑足了学费。

就这样,我在家里经济很困难的情况下,又复读了一年。

这次因为是住校,我平时很少回家,爸爸的那些刻薄话我也很少听到,所以,我的心态还比较稳定。

因为是复读生,我的成绩在班里还是不错的,老师对我也很有期望,我自己也有了一些自信,心想这次高考我一定要好好把握,考一个名牌大学让爸爸高兴高兴。

可就在快考试的时候,我回家去拿买复习资料的钱。这时,爸爸刚参加一次同学聚会回来,看到我在家,他又冲我教训上了:‘我们那么多同学的孩子都考上大学了,我看就你没出息,你爸这辈子就这样了,没什么出息,我看你比你爸还没出息,这一次你要是再考不上,我就当没你这个儿子,你也甭给我丢脸,你自己找个地方去死了算了。’

本来,我还是挺有信心的,可让我爸这么一说,我又怀疑起自己来。我觉得自己是很没出息,要是这次再考不上,我也不知道该怎么办了。

爸爸的话给我带来了巨大的心理压力,我一方面拼命地学习,把所有时间都用来复习功课还觉得时间不够用,一方面又对高考产生了极大的恐惧。

我们学校的人都知道,我是最用功的一个学生,老师上课就表扬我,让其他同学向我看齐。可就这样我心里也没底儿,我可以说每天都在战战兢兢地等着进考场的那一天。

老师发现我情绪不好,找我谈话,让我树立起信心来。可是我心里的自卑和不自信完全搅到了一起,我总是在想,我也许就是不行,我也许不会有什么出息,我爸总说他看人不会看错的,他也许真的对我失望了。

在这样一种心态下,我又参加了第二次高考,结果,这次比第一次差的更远,我以8分之差落榜。

老师和同学知道了我的成绩都很惊讶,我的落榜实在是出乎他们的意料。

我们班里比我差的同学都考上了好几个,可是我这个最用功的学生仍然是无缘走进大学校门。

我知道自己输在了哪儿,我输在了极不正常的心理状态上,输在了从小就缺乏的自信心上。

知道成绩以后,我回到了乡下爷爷家,我对读书的事情已经心灰意冷。我想我也许真的应该像爸爸说的那样,回到老家种地,当一辈子农民。

后来,一家中专学校给我发来了录取通知书,我不想去,也不想再回到城里,我觉得在农村虽然苦一点,但也挺踏实的。

可我爸爸不干了。他几乎是连推带拉地把我弄回城里的家,当着我的面把中专学校的录取通知书给撕了个粉碎。

他对我说:‘我告诉你晓阳,你再没出息,也得给我考上大学,现在有两条路你自己去选择,要么去死,要么我送你再去复读。如果你再考不上,爸爸就去找个地方死了去,我生了你这样一个没出息的儿子,是我这一辈子最大的不幸,我活着也没什么意思。’

爸爸的话像刀子一样割着我的心,可他是我爸爸,我没办法不听他的话,我只能按着他的想法去做。

就这样,尽管有一千个不愿意,我还是又被送到了一所郊县的中学,在那里开始了像犯人一样的复读。

在那个学校里,我们都被剃了光头,为的是不用洗澡,因为洗澡要耽误学习的时间。

然后,每天早晨5点钟起床,晚上12点钟熄灯,一日三餐就是馒头、稀粥和咸菜。

这里有不少复读生,有的也是考了好几次,都没有考上。

在我们那里,考大学是孩子出人头地的唯一途径,有不少父母都是倾家荡产也要让孩子考进大学。

可别的同学在父母那儿得到的都是鼓励和关怀,我却总是被父亲嘲讽、挖苦。

每次学校里收生活费我都是一拖再拖,我实在没有勇气开口向家里要钱。我知道爸爸为了我复读的学费,把家里值钱的东西都卖掉了。可他就是说话太让我难以接受了。我一个多月才回家一次,他一见到我就怪我:‘让你去好好复读,你怎么又回来了,有什么事打个电话。让你妈去一趟不就行了,你这么愿意往家跑,怪不得学习总是不行。’

我说我想家了,想我妈了,我爸就更看不起我:‘也不瞧瞧你自己的岁数,都快20岁的人了,还说想你妈,我像你这么大的时候,都一个人到外地读中专去了,哪像你这么没出息,连着两年都上不了分数线。再这样下去,我看你今年还是够呛,又让我白花钱。’

我爸爸说得没错,连续参加了两年高考,我的岁数的确是大了。我已经不再像那些小高三生,什么都不懂,就知道拼命用功。

可正因为我长大了,我心里的那种对爸爸的反感才越来越强,他瞧不上我,我也开始越来越瞧不上他。过去我还不敢跟他顶嘴,但现在他再说得那么难听,我还经常顶他两句。

爸爸对我跟他顶嘴非常不能接受,有一次他竟要打我,最后还是让我妈给拦住了。

我跟我爸说:我现在这个样子,就是你这种教育方式的结果。整天说我不行,说我没出息,我就是有自信也全被你给毁了。

两次考试我都失败了为什么,我是学校里最用功的学生,成绩不是最好,但也是前几名。可我为什么总是以几分之差落榜?

