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读物《地理知识篇》(上)
34209600000002

第2章 地貌奇观(2)

亚马孙河岸的热带雨林由于河流含有各种不同的特质,河水也就相应出现不同的颜色。支流内格罗河的水中含有大量微生物,水色呈深绿色;主流亚马孙河夹带着大量泥沙,水呈黄色。这两种色泽鲜明的河水,在主河道中并行流向下游数千米后才融合成一种颜色。从内格罗河汇入主流开始,亚马孙河变宽,在下游接纳欣古河后,主流宽达10千米。到了三角洲地区,因多岛屿沙洲,水道被分成十几股,河口巨大的喇叭状,最宽的地方可达80千米,水深百余米,河道低平,船入其中,就好像在汪洋大海中飘泊。海轮沿亚马孙河可深入内陆1600千米。至于3000吨的轮船则可以从河口沿河流上溯近4000千米。有时大海海水可以由河口呼啸而上,形成高4米~5米的水墙,汹涌澎湃,雷霆万钧,景色宏伟。巨大的海潮还像一条水坝拦阻了顺流而下的河水,并强制抬高河水水位,以致造成河水泛滥,淹没两岸土地,这时的亚马孙河水天相连、河海一片,宛如大海。河水撞击海潮,水声咆哮,当地的印第安人把这种情景叫做“亚马孙奴”,亚马孙河的河名就是由此而来的。

亚马孙河两岸生长着世界上面积最大、品种最多的热带雨林。河中鱼的种类大约有2000种,捕鱼是当地居民的主要经济活动。船是人们的主要住所,也是重要的交通工具,甚至商店、教室都设在船上,形成了水上市场和水上学校。

科罗拉多大峡谷

美国人一向以拥有科罗拉多大峡谷而骄傲。,有一位美国总统曾这样说过:“凡是到过美国的人,一定要去看看西部的大峡谷,否则就不能算到过美国。”美国人为什么要如此推崇大峡谷呢?因为大峡谷是自然界的一大奇迹,是世界上罕见的一部“活的地质历史教科书”。

科罗拉多河像一条银色的绸带,从东北向西南曲折蜿蜒地镶嵌在科罗拉多高原上。科罗拉多河及其支流流过的地方,峡谷深邃、悬崖壁立、气势雄伟。在主流河道的整个流程中,共流经19个主要峡谷,其中以亚利桑那州的科罗拉多大峡谷最深、最长。科罗拉多大峡谷全长460千米,上宽6千米~291千米,最深1800米,谷底水面的宽度不足1千米,最狭的地方仅有120米,在峡谷内到处可见到险峰、峭壁、奇石。除大峡谷之外,科罗拉多河上著名的峡谷还有布莱斯峡等。

大约距今6亿年前,科罗拉多大峡谷地区还是一片平原,在很长的一段时期里被海水淹没着。到了距今二三亿年时,强烈的地壳运动使那个地区的地壳慢慢地上升,经过漫长的年代终于形成为高原——科罗拉多高原。在海水淹没的时期,科罗拉多高原地区沉积了砂岩、页岩、泥岩和石炭岩等各种岩层。大约在1200万年前,科罗拉多河开始了缓慢的侵蚀作用,逐渐塑造了今日大峡谷的壮丽景观。由于河流的侵蚀,现在河谷水面和原来的高原面之间的高差达到了1700米。河流切穿了所有的岩层,含有与岩层年代一致的各种代表性生物化石,从原始的单细胞植物到巨大的晰蜴类动物,在峡谷的谷壁上都能清晰地找到。像这样能清楚显示地质历史的岩层,在现今世界上还是少见的。

大峡谷的两壁被流水雕琢出许多形状奇异、变化无穷的岩峰、峭壁、天生桥和洞穴等。尤为神奇的是大峡谷的山光水色,令人叹为观止。在不同的季节,随着一天内不同时间内阳光照射和云雾的变化,各个高度上的岩层与植被,会呈现色彩斑斓的景色,特别是在旭日东升和夕阳西下的时候,山光水色变幻无穷,蔚为奇观。这是因为岩层中含有各种矿物质的缘故,如铁矿在阳光照射下形成红、黑、棕等颜色,石英则映视为白色。

