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药膳本草养生大全
34319500000008

第8章 谷豆本草

小麦

[来源]

小麦是世界上分布最广栽培面积最大的粮食作物之一,也是我国北方人民的主食,自古就是滋养人体的重要食物。小麦分为普通小麦、密穗小麦、硬粒小麦、东方小麦等品种。

[异名]

麳。

[性味归经]

甘,凉。归心、脾、肾经。

[功效主治]

养心益脾,除烦热,止渴,利小便。主治妇女脏躁,精神不安;烦热消渴口干;小便不利等。

“药膳本草偏方”

1.面粉250克炒黄,醋煮为糊,加芒硝50克,适用于妇女乳腺炎,涂后即消。

2.小麦30克,柏子仁12克,夜交藤9克,水煎后去渣饮汤,适用于心阴虚所致失眠。

3.小麦30克,通草10克,水煎汤服,适用于老人小便淋沥、涩滞不通。

4.小麦粉炒焦黄,每取4匙加糖,以温水调服,连续3周,适用于脾胃不和所致泻泄。

“食用禁忌”

霉变的小麦忌食。病湿热者忌食面条。

大麦

[来源]

大麦又称饭麦,西藏、青海人称之为青稞,为禾本科大麦的种子。我国各地均有栽培,以西北部地区栽培较多,夏季采收成熟果实,晒干去皮壳。

[异名]

稞麦、麰麦,牟麦、饭麦、赤膊麦。

[性味归经]

甘、咸,凉。归脾、胃经。

[功效主治]

健脾消食,除热止渴,利小便。主消渴除热毒,益气调中。滋补虚劳,使血脉强壮,对肤色有益,充实五脏,消化谷食,止泄。

“药膳本草偏方”

1.大麦粉5克,以沸滚开水调糊,每日服1次,适用于小儿伤乳。

2.大麦炒焦黑研末,以香油调和,敷治汤、火烫伤。

3.用大麦煮的汁清洗眼睛,治麦芒偶入目中,即出。

“食用禁忌”

哺乳期间忌食。

粳米

[来源]

粳米为禾本科粳稻的种仁。全国各地均有栽培,其质紧密,胀性小,黏性较大,是人们最常用的主食之一,粳米以色白、干燥、粒大而晶莹饱满者为佳。

[异名]

白米、稻米、大米、粳米。

[性味归经]

甘,平。归脾、胃、肺经。

[功效主治]

补中益气,健脾和胃,除烦渴,止泻痢。主治呕吐、泻痢或温热病所致的脾胃阴伤、胃气不足、口干渴、不欲食等。

“药膳本草偏方”

1.粳米适量。将粳米炒焦,研为细面。每服5克,温水送服。对于腹泻有很好的疗效。

2.荠菜500克,粳米100克。将荠菜、粳米,同煮成粥食之。每日佐餐食用。适用于脾虚水肿,慢性肾炎。

3.粳米25克炒焦,加烧沸食用。适用于婴儿吐乳、产妇虚弱、吐泻。

“食用禁忌”

粳米不宜与马肉同食。

糯米

[来源]

糯米为禾本科糯稻的种仁。全国各地均有出产,南方水田尤多,秋季采收成熟果实,晒干去皮壳用。其胀性比粳米更小,黏性最强,以颗粒饱满晶莹者为佳,尢以血糯米为上品,糯米所产的热量比面粉和一般米都高,特别适宜于老年人晨间食用。因此自古被列为营养上品。

[异名]

稻米、江米、元米。

[性味归经]

甘,微温。归脾、胃、肺经。

[功效主治]

补脾胃,益肺气。主治脾胃虚弱,体倦乏力,消渴溲多,气虚自汗,便泄。

“药膳本草偏方”

1.糯米120克,炒至焦黄,加红糖60克,分次以沸水冲服。适用于小腹隐痛、产生痢疾、恶露不散。

2.糯米适量,入猪肚内蒸干,捣作丸子,日日服之。适用于虚劳不足。

3.糯米30克,研末,或磨成浆,加蜂蜜30克,加水适量,煮成烯糊服食。用于胃阴不足,口渴饮水或少食呕吐。

“食用禁忌”

