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与孩子一起成长:智慧父母十步成长法
34241200000021

第21章 Step 8 智慧妈妈成长第八步

对孩子进行性别教育,把儿子塑造成“品质男孩”,培养成大气的男人,将来会成为一个好父亲。把女儿调教成“五好女孩”,培养成为优雅的女性,将来会成为一个好妈妈。

前几年,为了创作我的那套于秀家庭问题系列中的《问题男孩》、《问题女孩》、《问题妈妈》、《问题爸爸》,我在北京不少中小学都做过调查采访,尤其是对男孩、女孩的问题,我有过深入、细致的调查。

虽然,目前社会上在很多领域都存在着阴盛阳衰的现象,可到了学校里的学生身上,居然也是这种反映,这就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深思了。

无论是在小学,还是中学,老师们普遍的反映是:如今男生、女生的反差极大,男孩越来越娇气、懦弱,女孩越来越泼辣、勇猛,班级里出头露面的事儿几乎都是由女生来承担,男孩还不等老师吩咐就往回缩,一副生怕自己承担不了的样子。

尤其是在小学里,男孩经常去找老师告状,说某某女生欺负他,到了中学里,女生越发泼辣、厉害,而男生却越发软弱、怕事,这种男生女性化,女生中性化的现状,不知让多少老师寝食难安。

在学校里软弱、怕事,在家里娇气、任性、霸道,却从来不懂得体贴别人和承担该承担的责任,这是目前许多独生子女家庭里的男孩子的现状。

从来都是以国家的栋梁、家庭的希望为培养目标的男孩,为什么会成为今天这个样子?这其中有许多原因,但最重要的一个原因,便是我们的家庭教育系统中,没有特别明确科学地把男孩和女孩分开来进行教育的理论。

过去很多家庭都是男孩女孩一堆,父母们忙于生计,根本顾不上区别对待,孩子们自己慢慢长大,靠自己的悟性去确定自己作为男孩或作为女孩的责任。

现在很多家庭只有一个孩子,男孩金贵,女孩也是宝贝,所谓男孩、女孩要有不同的教育理论和教育方式的观念根本就缺乏实践的机会。

于是,男孩在家里被妈妈宠着、爱着、娇惯着,变得越来越自私、懦弱,女孩被妈妈捧着、纵容着,变得越来越泼辣、胆大。

孩子在家庭不恰当的教育氛围中渐渐形成了无法被主流文化所认同的个性,这使他们成年以后的生存变得越来越难,因此,会有许多孩子选择放弃,直到成年以后还得在父母的羽翼下生存,不肯自己走向社会。让他们无法成功地征服人生的一个重要原因,便是他们模糊的角色感和责任意识。

因此,按照孩子的性别不同来实施不同的教育理论与教育方法是目前中国人的家庭里迫切需要的改革。

由于妈妈在教育孩子时的特殊地位与影响,我认为首先应该拥有这种观念的是妈妈,只要妈妈们能够具有这种男孩与女孩需要的是绝不相同的家庭教育的智慧,那么,孩子的教育就基本上有了成功的保障。

我曾经在“爱改变一切”的课堂上问过妈妈们一个问题,那就是“我们辛辛苦苦抚育孩子,将来最想看到的是什么?”

几十位妈妈几乎是异口同声地回答我:“幸福!最想看到的是孩子的幸福。”

“那么孩子的幸福最多的是来自于哪里?”

“当然是他的家庭了,如果是儿子,我们都希望他是个幸福的父亲;如果是女儿,我们更希望她会是个幸福的妈妈。幸福的满足会有很多,但最大的满足肯定是来源于他成功的家庭生活,这一点毫无疑问。”

妈妈们的话让我特别受触动,她们当中不乏事业有成的女性,职业生涯异常辉煌的职场妈妈,可在她们看来,让孩子获得幸福的满足点却是那么简单,那就是家庭生活的和谐美满。

因为我也是妈妈,我特别理解妈妈们的心,还有什么比看到自己的孩子家庭幸福更让人放心的事情?我相信我也是在无时无刻地祈盼,将来我的儿子不管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他是不是会读个博士并不重要,重要的是遇上一个能够好好爱他的女孩,建立一个美满、和谐的家庭,享受一份安宁、平静的家庭生活。他能够拥有这些,我认为他的运气已经足够好了,而作为妈妈我还有什么不满足?

所以,事实上无论我们对孩子有多少不切实际的期待和渴望,只有让孩子能够得到幸福这一点会比较现实,而如何让孩子学会去得到幸福,对我们来说将更为现实。

因此,我一直提倡要对男孩、女孩实行不同的家庭教育的理念,因为从是否能够拥有真正的幸福这个角度来看,男孩、女孩的确是这其中截然不同的两种角色,他们不应该在一种教育模式中成长。

如果你是一位男孩的妈妈,那么首先你要明确的是你的角色和你的儿子将来的角色。

也许你对儿子最大的期望便是他将来能成为一个好父亲,一个懂得承担责任的好丈夫,那么,你这位妈妈将承担着培养一个好父亲、一个好丈夫的责任,这将是你儿子的未来是否幸福的保障,是社会赋予你的责任。那么,妈妈,请不要再把你当做一个小男孩的母亲,一个只想满足孩子愿望的妈妈。你是一个“教官”,而你的儿子则是一个“战士”,你的家庭将成为这位“战士”成长的第一课堂,他的未来是否会成功,全在你的把握之中了。这个责任虽然有点儿重,可因为你是他的妈妈,所以,你别无选择。

在懂得了自己的角色和儿子的角色以后,妈妈们实际上就应该明白自己该怎么做了。要想让男孩成长,最快最有成效的做法是什么?

通过对许多成功者的成功研究,我得出了这样的结论,那就是妈妈们要舍得放开手,对儿子实行“放手”的政策,给他空间和自由,让他自己去独立探索生存的机会。

这样的政策至少可以让我们的男孩成为具备如下五大优秀之处的品质男孩:

1.有强烈的角色感,从小就懂得扶贫护弱

在国外我们常常看到这样的情景,漂亮的女孩五六岁了还在妈妈的手里牵着散步,一副小鸟依人的样子,而小男孩才只有二三岁便已经跌跌绊绊地被妈妈扔在路边自己走。

女孩摔倒了,妈妈一定会俯下身体温柔地安抚她几句;而男孩摔倒了,妈妈只会用眼睛鼓励他自己爬起来继续往前走,不会给他任何肢体安抚动作。

这并不意味着这些妈妈就只疼爱女孩,不疼爱男孩,相反,因为男孩承担着繁衍后代的职责,是家族兴旺的象征,因此,无论是在欧美还是在东南亚国家,各个人种的族群都存在重视男孩的传统,只是程度与表现形式不同而已。

这些妈妈会区别对待男孩与女孩的教育,正是因为她们认为男孩应该比女孩更坚强、更勇敢一些,正是妈妈有别于女孩的这些要求给了男孩强烈的角色意识,使他在很小的时候,就明确自己是个男孩的事实。这种角色意识给了男孩一种清晰的要求,那就是懂得在遇到困难的时候不轻易求助,遇上挫折的时候坚强一些,跟女孩子在一起时要表现得比女孩勇敢。

对于正在成长中的孩子来说,这种角色意识很重要,它会明确孩子的很多归属的问题,譬如男孩会意识到喜欢花裙子、布娃娃是女孩子的事,而玩具枪和汽车则是男孩子的专有;女孩子可以随便地跟妈妈撒娇、哭泣,而男孩子如果总掉眼泪就会被人瞧不起。

女孩子任性、耍小脾气在大人看来是可爱,而男孩子却不能这样。在大家的眼里,男孩子就是要大气、独立,这样大家才会认同他是个男孩。

这样的角色意识实际上是在孩子对自己的男孩、女孩的身份有了确定以后慢慢建立的,因此,让孩子确认自己的角色感越早就越有利于孩子身心的健康发展。

在国外,孩子们常常在两三岁时就开始明确自己男孩、女孩的角色,男孩子的侠义感,逞能的表现也大多在这时就有所体现。

而在中国,很多独生子女家庭的孩子长到五六岁还缺乏明确的角色感,有的是因为妈妈喜欢女孩,就把男孩当做女孩来宠爱,结果,孩子五六岁了,还和妈妈睡一个被窝,还从来不习惯单独睡一个房间,这样的孩子通常会变得胆小、懦弱,性别意识不明显,连他自己也弄不清楚自己到底是男孩还是女孩。

