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海洋知识篇》(上)
34220600000017

第17章 海洋之谜(3)

海洋底部是地球上惟一未经勘探清楚的地方。早在本世纪初,海洋学家已开始全面甚测世界各地的海床,许多海底的资料却是近20年才为人所知的。在众多惊人的发现中,最奇妙最令人意想不到的,要数海洋深处的温泉。

在海面下1里或更深的地方,有些泉眼喷出的热水,温度高达毕氏660度,将周围的海水加热至毕氏45~62。在这样深的海底,水温一般是华氏36度左右。20年前,这些温泉不为人知。如今,科学家正研究这是否宝贵矿物的新资源。

海底温泉出现在地球板块间的裂缝,似大平洋和大西洋海底地壳裂缝较深的地方为多。

寒冷的海水流进裂缝,深入海床下4里或更深处,在地壳内部遇上炽热的岩浆,加热到沸点以上,再从海床涌出,形成温泉。

高压的热水穿过岩层涌上来,析出镁和硫酸纳入地壳,同时从地壳吸取钡、钙、铜、铁、锂、锰、锌以及其他矿物。温泉水涌出海床,遇上寒冷的海水,就把矿物析出,在海床上积聚起来。许多巨型的矿物堆约高180尺,约宽600尺。有些泉眼的周围,长期积聚下来的硫化物形成高窄的烟囱状喷水口,这就是海底“黑烟囱”。

科学家对这些堆积物很感兴趣,发现有些由海床演变而成的陆地也有类似的矿体。举例来说,在塞浦路斯一个岩石断面之内,就有90种不同的硫化铜、硫化铁、硫化锌矿床。假如科学家能摸清水底矿体的形成规律和地点,那么,日后要知道由海床变成的陆地上哪里埋有矿藏就容易得多了。

从前,开采海底矿藏似乎并不划算。如今科技不断进步,陆地上的矿藏又日渐减少,深海采矿越来越有吸引力。

海底采矿很可能在红海首先进行。由于沙特阿拉伯在慢慢移动,逐渐远离非洲苏丹海岸,红海的海床不断扩大。距沙特阿拉伯主要港口吉达的西北不远处,有一个面积23平方里的海底盆地,名为阿特兰提斯二号海渊,底部的沉积物厚达80尺。苏丹和沙特阿拉伯合作组成红海委员会,共同研究开采这些沉积物的可能。据做计,这些沉积物中有29%是铁,5%是锌,此外,还有少量的铜、银和金。一些国家还表示有意开采太平洋和大西洋的海底矿藏。

有人估计,每年从海底温泉喷出来的水,等于美洲亚马逊河的年流量。每过。1000万年,海洋中每一滴水都会流经温泉口,把地壳里的稀有矿物源源不绝地带出来。如果能加以开采,人类就永远不悉矿物短缺。

深海怪物之谜

1937年,在澳大利亚海域,发生了一起采集珍珠的潜水员失踪事件,随后又接连不断地发生潜水员失踪事件,这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事过15年以后,1953年的夏天,澳大利亚潜水员约翰,身穿最新式的潜水衣,准备创造深潜水最高纪录。

当约翰刚潜入海水中不久,一条四五米长的鲨鱼就从后面跟上来,它可能想找机会捕食约翰,一直若即若离地跟在他后面。约翰为了摆脱鲨鱼,直向深水处游去,再往下是一个黑洞洞的深渊。这时鲨鱼在他头顶5米左右的地方来回游动,好像在等待有利的时机。

约翰突然感到海水开始变冷,水温在持续下降。这时他看见从黑乎乎的深渊里钻出一个又黑又大的团状怪物。

“啊!”说时迟,那时快,没等约翰喊出第二声,那个大黑团已经摇晃着它那肥大的身躯从约翰身边浮了上去。那是一个大得出奇,行动缓慢,呈褐色的东西,它扁平的躯体像个杂乱的麻团,仔细一看,没想到它居然还长着手、足、眼睛和嘴等器官,如果它不动还真不敢相信是活物。

大怪物一边晃动着身体,一边向约翰头顶上更高的地方游去。这时海水变得更加冰冷了。不知道鲨鱼是因为怕冷还是害怕大黑团的缘故,悬浮在原来的地方一动也不动,不一会儿,那褐色的怪物就靠近了鲨鱼,接触到鲨鱼的表皮,鲨鱼痉挛起来,没有看见它作任何抵抗,就被那怪物一口吞到肚子里去了。然后,那个怪物若无其事地晃着它那肥大的身躯,慢慢地又沉入到漆黑的深渊里去了。

这种大怪物到底是什么动物?它同潜水员失踪是否有关?至今还是个解不开的谜。

大洋深处的雪景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常会看到这么一种现象,当阳光从门缝或窗户射进房间时,便可以看见光束里飘动着闪闪发亮的灰尘,它们上下飞舞飘忽不定。

最先发现大洋深处这一现象的是美国一位海洋生物学家。有一次他乘坐深潜器对大洋深处进行考察,当探潜器徐徐下降时,他透过观察窗,看到探照灯所照亮的区域里,无数像陆上雪花一样的东西,纷纷扬扬下个不停。经过检验,哪里是雪啊!原来是浮游生物的絮状物。于是他把絮状物命名为浮游生物雪。

