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青年歌手大奖赛从1984年至今,已有22年了,推新人推新作就是它的目的。毛阿敏、韦唯等人都是从大奖赛走出来的。早年的《我热恋的故乡》、《祖国啊,我永远热爱你》等几首歌曲至今还留在我们心中,能脱口而出,唱上几句。然而近几年的“青哥”大赛的新歌很难在大众当中驻留很久,所推新人也是过目就忘,是歌手本身没有奇特的个性还是时代变化太快,观众的口味换得快?是乎走上了自生自灭的不归路。
出现如此的境况,我想答案不难寻觅。自从诞生了卡拉OK这个任何人都可以自娱自乐的歌唱工具后,全民娱乐的情景带来了浮躁。老音乐人的思想陈旧,创作的歌曲不能适应时代的需求。而新生代想在浩如烟海的歌曲中杀出重围,又总是想尽千方百计,开始独辟蹊径,注重个性,张扬自我。忽视共性,不能满足大众的需求。另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在比赛以后,许多歌手的后续经纪、推广脱节,导致比赛以后又回归平淡,从那里来又回到那里去。
其实,“超级女生”的成功就是有一套非常完备的成材之路,其实超女们的水平远不及“青歌”大赛选手的实力。作为央视举办的歌手大赛,“青歌”选出的获胜者是往艺术家方向发展的,像宋祖英、阎维文、汤灿、韦唯等,他们的艺术生命力要比偶像明星长很多。“青歌”最大的特点是它不是普通的选秀节目,而是选拔优秀歌手的专业比赛。我建议大赛组委会可以学习超级女生的整个运作模式,在后期建立选手的成材之道,多培养几个真正的艺术家出来。而贴近于民众的“超级女生”要向“青歌”大赛学习的就是要把一窝蜂似的卡拉OK,要逐步走向原创,多门类的发展,这样才不至于今后自己的耳朵都会听起茧来。
我是该节目的忠实观众,今年依然如此,正值五一期间上演,给“留守”一族增加了一个乐趣。时值央视的“青歌”大赛和湖南时尚频道举办的“超级女生”同期“打擂”,我不断在这两个节目间调换频道。而最让我驻目的还是“青歌”大赛,因为它的一个综合素质考试环节吸引大众的眼球,注定是一个娱乐点。尤其是选手出错时,跟我有类似心理的观众报上大笑,鼓倒掌。今年似乎也不例外。
平心而论,个别选手临场紧张是有的,个别考题偏难也是有的。但从整体来看,大多数歌手的综合素质偏低也是不容置疑的事实。举办至今有12届了,每届都是同样的场面。可以设想,一个综合素质不够的歌者,即便他有极好的歌唱天赋,但要想把歌曲诠释到位,基本上是不可能的;而要想感染听众,就更不可能了。一个演唱者,无法打动别人,只能自己陶醉,不亦悲乎?
有一位歌手在回答“两河文明”时,居然还信心十足地回答“长江与黄河”,让人差点笑掉大牙。黄山、庐山、武夷山在分别位于我国哪个地方?选手回答不上来,这样的地理知识恐怕在初中时的地理课中就有介绍。还有一位女歌手回答对了中国文学史上的“三曹”后,博学的余秋雨先生追问了一句,“请问你曹操最有影响的作品是什么?”选手回答:“《满江红》”,不知她是蒙的还是真的知道答案,至少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还有一位藏族歌手,用原生态唱法演唱歌曲后,却不能看、听懂汉语,当时,把我都急出一身冷汗。幸好评委中韩红结结巴巴地当了一回翻译,才把尴尬的局面化为平静,我想不要求所有的歌手会多少门外语,不一定要求你会唱外文歌,但是汉语至少要会,才有利于你的作品得到更多受众的喜爱。作为2008年奥运会的东道主,不知道这届奥运会的口号,实在应该打屁股。这样的例子实在太多了,不胜枚举。还好,组委会请到了一位知识渊博的文化知识评委,余秋雨先生基本上把能有解释的都来一番详细的点评,让选手获取知识的同时,也让观众受益匪浅。昨晚又爆出一个陕西选手不认识中国国旗,这岂能容忍。
每个观众看同一档节目的感受各不相同,产生的共鸣点也差异万千,这就是分众时代的电视观众。我看“全国青年歌手大奖赛”,目的是想看看我国音乐词、曲创作的走向,那些“后浪”将矗立潮头,倒是其他的相关因素成为我眼中的次要。可是我接连看了5天的比赛后,一个并不十分重要的细节却成为了一个共性,而且是陈年“旧账”,今年的歌手依然在文化试题上难以拿分,而且是一个通病,与往届差不多。鉴于此,我强烈建议全国青年歌手大奖赛组委会取消文化试题,理由如下:
1.年年举办,许多歌手都认为没有必要涉及综合素质试题,为什么?人家歌手说,至于文化方面的考试,我没有必要去知道那么多,那是学习中文等相关专业人士的事情,那么请问,那些学习中文等相关专业的各类考试时,是否也要考音乐知识呢?
2.中国人口多,专业越细化,这样有利于解决就业问题。每个歌手都成为了全才了,那么就势必有很多人要下岗。
3.我这个歌手,只要词、曲作者写好了歌曲,教我怎么唱就行了,我是歌曲的载体,把她变成艺术的载体,用我的声音来诠释音乐。我来个“包打包唱”,岂不是浪费了很多时间。这样的人在中国也不算多,所以我还是随大流好些。
4.歌手普遍存在文化试题难过关,自身有些原因外,恐怕深层次的问题是这些歌手在学校难道没有开设文化课?那是怪老师没有教好呢,还是怪学生没有学好?来自全国各地的学生都难以回答文化试题,我胆敢妄言,如果惩罚100大板的话,老师肯定要打80大板,学生挨20大板。不知道我们这些艺术院校的教授们,看了这个比赛以后有没有发现这个毛病,都22年了,我们还是这样麻木不仁。
5.我想开设基本的文化课,让即将成为歌手的这些学生了解祖国的历史、地理、人文、政治等等,未必对歌手就没有一点好处?是学校不能擅自开课还是国家教育主管部门不允许?我想从这些实践检验出来的真理理应引起相关部门和人士的高度重视了。
6.萦绕在我们耳边的歌曲每天不知道有多少,但是真正让老百姓传唱,家喻户晓的又有多少,经得起历史的检验的又有多少?很多都是垃圾、噪音,没有门槛的艺术导致一片虚拟的繁荣。有名言说:“艺术是全人类的。”“艺术无国界。”大家掰着手指头数数,中国有多少音乐影响着地球人?
7.我不想名垂千古,只想一朝得名,乘机捞个盆满钵满就成。一个学艺术的人如果没有全面的艺术修养,充其量只能当一个艺匠,而成不了艺术家。培养歌唱演员还是要靠大作品,靠文化底蕴,而不是仅仅靠一首歌,歌唱演员一定要注重提高自己的文化修养,不能让大家认为,歌唱演员是一些没有文化的人,是无知的阶层。歌手和伟大的音乐家(歌唱家)是有很大的区别的,如果连常识都不知晓的人,他(她)的前途还能想什么呢?
8.青年歌手虽然站在舞台上、镜头前,但他们来自我们普通大众,他们表现出来的素质也多少代表着我们的现状。出现问题时,妄自尊大的指责于事无补,最重要的是以人为镜找出自己的不足。对青年歌手而言,当然需要更多地学习而不能成为“学而差则演”的例证。嘲笑他们都是最不应该选择的态度,此时可能恰好是我们最应该反思的时候。
(2006年5月13日 红网 国际在线 新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