有的则是女孩被妈妈当做男孩来要求,从小就告诉她男孩子能做到的她也可以做到,而男孩子做不到的她同样可以做到,这样的教育理念使女孩根本不懂得自己的弱势在哪儿,她们一味地逞强好胜,成年以后泼辣、任性,这种教育的结果可能会使女孩真的做出一番事业,但往往在生活中这类女孩不占优势,这也就是今天大家看到的有不少在事业上独占鳌头的女性,但个人生活却并不那么顺利幸福的原因之一。

所以,遵循客观规律去培养孩子强烈的性别意识,有利于孩子沿着健康的轨道个性发展,尤其是男孩、女孩的角色感绝不可以施以“模糊教育”,这样只会让孩子们无所适从,男孩不懂得男孩的责任,女孩失去女孩的特点,这样的后果是很可怕的。

我在美国做访问学者的时候,经常在电梯间、酒店的大堂碰到一些美国少年。

这些美国男孩也许只有十几岁,但他们大都懂得在进电梯间的时候,让身边的女士先行,在酒店的大堂相遇,他们会有风度地侧过身体,请女士先出大门,有时候还会帮助陌生的你招呼出租车,这些在我看来绝不仅仅是出于礼貌,它更多的是反映了这些男孩的心态,也就是说由于父母从小对男孩所实施的教育,他很小就懂得作为一个男孩的选择,那就是处处要表现得有绅士风度,懂得扶贫护弱,知道尊敬女性,在别人需要帮助的时候挺身而出。

而中国的有些男孩直到十几岁的时候还经常为做值日时比女生多干了一点点而斤斤计较,牢骚满腹,这种从来不懂得尊敬和呵护女性,处处跟女孩子计较得失,不知道扶贫护弱,在公共场合只考虑自己的没有风度的表现在许多中国男孩的身上都能看到,而没有好男孩哪来的好男人,这是不是目前在一些中国女人叹息,中国“好男人太少了”背后的现实呢?

这真的是个需要妈妈们认真思考一下的现实。

要知道男孩、女孩都不是天生就知道他们需要做些什么的,在妈妈们一心一意地为让孩子能考上哪个名牌大学而努力的时候,你是否知道你的儿子在地铁里从来不会为女性和老人让座,你是否知道你的儿子为一点儿小事情就把班里的女生给打伤了,你是否想过他连一个男孩都做不好,将来怎么做一个好男人?你是否考虑过他连做一个好儿子都这么勉强,将来怎么可能做一个好父亲?

妈妈们,不管你们的心有多高,期望值有多大,如果你的孩子只是成绩优秀,但做人缺乏角色感,不具备强烈的性别意识,那我相信他能够在生活中如鱼得水的可能性很小,也就是他将来获得幸福生活的指数不会很高。

所以,要想让你的孩子真正地成为一个优秀的人,需要让他首先明确自己的角色感,让他知道作为他的性别角色,上天赋予他的那些不同于别的性别角色的职责。

妈妈们应该在男孩很小的时候就告诉他,你是个男孩,你应该学会尊重和照顾女性,在公共场合首先考虑别人,你要以你的性别优势来扶贫护弱;因为你是个男孩,所以要处处表现得有风度,不要遇事斤斤计较,患得患失,不要随便伤害女性。

这种性别教育会给孩子有力的引导,他会从小就明白一个男孩所应该具有的心理状态。在这种心理状态的暗示下,他会选择男孩应该有的行为,懂得男孩这个角色应该得到的社会评价。

这种教育在男孩的成长中真的太重要了,这对他是否能成长为一个健康的被社会所承认的男人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见惯了在地铁里跟女性一起抢座位吵得脸红脖子粗的男性,见惯了在电梯里横冲直撞从来不会让女性先行的男人,遭遇过两车相遇,对面车里的大男孩宁愿浪费时间坐在车里一动不动,也不肯让自己的车往后挪半步,让对面的那位女司机先过的场面,我对中国男性的品质真的只有嗟叹。别让我们的男孩再朝这个方向发展下去了,角色意识一旦变得模糊起来,世界就会因为失去了客观规律的约束而混沌。

让男孩更像男孩,这是妈妈的责任,而让自己因为是男孩变得更加优秀则是社会对男孩的要求。

所以,要做一个优秀的男孩,一定得先从明确自己的角色感开始。

2.建立强烈的责任感,懂得主动承担

每年的高考前夕,我都会应邀为一些妈妈做心理减压的辅导,在跟这些妈妈的交流中,我深深感到那种“家有考生,人人自危”的精神压力已经让这些妈妈承受到了极限。

让我感觉奇怪的是,如果是妈妈带着孩子一起来做心理减压的辅导,常常是妈妈一脸的焦虑、紧张,而作为考生的孩子却若无其事,一脸的无所谓,好像参加高考的是妈妈而不是孩子一样。

这样的场面见得多了,我便忍不住要问孩子们,怎么你考大学,你妈妈却比你更紧张?

无论是男孩、女孩,都常常是这样回答:“我妈就爱瞎操心呗,再说我这个大学就是为她考的,当然她要紧张了,我又不是为自己考大学,我紧张什么?”

当这样的孩子,这样的话不断引起我的思考的时候,我突然明白了一个问题,那就是现在的孩子普遍存在责任感的缺失,一切由父母考虑,一切由父母拿主意,一切由父母包办,他们自己只等着坐享其成就可以了,哪还需要什么责任感,他们需要为谁负责任呢?

这种责任感缺失的教育,已经让现在已成年的孩子普遍成为“不太靠谱”的一代,身边已经有人说,“不要跟70年代以后的人做朋友”,后边又人有说:“80年代是垮掉的一代”,不管是70年代还是80年代,这些成长起来的孩子大多来自于独生子女家庭,是属于在父母的手心里捧着长起来的那代人,尽管从整体上看他们的受教育普遍提高,但人文素质普遍下降已是不争的事实。

做人缺乏责任感,欠缺互助合作的精神,只强调自我的利益,很少考虑别人的感受,这些个性缺陷不仅让社会对这些孩子的评价有所微词,还让他们自己在生存中不断地遭遇挫折,不断地经历痛苦。

我的一个做文化公司的朋友,因为要操作一个项目而聘请三个应届毕业的大学生,就在项目操作了一半的时候,三个大学生不辞而别,集体跳槽到了另一家公司,原因仅仅是对方的工资比这边高出200元钱。

朋友为项目的开展已投入了十几万,但临时招人也已经来不及,最后这个项目只好流产,朋友为此蒙受了不小的损失,还带来了声誉上的问题。

三个不负责任的孩子导致了这一切的发生,当朋友对我说起这件事的时候,我认为这一点儿都不奇怪,因为这些孩子从小就欠缺了责任感的教育,从小就是考试是为妈妈考的,考大学是为父母考的,这样的孩子从小就不知道承担责任,不具备责任意识,你还指望他会在成年以后为谁负责任吗?

不懂得为自己负责任,就不会懂得做人应该忠诚、可靠,应该以共同的利益为前提。

这三个因为多200元钱的工资就放弃了正在做的工作,不考虑这样做的后果的大学生,还会为了300元钱或者400元钱放弃他现在的工作,这样的人试问什么样的公司敢用,又有什么样的工作适合他们?

