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地球知识篇》(上)
34220400000012

第12章 地球万象(1)

火山的相貌

你们看见过日本富士山的照片吗?富士山一向以体型漂亮闻名于世,白雪皑皑的尖峰和两侧略呈微弧形的山坡线,在晴空中显得十分美丽。日本人把富士山当成自己国家的象征。

在火山家族的“族谱”中,如果用形状进行分类,富士山属于圆锥形火山。这种火山喷发时,地下岩浆和岩石碎屑主要通过一条中心管道不断喷出来,由于岩浆的成分不同,喷发后所形成的火山锥形状也不同。

这种圆锥形的山峰,叫作层状火山锥或混合火山锥。

我国也有圆锥形火山。

山西省大同附近的昊天寺火山就是这种形状的火山,虽然个头比富士山要小得多,但在形态类型上和富士山同属一类。圆锥形火山顶部常常有一个很大很圆的深坑。这是火山喷发以后,留下来的喷火口遗迹。有的深坑积满雨水,形成湖泊,称为火口湖。我国东北中朝边境长白山顶上的天池就是这样一种湖泊。如果火山锥的平面形态是长圆形的,样子象个盾牌,就叫盾状火山。我国大同火山群中就有这样的火山。

太平洋中的夏威夷群岛上,有一些火山不会猛烈地喷发,炽热的岩浆只是不停地从火山口中静静地流淌出来。这种岩浆很稀,流动性大,流在地面上就象一摊一摊稀泥。岩浆冷却凝固以后,就形成一种坡度十分平缓的火山,被称做穹窿状火山。这种火山在我国也有。

如果许多大大小小、形态不同的火山聚集在一起,就组成一片丰富多采的火山群。到火山群中旅行,可以看到各式各样的火山。我国黑龙江省德都县附近的五大连池火山群,被科学家们誉为“天然的火山博物馆”,每年总有许多专家和地理爱好者们到这里参观、游览。

五大连池火山群有十四座大小不同的火山,分布在不到六百平方公里的广阔平原上。由于火山喷发和岩浆流出,把这里的一条小河拦腰截成五段,形成首尾相连的五个小湖,“五大连池”就是这样叫起来的。

五大连池火山最后一次爆发在十八世纪二十年代,距今只有二百多年,因此,它是我国最年轻的火山群之一。正因为年轻,每个火山的形态和各种熔岩地形都保存得相当完整,让人们很容易推测当年火山喷发时的各种情景。

好,让我们走上火山群中央的老黑山,看一看五大连池火山群的全貌吧:

老黑山的外貌属于圆锥形火山,相对高度一百五六十米,基本由松散的火山碎屑堆成。山北坡长满落叶松和白桦,山顶有一个一百多米深的圆坑,坑里没有水,但陡得无法下去。站在老黑山顶望五大连池火山群,只见那些坐落在平缓平原上的一座座山峦,各有不同的形态,有的如卧虎,有的象走兽,有的似笔架,有的象菌蘑,真是千姿百态,各具风姿。

弯弯曲曲的白河象一条亮晶晶的玉带从天边流来,在火山群区汇成五个明镜似的湖泊,又蜿蜒流向远方。

在老黑山北边不远的地方,有一对小火山,当地居民叫火烧山。因为当年火山喷发时,发生强烈的爆炸,火山口没有保存下来,整个山体也被炸成两半,所以也叫“两半山”。

在火山地区,还能见到不少奇特的熔岩地形。在五大连池的老黑山和火烧山附近,到处覆盖着一色儿的青黑色熔岩。熔岩上面崎岖不平,象是一片刚刚犁过的黑色的土地,当地老百姓叫它“翻花石”。科学家们推测,这种熔岩地形是当年岩浆流动时,搅动上面已经冷凝的岩层形成的。地面上还保留着十分清晰的当年熔岩流动时的各种形态,如石蟒、石绳、石鼻、石瀑等,有一种石碟和石塔最是稀奇,有一两米高,那是当年岩浆的喷气孔。

