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水知识篇》(上)
34216500000009

第9章 地球的“慢性病”(2)

19世纪,欧洲一些大城市因污水污染了地表水与地下水,造成多次霍乱暴发和蔓延。1832~1833年,英国伦敦霍乱暴发,死亡6779人。后来还暴发过多次,仅1854年下半年就死亡10675人。实际上,世界各国都有过此类水污染危害的惨痛教训。

需氧有机物污染

需氧有机物包括碳水化合物、蛋白质、油脂、氨基酸等等,它的成分非常复杂。需氧有机物在水中微生物等因素的作用下易于分解,在环境科学中称之为降解。需氧有机物在降解过程中消耗水中溶解着的氧气,这就是需氧有机物名称的由来。水体中需氧有机物愈多,耗氧也愈多,水质也就愈差。

在有需氧有机物存在的水体中,需氧有机物不断地降解着,消耗着水中溶解的氧气。当水中氧气的溶解量低于饱和浓度以下时,空气中的氧气通过与水面接触溶解到水中,以补充水中损失的氧气。这种作用在环境科学中称为复氧作用。就这样,水中的氧气一边消耗着,一边又在补充着,总是在变化之中。这样的水体中到底有多少氧气,那就要看消耗和补充的快慢程度。污染严重的时候,水中的复氧作用远远赶不上水中氧气的消耗,这时就会使水中溶解着的氧气大大减少,严重时甚至水中几乎没有氧气。

需氧有机物造成水中氧气减少或缺氧,对水中的鱼类危害最为严重。目前水污染造成的死鱼事件,几乎绝大多数是由于这种类型的污染所致。在北方的冰冻期,由于水中原本就缺氧,加上污染物的作用,缺氧就更加严重;而在南方,由于夏季气候炎热,水中的溶解氧本来就少,补充也慢,但消耗得却很快,常造成死鱼。

需氧有机物多来源于城市生活污水以及许多种工业废水,由于其排放量很大,所以污染范围很广,我国大多数水体都有这类污染物。实际上,这是我国的主要污染物之一。

富营养化污染

通常发生在湖泊以及海湾这些水流缓慢、更新期长的水体中。这些水体在接纳了大量人类抛弃的氮、磷、有机碳等物质以后,碰到合适的气象和水文条件,会使水中的藻类等浮游生物急剧增殖。特别在积聚了大量营养物的海湾地区,通常在夏季雨过天晴之际,海中的一些特殊浮游生物——“赤潮”生物就会大量繁殖。

一夜之间,湛蓝色的海水为红色的海潮所代替,海面上犹如铺上一层红毡子一样。可就在这瑰丽的外表下面,对海洋生物孕育着一场灭顶之灾。

“赤潮”可导致水中缺氧。“赤潮”生物的大量繁殖,覆盖了整个海面,减少了水与氧气的接触机会,而且,死亡了的“赤潮”生物也极易分解,从而消耗了水中大量的溶解氧,可使海水极度缺氧甚至无氧,这必然导致海洋生物的大量死亡。有些“赤潮”生物还排出大量的粘性物质,这些物质附着于贝类和鱼类的鳃上,也可使这些生物窒息致死。“赤潮”中的有些藻类,体内含有毒素,对多种海洋生物都有影响,有的能毒害生物的神经或肌肉,有的能对鱼类的呼吸中枢起阻碍作用,从而使鱼死亡。

“赤潮”不但危害渔业,其毒素还影响水上作业的人们,它还能使海滨浴场失去游泳价值或传染疾病,影响人体健康。

营养污染物质的来源广泛而大量,生活污水中的有机质、洗涤剂,农业生产中用的化肥、农家肥,有些工业废水以及垃圾中都含有这类污染物。由于富营养化污染危害大,污染源多,是环境科学工作者们非常关心的一种污染类型。