因为糯米黏性强、性温,多吃易生痰,所以有发热、咳嗽、痰黄稠现象的人,或者有黄疸、泌尿系统感染以及胸闷、腹胀等症状的人不宜多食。

黑米

[来源]

黑米,又称血糯米。是稻米的一种,比普通大米略扁。是我国稻米中的珍品,古代是专供内廷的“贡米”,黑米外皮墨黑,内芯却是雪白的。珍在味美,稀在色异,贵在质优。古称“粳谷奴”,早有“黑珍珠”、“世界米中之王”的美称。

[异名]

黑粳米、黑黍。

[性味归经]

甘,微温。归脾、胃、肺、肝、肾经。

[功效主治]

健脾胃、滋肾水、止肝火、养颜色、乌须发。长期食用黑米,可治疗头昏、目眩、贫血、白发、眼疾、腰腿酸软等。

“药膳本草偏方”

1.黑米配上芝麻、白果、银耳、核桃、红枣、冰糖、莲子等煮成八宝粥每日食用。对头昏、眩晕、贫血、白发、眼疾、咳嗽等症疗效甚佳。

2.用黑米煮粥,常食。对流感、咳嗽、气管炎、脱发、白发、贫血、肝病、肾病患者均有医疗保健作用。

“食用禁忌”

没有煮烂的黑米不容易被胃酸和消化酶分解消化,会引起急性肠胃炎及消化不良。火盛热燥者不宜食用黑米。

小米

[来源]

小米为禾本科植物粟子的种子,去壳即为小米。颗粒很小,黄色或黄白色,以河北产者为良,是我国北方的主粮之一。

[异名]

白梁粟、粢米、粟谷、粟米、硬粟、灿粟、谷子、寒粟、黄粟、稞子。

[性味归经]

甘、咸,凉。入肾、脾、胃经。

[功效主治]

和中,益肾,除热,解毒。主治脾胃虚热,反胃呕吐或脾胃虚腹泻,烦热口渴,口干,小便不利等。

“药膳本草偏方”

1.小米50克,加水如常法煮粥,调入适量红糖,时时服用。适用于体虚胃弱及产后虚损引起神疲乏力、缺少乳汁。

2.小米15克,大米50~100克。小米、大米同煮粥。空腹食用。适用于脾胃虚弱,身体消瘦。

“食用禁忌”

小米粥不宜太稀薄。产后不能完全以小米为主食,应注意搭配,以免缺乏其他营养。

黄米

[来源]

黄米为禾本科黍的种子,是黍米的一种,一般来说,黍米分两型:以杆上有毛,偏穗,种子黏者为黍;杆上无毛,散穗,种子不黏者为稷。有白、黄、红诸色,黄色黏者称黄米,红色黏者称红莲米。主产于北方,以河北产者为良,成了北部主粮之一。

[异名]

大黄米、糯秫、糯粟、黄糯。

[性味归经]

甘,微寒。归肺、胃、大肠经。

[功效主治]

益脾和胃,安神,止泻。主治烦渴、吐逆、头痛、胃痛、不思饮食、肺虚咳嗽、伤暑发热、鹅口疮、烫伤。

“药膳本草偏方”

1.黍米30克,炒黄,加水2碗煎取1碗,滤汁温饮;米渣续煮汤,薰洗全身,每日2次,连用1周,适用于烦渴、呕吐、伤暑发热、中暑腹泻、小儿夏季热。

2.黍米炒黄磨粉,加糖拌匀,每取4匙,日服2次,连续数月,适用于脾胃虚弱、胃痛吐泻。

3.黍米蒸熟,压成糕状,以油煎黄,服食,适用于肺虚咳嗽。

4.以羊肉熬汤,入黍米粥调味,连吃数周,适用于中气虚弱、神疲乏力、不思饮食。

5.黍米炒焦研末,以蛋清调和,敷治烫伤未成疮者及小儿鹅口疮。

“食用禁忌”