如果有机会能到五大连池火山群去旅行,那将会学到不少有关火山方面的知识。

一座新岛的诞生在日本首都东京正南方大约七八百公里的太平洋上,有一串日本所属的小岛,叫小笠原群岛。在小笠原群岛西面还有一个孤零零的更小的岛屿,叫西之岛。

一九七三年五月三十日,一艘日本渔船正在西之岛附近的海面上打鱼。船上的渔民突然发现,在西之岛东南方不远的地方,有断断续续的水柱和白烟从平静的海面上升起来,再仔细看看海水,海水的颜色也和往常不同。

渔民把这个奇怪的现象报告给日本政府。第二天清晨,一架日本搜索飞机飞临西之岛上空观察。机上人员发现,在西之岛的东南方大约八百米的地方,海水变成黄色。在黄糊糊的海水中央,不时翻滚着白色的泡沫。

搜索飞机在西之岛上空盘旋观察足足有一个小时。他们发现白色泡沫一会儿变小,一会儿变大,黄色变色海区一会儿变浓,一会儿变淡,这种情景恰恰反映出海底火山断断续续的喷发活动。

后来,火山喷发力量不断加强,海水变色范围一天天扩大。六月十四日,人们看到海面上升起了三十多米高的烟柱。大约一个多月以后,海面上终于挺立起两座一米多高的礁石。细心的日本人立刻把它拍进了镜头,做为第一次发现新岛最有力的证据。

岛礁的出现在日本引起了轰动。日本政府也表现出异乎寻常的热情。他们认为,对于国土狭小、资源贫乏的日本来讲,这个岛屿的诞生无疑是大自然的恩赐。

日本渔民可以利用这座新岛为基地,开展更大规模的远洋捕捞活动。

日本的新闻界人士也是干劲十足。日本几家大报都派出得力记者准备来此采访。可是,事过三天,当他们乘坐飞机匆匆赶到现场的时候,非常奇怪,在茫茫的大海上,根本找不到新岛的踪影!

原来,一座火山岛屿的诞生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首先,火山喷发物必须堆到足以超过海水深度的高度。比如西之岛附近的水深大约三四千米,就是说,火山首先要堆成一座象我国秦岭最高峰太白山那么高的山峰,才能指望形成一座岛屿。其次,还要抵抗无情海浪的破坏。或者说,只有当火山喷发物堆积的速度超过海浪破坏速度的时候,火山岛才能慢慢从水下升起。

科学家断定,那刚刚从海面升起的两处岛礁一定被海浪吞噬了。

当然,火山喷发并没停止。九月中旬,这座“失踪”的岛屿又一次从海下钻了出来。九月十四日,一艘科学考察船载着大批日本专家赶到现场,亲眼目睹了海底火山喷发的惊心动魄的情景。

开始,人们看到在翻滚沸腾的海面上,一股股黑色水柱腾空而起,水柱中挟带着大量火山灰,在高空慢慢散开,喷射高度达二三百米。海水被炽热岩浆烧沸,冒出一团团白色蒸汽,随风飘到一千多米的高空。

最初,火山在水下喷发,人们几乎听不到爆炸声。

但是,当火山口钻出海平面的一霎那,立即传来了震耳欲聋的爆炸声。象几十门大炮同时开火,一颗颗赤红的火山弹在巨大喷射力量推动下,升上高空,又雨点似地飞落下来。

人们看到,正是在这样激烈的连续喷发过程中,火山口由小变大,一点点长高。

火山口升出海面以后,人们才知道,原来并不是一个火山口单独活动,而是五个火山口同时喷发,这五个火山口大致可以连成一条直线,说明岩浆是沿着一条地下裂缝喷射上来的。

火山堆积物渐渐地把新岛与原先就有的西之岛连接起来。在新旧两岛相接的一侧,围成了一个小小的海湾。

新岛诞生以后,经过多次台风和巨浪的袭击,仍然屹立未动,说明这座岛屿已经真的站住了脚跟。

日本政府兴高采烈地把这座新岛标在自己的地图上,日本科学工作者带着各种科学仪器走上火山喷发刚停熄不久的滚烫的土地,观察新的生命在这座岛屿上是怎样产生和发展的:生性多疑的鲣鸟,经过多次盘旋侦察,终于认准了这里并不是一片有危险的土地,把自己的巢建在嶙峋的岩石上;风把远方土地上的种子吹来,在肥沃的火山灰里,钻出了第一个嫩芽……

