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化学知识篇》(上)
34293700000005

第5章 化学ABC(3)

贝克勒尔的研究引起了居里夫人的注意。她与丈夫彼埃尔·居里经过艰苦工作,终于在1898年发现了两种新的元素——钋与镭,它们能够发出比铀更强的放射性射线。于是,人们把铀、钋、镭等能自发放出射线的元素叫做放射性元素。不久,一些天然的和人造的放射性元素,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也逐渐被人们一个个地发现。

放射性元素发出的看不见的射线是非常厉害的,当它的强度超过一定程度时,能杀死细胞、损害身体。贝克勒尔自己就吃过“苦头”:一天,他出去讲演,顺手把一管镭盐装在口袋里。可是,过了许多天以后,在曾靠近镭管的皮肤上出现了红斑,原来是镭的射线灼伤了他的皮肤。彼埃尔·居里为了探索放射性元素的秘密,曾拿自己的一个手指做实验:让手指受放射性射线照射,起初发红,随后就出现了溃疡与死肉,经过几个月才痊愈。居里详细地记述了这一切。

除了镭以外,现在人们常用钻-60、碘-132、磷-32等放射性元素的射线,来治疗肿瘤病。人们还利用这些放射性元素作“示踪原子”:如果内服或注射极少量的放射性元素,这些射线就能透过身体的表层组织,向外边的“放射性射线指示器”报告它在什么地方。于是,医生就可以知道,你什么地方有病变。放射性物质不仅能用来治病,还可用在生产上,例如示踪原子可以用来测定炼钢过程的时间、合金的结构、水管检漏、勘探地下水等等。

水是什么

春宵秋夜,碎雨敲窗,淅淅沥沥,从天而降的水,是雨水。

雨水聚积到江河湖泊中,就称河水或湖水。

河水、湖水到了自来水厂,经过加工,就变成清洁的自来水。

江河的水,注入浩瀚的海洋,就是海水。

在山区,从地下涌上来的水是泉水。

离江河湖泊远的村庄,就得凿井而饮,从井底潺潺流出的水,称井水。

水的名目那么多,其实都是一种东西,只是来源不同,里面含的杂质多少不同而已。

天天和水打交道,水是什么东西呢?

水的真面目第一次被人们识破,是十八世纪中叶。那时,英国有个化学家普利斯特利,常常爱给朋友们表演魔术:他拿了个“空”瓶子,在朋友们面前晃了几下,然后,他敏捷地把一支点着的蜡烛移近瓶子。

“啪!”震耳欲聋的一声,朋友们给吓了一大跳。瓶口吐出了长长的火舌,但立刻又熄灭了。

原来,这位魔术师在瓶子里早已装满两种没颜色的气体——氢气与空气。氢气有个脾气,它与空气混合后一烧起来,就会发出巨大的声响——“爆鸣”。这种混合气体,在化学上叫做“爆鸣气”。

普利斯特利给好奇的朋友们,表演了很多次这种逗人的魔术。但是,这位化学家始终没有注意到,他变完把戏的瓶子里,还住着一位神秘的“客人”。

终于有一次,普利斯特利的目光,在瓶壁上停留了很久:咦!瓶壁上有不少水珠!这在当时,确是个不解之谜,也是件非常惊人的事儿。

普利斯特利起初还不相信,以为自己的瓶子本来就没擦干。于是,他用干燥的氢气、干燥的瓶子,重新一次又一次开始耐心地进行试验。

一次又一次的实验证明:氢气在空气中燃烧(与氧气化合)后,就变成了水。换句话说,水是由氢与氧组成的。不少科学家继续研究,终于证明一个水分子里,含有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

为了揭开水的秘密,后来人们用“拆开”的办法,证实水是由氢和氧两种元素变出来的。

怎么拆法呢?办法很有趣。

在一盆水里,先加进几滴硫酸。接着把干电池的两个电极上的铜丝,插进水中去。一个有趣的现象就出现了,两个电极都有气体冒出来。

把从阴极出来的气体用下方排水集气法收集在小试管中,用火一点,就有淡蓝色的火焰烧起来。若把它充进气球中去,气球就会冉冉升上高空。这是什么气体呢?你一定会说:是氢气。

从阳极出来的气体可不一样,它不会燃烧,但能帮助燃烧。把一根将熄未熄的火柴,投入这气体,火柴立刻会冒出强光,炽烈地烧起来。这是什么气体呢?这是氧气。

电流通过水中,两个电极不断冒出气体,而水却慢慢减少,一直到剩下几滴硫酸为止。这个有趣的玩艺,就是电解。

在水中放几滴硫酸是什么意思呢?原来硫酸充当了拆散水分子中的氢和氧的“角色”。

水分子被拆开,得到氢气和氧气。从拆开的结果来看,证实了一个水分子的确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组合而成的。

水的性情非常安静。氢和氧一级结合成水,就不愿轻易分开。把水加热到2000℃,1000个水分子中,也只有18个分子被分解成氢和氧!

