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飘落的风筝
34258100000012

第12章

课间,在一个树荫下,好几个同学围着我,听我讲故事。好像我在慢慢幽默。我在上小学的时候,也曾登台讲过《柳下直怒斥孔老二》的故事,那时正是批林批孔运动,现在很后悔,孔子是我们民族的圣人,怎么能随便由我这个小毛孩子来批呢?我今天讲的是一个幽默故事,一个父亲教自己的儿子认字,教到“天”这个字的时候,为了加深孩子对这个字的印象,父亲指着孩子的头顶问:“你的头顶上是什么?”孩子抬头一看,想了想说:“是头发。”父亲又问:“那头发的上面呢?”孩子说:“头发上面是屋顶。”父亲继续问:“屋顶上面呢?”孩子稍微愣了愣:“瓦片!”父亲急了,狠狠地一拍桌子,骂道:“你个笨蛋,你好好看看,上面到底是什么?”孩子吓得呆住了,父亲吼着:“那不是有一只鸟在飞吗?”孩子看见鸟,有三只鸟,辩解说:“爸爸,你也错了,那不是三只鸟吗?”讲到这里的时候,我周围的伙伴都大笑了。

接着,我又给他们讲了一个故事。名字叫“三句话不离本行。”从前有和尚、木匠和厨师一起走路,他们在路上有一个协定:路上谁也不准说本行的话,谁要是犯了规,谁就要请客。走了一会儿,三个人都有点累了,便坐在路旁的一棵大树下休息,木匠盯着大树自言自语地说:“这棵树长得真粗壮,可以用来做一个板柜。”厨师马上反应过来,指责他犯规了,让他请客,木匠想了想,只好认输。过了一会儿,木匠总是不甘心,逗着厨师说话,木匠说:“我请客行,你爱吃什么?”厨师说:“我爱吃溜三样儿。”木匠说:“这个菜,我老婆怕是做不好。”厨师兴奋地说:“这是我的拿手好菜,我可以帮你做呀!”木匠得意地笑了,和尚指责着厨师说:“你上当了,你也犯规了,这个客由你请。”厨师无奈地笑了。和尚笑得前仰后合,大笑说:“你们两都输了,只有我赢了,阿弥陀佛!”说完就傻了眼,他自己也知道犯规了。听着的同学们都笑了,后来三个同学说话,见面就喊“阿弥陀佛”。

长大以后,我常听人夸奖我,说我有点幽默,特别是唱评剧《列宁在1918》的时候。我们从困难时期走过来的人,人人都有自己的幽默,用幽默靠克服沮丧,用幽默来化解矛盾,用幽默来化点烦恼,用幽默来保持一种愉快和谐的精神状态。与幽默的人相处,是快乐的,是轻松的。如今生活节奏大大加快,工作都很繁忙,来点幽默,能使人健康、萧洒和长寿。

小朋友,你幽默吗?你现在该知道幽默是什么了吧?在你的繁忙学习之余,学点幽默,就会少一份劳累,少一份悲伤,多一点幽默,就会少一分寂寞。今天的人,如果没有一点幽默,就像一朵没有香味的花,就像一个没有图像的电视。

幽默无可抗拒,你就凭借一颗快乐的心,寻找一把生活的钥匙,对准锁孔,对准年月日,对准我们各自的心胸,打开希望之门。给生命以欢笑,给生命以丰盈,给生命以强劲的内驱力。

幽默虽小,可魅力无边。

我们的节日,我们的乐趣

我们民族有很多个节日,节日是我们孩子的。

记得爷爷在世的时候,首先给我讲述,这些重要的节日。比如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重阳节和中秋节等节日,爷爷一定让我知道每个节日的由来和特色。古人云:入国而问俗。风俗是一个迷人的世界。它与我们日常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还有着许多优美动人的传说。几乎每一个节日,都有一个起源的故事,并因节日的盛行而广为流传。

节日就是我们的文化。每年过春节,我都很高兴,穿上新做的衣裳,吃年饭,放鞭炮。春节为一年的开始,民建俗称过年,古代人吧过年的第一天叫做元旦,又称元辰、元日等。宋人吴自牧所著《梦梁录》中说:“正月朔日,谓之元旦,俗呼为新年。一岁节序,此为之首。”我过年的时候,曾问过爷爷许多问题。