所以,责任感对于每个人来说都不应该是缺席的品质,尤其是男孩,更应该从小就强化责任感的教育,因为责任感对于男孩来说就更意味着是最不可以或缺的品质。

一个在成年以后能够拥有幸福生活的男人,通常都是一个极具责任感的人,而这种责任感的培养却常常源自于他幼年的时期。

因此,妈妈们对男孩实行“放手”的政策,最有利于孩子责任感的养成,让他从小就学会做承担责任、承担付出的角色。

在过去的多子女家庭中,大家通常都对家里的“老大”心怀敬意,因为父母忙于工作,家里的弟弟妹妹和一堆家务事就只能是“老大”承担起来。

让大家心怀敬意的常常就是“老大”的责任心,这种责任心直到大家都成年以后,在“老大”身上还特别突出。然而,这种责任心绝不是与生俱来的,它是一种后天的培养,是父母有意识而为之的结果。

现在的许多家庭只有一个孩子,显然类似“老大”的这种教育已不合时宜,但是,给孩子像“老大”那样的一颗责任心是完全应该的。

尤其是做妈妈的,你要舍得让孩子去承担责任,懂得让他承担的越多,他将来生活中的挫折就会越少。

我身边有太多这样的妈妈,她们勤奋、耐劳、任劳任怨,为孩子承担了一切,可是,她们的孩子却无能、懦弱,一切离了妈妈就不知道该怎么办。

我曾经在《问题男孩》中写过这样一个个案,一个考上了南开大学的男孩,因为不适应大学校园的生活,一定要妈妈来陪着他才能把学习进行下去。

这个从小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大男孩,从来不懂得自己为自己负责任,学校的饭菜吃不惯,学校的床睡不惯,跟同学相处不惯,这都是妈妈的责任,他要妈妈住在学校里给他做饭吃,要妈妈每天为他铺床他才能入睡,要妈妈找他同屋的同学谈话,让人家处处让着他点儿。就这样,当妈妈为她做了这一切的时候,他仍然无法坚持学习,因为是妈妈喜欢让他考南开大学的,现在他考上了,但又没有他喜欢的专业,他一定要退学,并且,精神上出现了严重的抑郁状态,最后,只好让妈妈给她办了退学手续。

这个大男孩的悲剧在很大程度上是他妈妈一手造成的,因为从小对孩子就没有责任感的教育,因而,这个孩子直到考入了大学,还认为他的一切都该由妈妈来负责,面对他自己该承担什么他一无所知。

据不少大学反映,每年暑期以后大学生入学时都会出现一系列的不适应大学生活的情况,这些在妈妈的羽翼下被呵护惯了的孩子,一旦独立地去面对生活,常常因为缺乏足够的品质教育和适应性教育而败下阵来,他们当中患忧郁症的比率年年都在攀升,而走极端自杀的就更不鲜见,有不少父母高高兴兴送孩子进入大学,可过了一段时间又实在无奈地把孩子接回去,因为无法适应独立地面对大学校园生活的孩子也只能是暂时休学甚至退学回家。

这样的孩子即使回到家里相信也会成为父母的心病,而孩子的今天是如何造成的,父母们不能不对自己的教育方式进行反思。

所以,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分数是很重要的,但一定不是最重要的。妈妈们要记得,你是在教孩子如何长大成人,如何能成为一个获得幸福生活的人,而不单纯是在培养一个能够获得生存技能的生命。

要做一个能够把握幸福生活的男人,首先要从做一个具有责任感的男孩开始,而这个男孩责任感的第一课一定是妈妈来承担的。

因为孩子在6岁以前多数还是在妈妈的抚育中成长,这时候父亲能够起到的作用很小,由于孩子大多数的时间都是跟母亲在一起,因此,妈妈对他的影响将是他印象最深刻的东西。

人们常说,孩子是“三岁看大”,也就是这孩子长大会是个什么样,三岁的时候就大概能够看个差不多。

从科学上来看,这是有一定道理的。因为人的禀性的确是在很小的时候就可以看出来。但禀性也并非完全天生,它是一个综合体,它包含了所有后天对孩子的教育和行为的影响。

因此,让男孩从小就能够受到责任感的教育,是每一位妈妈必需的智慧,这需要妈妈改变一些往日的教育方法,学会让男孩多承担一些家庭的事务。

譬如在国外,每到周末,哪怕只有两三岁的男孩也要跟着妈妈去洗地毯,和爸爸、妈妈一起洗车、修剪草坪,在他看来这更像是一场游戏,但责任感就是这样在不经意间给了他深刻的教育,使他知道这些家庭事务都是应该由他来承担的,这种记忆会让他一直保留到成年以后。

所以,给孩子多一些承担,让他为家庭多负一些责任,就是在建立他的责任意识,让他对自己将来的角色有深刻的印象。

中国孩子的妈妈有一个不好的习惯,就是家庭里的事情不论大小都不爱让孩子参与,尤其是男孩,“你只要好好学习就足够了,家里的小事不用你干。”这是很多妈妈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

对这个问题我是这样看的,人人都是先从小事做起的,你很难想象一个一点儿小事都做不了的人会做好大事。所以,家里的事情再小,做妈妈的也应该交给孩子去承担一些,这样不仅锻炼他做事的能力,还让他懂得生活的细节。

还有一个就是对家庭的责任感,我们通常都是通过对家庭事务的参与才建立对家庭的责任感和情感的,你从来不让孩子参与家庭事务,实际上就取消了他对家庭的参与感,而没有参与感他就会缺乏责任感,不懂得自己该承担什么,以至于跟家庭没有亲密的情感。

这样的孩子很容易就会做出伤害家庭的选择,因为他认为他的家庭跟他没有太大关系。

要让孩子建立责任感,首先要让他对家庭有参与感,他学会爱护家庭,珍惜家庭,才会为家庭的利益和荣誉去努力。

这种从小就懂得对家庭负责的意识,会保障孩子成年以后的生活。而建立主动承担一切的责任感,有助于孩子成为一个负责任的男人,而一个优秀的父亲也常常是因为具备了责任意识才能够诞生的。

3.让男孩拥有豁达、大度的胸怀

我在写《问题男孩》一书时,曾经在北京的几所中小学调查、采访,无论是在小学还是中学,老师们普遍反映的一个情况,就是现在的男孩胸怀豁达、个性大度的太少了,心胸狭窄、缺乏气量、处处不容人的男孩却各个年龄段的都有,甚至到了中学里就更多。对这一点,老师们忧心忡忡,我也同样心里无法轻松。

周浩是一个才上小学5年级的男孩,可是他因为总跟同组的女生合不来,一学期里已经换了四个组了。

老师找他谈心,每次他都满腹委屈,说那些女生欺负他,每次做值日都让他拖地,因为他个子长得高,让他擦窗户,而且倒垃圾也让他去,说他是男生不怕脏,这些都是他讨厌那些女生的原因。

而周浩的妈妈居然也为这些事来找老师,吵着闹着让老师给儿子再调个组,老师不答应便特别不高兴。

面对这样的男孩老师只有叹气:“一个男孩多干一点儿又会怎么样,可这孩子就这么小肚鸡肠的,斤斤计较。”

我在一所高中采访时还了解到这样一件事,一个被老师公认的能考上北大、清华的男生,却在高考前夕被派出所给带走了。

原因是这个男生的班上经常丢东西,而且,都是MP3、快译通、随身听、手机等贵重物品,后来,在派出所的一番侦察下,发现东西都是被这个学习成绩非常好的男生偷走了。

在派出所民警问他为什么要这么做时,他哭着说,因为几次考试考得不理想,他打心眼儿里恨班里那几位考得比他好的同学,为了报复他们,让他们伤心,他就趁班里没人的时候偷走了这几位同学的MP3、手机等东西,而当民警问他把这些东西放在哪儿的时候,他却说,都扔进学校后边的河沟里了。

跟许多学生的家境相比,这个男生的家境非常富裕,他根本不稀罕这些东西,他只是容不得这些同学比他考得好。最让人不能理解的是,他的父母在儿子偷窃行为已经构成犯罪的事实面前,还无所谓地对老师说:“那些丢了的东西值多少钱?我们赔,以双倍的价钱赔。对我们来说,儿子的这点儿小毛病不重要,重要的是他将来能考上大学就行。”

后来,虽然在学校的努力下,那个男孩被免于刑事处罚,可像这样心胸狭窄、气度颇小的孩子,将来就是进入大学又能获得怎样的成功?对此我深表怀疑。

那个在大学毕业前夕残忍地杀害了自己的四个同学而亡命天涯的云南大学的学生马加爵,不也因为是这样心胸狭窄的个性而导致了如此的悲剧吗?

