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水知识篇》(上)
34216500000018

第18章 缤纷世界(3)

世界上最宽的瀑布是莫西奥图尼亚瀑布,在非洲赞比亚和津巴布韦交界处的巴托卡峡谷里。瀑布呈“之”字形,绵延97千米。其中主瀑布落差达122米,宽度更是惊人,达1800米。

瀑布被几个小岛分成五股倾泄而下,跌落宽仅400米的深潭中,发出隆隆巨响,激起阵阵水雾,被风吹扬到几百米的高空,远在15千米之外都能听见雷鸣般的响声。每当日落或日出时,在阳光的照耀下,一条绚丽多彩、经久不散的彩虹飞架在大瀑布和对面的悬崖之间,显得格外壮丽。

世界上落差最大的瀑布是安赫尔瀑布,位于南美洲的委内瑞拉。安赫尔瀑布落差达979米,真是“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壶口瀑布

是谁创造了这种美丽的奇景呢?是流水。原来,我国桂林和其他一些地方,过去曾经是一片汪洋大海。大量的海洋沉积物,形成了石灰岩层。由于地壳运动,海底升起成了陆地。石灰岩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它能被含有二氧化碳的水溶解,特别在高温湿热的情况下,由于地层错动,形成了裂缝,水流则不断扩大这些裂缝,再经过不断溶蚀,就把岩层溶蚀成了各种奇峰怪石!当雨水渗透到地底下后,它就像个多才多艺的建筑师,见缝就钻,不断雕塑扩大成洞穴。这个大自然的巧匠,还用水滴,一滴一滴地沉淀堆积,生长和发育出许许多多的石笋、石柱和石钟乳。石炭岩受到水的侵蚀破坏,产生大量泥沙,因此水流保持了清澈。在漓江两岸,桂林阳朔一带,一座座奇峰排列着,犹如玉笋、翠屏、巨象、驼峰等,形态万千,景色秀丽。在这些起伏的山峦里,还蕴藏着曲折离奇的洞穴。洞内石乳、石笋、石柱、石幔、石花组成各种景物,奇态异状,琳琅满目。洞景山色,耐人玩赏。

漓江是桂林的主要河流,由东北向东南,与西来的阳江相汇合,流水清澈,游鱼可数。桂林至阳朔沿江一带,群山峭拔,绿水迂回,青山浮水,景色清幽,构成长达百里的美丽图画。

唐朝诗人韩愈有“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诗句,概括了桂林山奇水秀的特色。

桂林不但风景秀丽,而且是历史名城,中唐以后即成为风景胜地,有很多文物古迹,仅石刻就有两千余件,遍布各风景点,自古即有“桂林山水甲天下”之称。

美丽的九寨沟

再如位于四川省松潘、南坪境内世界级的风景游览区黄龙寺和九寨沟,它们都是以湖、溪、潭、泊为主,山水树石并茂。黄龙沟上的盆景池,共有10多个彩池,池壁和池底都由乳黄色石灰华凝聚而成,池中分别长有各种小而苍老的古树,花木倒映池中,妩媚动人,形如一盆盆争妍斗艳的盆景。石塔镇海池,分布着上百个玲珑剔透的彩池,高低错落,连环相系。不同水池呈现出不同的水色,池水盈盈,溢堤而出,彩波交织,相映成辉。身临其境,犹如进入了神话世界一般。九寨沟的五花海水清透明,由于各处水的深浅不同和水下沉积物不同,水面色彩斑澜,在阳光的照耀下,湖心显出层层金环,五光十色,非常迷人。

人类在很久以前就感受到水的魅力,便有意识地利用水来打扮自己的生活环境。园林与街道上的喷泉、瀑布、水幕等都是非常吸引人的人工水景。在现代的园林里,人工水景可以设计出各种造型和水量的喷泉,构成水的雕塑。而水下灯的出现,使得水景可以在夜间呈现出比白天更加绚丽多彩的景象。现代的水景设计经常用电子计算机控制系统作辅助手段,使水型和灯光颜色都可以按一定的程序,甚至随着音乐的节奏来变化,喷泉喷出的水流忽高忽低,忽急忽缓。变幻莫测的喷泉,协同悠扬悦耳的音乐,给人一种梦幻般奇妙的艺术享受。

我国的傣族,还有欢度“泼水节”的习俗。泼水节是他们的新年节日,在节日期间,人们互相泼水,以此表达自己对别人的美好祝愿。

水,给人类带来了快乐和享受。

冰封渤海

1969年二三月间,我国渤海发生了历史上罕见的大冰封。沿岸的港口被坚冰封锁,不能启用,整个渤海海面“顿失滔滔”,几乎完全被海冰覆盖。从历史记载和资料分析来看,这是本世纪以来最严重的一次冰情。