爷爷的学问,是从读书中得来的。这里就需要介绍一下我的爷爷,我的爷爷小时候曾在天津学徒,后来成为洋袜店的小老板,他读书是在天津。他曾读过《论语》。母亲说,我刚刚出生的时候,爷爷高兴地从天津赶来,抱着《论语》,从其中两句话“人者乐山,智者乐水”里选中我的名字,既为今天的关仁山。我很喜欢爷爷的儒雅风度,他去世的时候,还很讲究穿戴。爷爷曾跟我讲,相传很久以前,有名叫万年的青年,看到当时节令很乱,想把节令定准,一天,他上山砍柴,坐在树荫下面休息,看见树影的移动,使他砰然心动,随后就设计了一个测日影记天时的日转仪。天阴雨雾,耽误了测量,后来山崖上的滴泉启发了他,他又做了一个五层漏壶。天长日久,他发现每隔三百六十多天,天时的长短就会重复一遍。季节的又来也从此找到了依据。

当时的国君叫祖乙,万年趁国君要设天台祭奠天神之时,就带着他的天转仪和漏壶,去见皇帝,对祖乙皇上讲述了日月运行的道理,祖乙听后龙颜大悦。随把万年留下,让他创立天台,还派了十二童子服侍万年。万年在岩石上雕刻下:日出日落三百六,周而复始从头来,草木枯荣分四时,一岁月有十二圆。后来,万年精心推算,制定出了准确的太阳历,皇上封万年为日月寿星。我的爷爷,每到过年时就买来寿星图,挂在家里的墙壁上。春节就有了。每当过年的时候,一般腊月过半,就开始有年味儿了,人们开始筹办年货,市场上热热闹闹,年货,吃的,穿的,用的,玩的,琳琅满目。烟花爆竹,灯笼香烛。我看见爷爷亲手写春联,内容记不得了,记得爷爷借写春联之际,教我写毛笔字,从那是起,我开始临摹颜真青、柳公权的字帖,我写的一个毛笔福字,得到爷爷的夸奖。

春节还有一个乐趣是送灶王上天。春节就是从祭灶揭开序幕的。民谣中“二十三,糖瓜粘”,就是指的每年的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我家的灶台上就设有“灶王爷”的神位。我好奇地问爷爷:“灶王是干什么的?”爷爷笑着回答:“它就是司命菩萨,相传他是玉皇大帝封的‘九天东厨司命灶王府君’,负责管理各家的灶火,被称为保护神而受到崇拜。”我似懂非懂地听着。当时,我看见我家的灶王神像只画灶王爷一个人,也有男女两人的。女神被称为“灶王奶奶”。灶王爷像上还印着一年的日历,写着人间监察神。爷爷还写了一幅对子:“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送灶,多在黄昏的时候举行,我也喜欢这样的活动。爷爷带着一家人,先到灶房,摆上桌子,向灶王爷敬香火,还有用饴糖和面做的糖瓜等。爷爷说,这是用糖瓜堵住灶王爷的嘴,让他老人家甜甜嘴。我到别人家看送灶王,还有这样祷告的:“今年又到二十三,敬送灶君上西天。有壮马,有草料,一路顺风平安到,供的甜瓜甜又甜,请对玉皇进好言。”听起来特别有意思。

过年还要扫尘土,好像家家都这样。关于扫尘的由来,爷爷不怎么知道,是奶奶给我讲述的故事。这里有一个诡异的故事,传说,古人都认为人的身上附有三尸神,他像影子一样,跟随着人的行踪,形影不离,经常在玉地面前造谣生事,久而久之,在玉皇大帝的印象中,人间简直是个充满罪恶的天地。玉皇大帝命王灵官查处人间的恶事,结果是三神尸作恶,被灶王发现,清除了三神尸。老百姓感激灶王,灶王在升天的时候,还再三叮嘱,每户人家必须在过年前,把房屋打扫得干干净净,哪户不洁净,灶王拒绝入宅。我一边帮着妈妈打扫房间,一边想象着灶王,感觉民俗的东西是有魅力的。我喜欢这时的窗明几净,灯火辉煌的样子。

过年的这些礼节,对我的成长有什么作用呢?我想是有的,起码是对春节文化底蕴的感悟。我摘下节日的音符,编织成永恒的祝福,让我们珍惜每一个节日。

现在看来,回忆这样的事情,今天的小朋友几乎看不见了。好似遥远的童话,低语在我的窗前。今天过年与过去明显进步了。有人也许会问,这不是迷信吗?这要从哪个角度看了。俗话说千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可春节,是我们共同的节日,庆祝方式的微弱差异,是我们多彩文化的闪光。今天科学发展了,但是我们民族的节日依旧存在。节日里,特别是春节,有我们民族的神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