要让男孩成才成人,首先要教给他有大度的个性、宽阔的胸怀,不要纠缠细枝末节,别小肚鸡肠,患得患失。

我们常说男人像山,不就因为山是高远开阔的象征,山是宽容、豁达的品质的象征,要让男孩成长为像山一样的男人,妈妈们首先要教给男孩山一样的气质,山一样的心态。

孩子的成长是一个渐变的过程,妈妈对孩子的塑造也是一个坚持的结果,你别指望一朝一夕就把孩子改造成你想像的样子,只要你懂得了教育的方法和正确的手段,我建议你走好过程而非只注重结果。

让男孩从小就胸怀豁达、个性大度,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进行训练:

①让他学会事事多替别人着想,别只考虑自己。

②遇事往好处想,做事往好里做。

③对人慷慨一些,受点儿委屈没什么。

④别计较小事情,做事看大方向。

⑤跟人相处要宽容,多看别人的长处。

⑥遇上不开心的事情从正面找出口沟通,别靠负面的行为发泄。

孩子的气质很大程度上是父母气质的融合,这其中由于妈妈的特殊影响力,可能妈妈的气质会更多一点儿地影响到孩子。所以,培养男孩成为一个心胸开阔、个性大度的人,首先妈妈一定要是一个大度的人,一个处理问题比较豁达、开朗的人。

哪怕你在生活中真的很欠缺这份大度与豁达,我想为了孩子你也需要改变。毕竟,在未来的生活中,你的孩子需要有一份大度、豁达的胸怀才能够生存得更好。

4.培养男孩做个有教养、有风度的男人

在国外的很多场合,人们评价一个男人的优秀与否时常会用这样一句话:“是的,那是一个有教养、有风度的男人,的确很优秀。”

有教养、有风度,通常是人们对一个优秀男人的评价,而让自己的孩子成为一个教养、有风度的孩子,又何尝不是妈妈们的愿望。

对于男孩来讲,这一点就更加必不可少,你可以不必是回回考第一的孩子,但你一定要是一个有教养、有风度的孩子,否则,你的生存质量将会受到很大的影响,然而,这样的道理有多少妈妈明白,我不敢保证,但生活中有太多缺乏教养、没有风度的男孩让人看了担心。

有一次,我去朋友家做客,进门寒暄了十几分钟,她10岁的儿子半躺在客厅的沙发中间看动画片,身体竟是一动没动,更谈不上有礼貌地打招呼了。

而且,当他妈妈请我落座的时候,他居然不耐烦地对他妈妈说:“我这儿正看电视呢,别打扰我,你们有事去厨房谈。”

朋友尴尬地笑了笑,真的带我去了厨房,我们在油烟味呛鼻子的厨房里谈了一个多小时的选题。

面对这样的妈妈,我毫不犹豫地说出了我对这孩子的看法,可妈妈却不以然地说:“他还小呢,不懂事,大了就好了。”

对这样的孩子大了以后就会如何有教养我不能相信,但这位妈妈的教育实在是过于失败,对此我毫不怀疑。

教养的问题是从孩子一生下来就该进行教育的问题。它根本不存在年龄大小的要求,只要做妈妈的懂得对孩子进行教养的教育,就是婴儿也能够变得很有教养。

说到底,教养就是一种文明的习惯、礼貌的行为,一种重视他人感受的心态。

而风度则是一种让人能体会到舒服的气质与做法,一个有风度的人会处处照顾到别人的利益,在乎别人的感受,把帮助别人当做一种习惯。

有一次,我在亚运村的必胜客比萨店跟一位国外回来的朋友谈事,旁边有十几个中学生好像在庆祝生日,正是午餐的高峰时期,比萨店里坐满了就餐的人,从还不会走路的婴儿到白发苍苍的老人都有。

可这些十几岁的少男少女只顾着自己开心,他们大声喧哗着,笑声、尖叫声此起彼伏,好像他们是在没人的地方开Party。

由于太吵闹,我请服务员过去制止过他们几次都没有效果,最后,我亲自走到他们面前,跟他们轻声说:“请问今天是谁的生日?”一个女生对我点了点头,我对她笑了笑,小声地说:“祝你生日快乐!但是,你们知道吗?这是公共场合,不是没人的花园,你们在这儿大声喧哗,已经影响到旁边就餐的人,这样很不礼貌,如果是在自己的家里,你们尽可以开心地玩啊,叫啊,可是现在不是,在公共场合就要考虑到别人的感受,不能只顾自己开心,你们可以安静一会儿吗?”

我的话让这些少男少女很不好意思,他们纷纷对我说“对不起”,然后,真的安静了许多。

我从来不认为这些孩子是没有教养的,只是他们的父母没有教给他们怎么做,或者很少告诉他们为人处世的教养与风度应该是什么样子的。

还有一次是发生在我自己家里,儿子过生日请了十几个男生来吃饭,孩子们不愿意我在,我就在安排好了以后出去办事了。

等儿子的生日晚宴结束,我回到家里时,那种杯盘狼藉不知该让我说什么,房间里到处是空了的可乐瓶儿,冰淇淋的汁儿流在地板上,水果吃光了皮却留在桌上;三个洗手间,两个洗手间的小便未冲,一个洗手间的大便也居然未冲。我后来就在想,这些孩子为什么连厕所用完了必须冲水这样的习惯都没有?

后来儿子告诉我,他们在家用完厕所都是妈妈替他们冲水,所以,他们自己没有冲厕所的习惯。

因为儿子的学习还不错,所以,跟他做朋友的这些男生在学校里都算得上是挺不错的孩子,可是,他们的教养和风度却让我想了很久,这些孩子“差”在哪儿了?

我们不能因为有一个应试教育的借口,就把对孩子全面教育的责任降得太低,孩子要上大学,更要有教养和风度,这样的孩子才可能成为一个被社会所接纳的人。

现在很多人都在议论中国人房子有了,车子有了,生活水平也在慢慢跟国际接轨,但素质还是那么差,教养和习惯还是不尽如人意,这不能不说是影响我们国家发展的一个致命的环节。

所以,给我们的孩子应该有的教养和风度的教育是妈妈们不容忽视的责任。人的素质是在教育中慢慢提高的,先有有教养和风度的男孩,才会有有教养和风度的男人,等他成年以后你再让他去变得有教养和风度,那恐怕就已经来不及了。教养和风度首先是一种心态,其次才是一种习惯。

5.培养大气的男孩

所谓“大气”就是胸怀大志,站得高看得远的气质,是有气势的意思。

中国的历史上出了不少大气的男人,古有汉武大帝、乾隆皇帝,近有鲁迅、毛泽东等,这些大气的男人,小的时候可都是大气的男孩。

他们或从小就知道民间疾苦,或懂得体恤百姓,或少时就立有冲天之志,在他们成年以后,这些少时的气质都影响了他们的一生,让他们因“大气”之名而流芳百世。

但这种大气并不是他们生来就有的,在人生之初他们也是懵懵懂懂的孩子,是后天的家庭教育,尤其是妈妈的教育,给了他们远大的人生志向,也让他们拥有了追求大气人生的愿望。因而,在人生成功之后,他们最敬重的都是自己的母亲,可见妈妈在他们的人生中起了什么样的决定性作用。

所以,让男孩一生下来就要有做大气的男人的愿望,这种思维习惯只能由妈妈传递给他。

做大气的男孩便是一种对男孩格外严格的要求,要给男孩大气的气质,便要培养他凡事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的思维习惯。

让他学会立大志向,有懂得脚踏实地,从小事做起的道理。

让他建立可贵的同情心,保持善良的个性,懂得热心助人和体谅别人。

大气的男孩最重要的品质便是知道自己的目标是什么,并肯于为自己的目标去付出,去奋斗。

只有大气的男孩才能够成为一个大气的父亲,他会把男人所有的优秀品质都再传递给他的孩子,男人的气质有时就是民族的气质,只有拥有优秀的男孩我们才会拥有优秀的男人,这是妈妈们责任重大的唯一原因。

同时,要想让男孩成为一个好的男人,妈妈们一定要懂得孩子的父亲在这其中的不可替代性。

在男孩6岁以后,妈妈的抚育阶段基本告一段落,你完全可以让孩子的父亲更多地承担起培育男孩的责任。

因为男孩会从父亲身上学到很多他需要的品质,父亲会告诉他更多的如何做一个优秀男人的秘密。

这对妈妈们来说可能有些不适应,毕竟,孩子是你带惯了的,但是,这是孩子成长中的需要,你只能服从他的需要。

这里需要说明的一点是,能够给男孩做榜样的父亲仅限于那些有责任感的优秀父亲,如果你的孩子有一个不负责任,没有任何优秀品质的父亲,做妈妈的完全没有必要把孩子跟他搅在一起,你完全可以独立地教育、引导你的孩子。有时候,一个好母亲的气质也会成就男孩的一生,这是很多成功个案证明了的事实。

因为一个不好的父亲所起到的对男孩暗示的作用,远远超过你的想象,因此,你一定不可以让男孩跟这样的父亲有太密切的接触,因为坏品质就像瘟疫,会让孩子健康的肌体也蒙上阴影。

