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药膳本草养生大全
34319500000010

第10章 野菜菌菇本草

苋菜

[来源]

苋菜原本是一种野菜,苋科苋属,一年生草本植物,开绿白色小花,茎为绿色或暗紫色,俗称“人青草”。现全国各地均有栽培。苋菜分为白苋菜及红苋菜,是春季主要蔬菜之一。

[异名]

青香苋、赤苋、刺苋、野苋菜、三色苋、雁来红。

[性味归经]

性凉,味甘。归肺、脾、胃经。

[功效主治]

清热,明目,滑胎,利大小肠。主治肝火上炎之目赤肿痛、牙痛、咽痛;痢疾便血或湿热腹泻;热淋、小便短赤;虚人、老人大便难等。苋科苋属,一年生草本植物。

“药膳本草偏方”

1.红苋菜200克,洗净,水煎,温服。每日一剂,分次饮服,连饮数日至数周。适于口渴便艰、带多色黄、苔黄腻属湿热下注型子宫颈炎。畏寒便溏者不宜多饮。

2.苋菜30~60克,凤尾草30克,煎汤日服2~3次,连服1周,适用于肠炎、痢疾。

3.鲜苋菜200克煮猪肉,经常食用,适用于慢性尿路感染。

“食用禁忌”

对平素脾虚便溏,或胃肠有寒气,容易发生腹泻之人忌食。

苋菜忌与甲鱼和龟肉一同食用。

芥菜

[来源]

芥菜为十字花科植物芥菜、油芥菜的嫩茎叶。我国各地均有栽培,春季采嫩茎叶洗净,民间常用之做腌菜。

[异名]

芥、雪里蕻、皱叶芥、黄芥。

[性味归经]

辛,温。归肺、胃、肾经。

[功效主治]

利气豁痰,温中健胃,驱风散血,消肿止痛。寒痰咳嗽,胸膈不利,胃寒少食,腹泻,感冒风寒及跌打损伤、关节疼痛等证。

“药膳本草偏方”

1.陈腌芥菜250克。用陈腌芥菜晒干,研细。每日30克,用开水冲汤含漱,亦可内服。适用于喉痛声音嘶哑。

2.芥菜茎叶100克,嫩豆腐1块,生姜3片,葱白5根,煎汤温服,适用于风寒感冒、恶寒无汗。

3.用洗净芥菜同大米煮粥服食,适用于因寒痰凝聚,心前区疼痛胀闷。

4.陈芥菜卤汁,每日10数匙,连食3~5天,适用于肺脓肿。

“食用禁忌”

芥菜籽辛热,有小毒,可当中药用,又为调味品,但阴虚火旺者勿食。此外,凡患目疾,疮疡或素日体弱者,热感冒者,不宜食用。腌渍的芥菜会产生亚硝酸盐,与蛋白质分解的胺类物质结合而成易诱发癌变的亚硝胺,故不宜久食、多食。

马齿苋

[来源]

马齿苋为苋科草本植物马齿苋全草。有黄花种和白花种两大形态类型。近年经驯化为人工栽培品种,植株茎肥叶大,也叫大叶马齿苋。民间又叫它“长寿菜”、“长命菜”。叶青、梗赤、花黄、根白、子黑,故又称五行草,是一种古籍上早有记载的野生佳蔬。

[异名]

马齿草、马苋、瓜籽菜、安乐菜等。

[性味归经]

甘酸,寒。归肝、大肠经。

[功效主治]

清热解毒,利尿通淋,消肿止血。主治湿热泄泻痢疾;肺育、肠痈、乳疮;热淋,小便不利;妇女湿热带下,月经过多、尿血、便血等症。

“药膳本草偏方”

1.粳米、新鲜马齿苋煮粥同食。有清热,利尿,止痢作用。适用于急、慢性痢疾或肠炎,腹痛等症。

2.马齿苋250克,捣烂绞汁,鸡蛋2个,取蛋清与马齿苋搅匀,冲入沸水,每日2次。适用于赤、白带下有特效。

3.鲜马齿苋捣烂,将疮疡面用淡盐水清理干净,用捣烂的马齿苋敷于疮面之上,每日一次,适用于疮疡久不愈合。

4.马齿苋干鲜均可,水煎外洗,适用于痱毒、湿疹。

“食用禁忌”