由于大峡谷的高差很大,自下而上形成不同的气候带,拥有丰富的生物资源。大峡谷中有100余种鸟类,60余种哺乳类和各种爬行运动。较具特色的动物有:巨型的鹰鹫科猛禽;世界上体型最小、重仅8克的蜂鸟,它的羽毛泛着金色的光芒,随着阳光改变色泽,与大峡谷中多变的岸层,有异曲同工之妙。

大地的“伤痕”——东非大裂谷

有“大地伤疤”之称东非大裂谷位于非洲的东部,它南起莫桑比克的赞比西河河口一带,向北直抵亚洲西部的红海沿岸,全长4000多千米。著名的尼罗河就沿着裂谷的北段流向红海、地中海。可以说,东非大裂谷的北段就是尼罗河谷。

东非大裂谷怎样形成的呢?科学家认为,在1000万年前,这里的地壳不断隆起、减薄,然后断裂成东西两大块。由于地壳活动,断裂处不断加深,拉宽,最终形成东非大裂谷。同时,断裂处时常喷出炽热的岩浆,在附近形成高大的火山,其中,著名的有乞力马扎罗山、肯尼亚山、鲁文佐里山等。目前,有些火山仍在活动,沿着地壳断层裂缝的地方,分布着许多温泉和喷气孔,而且地震频繁发生。这些现象都可以说明地壳的不稳定状态和火山至今还在继续活动。例如,1978年11月6日在阿发尔地区熔岩突然喷发,“诞生”了一座新的阿尔杜科巴火山,在很短时间里,红海加宽了1.2米。根据科学家们估算,再过8万年,大裂谷以东的部分,将完全与非洲大陆分离开,成为漂浮在印度洋上的岛屿,而大裂谷所在的地方将与红海连接在一起,形成了一个新的海洋。

现在的大裂谷位于东非高原,谷底是一条宽带状的低地。大裂谷宽度一般在50千米~80千米,最窄处只有3千米。大裂谷底部比两侧高原平均低500米~800米,最深处可相差3000米,两边悬崖峭壁,似两面巨大的高墙。从高空俯视,尼罗河沿大裂谷谷地蜿蜒北去,一连串星罗棋布的晶莹湖泊散布在谷地底部,如湖泊长度占世界第二位、面积占第七位的坦噶尼喀湖就分布在这里,这个湖泊的湖底比海平面低662米,湖泊的最大深度为1471米,在世界上仅次于贝加尔湖,为世界上第二深湖。

奔腾咆哮的壶口瀑布

黄河是中国的第二大河。它发源于青藏高原巴颜喀拉山,流经青海、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河北、山东等小区,于山东垦利注入渤海,全长5464千米。黄河因为河水浑黄而得名。黄河的河水为什么会是浑黄的?那是因为黄河中游流过的黄土高原水土流失非常严重。每当暴雨来临,泥沙滚滚而下,大量泥沙被雨水带到河水中,使黄河泥沙含量大大增高,黄河河水也变成了浑黄色。中国古代就有“黄河斗水,泥居其七”的说法,意思是说黄河河水中泥沙占到70%,当然,这是有些夸张了。黄河每年携带的泥沙有16亿吨,在世界各国的河流中,黄河所携带的泥沙是最多的。这些泥沙如果用载重4吨的卡车来装运,每天运一次,500万辆卡车运输80天才能运完。如果堆成高宽各1米的土堤,它的长度为地球到月球距离的3倍。

黄河的上中游有很多峡谷。多石峡、多唐贡玛峡、官仓峡、拉加峡、野狐峡、拉干峡、龙羊峡、刘家峡、黑山峡等都是河流切穿山地形成的。这些峡谷所在的地方都具有修建水电站的良好条件。上游的河套平原,地势平坦,土地辽阔,又有黄河河水浇灌,因而物产丰富,被称为“塞上江南”。