这已经不是孩子离了父亲就很难成长的时代了,一个不好的父亲的影响远远超过孩子没有父亲的程度。所以,如果你是一位智慧妈妈,一定要让男孩跟品质优秀的父亲像朋友一样相处,他会从那个好男人身上学到很多终生受用的东西。但如果男孩的父亲是一个各方面都比较差的人,那么,孩子的教育还是妈妈来承担吧,这样的结果可能会更好一些。

品质男孩的五大优秀之处:

①有强烈的“角色感”。

②建立强烈的责任感。

③拥有豁达、大度的胸怀。

④做个有教养、有风度的男人。

⑤做个大气的男人。

要想让我们的男孩成为一个有品质的男人,一个家庭里的好父亲,这五大优秀之处当然是必不可少的要求,要做到这一点不仅需要妈妈的智慧,还需要父亲的积极配合。好父亲是一座有着非凡影响力的高山,会永远让男孩站在自己的肩膀越攀越高。

有了塑造品质男孩的观念和智慧,妈妈们还需要懂得如何调教女孩。

实际上在女孩的成长和行为习惯的培养中,妈妈们常常拥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与便利。

这一个是因为妈妈本身也是女孩成长起来的,她有很多人生经验是来自切身的体验,另一个则是女性与生俱来的细腻和敏感的天性会让妈妈跟女儿有比较融洽的沟通与交流。

所以我说,女孩是在妈妈的调教中成长为一个女人的,尤其是好女孩一定是一位好妈妈调教出来的。

我们在今天强调男孩、女孩的性别差异,突出男孩、女孩角色感的不同,就是为了从这些差异和不同中找出更加适合孩子成长的教育规律。

这跟过去我们的教育理论中男孩女孩都施以相同或几乎相同的教育方法相比,真的是一种在人文科学上的进步与认识。

男孩、女孩本身就存在着生理与心理的巨大差异,这使他们在成长过程中经历着完全不同的体验。从来不正视这些差异和个性,只一味地强调他们的共性,就只能造成教育上的失败。尤其是对女孩来说,过去我们处处要求女孩跟男孩一样的那种教育已经给中国的女性造成了太大的“伤害”。

正像所有的事情我们都会有一个终极目标一样,对于女孩我们首先也有一个明确的培养目标,那就是我们期望她们将来会成为怎样的女性?

这个问题恐怕我不去做调查,妈妈们也会说:“我们将来当然希望她做一个好母亲,一个温柔的好妈妈。”

可问题是我们现在有多少女孩具备做一个好母亲的素质,有多少女孩可以成为一个温柔的妈妈?对此,我一直持不怎么乐观的态度。

这种怀疑首先来自于我在写《问题女孩》时的调查采访,其次,来自于我写《问题妈妈》时的经历,女孩是有问题的女孩,妈妈是有问题的妈妈,接触了那么多有问题的女孩和妈妈的个案,我真的对目前中国家庭中对女孩的教育有太多不同的感慨。

跟男孩的教育相比,我认为目前中国人的家庭中对女孩的教育存在的问题更为严重,具体为下面几种:

①对女孩溺爱、娇纵,却缺乏正确的引导。

②对女孩缺乏性别差异化的教育,在行为习惯的引导上没有女孩教育的特点。

③盲目要求女孩逞强、逞能,处处与人争高低,不懂得正视角色差别,不懂得包容。

④没有对女孩进行及时的自我保护教育,往往等事情发生了再去责备孩子。

⑤不对女孩进行情感教育,只是盲目地阻止她的行为自由。

⑥不对女孩进行家庭观念的教育,致使女孩对自己将来的责任一无所知。

⑦没有教给女孩正确的物质观,以致让一些女孩在物质的诱惑前没有自制力。

⑧妈妈自身不恰当地生活观念对女孩形成负面的影响。

由于中国女性的特殊成长背景,现在许多家庭都要求女孩也做生活的强者,事业要强、个性要强,生活的方方面面也要强,对此我的看法是完全不必如此。

塑造女孩坚强、独立的个性是必要的,让她们在生活中掌握主动权也是对的,但我们不能因而忽视了女孩应该有的角色特点。

人们常常把女性比做水,而水是柔性的,可以用任何一个容器来盛放,而水又是人类的生命源头,是柔能克刚的典型代表。

生活中我们常常遭遇这样的女孩,性格泼辣,任性,个性强硬,遇事容易咄咄逼人,这样的女孩通常是因为从小就在这样的家庭教育中长大,因此,她对自己的性别意识没有什么感觉,只知道一味地处处要强,最终却失去了自己的本色。

这样个性的女孩在她成年以后,常常因为不具备良好的性情而无法处理好与人相处的关系,导致个人生活的不如意。

在我的报告文学《约会单身女人》中,我所采访的几十位单身女人中,几乎有70%以上是因为过于强硬的性格和不够温柔的性情而导致了婚姻失败和个人生活的不幸。

这对我来说真的是一次很深的触动,当我跟她们探讨形成她们如此个性的深层次原因时,她们普遍的反映便是:

①妈妈的性格就不够温柔。

②从小妈妈就只要求她们处处要强,而几乎没有告诉她们作为一个女孩应有的温柔。

③因为从小就处在跟男孩竞争的氛围里,直到成年以后,她们也没有意识到作为一个女性所应具备的性格特点。

对于这些女性的成长来说,她们的妈妈在关于女孩性情方面的过于欠缺的引导和教育,导致了她们成年以后生活的困难,这不能不说是一个教训。

所以,对于女孩来说,一个温柔、甜美的性情远远比一张大学文凭要有价值得多,妈妈们一定要明白这个道理。切忌让女孩处处去以刚强示人,久而久之,她会忘掉自己是个女孩这个事实,个性变得中性起来,而这种既没有男孩那样真正的坚强,又缺乏女孩温柔本色的性情是一种畸形的发展,它会直接影响到女孩成年以后的幸福。

性情教育对女孩来说一种能力教育,它首先来自与女孩自己情绪的自控,其次它是一种美好品质的表达。只有具备了良好品质的女孩才会有真正好的性情,因此,性情的培养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在这其中很重要的榜样是妈妈。

这就要求妈妈们一定要具备良好的性情,温柔、和善的个性,哪怕你本身其实是一个泼辣、任性的女人,只要你做了妈妈,有了女儿,那我认为你应该百分之百地扭转自己的个性,尽量让自己的性情变得好一点儿,否则,你的女儿只会步你的后尘。

点点是个6岁的小女孩,这个外表看上去挺温顺的女孩,性格却十分泼辣、任性,生活中稍有不如意就会撒泼哭闹,在幼儿园里跟老师和小朋友也经常吵闹,她的妈妈没有办法带她来做心理辅导。

可是跟6岁的女孩点点一交谈,我很快就明白了她如此泼辣的个性背后的原因。

原来她的妈妈是一位单身母亲,自己一个人带着女儿生活,还经营着一家挺大的公司,生活和事业的双重压了让这位妈妈几乎丧失了女性的本色。在外面她泼辣、能干,把个大公司管理得井井有条,在家里她处处要求女儿逞强,不准轻信任何人,尤其是要跟男孩竞争,并且,稍有不顺心便对女儿又吵又骂,这样的家庭氛围让点点从小就很要强,而妈妈泼辣的性格在点点身上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她在幼儿园里跟老师和小朋友争争吵吵说的那些话,几乎都是妈妈骂她时那些话的翻版。

这对母女的性情如出一辙,而这种不好的性情只给她们的生活带来了灾难,因此,尽管点点的妈妈是个很有钱的女性,但她永远觉得自己不幸福。而点点虽然上的是每年要花十几万元的贵族幼儿园,可这个6岁女孩的脸上却很少有笑容,并且很容易为一点儿小事就愤怒起来,明显的存在性格缺陷。

女孩的性情教育是有一定的年龄段的,如果不在小时候对她进行性情的培养,那么,等她长大以后再要求她改变就会是一件很难的事情。

女孩的性情教育真的是妈妈们最迫切需要做的一件事了,只有这样我们的女孩才会更像女孩,而女孩更像女孩的背后,是男孩更像男孩,一切都遵循客观规律的发展,这个世界才会有真正的和谐。

2003年,我在写报告文学《约会单身女人》和《约会单身男人》这两本书的时候,曾经听过两种不同的呼声,一方面是单身女人在抱怨,“找不到好男人”,另一方面却是单身男人悲叹“找不到好女人”。

这两种来自不同性别角色阵营的呼声,也许都出自他们特殊的立场与角度,有一定的局限性,但我们却不能不正视他们所反映的某些现实,那就是好男人到哪儿去找?好女人又到哪儿去找?