恶臭

也是一种普遍的污染危害。人们嗅到的恶臭物有4000多种,危害大的有几十种。它们主要来源于金属冶炼、炼油、石油化工、造纸、农药等工厂的生产过程及其排放的废水、废气和废渣中。

有些河流,由于受有机物污染,水中长时间缺氧,也会导致河流发生恶臭。

恶臭使人憋气,妨碍正常的呼吸功能;可使人厌食、恶心甚至呕吐,使消化功能减退;也可使人精神烦躁不安,降低工作效率和判断力、记忆力;严重时可把人熏倒。长期在恶臭环境中工作和生活会造成嗅觉障碍,损坏中枢神经以及大脑皮层的兴奋和调节功能。恶臭的水体当然不能作为旅游、游泳、养鱼等用途的水体,因此,恶臭破坏了水流的本来用途和价值。

毒污染

是水体污染中很重要的一大类,它种类繁多,但共有的特点是对生物有机体的毒性危害。

水体中具有毒污染作用的污染物有金属、非金属,还有一些有机物等等,它们会对生物体或人体造成急性、慢性或潜在性中毒。

有毒的污水

石油污染

通常发生在河口和近海水域,主要是由工业废水排放、石油运输船只的清洗、意外的事故以及海上采油等等原因所引起的。

石油污染的危害是多方面的。首先,它破坏了优美的滨海风景,降低了海滨的疗养、旅游价值。其次,它将严重危害水生生物,尤其是海洋生物。石油可以粘住鱼卵、幼鱼,而影响它们的活力;堵住鱼的鳃、鼻孔等使鱼窒息而死;石油在鱼体内积累,鱼肉会产生异味,降低食用价值。油膜厚度超过0.0001厘米时,就会妨碍大气中的氧气进入海水中,从而使海水中缺氧,导致大量的死鱼事件。它还可引起大火,危及桥梁和船只。

水质与健康

汞是一种生物累积元素,它一旦进入生物体,就不易排出。它的积累量随食物链和时间的增长而不断增加,有些食肉鱼的含汞量超过水中含量的1万倍以上,但汞的落脚点最终还是到了人体上!人长期食用含汞量很高的鱼,汞在人身上来不及排泄,就会在人的体内大量积累,最终会严重影响人的身体健康。在日本的水俣村,就发生过世界著名的污染事件。

那是在1953年年底,在面临日本水俣湾的渔村中,发生了一种以特异性神经障碍为主的奇怪疾病。最初发生这种奇怪疾病的是一名小女孩,她手足拘挛,怪声喊叫而死。当时根本就搞不清这是怎么一回事,在她的死亡诊断书上写的死亡原因是“小儿麻痹”。这种病的发病非常缓慢,没有前驱症状,也没有发热,有时在喝酒后突然发作。患者一开始四肢终端有痛麻感觉,接着不能紧握东西,甚至不能系或解开纽扣,走路不能跑,而且容易绊跤,说话也变得娇声娇气的。此外,患者还出现视物不清、耳朵发背、吞饮困难等现象。到1956年5月,因发生了许多类似上述的怪病,而且这些怪病都发生在一定的区域,人们开始怀疑这是一种污染病,采取了对患者进行隔离以及消毒等工作,同时开始了追查病因的工作。

经过医务工作者和专家多方面的共同努力,人们终于发现,这种病的凶手是工厂污水中排放的甲基汞,甲基汞污染了鱼、贝,人们大量食用被污染的鱼、贝后导致甲基汞中毒。水俣村的病例得到了广泛的关注,这种病被命名为“水俣病”。

由此可见,水体受到污染,可以导致水生生物生态平衡的破坏;有些有毒物质还可通过食物链得到富集,从而最终危害人类本身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今天人体中的化学元素的组成和含量,是人类长期在地球环境的影响下,通过遗传和变异而形成的。人体在新陈代谢过程中对在环境中摄入的各种物质的量,包括微量元素的摄入量,有一种固定的要求,只有满足这种要求,才能满足人体组成元素的动态平衡。一旦这种动态平衡遭到破坏,比如某种元素摄入多了或某种元素摄入少了,都会影响人体的健康。