黄河中游在山西和陕西之间的峡谷中往南穿行,两岸的陡崖比河水水面高几十米至百多米,河水很急,险滩很多。壶口瀑布在山西吉县城南25千米与陕西宜川县交界的黄河之中。黄河流到这里,原来500米宽的河流被两岸的岩石缩窄,上宽下窄的形状像一个壶口。由于常年河水冲刷,河底的岩石被冲刷出一条宽30米、深50米的大沟,滚滚的黄河水流到这里,突然收缩并向下跌落15米左右,好像从一个巨大的壶口向外倾倒壶水,在很远的地方都能听到它的声音,看见笼罩在附近的水雾。

死海不死

地球上的最高点是珠穆朗玛峰(8848.13米),世界陆地上最低的地方则在亚洲西部约旦和巴勒斯坦之间的死海。实际上死海不是“海”而是一个湖水流不出去的内陆湖。死海是一个狭长形的湖泊,南北长80千米,东西宽5千米~16千米,面积1050平方千米,东西两岸都是悬崖绝壁,湖面比地中海海面低395米。死海中部最深处水深约400米。世界上有20多个著名的低地,它们的海拔高度都在海平面以下,死海是其中最低的,比中国最低的陆地吐鲁番盆地还要低240多米。

大约距今250万年的第四纪初期,非洲东部的地壳发生巨大的断裂,形成了一条大裂谷——东非大裂谷。而在这条裂谷带的北部地壳下陷很深,形成了一个盆地,盆地周围的河流向盆地注水,从而形成了一个内陆湖泊——“死海”。死海周围地区的气候炎热干燥,蒸发量大,使死海的湖水中留下大量盐分。尽管约旦河从北面、哈萨河从东南流入死海,每年带来400万~600万立方千米的水量,但水面并未上升,盐分也未冲淡。

一般海水的含盐量为40‰到60‰,而死海的表层湖水含盐量却高达250‰~300‰,每公升水中含盐227克~275克。湖水越深含盐量越高,在110米深处,含盐量每公升高达327克。高度的含盐量,使死海水的密度(1.172~1.227)比人体密度(1.021~1.097)大。所以,不会游泳的人在死海游泳也绝对安全,不会淹死。据说在公元70年,罗马军统帅要处决几个俘虏,就命令士兵把俘虏戴上脚镣手铐投入死海中,可是这些俘虏往湖里推,最后都是平安地被推上湖岸边,一连几次把俘虏往湖里推,最后都是平安地被推上湖岸。统帅以为“神灵”在保护他们,于是就下令赦免这些俘虏。这虽是一个传说,却说明死海湖水的浮力很大,人在死海中不仅不会下沉,而且可以平静地躺在水面上安详地读书阅报。在这样的高盐度环境下,不仅湖水中浮游生物不能生长,就是湖岸周围也寸草不生。死海可谓名副其实。

山顶上的湖泊

在中国东北的长白山顶,有一座风景秀丽的湖泊——天池。它是中国最深的湖泊,最深的地方差不多有400米。为什么山顶上有这样美丽,又这样深的湖泊?原来它是由一个熄灭的火山口积水而形成的湖泊。

天池周围的许多山峰都是200多年前的三次火山喷发后形成的。其中,长白山的主峰白头山,海拔2600多米,是东北地区的最高峰。火山喷发出来的大量的白色浮石铺满了山顶,加上山顶经常有雪覆盖,所以,称为白头山。

天池周围,山峰起伏,峰峰相连环抱着湖泊,海拔2500米以上的奇峰就有16座,高耸入云,景观壮丽。白头山附近,除了天池以外,还有许多小湖泊和沼泽分布在山麓,在茫茫林海中闪闪发光,别有一番情趣。

天池四周有陡峭的山峰环绕,但是它的北侧却有一个缺口,天池的湖水从这里外泄,在1250米外的地方,形成高达68米、宽5米的长白山瀑布。这就是松花江的源头。瀑布凌空而下,气势磅礴,是中国海拔最高的瀑布,被称为长白山等一名胜。

