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包头市29中初中二年级学生海啸写出了名为《上学真累》的中篇小说。这个13岁的男孩在书中写道:“教室像牢房一样”,“作业留得比喜马拉雅山还高”;“学校领导小气得很,连假期给得也少”,“相反老师却很大方,一个月的假期留了两个月的作业……除了睡觉和吃饭之外,就只能和写字台抱在一起……”
海啸的“倾诉”得到了广大中小学生的认同,他们一致反映现在玩的时间太少了,“有的孩子游戏的时间几乎为零。”不仅在学校没有游戏时间,回到家中更没有半点空闲。家长们望子成龙的急切已演化为剥夺孩子游戏的行为和限制儿童玩耍的桎梏,使本应五彩缤纷的童年变得毫无生气,一片灰暗。我们应该大声疾呼把玩的权利还给孩子,让孩子在游戏中得到发展和完善。
美国耶鲁大学游戏心理治疗家辛格博士认为,孩子从出生开始就是通过游戏来认识社会、探索世界、学习技能的。著名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博士经常告诫父母:对孩子进行头脑的训练越早越好,而这种训练必须用游戏的方法进行。事实上,“玩”是孩子的天性。孩子在学龄前不仅可以通过游戏学习数学,丰富词汇,扩展想象,学会观察,提高思维,增加体力,而且还可以发展他们的运动技能,培养耐心以及自我控制能力和协作精神。除此之外,孩子还可以通过在游戏中担当的任务学会角色认知,学会宽容谦让、理解他人;学会正确地表达自己的情绪和态度;从游戏中体验愉快的情绪和学习的兴趣。
针对6~10岁儿童的特点,英国国际游戏协会的研究人员专门设计了一份“清单”,列出了一些简单、传统但十分有益的游戏:在草地上打滚、做泥饼、玩面团、找蝌蚪、做纸面具、建沙堡、爬树;挖地洞、用手和脚作画、过家家、描脸蛋、堆雪人等;做泥塑、拾垃圾、做简单的饭、养小动物、耍棍子、区分五种鸟类等;认识一些虫子、骑车过泥坑、放风筝、种树、造鸟巢、在公园里找到10片不同的树叶、帮父母准备早餐、玩军事进攻游戏等。专家还建议,家长要创造机会让孩子们互相认识,为自己的孩子找到小伙伴,多让他们和其他孩子在一起玩。
许多家长认为游戏与学习是对立的。只有读书写字学琴绘画才是正业,其他皆是荒废时日。其实早在两千多年前,我国最早的教育理论专著《学记》对此已经有了比较科学的认识。《学记》中写道:“故君子之于学也,藏焉修焉,息焉游焉。夫然后安其学而亲其师,乐其友而信其道,是以虽离师辅而不反也。”意思是说,学生在校期间要努力进修正业,退息期间要尽兴地玩弄杂艺。只有这样才能安心学业,亲爱师长。既乐于与贤者为友而又深信其道。能做到这些,即使离开了师友也不会违背他们的教诲。
11岁考入中国科技大学少年班的谢彦波,到大学报到时还带着自己心爱的铁环。看见其他同学没有滚铁环的,才又爱上了排球和乒乓球。美国的莱特兄弟发明飞机、荷兰眼镜店老板汉斯发明望远镜都是在游戏中受到启发的。我们还有什么理由担心孩子因游戏而荒疏学业呢?
斯特娜夫人为教育孩子可谓花样百出:有模仿电影、儿童剧中情景进行表演的“模仿游戏”;有把孩子眼睛蒙上,给孩子一种物品让她猜出是什么东西的“猜物游戏”;有快速说出桌上棋子、豆子数量的“数数游戏”;有摆出某种姿势,控制自己肌肉的“模仿铜像游戏”;有用卡片进行口诀训练的“计算游戏”;有训练动作敏捷和记忆力的“纸牌游戏”;有栽花种草的“园艺游戏”;有用布、纸等材料制作物品的“加工游戏”;还有类似中国小孩玩的“过家家”的“角色游戏”等等。斯特娜夫人特别指出,孩子做游戏会使他们在精神上、身体上、道德上等各方面的能力都成长起来,只要家长科学地进行指导,是不会白白浪费精力的。
湖南省城步苗族自治县民族三中初二学生戴瑛瑛,先后获得了“取暖凳”、“闪光带音乐计数跳绳带”、“录音书包”、“旋转发光伞”等12项国家发明专利。其父戴智勇说,“任何孩子都是贪玩的,但玩也要讲究技巧,玩出智慧的火花。”他还说:“瑛瑛的每一个创意和构想,哪怕是异想天开,我也从来不轻易说‘不’,每一次我都是给她肯定、鼓励和信心。”可见,戴瑛瑛的十几项发明专利正是“玩”的产物。
《素质教育在美国》的作者黄全愈甚至认为,我国的中学生年年都能赢得国际奥林匹克知识竞赛奖,但国内至今尚无人获得诺贝尔奖,原因很多,我们的孩子缺少“玩”这一课是一个被人忽视了的重要原因。
在重庆市第二届青少年文化交流夏令营上,几位来自美国AYC中美青少年文化交流中心的教育学家与中国的家长进行了育儿切磋,其中具有20多年从教经验的锐利·道瑟博士批评中国家长只陪读不陪玩。因为中国的家长的眼睛都只盯着成绩单,结果使孩子一回到家里就变成了“哑巴”,除了做作业,就是上网和睡觉,根本不与家长多说话,更谈不上深入交流了。锐利·道瑟博士称改变这种现状的最好办法就是和孩子一起玩。如果能把“陪读”的那股劲用在“陪玩”上,肯定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这就是说,家长不仅要让孩子充分地“玩”,还要主动参与到孩子的游戏中来,使孩子从中获得更多的东西。比如和孩子一起分苹果,成人可以提醒孩子注意苹果的颜色、大小、形状、气味以及内部结构,并引导孩子作相应的讨论,孩子就会获得更加丰富的感性经验。特别需要注意的是,家长绝不能代替孩子游戏,否则孩子自主性、能动性就不能充分发挥出来,他们的兴趣就会逐渐丧失,就不可能达到理想的效果。
在结束拙文前,笔者摘抄《素质教育在美国》一书的作者黄全愈先生的评论,以支持本文的观点,倘能对家长朋友有所启示的话,则荣幸至极。“如今,许多孩子放学后,被‘关’在钢筋混凝土的大楼里,外加一扇防盗门。于是,他们那些应该在玩中得到发育的想象世界慢慢萎缩;他们那些应该在玩中得到启蒙的自我意识一片混沌;他们那些应该在玩中养成的道德习惯难以萌发;他们那些应该在玩中得到磨砺的社交能力萎靡不振……我们必须把孩子还给孩子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