重水是水吗

冰在0℃开始融化。这是大家都熟悉的事儿。

然而,世界上竟而有“热冰”——它在3.8℃方才融化!

是不是结成这种冰的水不纯呢?不,这是道道地地的水,但又与普通的水不一样,它叫重水。

重水是水。普通水的分子,是由一个氧原子与两个氢原子组成的。重水的分子,也是由一个氧原子与两个氢原子组成。重水与普通水的不同,只是在于组成重水的氢原子不是普通的氢原子,而是重氢,学名叫做“氘”。重氢也是氢:普通氢原子的原子核,是由一个质子组成的,而重氢的原子核除了有一个质子外,还多含有一个中子。1升重水比1升普通水大约要重105.6克。

在外貌上,重水与普通水差不多,都是没颜色的、透明的、流来流去的液体。但是,它俩貌似神离,脾气可大不相同:如果你用重水养金鱼的话,鱼儿没多久就肚皮朝天地死去了,喝了重水的老鼠,也会很快丧命;普通的水在100℃就沸腾了,重水在101.4℃才沸腾;盐类在重水里的溶解度比在普通水里要小些;许多化学反应进行的速度,在重水里也要比普通水里慢一些。

更奇怪的是:当用电流电解水时,普通水的分子很容易被电流“拆开”成氢气与氧气,从两极跑掉。而重水几乎不会被电解!

在大自然中,普通的水大约有140万万亿吨那么多,重水却很少,在100吨水里大约含有17公斤重水。现在,人们就是利用电流来大批大批地电解水。久而久之,因为重水不易被电解,电解液里重水的浓度便越来越大,最后把电解液蒸馏一下,就制得了很纯的重水。这样,制备重水常常要消耗掉大量的电能,提炼1公斤重水比熔炼1吨铝所需的电能还大3倍!

在大自然中,重水的分布是很不均匀的:雪、雨水与地表面的水里,重水很少。然而,在一些动植物体中,特别是一些矿物(如变质绿泥石)中,重水的含量却较多。

尽管为了得到一丁点儿的重水,要付出巨大的电能,人们还是大批大批地电解水来制备重水,而且即使这样做,重水仍然感到供不应求呢!

这是为什么?

原来,重水在现代原子能反应堆里,是一位非常重要的角色——减速剂。在所有的减速剂中,要算是重水最好了,因为它几乎不吸收中子。

重水是在1932年才第一次被人们发现。短短的四十多年间,它成了一位非常重要的“人物”。在将来,重水将越发重要,人们称它为“未来的燃料”,因为重水是热核反应的“燃料”,是一种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而释放出来的能量又是异常巨大的好“燃料”!

“干冰”是冰吗

在美国的得克萨斯州,曾经发生过一件奇怪的事:有一次,几个地质勘探队员去勘探油矿。

他们用钻探机往地下打孔,钻到很深的地方。突然,地下的气体以极高的压力,从钻孔里冲了出来。顿时,钻孔口喷出了一大堆白色的“雪花”。好奇的地质勘探队员们上前滚雪球,结果,手上不是起了泡就是变黑了。

原来,那“白雪”不是雪,而是“干冰”。干冰不是冰,因为它不是由水凝结成的,而是由无色的气体——二氧化碳凝结而成的。

如果把二氧化碳装在一个钢筒里,再一加压力,它就变成水一样的液体了。如果温度更低一些,那它就变成白色的东西,宛如冬天的雪花,这就是干冰。不过,它比雪更细一些,并且,千万不能直接用手去拿,因为它的温度低到-78.5℃以下,会把手冻伤的。冻伤后,皮肤上出现黑色的斑点,过几天就开始溃烂。

要是你把干冰放到房间里,它很快就会销声匿迹,变成了二氧化碳气体,逍遥于空气之中。这是因为干冰在常压下,不会呈液态,它在吸收热量后就直接转变为气态,这种过程称为升华。

有趣的是,由于干冰温度很低,它急剧升华的时候,会使周围的空气温度迅速降低,空气里的水蒸气就会凝结成雾。利用干冰的这个特点,拍电影的时候,在周围撒点干冰,就可以造成云雾绕绕的景象。另外,在必要的情况下,从飞机上往云朵里撒干冰,还可以进行人工降雨哩。

地壳中最主要的元素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

纯氧只存在于大气之中,约占空气总体积的21%,氧在地壳中的含量更多,竟占地壳总质量的48.6%,是地壳里最多的元素。

但是,氧在地壳里不是以纯氧的形态存在的,它与好多元素化合,构成化合物,例如氧化铝、氧化硅、碳酸钙……它们都是土壤和岩石的主要成分,氧为什么能生成那么多化合物呢?这是因为氧的性质很活泼,就好象一个人善于广交朋友一样,氧的朋友多极了,它能和许多元素结合成化合物。这些丰富多采的化合物,除了构成土壤、岩石和我们熟悉的水以外,还是许多重要矿藏的主要成分,如磁铁矿是四氧化三铁,石英砂是二氧化硅,锡矿是二氧化锡……