怪雨和龙卷风

我国有本古书叫《搜神记》,是晋代人干宝编写的。

书中收集了汉代以来民间流传的和一些史书中记载的各种神奇鬼怪故事。在文学界一直被认为是我国最早的一本志怪小说。

书中记载:

汉元帝永光二年(公元前四十二年)八月,天空中降落不少互相纠缠的柴草。

汉成帝鸿嘉四年(公元前十七年)秋天,在今天河北省冀县一带,天空中降落大量的鱼。

汉桓帝建和三年(公元一四九年)七月,甘肃省碾伯县一带,天空中降落不少羊肉。

好了,就列举上面三条。你们一定以为这些记载都是无稽之谈吧。说真的,多少年来,人们确实不知道这是怎么回事。

一些封建迷信思想严重的古代文人,利用这些奇怪现象宣扬迷信。说什么,这是神灵作怪,是天意,或者预示要天下大乱。

一些有识之士虽然不相信这些迷信说法,却也说不清其中的原因。

翻开我国史书,这种怪雨现象几乎每个朝代都有记载。除上边说的那三种以外,还有降落粮食,降落尘土,降落铜钱,降落谷子等等,真是无奇不有。

在国外,也有类似的情况。一九四○年夏,苏联境内高尔基省一个叫米西亚的小村子,随着滂沱大雨,从天空中掉下不少白花花的银币来。银币上俄文铸字表明,这是沙皇伊凡五世时的银币。

现代科学告诉我们,历史上这些怪雨记载绝不是人们编造的瞎话,多数都是历史上曾经出现过的事实。

而造成怪雨的根源是自然界一种风力极强的龙卷风。

龙卷风是一种范围不大,但力量很强的旋风。它常常形成一股顶天立地的飞速旋转气流,下接地面或海面,上接高空的乌云,沿着一定的路线移动。龙卷风中心的气压很低,风速很大,所以常能把地面上的东西或江河湖海中的水卷吸到高空。在龙卷风所经过的地区,房屋被揭瓦,地面土壤被卷走,庄稼被吹到半空中;如果发生在海上,就会把大量海水吸进旋风里,随着旋风移动,带到很远很远的地方。

一九四○年苏联高尔基省发生的那场“银币雨”,是龙卷风经过附近一个先前俄国贵族埋藏银币的地方,把那里地表土连同银币一起卷入空中,又随着大雨降落下来的。

龙卷风破坏力很强。一九二五年三月十八日,美国发生的一场龙卷风,曾使八百八十九人死亡,一千九百八十人受伤,给当地的经济带来很大的破坏。一九五六年九月二十四日,我国上海浦东一带发生的一次龙卷风,竟把一个二十二万斤重,三四层楼高的油罐举到半空,扔到一百二十米以外的地方。

龙卷风强大的破坏力与它的极大的风速有关。

有时,龙卷风的风速每秒可达一百米以上,而十二级大风的风速每秒才只有三十三米。

产生龙卷风的原因是空气的强烈扰动。在夏季暴雨天气,地面气温与高空气温的温度差可达五六十度。这样,热空气迅速上升,冷空气急速下降,就容易形成旋转气流,最后形成强大的龙卷风。

在我国,几乎每个省市都有可能发生龙卷风,但是龙卷风的范围不大,直径通常在一点五公里以内,移动几公里、几十公里就算够大的啦,有时也可超过一百公里,但总的说影响范围有限。最近各国不少气象学家正在致力于龙卷风研究,非常重视龙卷风预报。他们已经试用雷达和气象卫星监视龙卷风的发生、发展,能在龙卷风发生前半小时发出警报。人们可以事先做好防范,减少龙卷风破坏造成的损失。

镜泊湖和“地下森林”

山环碧水水环山,岚影湖光两陶然。

最忆吊水楼前瀑,声如沉钟水如帘。

镜泊湖的风光确实美极了。它不象一些驰名的风景区那样,到处都留着人工的痕迹。镜泊湖完全靠自己的天然面貌,吸引着无数游人。

你看吧,四周低矮的群山全被青翠的树木遮掩着,看不到行人,看不到村落,四野静得出奇。湖水清澈透明,顺着山势弯弯曲曲地伸展着,象一面藏在万绿丛中的宝镜。也许“镜泊”的名字就是这样来的罢!