环境中的水质不能满足人类对它的要求,通常有两种可能性,一种是天然水体中由于天然水化学组成的地区性特点,本来就不能满足人类对它的要求;另一种就是由于人类的活动,改变了水体中的化学组成,使得水无法满足人类对它的要求。如碘是人体所必需的微量元素,在正常条件下,人的机体一昼夜所需的碘大约在50~200微克之间。人类主要靠喝水和饮食得到所需的碘。人体中有个腺体叫甲状腺,摄入的碘就是用于制造人体必需的甲状腺激素。有些地区的水中缺少碘,人如果长期饮用此地的水,而又不从食物中补充碘,长期下来,就会导致甲状腺的肥大,医学上称之为地方性甲状腺肿。

甲状腺肿在患者

地方性甲状腺肿的病人,轻者脖子肿大,难扣领扣;重者肿块硕大如人头,悬赘胸前,给病人带来很大的痛苦。缺碘还会影响儿童的智力发育,造成痴呆。

在我国福建省清流县的高坂村,过去,总共有10户人家,计49人,其中男20人,女29人,他们是1965年泉州兴建“惠女水库”时迁入的,在落户的20多年时间里,全村只生女婴,不见一个男婴降世。1975年连生7个女婴,村民们哭笑不得,人们戏称“七仙女”下凡。高坂村因此成了远近闻名的“女儿村”。

村民们由千古流传的“风水”奥秘,想到生儿生女可能与村中三口水井的水质有关。一户想生男孩心切的村民首先把家搬到了溪边,改饮溪水,第二年果然生了一个男孩。1989年,在政府的关怀和支持下,群众集资安装自来水管,把山泉引进各户,从此,“风水”开始转向,村中降生了三男一女。后据有关部门鉴定,原先的井水受了镉污染,水中镉的含量特别高。

为什么饮水中镉的含量特别高就会只生女不生男呢?科学家通过实验证实:在猪和老鼠的饲料中加入一定量的镉,结果其子代雄性出生率下降,而雌性出生率明显上升。原来,人体中镉元素的增加,可以影响男性精子的成熟,并且使它们的活力受到损害,这就是“女儿村”只生女不生男的原因。

人们更关心的话题是由水污染而引发的癌症。

世界上约有一半以上的人口生活在肿瘤疾病多发的国家里。1980年全年,全世界因肿瘤疾病而死亡的人数估计为420万人,其中220万发生在发展中国家,200万发生在发达国家。这表明在发展中国家,肿瘤的死亡率也已达到6%左右。虽然肿瘤疾病的病因还不十分清楚,但医学家认为,肿瘤中80%的是恶性的(即通常所说的癌症),它们都与环境有关。这里所说的环境,包括职业、饮食、习俗等多方面的内容,也包括水的质量。据调查,饮用受污染水体的人们,癌症(主要是指肝癌和胃癌)的发病率比饮用清洁水的高61.5%左右,致癌物质不但可以通过食用受污染的粮食、鱼肉等带入体内,还可以通过饮水进入体内。

“闲”话污染

地球上的水着实不少:奔流不息的江河,广阔无垠的大海,南北两极的冰川以及地下水等等,以致很少有人能精确地说出地球上究竟有多少水。但是,并不是所有的水都能为人类所用。我们所说的水资源,是指在目前经济技术条件下可以为人类所利用的水。它主要包括浅层地下水和湖泊河川里的水。据联合国水会议文件表明,在整个水圈中,水的储量包括海洋水、地下水、冰川、河流、湖泊以及大气水、生物水等等,共计约138.6亿亿立方米。其中淡水储量为3.5亿亿立方米;海洋水为133.8亿亿立方米,占水总储量的96.5%;水资源与其它资源相比,有它自己的特点。水资源是可以更新的自然资源,它不同于石油、煤炭等矿物资源,不会因为开发利用后而枯竭;但它也不像生物资源那样可通过人工养殖而不断增长。