性黏滞,不宜常食。过多食用令人燥热。

玉米

[来源]

玉米是禾本科植物玉蜀黍的种子,全国各地都有栽培,北方产量为高。

[异名]

玉高粱、御麦、番麦、玉麦、包谷、苞麦米、玉黍。

[性味归经]

甘,平。归胃、大肠经。

[功效主治]

能调中健胃,益肺宁心,降血脂,降血糖,利尿,利胆退黄。主治脾胃不健,食欲不振,饮食减少;水湿停滞,小便不利或水肿;高脂血症,冠心病等。

“药膳本草偏方”

1.玉米250克,以水煎煮,吃米喝汤,用于胃不舒适,糖尿病。

2.玉米须30克,陈皮10克。玉米须、陈皮,水煎。代茶饮。适用于慢性肾炎引起的水肿。

3.玉米粉煮成糊状,加糖适量,每取50克,日服2次,适用于黄疸、浮肿。

4.玉米须30克,茵陈、蒲公英各15克。取玉米须、茵陈、蒲公英,水煎。代茶饮。适用于肝炎,黄疸,胆囊炎,胆结石。

“食用禁忌”

发霉的玉米不能食用,发霉后易产生黄曲霉菌(又叫黄曲霉素),多食有致癌作用。玉米也不宜与富含纤维素的食物经常搭配食用,因为玉米含有较多的木质纤维素。青玉米棒宜煮食而不宜烤食,烤食易产生多种有害物质。

高梁

[来源]

高粱为禾本科草本植物蜀黍的种子。其叶和玉米相似,但较窄,花序圆锥形,花长在茎的顶端,子实红褐色。高梁自古就有“五谷之精、百谷之长”的盛誉。全国各地均有栽培,秋季采收,以山西产者为良,为北方居民主粮之一。

[异名]

木稷、蜀秫、芦粟、荻粱。

[性味归经]

甘、涩,温。归脾、胃、肺经。

[功效主治]

益脾止泻,化痰安神。主治脾胃虚弱,消化不良,便溏腹泻,痰湿咳嗽,失眠多梦。

“药膳本草偏方”

1.高梁60克,炒香,红枣10枚,去核炒焦,共研末,加糖适量,小儿按年龄酌量取6~12克,成人每取15克,适用于脾胃虚弱、消化不良、腹痛腹泻、大便稀溏、霍乱吐泻。

2.高梁穗、豨签草、茶叶、红糖各10克。将高粱穗、豨签草、茶叶同放入容器,水煎,加红糖调味。代茶饮。适用于高血压有特效。

3.高粱焙黄研末,涂湿疮患处,或以其调入麻油,涂鹅口疮,均可显效。

“食用禁忌”

大便燥结者应少食或不食高粱。

燕麦

[来源]

燕麦是一年生草本植物禾本科雀麦的种子,为谷类作物的田间杂草,其苗叶像小麦但比小麦小。它的果实比麦细。它的苗和麦相同,但穗细长得稀少,子实可食。

[异名]

莜麦、野麦、雀麦、夏燕麦和裸燕麦。

[性味归经]

味甘,性平,无毒。归脾、胃经。

[功效主治]

补益脾胃滑肠。

“药膳本草偏方”

1.燕麦60克,水煎服;或燕麦30克,米糠15克,水煎汤去渣,加饴糖服用,适用于虚汗。

2.用燕麦熬粥服用,可以补虚健体,降脂催乳。

3.燕麦30克,鲜鸡血60克,加酒炖服,日服1次,连服数日,适用于妇女经量过多。

“食用禁忌”

吃燕麦一次不宜太多,否则会造成胃痉挛或腹胀;过多也容易造成滑肠、催产,所以孕妇应该忌食。

荞麦

[来源]

荞麦为蓼科草本植物荞麦的种子,夏季收取成熟的种子,晒干后去皮壳备用。荞麦的生长期很短,产量也较低,我国主产于晋北、内蒙古等西北地区。

[异名]

