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怎样让子女更优秀
34284800000036

第36章 给孩子找个对手来竞争

现在多数家庭都是独生子女,怎样教育孩子才能成功,才更有效,是摆在每一位家长面前的重要课题。相声演员牛群的做法值得借鉴——给孩子找个对手来竞争。

牛群36岁得子,他感觉到,“现在各家都是独生子女,不娇也娇,不惯也惯。”于是他把妹妹家的孩子和自己的儿子牛童搁在一块养,一方面淡化两个孩子的独生子女的优越感,另一方面也是把竞争机制引入家庭。事实证明,这一做法还的确有效。

妹妹的孩子比牛童大一岁,特别喜欢看课外书,因而作文也写得好,经常在学校里广播。牛童不爱看书,更怕写作文,小哥哥就笑话他。牛童爱面子,不得不经常抱起书本来看。时间一长,读书上了瘾,作文水平自然有了提高。

牛童的数学好,电脑打得更好,第一次参加全国比赛就获得了三等奖。哥哥没有获奖,牙关紧咬,眼睛向上翻,不让眼泪掉下来……最终两人暗中叫劲,最终双双获得全国比赛一等奖,一人抱回一台电脑……

在体育方面,牛群“隆重”地推出“铁孩儿三项”计划,规定孩子每天必须跑步1000米,跳绳500下,游泳两小时。就是这样的体育锻炼,使原来不大爱活动的牛童一口气跳绳1012下,打破了学校的纪录。

牛群的教育策略并非个案和特例,华东师范大学时蓉华教授的实验也充分证明了这一点。时教授的实验是:一部分采用单因子轮组实验法,比较两组儿童在竞赛与非竞赛两种不同条件下,解答应用题的成绩;另一部分采用重复练习法,比较儿童在激发动机前后计算练习的成绩。实验得出的结论是:一是在竞争状态下,其错误率都比对照组要少,且应用题难度越大,则两者的差距也越大;二是动机能推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由此我们可以受到这样的启示,在各种社会生活中,在激发人的动机方面还存在很大潜力,而竞争无疑是开发动机、激发潜能的重要手段。

历史上很多名人都注意了这一点,如北宋散文家苏洵一次带儿子苏轼、苏辙去花园赏花,面对习习清风,盈盈杨柳,融融月色和淡淡梅花,脱口吟出“轻风细柳,淡月梅花”的诗句,并让两个儿子在每一句的中间加上一个字,看谁加得好,更富于诗意;苏轼兄弟10多岁以后,苏洵还曾给他俩出过名为《夏侯太初论》的文题,叫他们二人去做,最后由父亲来分伯仲;《苏小妹三难新郎》中苏小妹与哥哥的联对唱和应该说也是竞争的一种。正是在这种富于竞争和挑战的环境中,使“两子都有文经武纬之才,博古通今之学,同科及第,名重朝廷,俱拜翰林学士之职。”父子三人并称为“三苏”,均在“唐宋八大家”之列。就连《红楼梦》中的那位“潦倒不通世务,愚顽怕读文章”的贾宝玉,在参加海棠诗社后与姐妹们竞争时,竟也像模像样地作起诗来。

现实生活中也不乏这样的例子:有位家长,两个女儿个个学习优秀,一个考入了北京大学,一个考入了浙江大学。而他的儿子虽然人很聪明,但却没有把精力用在学习上,初中毕业竟有四科不及格。其父采用了“激将法”失望地对他说,“我看你啊,是不可能像你的姐姐了。”就这一句话,实际上将儿子推入了与姐姐的竞争中去了。这使儿子受到了极大的刺激,引发了巨大的力量。因为他觉得自己作为男儿,怎能败在姐姐面前呢!于是决定与姐姐一决高下。从此奋发努力,不但考入了重点高中,最终也如愿以偿地考入了大学。

高占祥同志指出:“在科学飞速发展、社会日益进步的今天,要倡导竞争、敢于竞争,在竞争中求生存、求发展。只有敢于竞争的人,才能创造出灿烂的人生。”他还说:“大自然让我们生活在宇宙内,好比将我们放在某个伟大的竞争赛场中,要我们既做它丰功伟绩的观众,又做雄心勃勃力争上游的竞赛者。”把孩子置于竞争的环境中,就一定会激发他们强烈的向上动机。

事实上,每一个人都有自我实现的需求、体现自我价值的愿望,任何人都不会甘心总是落在别人后头的。只是现在的独生子女家庭,已经失去了这种与兄弟姐妹之间零距离的竞争机会和可能,淡化了孩子间彼此竞争的气氛和意识,这也许正是现在有的孩子干什么都觉得没劲的根本原因。

上面的事例或许能给年轻的家长带来一些启示,如果有条件,最好能像牛群那样,为孩子找出一个直接的“对手”,让他们朝夕相处,使他们在竞争中共同发展和进步。不然的话,也可以多和老师进行沟通,了解孩子所在班级的情况,为孩子找出与其水平最为接近又可互相帮助互相鼓励的竞争目标。同时,也要加强引导,让孩子保持良好的竞争心态,避免和杜绝采取不正当的手段参与竞争的现象发生。不然,将会影响孩子心理的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