就是你,总是这样讽刺挖苦我,还这样那样地逼我,给我施加压力,让我心里面总是沉甸甸的像压了一块大石头。

别的孩子进考场一脸的坦然,我进考场时却一脸的惶惶惑惑就怕自己不行,就担心自己这次又发挥失常。

可是越害怕就越考不好,一门功课没考好,我下面的就更没有信心考了,所以,我考试的成绩总是跟我平时的成绩差一大截儿,这个连我们老师都知道。

我这样说我爸爸,他也不服气,他说我考不好还自己乱找理由,把责任推到他身上。我跟我爸的关系现在到了见了面谁也不理谁的程度。

但现在他不跟我说我不行了,他还跟别人说,连我们县委大院传达室的老大爷见了我都问:‘晓阳,听说你参加两次高考都没考上,这一次可要用点功呵,你爸爸供你读书可不容易呀。’

我也这么大人了,我也有自尊心,我爸爸这样做不是让我也很没面子吗?我又不是不好好学,我也知道我爸不容易,可他怎么就从来不考虑我的感受呢?

晓阳和他妈妈到青年宫心理咨询中心来的时候,我记得那已经是5月份了。

面对越来越近的“黑色六月”,我相信所有的考生都已进入临战状态,可这个晓阳,这个已经两次高考失利的男孩,却仍沉浸在与父亲的是非恩怨里不能自拔。

他的状态让我很担心。

生活中像晓阳爸爸这样从来不给孩子肯定与鼓励,总是以打击孩子自尊的方式来教育孩子的父亲不在少数,尤其是中国的父亲们。

这固然跟中国传统中的所谓“谦谦君子”的文化有关,但也反映了大多数中国父亲们的心理境界和意识。

他们往往会这样认为,通过贬低孩子的自我价值感会让孩子更加努力,更加懂得上进。

实际上,事实正好相反,有许多原本非常努力、非常有上进心的孩子,反而会在这种不断地贬低中渐渐失去自信,从而失去努力的愿望。甚至,有不少孩子把这种父母对自己的贬低看成是全面的否定。

自尊被彻底伤害后的孩子,往往会选择自暴自弃或自甘沉沦,这也是许多父母在谈到孩子“堕落”的速度时感到十分吃惊的原因。

在心理咨询中心待得久了,我已经不止一次听父亲或母亲谈起他们自己已经不敢相信的孩子:“就在一年前这孩子还是学校里的好学生,可不知为什么这么快就变成了这样。”

与这样的父母探讨起来,我了解到这些孩子大多数在家庭里得不到鼓励与肯定。

自尊心的受挫、自信心的降低、对自我价值的怀疑,是他们一旦失去继续向上的愿望,便会很快滑下去的因素。

总是在父亲面前被否定,但还有勇气再参加第三次高考的晓阳,本质上还是个上进心非常强的孩子。他为了改善自己在高考前的心理素质而寻求心理咨询的帮助,说明他还是有相当强烈的积极进取的愿望。

可是由于长期在父亲那种缺乏肯定的教育方式中浸润,晓阳的“考前心理综合症”已经比较严重了。

尤其是他前面的两次高考失利,更成为他第三次参加高考的巨大阴影。

缺乏自信,怀疑自己又会失败,觉得要是再考不好对不起父母,这些忧虑已大大超过了晓阳对自己学习成绩的担心。

我国的心理学家、中国科学院博士生导师王极盛教授,曾经对100多所学校和两年内的高考状元们做过一些调查和访谈。

他在研究中发现,在造就高考状元的20个因素中,排在首位的是“考试中的心态”,排在第二位的是“考试前的心态”。

调查结果显示,大约有30%的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强迫症现象。

像晓阳这样情绪极不稳定,担心这个,担心那个,总是考虑结果比较多的考生往往会在考试中发挥失常,成为意料之外的落榜生。可见心理素质对一个考生来说有多么重要。

与许多父亲一样,晓阳的爸爸不可谓不爱儿子,不可谓不在乎儿子。否则,他也不会卖掉家里值钱的东西供儿子再一次复读。

只是,他不太懂得怎样在心理上与儿子进行良好沟通,在人格上尊重屡屡失利的儿子。

从晓阳的叙述中不难看出,他的成长一直是在父亲过高的期望值和非常不得法的教育方式中度过的。甚至他的父亲有时还把他在成年人世界里的失意与不满、紧张与烦躁发泄到儿子身上,以期获得一些心理上的满足和平衡。

可正是这种从不考虑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和感受的做法,使孩子的心态一直处于失衡状态。他怀疑自己的能力,自卑又自责,内心充满了难以解脱的矛盾。也正是这种难以诉说的矛盾,使他总不能以一颗平常心来对待考试。所以,两次高考落榜,对于在这种环境中长大的晓阳来说,其实是一个必然的结果。