实验室里制造氧,是靠富有氧而又不太稳定的物质分解出氧来。平常用加热氯酸钾(在催化剂存在下)或高锰酸钾的办法来制取氧。

工业上制备氧,主要是用液态空气,在低温下(<-183℃)把空气压缩成液体,利用氧的沸点与其他气体元素不同分离出氧,再在一百多个大气压的压力下,把分出来的纯氧压进钢瓶里贮存起来,成瓶出售。

气体氧是无色的,液体氧呈浅蓝色;在0℃时,100体积水中能溶解约5体积氧气,这对水中的生物有重要的意义,金鱼缸为什么要常换水,就是因为水中的氧是金鱼生存必不可少的。每当换过新鲜的水后,金鱼就会欢快地游动起来,并且大口大口地吸水。

从化学角度来看,呼吸的本质是生物体内的碳和氢与空气里的氧相化合,同自然界里各处进行的氧化过程没有什么两样。登山运动员经常需要呼吸纯氧,因为高山上空气稀薄;危重病人也要呼吸纯氧,因为病人呼吸功能差。

简单地说,氧化就是物质和氧的化合,假如伴随着氧化发出大量的热和光,那就是燃烧。一切氧化过程,在纯氧里都要比在空气中进行得更剧烈,下面的实验可以证明这一点:如果往一个盛满纯氧的玻璃瓶里伸进一支烧红的铁丝,铁丝就会剧烈地燃烧起来,发出麦黄色的火花,如同焰火一样,而常温下铁在空气里是不能燃烧的。

氧是重要的工业原料,气焊需要纯氧,用氧气和乙炔(一种可燃气体)形成的“氧炔焰”温度可达3000℃,那真是削铁如泥,可以顺利地切割厚钢板。炼钢也要用纯氧,在炼钢炉顶吹氧,铁水里过多的碳可以烧掉,生铁就能炼成钢,过多的硅烧成二氧化硅,进入炉渣里除去,钢水就变得更加纯净,钢的质量就能提高。

除了普通的氧气外,还有一种“臭氧”(臭读成xiù,它的分子是由三个氧原子构成的,气体臭氧呈天蓝色,具有特殊的气味,有很强的杀菌力,医院和研究所的无菌室常用它来灭菌消毒。臭氧不稳定,容易自发地转化为氧。

大气中的最主要成员

地球上白天的最高温度和夜晚的最低温度相差不大,就连夏季的最高气温和冬季的最低气温相差也不会超过80℃。月球就不同了,在赤道处中午为127℃,晚上最低可达零下183℃,温差竟有310℃!

为什么地球和月球有这么大的差别呢,主要是在地球上有一层厚厚的大气包围着,调节着气温,而月球上却基本上没有大气。

大气里最多的不是氧而是氮,氮气约占大气总体积的78%,它无色无味,在常温下比较稳定,不爱和别的物质化合;只是到了高温时,它才活泼起来:在闪电中,氮和氧能化合成氧化氮,溶解在雨水里就是很稀的硝酸,然后随着雨水倾泻到大地上。

大家都知道,氮、磷、钾是植物生长的三要素,硝酸就是很好的氮肥,雷雨一年带给大地的氮,约等于四亿吨化肥。二十世纪初,德国化学家哈柏研究成功了用氮气和氢气直接合成氨的方法,开始在工厂里生产氮肥。氨溶于水形成氨水,是速效氮肥;被硫酸吸收后就成为硫酸铵,用盐酸吸收可做成氯化铵,这些都是常用的化肥。氨氧化后还可以制成硝酸,硝酸是含氮化合物中最重要的一员,它是制造炸药、染料和塑料的原料,高浓度的硝酸会发出棕红色的烟气,叫做发烟硝酸,是火箭发射剂的燃料添加剂,当点燃火箭时,它受热分解出充足的氧,供火箭燃料剧烈燃烧之用。

在人体内,氮也是重要的一员。人的身体主要由血液、骨骼、内脏和肌肉组成,而肌肉、血液和内脏里的蛋白质就是氮的化合物。人通过饮食摄取动植物的蛋白质,把它们消化后重新合成人体的蛋白质,充实到血液、肌肉和脏器里。可以认为,蛋白质是生命的基础,它是由氮、氢、氧、碳等元素构成的。没有氮,氢、氧和碳只能合成水和糖类,而水和糖类是不能组成人的肌肤、毛发和血液的。可见,氮是蛋白质的基础,也是生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