大洋深处的“雪景”,引起了许多海洋学家的注意,不少人在进行深海考察时也见到过。他们在欣赏这奇妙的景色时,无不在想,深海“雪景”只是浮游生物的絮状物吗?除了浮游生物絮状物外,其他物质能不能形成“海雪”呢?通过对大量深海“雪花”的分析,发现形成“海雪”的物质,不仅仅是浮游生物的絮状物,海水中各种各样悬浮着的颗粒,如生物尸体被分解后的碎屑或是生物排泄的粪便,就真能构成那飞舞飘扬的尘埃奇景吗?显然是不可能。

科学家们从“海雪”奇景只发生在探照灯光照亮的区域内这一事实中得到启示,原来“海雪”奇景是光作用的结果。深潜器上的探照灯光就像射进房间里的阳光,絮状物或生物尸体碎屑、生物粪便就像尘埃。当探照灯光射向漆黑的深海时,浮游生物絮状物、生物尸体碎屑、生活粪便等便反射出闪光的白光,同时由于光在水中的折射作用,在水中的悬浮物质看起来比实际的要大,猛一看真以为是雪花呢!

由于“海雪”是由浮游生物的絮状物、生物尸体碎屑及生物粪便等物质组成的,含有大量养分,因此是深海生物的理想食物。搞清“海雪”形成的原因以及它在大洋深处的变化,是很有意义的一件事。然而,由于海洋深处太黑暗了,深潜器的探照灯光照亮的区域实在有限,人们对于大洋深处的这一奇迹至今还没能搞得十分清楚,“海雪”的更多奥秘有待于人们进一步研究和探索。

死亡岛之谜

在距北美洲北半邵加拿大东部哈利法克斯约百公里的北大西洋上,有一座令船员们非常恐怖的小岛,名叫“赛布岛”,“赛布岛”一词在法语中的意思是“沙”,意即“沙岛”,这个名称最初是由法国船员们给它取的。

据地质史学家们考证,几千年来,由于巨大海浪的凶猛冲击,使这个小岛的面积和位置不断发生变化。最初它是由沙质沉积物堆积而成的一座长129公里、宽16公里的沙洲。而在最近200年中,该岛已向东迁移了20公里,长度也减少了将近大半。现在岛长只有40公里,宽度却不到2公里,外形像又细又长的月牙。全岛一片细沙,十分荒凉可怕,没有高大的树木,只有一些沙滩小草和矮小的灌木。

此岛位于从欧洲通往美国和加拿大的重要航线附近。历史上有很多船舶在此岛附近的海域遇难,近几年来,船只沉没的事件又经常发生。从一些国家绘制的海图上可以看出,此岛的四周,尤其此岛的东西端密布着各种沉船符号,估计先后遇难的船舶不下500艘,其中有古代的帆船,也有现代的轮船,丧生者总计在5000人以上。因此,一些船员对此岛非常恐惧,称它为“死神岛”。在西方广泛流传着有关“死神岛”的许多离奇古怪的神话传说,令人听而生畏。“死神岛”给船员们带来的巨大灾难,激发科学家们去努力探索它的奥秘。为了找到船舶沉没的原因,不少学者提出了种种假设和推断,例如,有的认为,由于“死神岛”附近海域常常出现威力无比的巨浪,能够击沉毫无防备的船舶;有的认为,“死神岛”的磁场不同于其邻近海面,且变幻无常,这样就会使航行于“死神岛”附近海域的船舶上寻航罗盘等仪器失灵,从而导致船舶失事沉没;较多学者认为,由于此岛的位置经常移动而它的转移也在不断变化,岛的附近又大都是大片流沙和浅滩,许多地方水深只有2~4米,加上气候恶劣,常常出现风暴,因此,船舶很容易在这里搁浅沉没。关于“死神岛”之谜,仍需要今后继续深入探索和研究。

鲸类“自杀”之谜

鲸类动物(包括鲸和海豚)搁浅(俗称“自杀”)事件时有发生。人们大惑不解:海阔凭“鱼”跃,为什么偏偏这些鲸类动物会“自杀”呢?

为了解开这个谜,人们提出了以下十大假设:(1)自杀;(2)进入浅水区休息;(3)在海滩擦洗皮肤;(4)追寻古代迁移路线;(5)迷失方向;(6)聚居压力;(7)活动场所的环境影响(噪声、地震、污染等);(8)浅水区回声受到干扰;(9)寻求陆地上的安全;(10)声纳接收故障。但这些假设都难以自圆其说。例如,鲸类动物一旦搁浅后,显得惊恐万状,甚至发出悲惨的求救声,这就否定了“自杀”的假设。再如,假设鲸类搁浅由地震引起,那么,理应可据此得出搁浅区比非搁浅区更易发生地震的结论,而事实又并非如此。最近,科学家又提出一种新的解释:鲸类动物是利用地磁场来为自己定时和导航的,而地磁场一直延续到陆地,并非只在海洋滩边终止,又地磁场因太阳的活动而存在着不规则的波动,这样两方面的原因导致一些导航本领尚欠完善的鲸或海豚就会误入歧途,向近陆浅滩游去而最终不能自拔。当然,绝大多数的鲸类动物遇到这种情况会及时纠正自己的错误。这也就是搁浅的鲸类动物只占总体的极少数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