没有好男孩哪来的好男人,同样,没有好女孩又哪来的好女人?这是一个再简单不过的哲学命题,它其中的辩证真的应该引起妈妈们的深思了。

我曾经说孩子一生下来就不再只属于你,属于你的家庭,他已成为社会财富的一部分,因为他终究要长大成人,成为社会群体的一分子,走进人群成为生命繁衍的一个链条。

那么,如果他是一个健康、智慧的人,他给社会带来贡献的同时也在意味着把母亲给予他的一切回报给母亲,回报给家庭。

而如果他是一个有问题的并且不能很好在社会上生存的人,那么他带来的麻烦可能也不仅仅只会影响到他的家庭,他会给身边的社会带来问题,给身边的人群带来问题,这首当其冲当然是家庭对他教育的失败,这其中的责任更多的可能要由妈妈来承担。

生命是一个延续的过程,家庭是一程又一程的驿站,妈妈把女儿抚养大了,女儿又把自己的女儿抚养大,这样的过程我们叫做种族的繁衍,可如果我们的好女孩越来越少,好女人越来越少,且不说种族的延续是何等的品质这样大的命题,我只说我们家庭的素质将何以为继,家庭的命运将如何把握?

如果你有一个女儿,妈妈们,不管她是1岁还是18岁,你都不能忽视对她的成长教育,尽管现在的媒介和曾经受到过的教育都告诉你,男孩女孩都一样,女孩也要像男孩那样去争取一切发展的机会,去与男孩平分“天下”,但我还是要告诉你,女孩的“天下”不见得就是整个世界,对于女孩来说,没有比当好一个母亲更优秀的事情了。

建立一个好的家庭,拥有经营好一个家庭和教育好子女的智慧,是女孩最重要的才能,女孩的“天下”更重要的是发掘一个优秀男人的潜质和为种族繁衍培育更优秀的后代。

我身边有许多可以流利地操几国语言,每年拿着上百万美金的年薪,可以随便周游世界的所谓女强人,这些可以令男人和财富仰视的锐利的所谓成功女性却常常会因为没办法经营好一个温馨的家庭,而倍感人生的失败和孤单。

这告诉了我们一个最根本的事实,那就是女人完全可以获得像男人一样的事业上的成功,职业生涯的辉煌,但她却不可能像男人那样会因为事业的成功而感到幸福。对于男人来说,家庭只是生命的一部分,事业的成功才是他所最看重的;而对于女人来说,不管她有多强,她也憧憬着家庭的幸福,如果欠缺了美满的家庭生活,她便会对自己的成功倍感失落,这便是由女性的特质所造成的结果。

所以,妈妈们,教给我们的女孩多一点儿掌握幸福家庭生活的品质,比只要求她去在社会上“打”一番天下显然是要实用而有价值得多,教给她如何去营造一个有质量的家庭生活的的幸福,比让她一定要掌握什么博士的文凭要更加智慧。

我在心理咨询中心,曾经接待过这样一对母女,妈妈是某机关干部,典型的事业型的女人,女儿是医科大学毕业的博士,结婚刚刚一年就离了婚,丈夫对她的评价是:“不懂得生活,更不会生活,是个不适合家庭的女人。”

女孩妈妈在我面前愤愤不平:“我一心一意地培养女儿考大学,读博士,就是为了让她有文化,受教育,做个独立的女性,虽然,她生活的常识欠缺了一点儿,可那个男孩就因此而跟她离了婚,现在的孩子一点儿都不懂得包容。”

跟这位女博士交谈起来,因为婚姻失败而导致严重的抑郁症的她也一脸委屈地说:“我不就是不会做饭,不会照顾人,脾气大点儿吗,这些我恋爱的时候他都知道,为什么一结婚他就容不了我了呢?说我不懂生活,我一直都在上学,读书,从来不知道超市在哪儿,商店在哪儿,这都是我妈妈不要我管这些才造成的,我妈妈说我只要把书读好了,一切就都会好的,我妈妈从来没告诉我女孩应该为家庭做些什么,我也不懂怎么做,可是,就因为这就跟我离了婚,现在的男人也太不懂得珍惜婚姻了。”

这个典型的高智商低能力的女孩没想到她刚刚踏入婚姻便遭遇这样的挫折,而她妈妈居然也没有意识到是自己教育方法的失误才导致了女儿生活的不幸,母女俩一味地责怪那个男孩,陷进了恶劣情绪的循环当中。

所以,想让我们的女孩获得幸福,重要的决不只是她手里的文凭,应该从教给她提升自己的品质,修炼自己的内功,把握驾驭生活的能力入手,让我们的女孩做“五好”女孩,为成为一个优秀的母亲而做准备。

所谓“五好”女孩便是:

①好的性情

性情主要是指人的性格、心态、心理素质等精神素质层面的东西。在生活中我们经常听到“某某女孩性情真不错,是个好女孩”,“某某女孩性情坏透了,是个可怕的女孩”等等这样的评价,这说明在对女孩的看法中,女孩的性情是比容貌更重要的事情。

在四大名著之一的《红楼梦》里,性情温婉贤淑、豁达、大度的宝钗远远比长得柳眉凤眼,杨柳细腰却性情尖刻、古怪的黛玉招人待见,这一方面是宝钗的性格温和,待人宽容所致,另一方面也说明了性情不好的女孩,即便是貌若天仙,也只会让人敬而远之。

现在的女孩据我所知,妈妈们知道在性情方面引导她们的并不多。她们当中的许多人都是本色所至,由于大多数孩子都来自于独生子女家庭,因此,现在的女孩在溺爱、娇宠、放纵的家庭气氛中,大多形成了不太好的性情。

任性、自私、不懂得体谅别人,只在乎自己的利益,这些非常不利于家庭生活和谐的性情,对今天的女孩来说是太普遍的品质。

相反,那种为人温和、宽容、谦让、体贴的好性情,却在现在许多女孩身上难寻踪影。

所以,引导女孩拥有一个好的性情,是妈妈们的首要责任,让我们的女孩懂得温和宽容的待人,明白谦让、谅解别人是一种美德,知道自己的责任是照顾到大家的感受,而不是只在乎自己就够了。

让女孩学会以好的性情修炼为自己的责任,让她懂得好的性情对女孩来说的价值和意义,这是一种也许她从来没有意识到的性格教育,能够使她终生受用。

②好的行为习惯

行为习惯是一个人终生相伴的东西,好的行为习惯可以改变人的命运,而坏的行为习惯也可以毁掉人的一生。

尤其是女孩,拥有一个好的行为习惯,会让她一生的幸福都有保障。

在心理咨询中心,我经常听到妈妈们这样的倾诉,女儿都上大学了,还每周把一大包脏衣服带回来给妈妈洗,生活上处处要妈妈照顾,家里的内务乱得一塌糊涂,只顾自己打扮得漂漂亮亮地出门,却从来不管房间里的横七竖八,这样的女孩让妈妈既操心又伤心。

操心的是将来她有了自己的小家会怎么样,伤心的是这么大的女孩了,一点儿独立的能力都没有,妈妈这个“保姆”的角色还不知道要做多久。

遇上这样的妈妈,我通常会让她们反思一下自己,是不是在生活中做得太多了,是不是从来没有教给女儿如何管理好自己生活的行为习惯,是不是从来没有在这方面给孩子一个好的榜样?