在一般年份,也就是所谓的常年,渤海自11月中旬开始,由北往南从岸边向外海先后结冰;然后,从第二年3月起,由南向北海冰渐次消失。海冰存在的时间约为4个多月;海冰最盛期1月中下旬至2月中下旬。这时,渤海固定冰宽度大多在0.2~2公里之间,个别河口和浅滩可达到5~10公里宽。冰的厚度,北部海域为20~40厘米,最大约60厘米;南部冰厚多在10~30厘米间,最大40厘米。浮冰流动的范围大致沿10~15米等深线分布,约距岸线10公里左右,在辽东湾浮冰可达岸线外150公里。

可是在1969年大冰封期间,渤海的海冰情况却是另一番影象,与常年相比有很大的不同。这时,除渤海海峡水域之外,整个渤海都被海冰覆盖,冰封范围广,时间也长,从2月上旬直到3月中旬,维持了约50天之久。同时,冰层很厚,冰质坚硬,破坏力巨大。在冰封期间,渤海大致可分为:厚冰堆积区、平整厚冰区、厚冰堆积带和碎冰区四个区域。

厚冰堆积区主要在渤海湾。这里是渤海冰情最严重的区域;一望无际的大冰原上,到处可见层层海冰堆积在一起,堆积的高度为1~2米,最大为9米左右,大多由两层以上冰冻结在一起,也有4层单冰叠加成的,在冰层间含有灰黄色或灰褐色淤泥。在这个区域里面的堆积冰,有当地形成的冰,也有从海上和附近沿岸漂流来的。这种冰在风和流的作用下,破坏力极大。

平整厚冰区位于厚冰堆积区的外面。它的冰面平整,面积巨大,一般为30~40平方公里,大的可达60~70平方公里;冰的厚度比较均匀,一般在20~30厘米之间,最厚的约60厘米。这种冰大部分是当地冻结的,在冰封期几乎占据了整个渤海中央的位置。1969年3月5日飞机观测时发现,在整个渤海中心区仅有一条约500米的冰缝,最宽处约2公里。

厚冰堆积带与前面讲的厚冰堆积区的主要区分,在于堆积带呈带状分布,它位于平整厚冰区的外面,厚度约50厘米左右,最大为80厘米。这些冰多由两层以上单冰重叠冻结而成,冰面上到处有堆积现象,堆积高度1~2米,堆积的冰大都是从海上漂移过来的。

碎冰区位于厚冰堆积带的外缘,是由破碎的冰块组成的冰水相间分布的区域,厚度多为30厘米左右。

渤海大冰封,造成了我国有记载以来最严重的一次海冰灾害。海水流经之处,把塘沽港航道上所有的浮鼓灯标破坏殆尽,去向不明;海冰割断“海一井”石油平台桩柱的钢管拉筋,并摧毁了“海二井”石油平台。这座平台长41米,打入海底28米,由2.2厘米厚的锰钢板卷成的直径0.85米的圆筒桩桩15根建成。据不完全统计,进出天津塘沽港的123艘客货轮船,其中有58艘被海冰夹住,不能主动航行,随冰漂移;有的船被搁浅,有的船被海冰挤压变形进水,有的船螺旋奖被撞坏,使渤海航运和捕捞生产完全瘫痪。

关于海冰的破坏力有多大,经1971年冬季对位于我国渤海湾的“海二井”平台进行观测计算,一块6公里见方,高1.5米的大冰块,在流速不太大的情况下,其推力可达40兆牛顿,足以推倒石油平台等海上工程建筑,难怪在渤海大冰封期间摧毁那么多的船只和平台。

海冰的强度主要取决于它的盐度、温度和冰龄。通常新冰要比老冰的强度大,低盐度的海冰比高盐度的海冰强度大。所以,海冰不如淡水冰坚硬;在一般情况下,海冰坚固程度约为淡水冰的75%。人在5厘米厚的河冰上面可以完全行走;而在海冰上面,要安全行走,则要有7厘米厚的冰才行。当然,温度愈低,冰的强度愈大。1969年渤海大冰封期间,为解救船只,空军曾在60厚米厚的堆积冰上投放了30公斤TNT炸药,结果冰层仍没有被炸破。

海冰对港口和海上船舶有很大的破坏力,这除了巨大的推力外,海冰因受温度的影响,而产生的膨胀力也是非常厉害的。据计算,海冰温度每降低1.5℃时,1000米长的海冰就能膨胀出0.45米。此外,海冰受到潮汐升降作用引起的竖向力,往往会造成冻结在海域里的建筑物基础的破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