花麦、乌麦、花荞、甜荞、荞子、三角麦。

[性味归经]

甘、微酸,寒。归脾、胃、大肠经。

[功效主治]

健脾除湿,开胃宽肠,下气消积。主治肠胃积滞,胀满腹痛,湿热腹泻,噤口痢疾,妇女带下病,绞肠痧或赤游丹毒,痈疽发背,瘰疬等。

“药膳本草偏方”

1.荞麦粉炒香,每取10克,以水煮稀糊食用,适用于急性腹痛、夏季肠胃不和。

2.荞麦500克,红糖适量。把荞麦磨粉后筛去壳,加红糖烙饼或煮熟食。加红糖烙饼或煮熟食。汗出,发热,泻痢症。

3.荞麦粉用姜汁调泥,贴于婴儿卤门,适用于囟门受风、鼻塞不通。

4.荞麦、蔓荆子各100克,烧酒适量。取荞麦、蔓荆子,研末。用烧酒调敷患处。此法可偏头痛。

“食用禁忌”

由于荞麦对皮肤可产生某些刺激,故皮肤过敏者忌食。

肿瘤患者也要忌食,否则会加重病情。此外,荞麦最好不与猪肉同食。

荞麦的蛋白质中缺少精氨酸、酪氨酸,与牛奶搭配食用为好。

荞麦一次不可食用太多,否则易造成消化不良。脾胃虚寒、消化功能不佳、经常腹泻的人不宜食用。

薏苡仁

[来源]

薏苡仁是禾本科植物薏苡的种仁。薏苡属多年生植物,茎直立,叶披针形,其子实卵形,白色或灰白色。薏米在我国栽培历史悠久,是我国古老的药食皆佳的粮种之一。全国大部分地区均有出产,秋季果实成熟后采收,除去外壳及黄褐色外皮,收集种仁,晒干生用或炒用。

[异名]

苡米、薏米、薏仁、米仁、六谷米、药玉米、菩提珠、回回米、裕米。

[性味归经]

甘、淡,凉。归脾、胃、肺经。

[功效主治]

利湿健脾,舒筋除痹,清热排脓。主治脾胃虚弱,便溏腹泻,或妇女带下病,脾虚湿盛水肿,小便不利,或脚气肿痛,湿热痹痛,手足拘挛,酸楚疼痛,肺痈咳唾痰,或肠痈拘急腹痛。此外,现在代又用于消化道肿瘤、子宫颈癌等肿瘤以及扁平疣。

“药膳本草偏方”

1.薏苡仁、粳米各30克,共煮粥,空腹食用,适用于风湿脾痛、筋脉拘挛、脾虚泄泻。

2.薏苡仁粉,同曲米酿酒,或袋盛煮酒饮之。有祛风湿,强筋骨,健脾胃之功。

3.薏苡仁50克,百合10克,水煎汁,加冰糖服用,适用于扁平疣、雀斑、痤疮。

4.薏米60克,芡实90克,大米适量。以上3味共煮粥。服食。经常食用。适用于白带过多。

“食用禁忌”

凡大便燥结、滑精、精液不足、小便多者、孕妇不宜服用。本品力缓,宜多服久服。除治腹泻用炒薏米外,其他均用生薏米入药。

黄豆

[来源]

黄豆为豆科草本植物大豆的黄色种子。我国是世界上大豆栽培历史最早的国家,又是制作豆制品的首创国家。现在除了高寒地区外,全国各地均有种植,秋季收割成熟的果荚,去壳晒干备用。

[异名]

黄大豆。

[性味归经]

味甘,性温,无毒。入脾、肾二经。

[功效主治]

宽中导滞,健脾利水,解毒消肿。脾虚气弱,疳积泻痢,腹胀赢瘦,或贫血,营养不良,湿痹拘挛,或水肿小便不利,妊娠中毒,食物中毒,疮痈肿毒,或肺痈(肺脓疡)。

“药膳本草偏方”