马齿苋味酸不宜久煮,煮久后马齿苋味更酸。慢性脾虚泄泻者及孕妇禁食。忌同鳖食。

落葵

[来源]

落葵为落葵科草本质藤本植物落葵的叶或嫩茎,洗净食用。目前我国各地皆有野生,近年来南北方均有人工栽培。野生时常长于山坡、田埂、林边、果园等地。

[异名]

藤菜、藤葵、滑藤、西洋菜、豆瓣菜、水田芥、燕脂菜、木耳菜、软浆菜、豆腐菜。

[性味归经]

酸、寒、滑、无毒。归心、肝、脾、大小肠经。

[功效主治]

凉血,滑肠,解毒,活血。诒胸膈烦热,大便秘结,小便短涩,痢疾,发热鼻衄,便血或发斑疹。

“药膳本草偏方”

1.鲜落葵叶或果30~60克,捣汁,温水冲服。用于便秘发热,紫癜。

2.鲜落葵100克,煎水代茶饮。适用于小便赤短。

3.落葵30克,水煎服,适用于大便干燥。

4.落葵100克,煎浓汤加酒温服。适用于胸闷烦热。

5.落葵适量,洗净捣汁涂患处。适用于烫伤、烧伤。

6.落葵全茎50克,狗骨四斤,加水适量炖服。适用于手脚关节风湿疼痛。

“食用禁忌”

因其性寒,凡脾虚胃虚寒,肺气虚寒之咳嗽及大便溏泄者均不宜食。

另外孕妇也要尽量少吃或不吃。

竹笋

[来源]

竹笋为禾本科竹亚科多年生植物毛竹的嫩苗。竹笋品类很多,有圆笋、毛笋、冬笋、青笋、鞭笋等。毛笋多产于浙江、福建山区,青笋出于云贵山区,鞭笋为毛竹鞭之嫩者。自古竹笋被视为菜中珍品。

[异名]

竹芽、竹萌、竹胎、菜竹、笋子、竹肉、玉兰片。

[性味归经]

甘、微苦,寒。归胃、大肠经。

[功效主治]

利膈宽胸、透疹解酒、利尿通便、消积减肥。对食积、咳痰、麻疹透发不畅、尿少、腹水、浮肿、便秘症有良好疗效。

“药膳本草偏方”

1.笋、陈葫芦各60克,或加冬瓜皮30克,水煎服,连服数日。适用于尿少、腹水、浮肿。

2用鲜竹笋煮白米粥食之。适用于久泻久痢、脱肛等症。

3.竹笋与陈蒲、冬瓜皮共煎汤服。适用于因肾炎、心脏病、肝病等引起的水肿。

“食用禁忌”

因为竹笋中的草酸盐与其他食物中的钙质结合成难以溶解的草酸钙,少年儿童不宜多吃,因为骨骼的成长需要大量的钙质,而草酸盐会影响机体对钙质的吸收。

上消化道出血、消化道溃疡、食道静脉曲张、尿路结石者忌食。

蕨菜

[来源]

蕨菜属凤尾蕨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蕨类植物种类繁多,可食用的蕨类叫蕨菜。蕨菜先开花后生叶,春季采摘,广泛生于各地的山林中间,我国西北、华北、东北及西南各省区的山地、草坡、阔叶林间空地或针叶阔叶混交林地及林缘。在海拔200~1800米的高山地带常有野生。

[异名]

蕨、山蕨菜、蕨台、如意菜、龙头菜、蕨儿菜、鹿蕨梨、拳头菜。

[性味归经]

性寒、味甘,归脾、胃、肠经。

[功效主治]

清热化痰、健胃、降气。可治食隔、气隔、肠风热毒等病症。

“药膳本草偏方”

1.蕨菜根30克,加适量水煎,去渣,分2次早晚服。也可用蕨菜根研粉,先用冷开水调匀,加红糖用开水冲服。适用于腹泄。

2.用蕨菜30克,做成汤,饮服,可起利尿作用,但不宜久服。适用于浮肿。

3.蕨菜500克。将蕨菜略煮,晒干,研为细末。每次服3~5克,米汤送下。适用于湿热腹泻,赤白痢疾。

“食用禁忌”