晓阳与他的妈妈来去匆匆,由于学习时间十分紧张,瞒着他父亲来到北京的母子俩,还要赶下午的火车返回郑州。

对于这个脸色苍白,十分消瘦的男孩,我只能告诉他,别把结果看得太重了,前面的失败正是为今天的成功而准备的,所以,他一定要轻装上阵,才能够打赢这场“战争”。

与晓阳的交谈中,我感到这个孩子的确是属于学习比较优秀的那种,他根本不应该再一次被大学拒之门外。他需要的只是那么一点点肯定与鼓励,需要的是爱他的人给他自信与勇气。

如果有可能,我也很想跟晓阳的爸爸谈谈。一个本可能会以优异的成绩走入大学的孩子,一个知道努力、用功的孩子,却被他总是“你不行,你没什么出息”这样的话给暗示得屡屡品尝失败的滋味。这让我想起了美国在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风行一时的“无过错教育”。直到现在,有许多美国人还坚持用这种方法来培养、教育孩子。

在美国的父母看来,孩子就像一尘不染的、来自天国的天使,他的一切都是在无意识中发生的,因此,大人们不能把过错算在孩子头上。既使是孩子做错了什么,首先应该惩罚的是看护和教育他的大人。

对于孩子,他们主张应该尽量地去表扬和肯定他所做的一切。哪怕一点点微不足道的小事都要尽量鼓励孩子,让他相信他自己会做好。

但鼓励他去做,并不等于替他去做,美国的父母普遍认为,让孩子从小就去做他自己能做的事情,让孩子体验过程的快乐,比给他把什么都做好重要很多。

所以,“无过错教育”并不意味着放纵和无原则的宽容,它只是一种让孩子从小具有自信、自尊和建立责任感的方法。

所以,美国的孩子并不因为妈妈或爸爸从来不说他错了而不知道自己也会做错事。相反,正是父母的这种信任和鼓励,使他们都会在自己做错事时,勇于主动承认错误,并不会再犯同样的错误。

与美国人打交道多了,感受最深的便是他们的自信。他们很少有怀疑自己的时候,因为从小父亲就对他说,“你是最好、最优秀、最棒的。”当然,当他们步入成人世界以后,这种自信也绝对是来自于他们对对手的客观审视。

美国的孩子大多数对自己的父亲很崇拜,因为他们觉得父亲对他们很公平。

近年来,当一些海外留学归来的人越来越多地把国内当作一块创业的热土时,他们也同时带来了国外的一些教育子女的方法,其中也包括这种“无过错教育”。

但对于许多中国的父亲来说,这是他们所不能接受的。

而且,这些中国的父亲们很看重结果。不管孩子做了多少努力,付出了多大的代价,结果如果不是“理想”的,那孩子的一切便会被全盘否定。

有多少孩子就是这样在一次又一次的否定中,失去了“自己能行”的信心我不知道,但中国的孩子站起来就说,“我能行,我是最好的”。我估计这数字不会很大。

在这里我想说的是,就像人活着并不是为了等待死亡一样,有时候,孩子的努力过程也很重要。太看重结果反而会失去结果,这也是人类社会的自然法则。

我担心着那个来自河南的男孩晓阳,不知他再次参加高考会有什么样的成绩,不知他的父亲又会对晓阳说什么丧气话。

不管怎么说,我还是把这个“问题爸爸”写了下来,我真是很希望明年这个时候,我不要在心理咨询中心再看到类似晓阳这样的孩子。

我真的很希望,中国的父亲们都变得宽容而大度,面对孩子们成长中的各种表现,他们都会说上一句:“别烦恼,孩子,你应该记住你是最优秀的。”但愿这不只是梦想。

心灵思索

怎样表扬孩子才能“恰到好处”,父亲要补的知识:

(1)公开场合的表扬。有时让孩子在亲朋好友面前展示他们的优点,并及时给予表扬,会起到良好的效果。这种表扬也要有一定分寸,否则可能会让被表扬的孩子感到不自在。

(2)表扬的目的要明确。为了激励孩子进步,表扬的目的要明确,要激励孩子进步。表扬应该严格限于孩子的进步和优点,以此来将孩子引向重视能力、品行、态度和创新意识等多方面。

(3)“会不会表扬”比“表扬多少次”更重要。一次恰当的表扬比十次泛泛的夸奖好得多,表扬不应该是针对孩子的表面成绩,而应该针对他们真正的进步。表扬的标准不是固定的,也不是绝对的。比如:孩子的成绩尽管相对有所降低,但分析他的试卷,粗心马虎丢分的情况少了,就可针对性地表扬孩子在细心认真方面的进步。

(4)不用陈词滥调。表扬不只是称赞和夸奖,它应该让孩子感到,家长真的对他们的进步予以关注和全面的考虑,同时,家长内心的满意与他口头上的表示应该是一致的,是对孩子的一种真实的表扬。除了口头语言外,若家长能配以适当的表情语言、身体语言,表扬的效果会得到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