1.取黄豆及其制品取代膳食中动物性食品,连服8周,可使血液中胆固醇明显下降,预防冠心病。

2.黄豆煮熟,加五香粉焖干,酌量常食,防止老人骨质疏松,促进儿童生长发育。

3.将黄豆放入水中煮15分钟后加入香菜,再煎15分钟,去其渣,喝其汤。这味汤辛温解表,健脾胃,非常适用于治疗流行性感冒。

4.豆腐、鲫鱼各250克,煮汤服食,可使产妇下乳,且治麻疹出齐尚有余热者。

5.豆浆1碗,加白糖少许,早晨空腹常饮,适用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

6.黄豆炒香研末,以香油调泥外敷,适用于肿疖及痘后生疮。

“食用禁忌”

因为生大豆含有不利健康的抗胰蛋白酶和凝血酶,所以大豆不宜生食,夹生黄豆也不宜吃。患有严重肝病、肾病、痛风、消化性溃疡、动脉硬化、低碘者不宜食用。黄豆在消化吸收过程中会产生过多的气体,造成胀肚,故消化不良、有慢性消化道疾病的人应尽量少食。

绿豆

[来源]

绿豆为豆科植物绿豆的种子,以豆皮绿色而得名。全国大部分地区均产,三四月间下种,它的苗高一尺左右,它的叶小而且有细毛,到八、九月开小花,它的豆荚像赤豆荚,秋季荚果成熟时采收,晒干,除去荚壳,收集种子备用。

[异名]

青小豆。

[性味归经]

甘,寒。归心、肝、胃经。

[功效主治]

清热解毒,消暑,利水。主治热病或暑热所致的心烦、口渴、发热;热淋,小便不利,水肿,或湿热泻痢;湿热疮疹,痈肿;药物中毒。

“药膳本草偏方”

1.绿豆适量,淘净,下锅加水,大火一滚,取汤待冷,食之。可用于解暑。

2.绿豆60克,车前子30克,水煎服,适用于热淋尿涩、小便不利、湿热腹泻。

3.绿豆60克,加水煮至豆熟后,放入银花(纱布包)15克,一同煮沸。以汤色碧绿而不浑浊为佳。去金银花,连豆饮服。用于暑热烦渴,小便短赤,或热病发热心烦等。亦可用治热痱、热疮等。

4.绿豆120克,甘草30克,水煎汤灌服,解食物中毒。

“食用禁忌”

绿豆性凉,脾胃虚弱的人不宜多吃。服药特别是服温补药时不要吃绿豆食品,以免降低药效。未煮烂的绿豆腥味强烈,食后易恶心、呕吐。

蚕豆

[来源]

蚕豆为豆科植物蚕豆的成熟种子,因豆荚状如老蚕,又成熟于养蚕季节,故名蚕豆。蚕豆在八月份下种,十一、十二月生长的嫩苗可以吃,它的茎呈四方形,中间是空的。叶子的样子像饭勺头,靠进叶柄处微圆而末端由较尖,面向阳光一面呈绿色,背着阳光的呈白色。一根茎上生三片叶子。二月开花像豇豆花。四川蚕豆最多。

[异名]

胡豆、佛豆、南豆、马齿豆、夏豆、寒豆、弯豆、罗汉豆、竖豆、仙豆、柜豆、川豆。

[性味归经]

甘、微辛,平。归脾、胃经。

[功效主治]

健脾益胃,利小便,止血。主治脾胃不健,水肿,小便不利,吐血,胎漏等。

“食用禁忌”

1.蚕豆100克,冬瓜皮100克,加水煎汤服。适用于水肿。

2.用油盐将苗炒熟加上水煮成汤灌进醉酒之人的嘴里,适用于酒醉不醒效果良好。

3.鲜蚕豆,捣烂如泥。如无鲜者,用干豆以水泡涨,捣敷涂疮上,干即换之。适用于秃疮。

4.蚕豆适量。蚕豆炒熟研粉,加红糖混匀。每次服15克,连用有效。适用于先兆性流产。

“食用禁忌”