蕨菜性叶寒凉,脾胃虚弱者慎用,常人亦不宜多食。

香椿

[来源]

香椿又名山椿、虎眼、虎目树、大眼桐。为楝科木本植物香椿的嫩芽叶可食。每年春天采集食用,亦可入药。

[异名]

山椿、虎目树、虎眼、大眼桐。

[性味归经]

性凉,味苦平。归肺、胃、大肠经。

[功效主治]

清热解毒,健胃理气,润肤明目,杀虫。主治疮疡,脱发,目赤,肺热咳嗽等病症。

“药膳本草偏方”

1.香椿叶9克,水煎服。适用于细菌性痢疾。

2.用香椿叶和桃叶的心捣烂取汁敷头上。适用于小儿白秃、不生发。

“食用禁忌”

据《食疗本草》载:“春芽多食动风,熏十二经脉、五脏六腑,令人神昏血气微。若与猪肉、热面频食则中满,盖壅经络也。”故食之不可过量。

榆钱

[来源]

榆钱为榆科落叶乔木榆树的果实或种子。常生于田梗、路旁、河边、河堤、山坡等地。我国大部分地区都有分布。其果实和内皮可食,亦可入药。

[异名]

榆实、榆子、榆仁、榆荚仁。

[性味归经]

平、味甘、微辛有小毒。归肺、脾、心三经。

[功效主治]

清热利水、杀虫消肿之功效。主治失眠、食欲不振、带下、小便不利、水肿、烫伤、小儿疳热赢瘦、疮癣等症。

“药膳本草偏方”

1.榆白皮30克,水煎2次服,每日1剂,连服3~5天。适用于劳虚小便白浊。

2.榆白皮15克,石韦30克,篇蓄15克,白茅根30克,水煎分2次服。适用于小便涩痛、尿血。

“食用禁忌”

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患者慎食。

牛蒡

[来源]

牛蒡为菊科两年生草本植物,根叶食用,果实入药。全国各地均有分布。在我国东北及西北地区的林下、林缘、山坡、村落、路旁均有野生。

[异名]

狗宝、牛蒡根、黑萝卜、大力子、蝙蝠刺、恶实红。

[性味归经]

甘、微苦,寒。归肺、心经。

[功效主治]

清热解毒,疏风利咽,利湿。主治风热感冒,咳嗽,咽喉疼痛;温热病,热盛烦渴,上部热盛,头晕头痛;痈肿疮疡,痔疮。

“药膳本草偏方”

1.牛蒡6克,桔梗、甘草各3克,水煎去渣,频频含咽。适用于咽喉痛。

2.牛蒡根60克,煮汤服,药渣捣烂敷患处。适用于乳腺炎。

3.鲜牛蒡根捣汁,用汁滴耳,每日数次。适用于急性中耳炎。

“食用禁忌”

气虚便溏者忌服。

地肤

[来源]

地肤属藜科一年生草本植物,食用部分为嫩茎叶或幼苗,全国各地皆有分布,多生于荒地、路边、田间、河岸、沟边,每年5~7月均可采集,是我国传统野菜,现有人工栽培。

[异名]

扫帚菜、扫帚苗、野波菜、地肤苗、落帚。

[性味归经]

苦、寒。归肝、脾、大肠经。

[功效主治]

清热解毒,明目,利尿通淋。主治赤白痢,泄泻,小便淋痛,目赤涩痛,夜盲荨麻疹;外用治皮癣及阴囊湿疹。

“药膳本草偏方”

1.地肤草捣汁服。适用于老人淋症、小便不利。

2.地肤子150克,决明子1升,二味捣筛,米汤和丸,饭后每服20—30丸。或用地肤嫩苗煎水洗目。适用于夜盲。

3.地肤子15克,地榆炭9克,黄芩9克,研细末,每服6克,日服2次。适用于血痢。

4.地肤苗300克,水煎服。适用于热淋、尿涩。

“食用禁忌”

不能多食,易引起草酸中毒。

银耳

[来源]