镜泊湖最吸引人的风景点是吊水楼瀑布。当平静的湖水慢慢地流到尽头的时候,要从一个三十米高的陡崖跌落下去,就象一条白花花的水帘,飞雪捣玉,直泻江底,发出沉钟般的轰鸣。那种气势真是雄伟极了。

镜泊湖在黑龙江省南部,是个有名的天然湖泊。湖面面积九十平方公里,最大水深五十米,蓄水量十九亿立方米。它不仅以风景悠美闻名于世,而且物产丰富。

环湖的森林中有落叶松和黄波罗等名贵树木,湖中盛产味道鲜美的湖鲫。

科学家告诉我们,在镜泊湖尚未出现之前,这里原来是牡丹江的河道。牡丹江发源于完达山区,在山间切成一条深深的峡谷。

大约一万年前,在距离今天镜泊湖不远的崇山峻岭间,发生了一次规模很大的火山爆发。伴随火山爆发,有大量的岩浆从地壳深处流了出来,并且沿着牡丹江上的一条支流,顺势而下,一直流到牡丹江河谷中。

火山不停地活动,岩浆也一次又一次流出,它充塞了溪谷,又在牡丹江上“建造”起一条坚固的岩石大坝,把牡丹江水堵了起来,于是在大坝后方,壅起了一个新的湖泊——镜泊湖。这种由于河道堵塞而形成的湖泊,被称为堰塞湖,五大连池也属于这类湖泊。

滔滔的牡丹江水被火山岩浆拦腰斩断了。但是它又不甘心屈服,不断地提高自己的水位。当镜泊湖的水位高过岩石大坝的时候,湖水就漫过大坝。这样,在大坝的前方就形成了气势磅礴的吊水楼瀑布。

一万年过去了,江水的力量虽然很大,但也始终没能把岩石大坝完全切穿,镜泊湖照样那样美丽,吊水楼瀑布仍然奔流不息,日夜轰鸣。

如果你们有机会到镜泊湖参观,我建议你们最好再到完达山脉中那片火山看一看。

这片当年曾经猛烈喷发过的火山距镜泊湖并不远,坐汽车顺着一条叫“石头甸子”的山谷一直向里走,很快就会找到。在进山的路上,两旁是茂密的原始森林,脚下是熔岩充塞的崎岖不平的土地,这条路就是当年火山岩浆流进牡丹江的通道。

到了山谷尽头,在一片被苍松绿树覆盖的山巅,可以找到六七个直径几百米大小的喷火口。火山口很深,四周边陡峭得很,里面没有积水,却长着密密层层的树木。

为什么在火山口底会长出这么好的森林呢?原来,这一带降水比较丰富,火山喷出岩里含有植物生长所必须的矿物营养成分,阳光也能通过火山口向阳一面的缺口照射进去,所以火山口里长出了茂密的林木。

站在火山口上望去,树林就在脚下,大家就给它起了一个特别新鲜的名字——“地下森林”。其实,地下哪能生长森林呢?确切地说,应该叫它火山口森林才对。

大风吹来的高原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中国人民的朋友、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为了对中国共产党和它的领袖们进行一次历史性采访,曾经冒着很大的危险,只身一人来到陕北。陕北是我国黄土高原的一部分。他在后来出版的《西行漫记》中,对黄土高原作过下面一段精彩描述:

“这一令人惊叹的黄土地带,……这在景色上造成了变化无穷的奇特、森严的形象——有的山丘象巨大的城堡,有的象成队的猛犸,有的象滚圆的大馒头,有的象被巨手撕裂的山峦,上面还留着粗暴的指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