蚕豆与田螺同食容易引发结肠癌。蚕豆不易消化,故脾胃虚弱者不宜多食,一般人也不宜过食,以免损伤脾胃,引起消化不良。食用蚕豆一定要煮熟,以破坏蚕豆中含有的一种可引起过敏反应的物质。

豌豆

[来源]

豌豆为豆科植物豌豆的种子。现今栽培的的豌豆可分为粮用豌豆和菜用豌豆两大类型。夏季采收鲜嫩或成熟荚果,除去荚壳,鲜用或晒干备用。

[异名]

舜豆、荜豆、寒豆、小寒豆、雪豆、麦豆。

[性味归经]

甘,平。归脾,肾经。

[功效主治]

和中下气,生津止渴,利小便,解疮毒。适用于脾虚气弱,或脾胃不和,产后乳汁不下,烦热口渴,脚气,痈肿等。

“药膳本草偏方”

1.嫩豌豆250克,加水适量。煮熟淡食并饮沥。可用于烦热口渴,以及产后乳汁不下,乳房作胀等。

2.碗豆120克,芫荽60克,加水煎汤,一日分3次温服。用于湿浊阻滞,脾胃不和,吐泻转筋。

3.青豌豆或嫩豌豆苗适量。青豌豆煮熟淡食,或用嫩豌豆苗捣烂绞汁。每次服半杯,一日2次。适用于消渴。

“食用禁忌”

豌豆食之过多可令人腹胀,脾胃虚弱者不宜多食,以免引起消化不良。

患有尿路结石,皮肤病,肝、脑综合征者忌食。

豇豆

[来源]

豇豆为豆科植物豇豆的种子,全国大部分地区均产,主要产地为山西、山东、陕西等地。夏、秋季采摘未成熟的嫩荚果鲜用,或于秋季采收成熟的荚果,除去荚壳,收集种子备用。

[异名]

豆角、羊角、角豆、饭豆、腰豆、长豆、茳豆、裙带豆、浆豆。

[性味归经]

甘、咸,平。归脾、肾经。

[功效主治]

健脾利湿,补肾涩精。主治理中益气,补肾健胃,和五脏,调养颜身,生耔髓,止消渴,治呕吐,痢疾,止尿频,可解鼠蛇之毒。

“药膳本草偏方”

1.豇豆(嫩荚果)150克,蕹菜150克,加水煎汤服。二物亦可调以食油、盐、醋等食之。适用于脾虚湿盛带下量多色白,或湿热小便不利等。

2.带壳豇豆(干品)30~60克,水煎,每日1剂,喝汤吃豆。适用于糖尿病,口渴、小便多。

3.生豇豆适量,洗净。细嚼咽下。适用于食积,腹胀,嗳气。

4.红白豇豆各30克,粳米50克,砂糖少许。将豇豆洗净与粳米共煮粥,粥熟后加入砂糖。调匀后空腹服食。适用于脾胃虚弱、久泄、久痢或肾气不足遗精、白带异常、小便频数等。

“食用禁忌”

豇豆食多则性滞,因此气滞便结的人应慎食豇豆。

豇豆与粳米一起煮粥最佳,但是一次不能食之过量,以防产气腹胀。

刀豆

[来源]

刀豆为豆科植物刀豆的种子,豆荚的形状像刀,所以取名刀豆。豆在我国栽培已有数百年的历史,我国长江流域及南方各省区有产。秋、冬季采收成熟荚果,晒干,剥取种子备用;或秋季采摘嫩荚果鲜用。

[异名]

挟剑豆、刀豆子、大戈豆、大刀豆、刀鞘豆、白风豆、刀板仁豆、刀巴豆、刀培豆。

[性味归经]

甘,温。归脾、胃、肾经。

[功效主治]

补脾温中,益肾补元,下气止呃。主治温中通气,利于调养肠胃,止呃逆,益肾补元气。

“药膳本草偏方”