银耳为银耳科银耳的子实体。我国大部分地区均有产。现多为人工栽培品。当耳片开齐停止生长时及时采收,漂洗干净,晒干或烘干备用。因它形似人耳并呈银色而得名。

[异名]

白木耳、白耳子、桑鹅、五鼎芝、雪耳。

[性味归经]

平,甘。归心、肺、肾、胃经。

[功效主治]

滋阴润燥,益气养胃。主治肺胃阴虚所致的口干渴,便秘,咽喉干燥,干咳,咯血,阴虚津亏及妇女月经不调等病症。

“药膳本草偏方”

1.银耳、冰糖加水适量,隔水共蒸透即成。分2次服用。每日1剂。用治肺阴虚,咳嗽,痰少,口渴。

2.银耳50克(洗净,泡发),猪肉片100克,山楂30克,按常规炒法烹制即可。适用于头晕、耳鸣、胸闷、气短、周身酸懒、恶心厌食、消化呆滞等症。

“食用禁忌”

冰糖银耳对神经衰弱、体质亏损有帮助。但是含糖量高,睡前不宜食用,以免血黏度增高。

银耳能清肺热,故外感风寒者忌用。

黑木耳

[来源]

黑木耳为木耳科真菌木耳、毛木耳及皱木耳的子实体,因形似人耳而得名。前两者全国大部分地区均有产,皱木耳主产于福建、台湾、广东、广西、贵州、云南等地。

[异名]

云耳、树耳、黑菜、木耳、木襦、木菌、木娥、蕈耳。

[性味归经]

平,甘。归肝、脾、肾经。

[功效主治]

补气止血,活血。主治气虚或血热所致,尿血,齿龈疼痛,脱肛,便血等病症。

“药膳本草偏方”

1.黑木耳30克烧存性,木贼30克研末,每服6克,以清米泔煎服,适用于眼流冷泪。

2.黑木耳、荆芥等分,煎汤漱口,适用于一切牙痛。

3.干木耳30克,鹿角胶6克,两药均炒研为末,每日2次,每次10克,温酒调服,适用于新久泄痢。

4.黑木耳250克,炒见烟后研细末,每次取6克入血余炭1克,用酒调服出汗,适用于崩中漏下。

5.黑木耳50克,红枣30枚,红糖少许,经常煮食,适用于贫血。

“食用禁忌”

新鲜的黑木耳中含一种物质,会引起日光性皮炎,故新鲜黑木耳不宜食用。

蘑菇

[来源]

蘑菇是黑伞科植物蘑菇的子实体菌盖及柄。菌盖呈扁球形至平展,光滑不黏,肉厚色白,淡褐或灰色。我国各地均有栽培,多在秋、冬、春季栽培,成长后采集。

[异名]

蘑菰、麻菰、蘑菇草、肉蕈、鸡足蘑菇。

[性味归经]

性平,味甘。归肠、胃经。

[功效主治]

益神开胃,化痰理气。主治精神不振,食欲不振,痰核凝聚,上呕下泻,尿浊不禁等症。

“药膳本草偏方”

1.鲜蘑菇10克,煎汤日服1次,适用于慢性气管炎引起的痰多。

2.鲜蘑菇100克,菌盖撕成小块,菌柄切斜片,瘦猪肉100克切片,用食油炒后加水适量煮服,适用于脾气虚弱、身体倦怠、妇女哺乳期乳汁分泌减少。

3.鲜蘑菇6克,活鲫鱼1条,清水煮,熟后食鱼喝汤,适用于小儿麻疹透发不快。

4.取粳米50克,煮粥至半熟时加入鲜蘑菇10克,煮至米熟时食用,适用于胃热呕吐、肠热泻痢、食欲不振。

5.用鲜蘑菇、鲜海参各100克,加水炖服,连食数周,对白细胞减少症、慢性肝炎有辅助治疗作用。

“食用禁忌”

蘑菇有食用类和有毒类,不要随便自己采摘蘑菇食用,对市上出售的不熟悉的蘑菇也不要轻易购买,以免误食后危及生命。

香菇

[来源]

香菇为白蘑科真菌香菇的子实体。生于阔叶树倒木上。按品质论,香菇可分为花菇、厚菇、薄菇三种。主产于浙江、福建、江西、安徽、广西、广东等地。春、秋、冬季均可采收,洗净晒干或烘干备用。