长白山地区分布着许多从地下涌出的温泉和矿泉。最著名的是长白温泉。在长白山瀑布以下900米的长白温泉,有30多个泉眼分布在1000多平方米的范围内,成为温泉群。这些泉眼日夜不停地冒出热水,多数水温在60摄氏度~70摄氏度之间,有的可达到80摄氏度。温泉附近常年热气腾腾,云雾弥漫,温泉的底部有无数气泡向上翻腾,发出响声。

在高山地区,从山脚到山顶,气候的差别会很明显,植物的种类、外貌也会跟着发生变化。

长白山地区也不例外。山脚下是具有宽大叶片的阔叶林,上到山腰成为针叶林,再到山顶就见不到森林,而是高山苔原了。天池周围的山上,野生动物植物资源非常丰富,已经被列为自然保护区。这里夏季凉爽,是避暑的好地方。

大陆深处的明珠——贝加尔湖

在俄罗斯广阔的东西伯利亚高原南部,有一个狭长形的湖泊,这就是世界最深和蓄水量最大的淡水湖——贝加尔湖。中国古代称其为“北海”。它是大约1亿年前由于地壳运动,地层逐渐断裂陷落形成的深湖盆。四周群山环抱,湖泊像月牙状,呈东北西南走向,南北长636千米,东西平均宽48千米,最宽的地方将近80千米,总面积为3.15万平方千米,在世界大湖中列为第8位。湖泊的平均水深730米,最深处达1620米,总蓄水量达2.3万立方千米,超过欧洲著名的波罗的海的蓄水量,约占世界地表淡水总量的五分之一。湖区周围有336条大大小小的河流带着大量的淡水流入贝加尔湖,使湖泊有巨量而清澈的淡水,这是地球极为宝贵的水资源。

面积宽广的贝加尔湖,它的巨大水体对湖区周围的气候起着调节作用。湖岸长青松、云杉、白桦和白杨等林。西伯利亚地区为冬季严寒、夏季温暖的大陆性气候。然而由于水体的调节,贝加尔湖湖滨地区7月平均气温比周围地区低6摄氏度,12月份约高11摄氏度,相对湿度也较高。由于湖泊对气候的调节作用,原来是大陆性气候的贝加尔湖地区,却具有海洋性气候的特征。

在优良的自然条件下,贝加尔湖储藏了丰富的自然资源。生物学家调查研究发现,湖里有1200多种动物,其中900种为特有品种,如贝加尔海豹和虾虎等。

奇异的天生桥

大自然塑造的杰作——天生桥和天生拱,非常典型和奇丽,桥体外形千变万化,仿佛是一件天然的艺术雕塑品。

这种大自然的奇景形成的原因也是多样的。有的是在岩溶地区由地下水溶蚀形成的,有的是花岗岩大型张性裂隙发育而成的,也有的是片麻岩、砂岩冲蚀形成的。

中国有很多天生桥,比较著名的有云南文山天生桥、滇西天生桥、贵州洛棉天生桥、湖南索溪天生桥等。我国贵州东部黎平县高屯天生桥,由于远在深山绝谷,交通不便,不为世人所知,其实,它是世界上最长的天生桥。

1987年,黎平县建设局实地勘探了高屯桥,测得桥身长达350米,桥拱跨度最大处118.92米,最小处88.5米;桥身最窄处也有88.5米,最宽处达98米;桥体高出水面33.64米,深入水面38.8米。

高屯天生桥不但高大,而且那里风景优美:桥拱上岩石和植被有40米厚,林木丛生;拱形对称规则,似神工鬼斧削成;桥顶有石柱;桥顶一侧有多处溶洞,人们可以由溶洞进入桥身。它是一处很有开发价值的旅游景点。

美国科罗拉多高原上的天生桥和天生拱,更加典型。天生桥可分为天生桥、天生拱和天生窗3种。科罗拉多高原较常见的是天生拱和天生窗,而桥下有水的天生桥却不多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