大多数妈妈会承认,自己忽视了在这方面对女儿的引导和教育,也有妈妈认为,与这些生活琐事相比,孩子的学习更重要。因此,她们常常为了让孩子集中精力学习,而不要孩子在这方面有所参与。

我告诉妈妈们,对于女孩来说,管理生活的能力培养,应该比她们的学习更加重要,因为她们将来的角色已不仅仅只是成为一个成功的职业女性,她们要为将来成为一个成功的妻子、成功的妈妈而做准备。对女孩来说,能够成功地把握好一个家庭的生活质量才是更为实际的能力要求。

因此,好的行为习惯对女孩的成长来说是至关重要的环节。

要培养女孩好的行为习惯,妈妈首先要对她有明确的要求:

①培养自己的问题自己解决的习惯,譬如洗衣服,整理房间,要知道女孩在这方面有与生俱来的天赋,所以,这样的习惯要从小就培养。

②让她负责家庭的卫生、清洁、整齐的工作,培养她对家庭角色的观念。

③经常和她探讨家庭的事务问题,让她养成参与家庭决策的习惯,积极采纳她的意见。

④给她机会让她做考虑全家人感受的事情,培养她帮别人考虑的行为习惯。

⑤把家庭的权力给她一部分,让她做决定会提醒她以妈妈的立场来考虑问题。

好的行为习惯会让女孩尽早进入她的角色,让她明白自己的职责——让所有的家人都因为得到了她的关照而开心,这对她成年以后形成浓重的家庭观念有非常大的帮助。

有良好行为习惯的女孩在成年以后,会把这种良好习惯带到她的家庭里去,影响她未来的子女。所以,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女孩可以拥有良好家庭生活品质的重要保障。

③好的品行

良好的行为习惯会给女孩带来更加优良的品行,而优良的品行则是我们衡量一个女孩是否优秀的重要标准。

品行也就是人们常说的人的道德品质与生活风格的综合素质。

就品行而言,现在的女孩大多数还比较有自我把握的能力,这跟我们的家庭教育在这方面的习惯有关。

有很多妈妈会承认,虽然她们在其他方面对女孩教育并不多,但在品行上会抓得很紧,也许方法上有些问题,但总的来说在这方面对女孩要求比较严格。

这本身对女孩来说是一件好事,可由于方法不当或观念过于传统的品行教育也会导致女孩在这方面的叛逆,这是妈妈们要注意的问题。

好的品行教育实际上就是教给女孩如何做人的道理,告诉她所应具备的道德底线,培养她们主流而积极的人生观的教育。

在女孩的品行教育中,妈妈的身教重于严教,妈妈的道德水准、生活风格直接影响到女儿的选择。

在上个世纪的法国,皇室再挑选皇后的时候,一定要亲自与准皇后的母亲交谈过,才可以确定那位女孩是否可以胜任皇后这一万众瞩目的角色。

由于交通不便,他们到那位准皇后的母亲家去拜访要漂洋过海,在海上漂流几个月,历尽各种风险才能到达。尽管这样,他们也坚持这个规则,他们坚信只有知书达理、贤淑明德的母亲,才会造就仪态万方的女儿。

尤其是女儿的品行通常都是母亲的翻版,一位忠实的母亲通常都会造就一位诚实的女儿,而一位对任何事情都负责任的妈妈,通常也会给女儿强烈的责任心。

对于女孩来说,良好的品行最重要的莫过于下面几点:

①对情感忠诚、认真

②对家庭负责

③强烈的上进心

④善良的心地

⑤乐于助人的个性

⑥严谨的生活操守

由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各种潮流媒介的影响,这种在我看来很主流的对女孩品行教育的要求也许在生活中已经变得越来越困难。

且不说这一代独生子女那过于强调自我的思维习惯,只说这一代中国人因为社会转型期而备受困扰的价值观的混乱,已足以让我们的家庭教育陷入危机。

不管社会经济如何的发展,人们总需要有一种主流的价值观来界定自己的品行是否合乎主流的道德规范。因此,要让我们的女儿成年以后不被自己的行为规范因为与社会主流的价值观产生冲突而感到困惑,我们只能对她们实行符合主流价值观的品行教育。

这其中妈妈的责任是最重要的。在心理咨询中心,我曾接待过这样一个女孩,她是某大学三年级的学生,眼看就要毕业了,却心理压力越来越大,不得不求助于心理辅导。

原来,这个女孩在学校里同时交了三个男朋友,并且,跟三个男孩都发生了关系,后来,她发现自己不仅怀了孕还得了性病,跟三个男孩都有性的往来的她不知道孩子是哪个男孩的,更搞不明白到底是谁把性病传染给了她。

偷偷堕胎以后,她跟家里说要买手机,要了几千元钱把性病治好了,可是她从此却再也抬不起头来做人,同宿舍的女孩知道她得过性病,连厕所也不让她用,她只好每天到宿舍楼外边方便,到水房里冲凉。生活上的不方便她还能够忍受,但同学的风言风语和老师对她的另眼相待让她对自己的前途感到绝望,她想退学回家,又怕家里知道这件事。性的放纵让她倍尝了痛苦,却不知道该抱怨谁去?

当我问她什么时候有了自己的第一次时,她告诉我是高中一年级,她16岁的时候。

我问她为什么会对性如此敢于尝试?她告诉我,因为她妈妈是个在这方面不怎么检点的女人,她从小就对男女之间的亲昵关系不觉得有什么大不了的。因为妈妈长得很漂亮,所以妈妈身边的男性很多,这些人不断地在他家里进进出出,还经常送给她礼物,这使她感觉和男性的交往实际上就是这么一回事。所以,她对性的态度一直是比较随便,跟男孩子的亲密交往也开始得较早。进入大学以后,追求她的男孩比以前更多了,这让她觉得自己很有魅力,因而,也就更加放纵自己。

直到这次受到如此严重的伤害才让她猛然醒悟,女孩不能这样放纵自己,可是,跟她身体和心理的创伤相比,这样的醒悟好像是来得迟了一点。

这就让我想到那位品行不检点,却让女儿也备受其害的妈妈,相信她如果知道了女儿所受到的伤害也会无法承受,可事实上应该承担主要责任的却是她。

可以说是这位妈妈对女儿缺失的品行教育使这位女儿在她人生之初便陷进了泥潭,这将给她即将到来的生活增加多少困难且不说,单是心里上的承受就已经让她走到了极限。

所以,良好的品行教育、操守教育对于女孩来说是尤为重要的环节,你也许不能给女儿一个很高的智商,但你一定可以给她一个优良的品行,这是让她在社会上可以不受伤害,也不去伤害别人的一个保障。好的品行还可以让女孩懂得自我保护,让她远离那些不必要的侵害。

好的品行对于女孩来说就是一种含金量,品行端正、忠诚、善良的女孩是含金量最高的,她会因为自己的含金量而不论处在何种境地都会熠熠闪光,泥土也掩埋不住她的光彩。

幸福生活的大门只为品行优良的女孩开启,这不是一句老生常谈,这是生活给我们的真实回答。

④好的仪态

常常在公众场合碰上一些女孩一边吃东西一边旁若无人地打手机,言行举止粗鲁而无礼,惹得周边的人一阵阵侧目。

每当这时我就很想上前去提醒她们,注意在公众场所所应具备的仪态仪表,可转念一想我更希望由她们的妈妈来完成这个工作。

从小就教育女孩注意仪态仪表的优雅,讲究言行举止的礼貌,这对于女孩成年以后的生活有不可忽视的帮助。

中国很多女孩一直到成年以后,有了自己的社交生活的时候才突然懂得仪态仪表的重要性,有时候因为是一种习惯的养成,经常会出现失态失礼的表现,自己沮丧,也让众人贻笑大方。

想要改变这种局面,妈妈们务必要从女孩小的时候,就一点一滴地培养她优雅的习惯,引导她讲究仪态仪表的美感,注重女孩子应有的性别特点。

我在北京一些中小学做调查采访的时候,经常碰到这样的女孩,说话大大咧咧,做事风风火火,性格火暴,一副比男孩还要泼辣的样子。

而我在美国的一所中学里接触到的女孩大都安安静静,说话慢声细语,眼神温柔而纯真,满脸女孩才有的灿烂的微笑,显得很有女性魅力。

在美国,女孩很小就知道她们的性格特点,妈妈会特意让她们学着温柔地说话,文文静静地走路,讲究穿衣打扮,时时刻刻提醒自己面带微笑。

她们懂得女孩就得有女孩的魅力,也懂得怎样的举止才使她自己更加有魅力。

而中国的女孩常常是成年以后才意识到如何让自己变得更加有魅力这个问题的重要性,这时候的“恶补”显然不及“童子功”的功利和厚度。

好的仪态会让你的女儿成为一个有魅力的女孩,相信任何一位妈妈都想让自己的女儿是最有魅力的女孩吧?