[异名]

香蕈、合蕈、台蕈、台菌、雷惊蕈、戴沙、石蕈、椎蕈、香信、冬菇、菊花菇。

[性味归经]

甘,平。归肝、胃经。

[功效主治]

扶正补虚,健脾开胃,祛风透疹,化痰理气,解毒,抗癌。对脾胃虚弱、食欲不振、吐泻乏力、痘疹不出等症,均为适宜。

“药膳本草偏方”

1.鲜香菇90克,用植物油适量,食盐少许炒过。加水煮汤食用。可用于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糖尿病等血脂过高的病。

2.香菇1~只,香菜10克,切碎与米煎汤喂小儿,适用于痘疹干瘪难出。

3.香菇3~只,每日煎汤煮食,可预防小儿佝偻病。

4.槐树香菇6克,水煎作辅食,预防子宫颈癌。

5.香菇2~只,入锅加盖封实,文火煮熟加冰糖,连续数周清晨服食,适用于久病气虚、食欲不振、小便频数。

“食用禁忌”

长得特别大的鲜香菇不要食用,它们多是经过用激素催肥的,食用会对身体造成不良影响。

草菇

[来源]

草菇因其喜生于腐烂的稻草上而得名,又因干菇馨香馥郁,其味若兰,又叫“兰花菇”。此外,还有“南华菇”和“贡菇”之称。

[异名]

杆菇、麻菇、兰花菇、美味苞脚菇、中国蘑菇、稻草菇、秆菇、家生菇、南华菇、草菌、美味苞、脚菇。

[性味归经]

甘,寒。归肠、胃经。

[功效主治]

清热解暑,补益气血,降压。主治脾虚气弱,抵抗力低下,或伤口愈合缓慢;夏季暑热烦渴,头晕乏力,高血压等。

“药膳本草偏方”

1.鲜草菇30克,绞股蓝20克,煮食。可治高血压(肠胃虚寒者少食)。

2.鲜草菇90克,炒食。经常食用,适用于牙龈出血,皮疹。

3.鲜草菇适量,切片,用油、盐炒后,加水煮熟食用。用于体虚气弱,易患感冒,或创伤、疮疡患处久不愈合等。

4.草菇(鲜)60克,鲜猴头菇90克,炒食。对肿瘤有一定抑制作用。主要用于消化道肿瘤的辅助治疗。

“食用禁忌”

无论鲜品还是干品都不宜浸泡时间过长。但是,草菇在生长过程中,经常被农药喷洒,因此要注意清除农药残毒,或稍长时间浸泡,或者用食用碱水浸泡。

平菇

[来源]

平菇为侧耳植物侧耳的子实体,由菌丝体和子实体组成。菌丝体为营养器官,白绒毛状,可分解基质,吸收营养;子实体为食用部分,菌盖覆瓦状丝生,幼小时灰色,菌肉白色,肥厚柔软,长柄侧生。

[异名]

瓶菇、耳菇、杨树菇、天花菜、天花蕈。

[性味归经]

性微温,味甘。归脾、胃、肝经。

[功效主治]

具有滋养性,能补脾益胃,祛风散寒,缓和拘挛,舒筋活络,降低胆固醇,防止血管硬化之功效。

注:古代医籍、本草对平菇均无记载,现代医学始有报道。

“药膳本草偏方”

1.平菇适量,洗净切块清炒或做汤,加调料佐餐,经常食用,可调治脾胃虚弱、手足拘挛、腰腿寒痛。

2.长期不拘量食用平菇,对肝炎、慢性胃炎、十二指肠溃疡、软骨病、高血压、肥胖症,均有辅助治疗作用。

“食用禁忌”

平菇种类繁多,若误食与平菇形似的毒菇,则引起中毒,故野外采集时务必谨慎辨别。

竹荪

[来源]

竹荪是一种非常珍贵的野生食用菌,名列“四珍”(竹荪、猴头、香菇、银耳)之首。竹荪生长于深山竹林之中,其状甚为秀丽,菌帽之下张开一个白色的网状物,将菌柄笼罩于其中,十分漂亮。

[异名]