水资源可通过水文循环不断得到补充,持续利用。地球上降水量在年际间虽有差异,但多年平均,基本为一个常数。如果把洪水灾害看成是“急性病”的话,那水污染就是“慢性病”。比如海河流域,发一次大水可以造成几亿、几十亿、甚至几百亿的生命财产损失,但海河流域每年由于水污染造成的损失竟也达四五十亿之巨。作为急性病的洪水灾害几年甚至几十年发生一次,而作为慢性病的水污染却年年都在发生。

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人类在经济发展中带来了水污染,水污染反过来又影响人类本身的健康,制约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逃出“水荒”

法依尔王子的故事

南极,被人们誉为“冰雪的故乡”。南极冰盖面积达1398万平方千米。南极的冰山,是陆地上的雪水冻结成的,淡而不咸。在南极3800万平方千米的海洋里,大约有22万座冰山,最大的冰山,面积是2.6万平方千米,露出水面的高度达40.5米。南极冰盖平均厚度2000~2500米,已知最大厚度为4627米。若整个南极冰雪融化,则全球的海平面将要升高55米。

这样庞大无比的淡水资源,搁置在南极睡大觉,岂能不引起干渴的人们的垂涎。

20世纪70年代的一天,担任国家海水淡化公司总裁的沙特阿拉伯王子穆罕默德·法依尔,同他的顾问研究起拖运南极冰山化淡水的事。王子说,沙特阿拉伯大部分地区属于热带沙漠,雨水奇缺,水的危机影响着国家经济腾飞。虽说凭靠大量出口石油赚来外汇,建造了许多大型的海水淡化工厂,从海水中提取了大量的淡水。可是,埋藏在地下的石油越来越少,不如趁现在石油大量出口的机会,尽可能获得更多的淡水,改造沙漠变成绿洲,那样,就会使气候得到调节,增多降雨量,缓解“水荒”。可到哪儿去取淡水呢?只有到“冰雪的故乡”拖带冰山化水了。据说,一块表面积为2平方千米的冰山,可供一个100万人口的城市一年的生活用水。可南极离沙特阿拉伯太远,真是“远水解不了近渴”啊!

“不要紧”,顾问说:“可以设法把冰山运到我们国家。”

“怎么样运呢?敲碎了用船装吗?”

“不,那样做不合算。”接着,顾问告诉王子,早在1886年,就有人从南极把小型冰山用拖船拖到了阿根廷;1890年又有一艘帆船把一座冰山从南极拖到3840千米远的秘鲁;现在是20世纪70年代,为什么不能把大型冰山拖到沙特阿拉伯呢?

法依尔王子连连点头。于是,1975年11月,他委托法国一个科学研究委员会,专门核算拖运南极冰山的成本。

迢迢万里,把冰山从南极运到沙特阿拉伯,途中,咆哮的南纬40°海区的狂风巨浪会把它打碎;赤道和热带的骄阳会将它融化;温暖的海水又会从底部削减它的分量,待冰山拖回沙特,还能剩下几何?委员会经过仔细研究和计算,认为其损耗量不过20%。据说,1吨水的成本约50~60美分。

看了计算结果,法依尔王子便下了决心,于1977年6月辞去了海水淡化公司总裁的职务。他筹集100万美元,创建了“国家冰山运转公司”,并聘请法国一家公司的人作技术顾问,准备实现“冰山运输工程”。

筹划刚刚开始,法国那家技术公司突然倒闭,给了法依尔王子当头一棒。但他不灰心。

1977年10月间,在美国衣阿华州立大学倡议下,于阿姆斯召开了第一次南极冰山利用国际会议。法依尔王子起初认为大概不会有多少人响应,估计最多不会超过20人。然而出乎意料,竟有18个国家的200位冰山学家、水动力学家和海洋学家出席,并宣读了105篇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