好的,如果你真的很希望把女儿培养成为一个优雅的女孩,那么我会给你几个方法。

方法一:在女儿满3岁后就培养她喜欢一种乐器,如钢琴、小提琴、长笛等,绝不是为了把她培养成音乐家,而是让音乐成为她优雅气质的来源。

方法二:在她满5岁以后,带她去学跳芭蕾,那种优美的舞蹈会让她形成挺拔的身体,优雅的仪态,脱俗的气质,还会锻炼她的意志。

方法三:让她从懂事起就多看一些好莱坞的影片,尤其是那些五六十年代的老片子,那里面女主角优雅与美丽的仪态都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经典。

方法四:让她从小就养成轻声细语的习惯,说话的时候注意语气与语态,告诉她温柔说话的魅力。

方法五:培养她对颜色的感觉,每天早晨让她自己搭配衣服和鞋子,引导她的审美。

方法六:教给她优雅的礼仪与举止,要求她在生活中做个在乎自己仪态仪表的女孩。

这些方法对一个女孩的优雅来说个个都有效果,但个个都需要坚持,还需要妈妈们的恒心和愿望。

在现代人生活节奏越来越快的今天,人们常常来不及通过对一个人心灵的长期考察来判断一个人的水准,而优雅的仪态仪表、恰到好处的言谈举止,常常给人留下美好的第一印象,这对一个女孩来说是尤为重要的一点。

让我们的女孩变得优雅起来,就是让我们的民族变得更加有魅力,这是一脉相承的品质。为社会输送一个优雅的女孩,就是为国家在创造一笔文明的财富,为家庭创造更高的品质,好的仪态造就好的女孩,好的女孩成就好的妈妈。

⑤好的自信心

为什么说自信心有好坏之分,这源于我对中国女孩的了解。

在中国历来有重男轻女传统的这种特殊背景下,中国的女孩也真的是不同于以往,由于中国女性的自我解放已经进行了上百年,因此,好多中国女孩已经摆脱了往日的那种弱势角色的心理,越来越成为生活的强者,拥有了强烈的自信心。

可在很多独生子女家庭的女孩身上,过度的自信带来了极端自我的个性意识并不鲜见。

这样的女孩通常会表现出容易走极端,一会儿过度自信,目空一切,一会儿又怀疑自己,处处自卑,这种素质的性格导致了她内心的冲突。因此,她总是处理不好自己的事情,总是为自己的选择而后悔,又总是把责任推到别人身上。

过度的自信让她无法承受挫折的打击,更不懂得理解与倾听别人的建议,当困难袭来,她的自信心消失得无影无踪,这样的女孩在生活中屡见不鲜。

去年,一个有“小白鸽”之称的北大女生选择了从十几层楼上跳下的惨烈方式结束了自己如花的生命,这则新闻曾引起社会强烈反响。

据同学反映,这位既美丽又活泼的女生给人的感觉是相当自信和坚强的,她平时待人热情,热衷于参加学校的各种活动,因为她的漂亮和伶俐,同学们都亲昵地称她为“小白鸽”。

可就是这样一个在别人看来非常自信与坚强的女孩,内心却脆弱异常,并且非常自我。

在云集了各路人杰的北大,也许她真的感到了压力,有了挫折感,在这种时候她的自信心好像一下子就消失了。失去了自信的她,又因为过度自我的个性不善于对别人倾诉,封闭的结果是她选择了以如此极端的方式,放弃了自己的生命。这位“小白鸽”陨落,在让人对她的花样年华感到惋惜的同时,也看到了她所谓自信的背后的东西,那就是过度的自信真的不是一种健康的心态,我认为这绝对是一种不太好的自信。

对于女孩来说,建立一种健康的好的自信心,是你在生活中游刃有余的唯一保障。

好的自信心来自于对自己的正确认识与评价,来自于健康的心态和人格。

而好的自信心的培养却来自于妈妈对女儿的正确引导与教育。

让女孩学会相信自己,首先要建立她尊重自己、爱护自己的心理机制,让她懂得维护自己的权利,争取自己所能达成的目标。

其次,女孩的自信心常常来自于父母对她的欣赏和评价,所以,无条件地欣赏自己的女儿,对她所做的每一件有意义的事情都及时地给予很高的评价,这有助于她建立自己的自信,相信自己的能力。

还有一些女孩因为对自己的容貌不自信而缺乏自信心,这一方面是因为社会价值观的取向对她们的影响,另一方面也源自于女孩与生俱来的追求完美的本能意识。

真正的自信一定是来自于内心对自己的崇拜,当你相信你是个与众不同的女孩时,你的自信心就一定已经存在了,你只需要好好地喜欢自己,好好地爱自己,你就可以看到好的自信心带给你的力量。

当我们的女孩拥有了:①好的性情;②好的行为习惯;③好的品行;④好的仪态;⑤好的自信心的时候,你会看到一个优雅而知性的女孩正在让我们的生活变得越来越有品质,她会成为家庭的好妻子,儿女的好妈妈,你还会怀疑她的成功吗?

在现代社会,做一个成功的职业女性也许拥有一种技能便足够了,但要做一个成功的妈妈必须成为拥有多种技能的女性,因为一个能给家庭带来幸福、给孩子带来快乐的妈妈一定是个“多面手”。所以,把我们的女孩培养成为一个拥有多种技能女性是智慧妈妈的最大成功。把男孩培养成为一个大气的男人,让他将来能够承担其家庭的责任,成为孩子的好父亲,把女孩培养成为优雅的女性,将来成为一个好妈妈,这听起来并不是多么振人发聩的理想,却源自于生活对我们的要求。

还有什么比做一个好父亲、好妈妈更让人感到可靠的目标呢?一个好父亲肯定是一位好公民,而一位好妈妈肯定是一位出色的女性。

他们会让我们的社会愈来愈有责任感,让家庭愈来愈成为人们向往的目的地,让孩子愈来愈成为人生的榜样,而这一切将给人类带来祥和的生存,这样的理想将在我们对孩子的培养与教育中实现,这将成为每一位妈妈的职责,也成为每一位妈妈的快乐。

自我检测

你是不是从来没想到对男孩、女孩的教育应该区别对待,你是不是想到过女儿跟儿子应该获得你不同的培养与教育?在下面问题前的括号中打“√”或“×”做出选择,如果你选择的“√”超过了8个,那么很好,你是位非常懂得男孩与女孩在教育上的不同的妈妈;如果你选择的“×”在6个以上,那么,你的教育方式实在太不科学了,仔细想想你希望孩子将来成年以后的角色,为你的孩子而改变一下你的教育思路吧!

()1.在孩子上小学以前,你是不是从来没有告诉他男孩与女孩的不同?

()2.不管你的孩子是男孩还是女孩,你经常跟他们探讨他们成年以后要承担的角色吗?

()3.如果你是个男孩的妈妈,你告诉过他要做一个大气的男人了吗?如果你是个女孩的妈妈,你要求她要培养自己温柔的性情了吗?

()4.你自己是个拥有“五好”女孩优点的妈妈吗?

()5.你孩子的父亲是个具备榜样力量的男人吗?

()6.你的孩子拥有好的自信心吗?

()7.你认为男孩与女孩的施教方式应该不同吗?

()8.你认为女孩的仪态仪表重要吗?

()9.你是否强调要儿子建立强烈的责任心?

()10.你会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根据他们的性别特点进行培养和教育吗?

本章智慧处方

1.跟自己的孩子讨论一下他将来的生活,让他或她拥有成为一个好父亲或好妈妈的理想。

2.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告诉他们因为性别的不同,他们应该有不同的生活选择和经历。

3.妈妈要做女儿的好榜样,父亲要做儿子的好表率。

4.告诉孩子,家庭的幸福来自于他们对自己责任感的认知。

5.让女孩多跟女孩交朋友,这会让她们养成倾诉的好习惯。

6.让男孩多跟男孩交朋友,这会促使他们寻找彼此的阳刚之气来影响自己。

7.让孩子越早认识到自己的性别角色,对他的心理成长就越好。

8.让男孩、女孩学会相互了解,让他们从小就懂得要去包容对方,而不是试图改变对方。

9.让男孩学会尊重女性,让女孩学会爱护自己。

本章思考题

1.你认为自己是一位从小就有性别意识的妈妈吗?

2.你父母是否对你从小就有性别教育?

3.你的孩子是多大的时候开始意识到他是个男孩或者她是个女孩的?

4.你相信从小的性别教育会让他们长大以后更成功吗?

请把答案写在下面的空白处,或给我发电子邮件(yuxiubox@vip。sina。com),我会很高兴跟你交流心得体会,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