竹蓐、竹肉、竹菰、竹蕈、竹笙、竹菌、竹参、网纱菇、植物鸡。

[性味归经]

性凉,味甘微苦。归肺、胃经。

[功效主治]

补气养阴,润肺止咳,清热利湿。主治肺虚热咳,喉炎,痢疾,白带,高血压,高血脂等病症,也可用于肿瘤的辅助治疗(一般作为营养食品)。

“药膳本草偏方”

1.竹荪100克,猪瘦肉250克。将二者洗净,切片;先油爆肉半分钟,倒人竹荪,加适量水和精盐,焖熟即可。此肴具有润肺益胃的功效,适用于肺燥干咳,口渴,纳差等病症。

2.竹荪100克,草鱼1条(约500克),姜、葱各适量。将草鱼洗净,去鳞片、肠杂,切块;竹荪洗净切片;先烧鱼块至八成熟,入竹荪、葱段、生姜、料酒等,加精盐稍焖即可。此肴具有补益脾胃的功效,适用于体质虚弱,脘腹胀满,纳差,四肢倦怠等病症。

“食用禁忌”

竹荪性凉,脾胃虚寒者不要多吃。

金针菇

[来源]

金针菇为担子菌纲伞科食用菌,菌盖扁平,边缘薄,黄褐色,表面黏滑,基部相连,呈簇生状。其干品形似金针菜,故名金针菇。

[异名]

冬菇、冬蘑、金钱菌、冻菌、朗夏(藏语)

[性味归经]

性寒,味甘咸。归肝、胃经。

[功效主治]

补肝,益肠胃,抗癌。主治肝病,胃肠道炎症,溃疡,癌瘤等病症。

“药膳本草偏方”

1.金针菇250克,放沸水煮数分钟,捞起滤干,以麻油、味精、酱油调拌,常作佐餐,可降低胆固醇,防治高血压、慢性肝炎、溃疡病。

2.金针菇适量,煨龙眼肉,加少许冰糖服食,可治心悸失眠、记忆力衰退、面黄消瘦。

3.取金针菇150克,甲鱼肉300克,加黄酒少许,以文火炖至肉烂,连续食用数日,可辅助调治多种早、中期癌症。

“食用禁忌”

金针菇性寒,脾胃虚寒者不宜食用。金针菇不宜生吃,宜在沸水中烫过烹调成各种熟食,则肉质细软而嫩,润而光滑。

猴头菇

[来源]

猴头菇为齿菌科真菌猴头菌、珊瑚状猴头菌的子实体。猴头蘑体圆形,大小如茶杯口,菌盖有须刺,须刺朝上如猴毛,根底部略圆,尖如嘴,似猴头形状,故又名“猴头蘑”。猴头营养丰富,不但是食中珍品,也是难得的滋补品。

猴头菇生长在黑龙江桦木林的树岔上,每生必一对,前后两个,产量不大,河南南阳地区也有。每年6~9月为生长季节,采摘后用火烘干。江苏、上海等地有人工栽培。夏、秋季采收;人工培育的子实体待菌龄至3个月左右长成时取下。晒干用,或鲜用。

[异名]

猴头、猴头菌、猴头蘑、刺猬菌。

[性味归经]

甘,平。归脾、胃经。

[功效主治]

补脾胃,助消化,益肾精。主治食少便溏,胃、十二指肠溃疡,神经衰弱,食道癌,胃癌,眩晕,阳痿等病症。

“药膳本草偏方”

1.猴头菇60克,以温水浸软后,切成薄片,加水煎汤,稍加黄酒服。可用治消化不良。

2.猴头(干品)150克,切片后与鸡共煮食,每日1次(或用鸡汤煮食)。可用于神经衰弱,头昏心悸,失眠,体倦乏力者。

3.猴头菇60克,白花蛇舌草60克,藤梨根60克,加水煎汤服。可用于胃癌、食管癌、贲门癌和肝癌患者的辅助治疗。

4.猴头菌100克,玉米200克。将猴头菇刀成碎块;先煮玉米至8~9分熟,再入猴头菇即成。此粥具有健脾和中,生津止渴的功效,适用于糖尿病患者食之。

“食用禁忌”

霉烂变质的猴头菇不可食用,以防中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