1.刀豆子适量,研为细末,每次服6~9克,温开水送下。可用于脾胃虚弱,呕逆上气。若加丁香、柿蒂温中下气,更能增加疗效。

2.取刀豆子老而绽开者研末。每服6~9克,开水送下。适用于气滞呃逆,膈闷不透。

3.刀豆子10克,包于猪腰子内,外用白菜、荷叶之类包裹,放入火灰中煨熟,除去包裹物,一次嚼食。适用于肾虚腰痛,或妊娠期腰痛。

4.刀豆子10粒(打碎),甘草3克,冰糖适量。刀豆子打碎,加甘草、冰糖,水煎服。频服。适用于百日咳。

5.刀豆子100克,白糖适量。刀豆子上笼蒸熟。加糖食用。适用于久痢。

“食用禁忌”

刀豆中含有一种毒蛋白凝集素与一种溶血素,经加热彻底才可被破坏,使其毒性消失。因而在烹制刀豆时,一定要烧熟烧透。

扁豆

[来源]

扁豆为豆科植物扁豆的白色种子或荚果。在二月间下种,它的枝叶蔓生缠绕,叶子圆而带尖。它的花形像小飞蛾,它的豆荚共有十余种,有的长,有的圆,层层叠叠地结在茎上。秋季采摘未成熟荚果鲜用,或立冬前后摘取成熟荚果,晒干,除去荚壳,收集种子稍煮或炒黄。

扁豆可分为白扁豆、黑扁豆、青扁豆和紫扁豆。

[异名]

南扁豆、沿篱豆、蛾眉豆、凉衍豆、羊眼豆、膨皮豆、茶豆、南豆、藤豆。

[性味归经]

甘,平。归脾、胃经。

[功效主治]

健脾和中,消暑化湿。主治暑湿吐泻,脾虚呕逆,体倦乏力,少食便溏,或水肿,水停消渴,妇女赤白带下,小儿疳积等。

“药膳本草偏方”

1.炒扁豆30克,茯苓30克,研为细末。每次3克,加红糖适量,用沸水冲调服。适用于脾虚水肿。

2.生白扁豆若干炒研为细末。用米汤调服或煮汁服下。适用于妊娠中毒,胎动不安。

3.白扁豆适量,炒研为细末,用米汤调服,每次30克。适用于妇女赤白带下。

4.扁豆花100克加水煎汤。分为两次服下。解酒中毒。

“食用禁忌”

由于扁豆中含有胰蛋白酶和淀粉酶的抑制物,这两种物质可以减缓各种消化酶对食物的快速消化作用,所以食之过多可引起胃腹胀满,脾胃虚寒者应少食。

赤小豆

[来源]

赤小豆为豆科植物赤小豆或赤豆的种子。赤小豆因皮层为红色而得名。赤小豆在夏至后播种,豆苗茎高一尺左右,它的枝叶像豇豆的枝叶,到秋季开花,比豇豆的花小,颜色呈银褐色,有异味。结的荚长约二三寸,比绿豆荚稍大,皮色微白带红,半青半黄时就收割。

[异名]

红小豆、朱小豆、赤豆、红豆。

[性味归经]

甘,平,无毒。归心、小肠、脾经。

[功效主治]

健脾利湿,和血排脓,消肿解毒。主治水肿,脚气,小便不利,黄疸,泻痢,便血,痔疮,肠痈等。

“药膳本草偏方”

1.赤豆90克,冬瓜500克,共煮汤服,每日1剂,连服数日,适用于肾炎性水肿。

2.白茅根250克,赤小豆120克,加水煮至水干,除去白茅根,将豆分数次嚼食。用于水肿,小便不利。现用于肾炎或营养不良性水肿。

3.赤小豆120克,粳米30克,加水适量,煮成稀粥,一日分2次服用。可用于妇女气血不足,乳汁不下。

4.赤豆100克,煮烂加糖,吃豆喝汤,每日1剂,连服三日,止泻痢,除胀满。

5.赤豆50克,煮汁饮服,每日1剂,连服数月,适用于老年性肥胖。

“食用禁忌”

赤豆利尿,故尿频的人禁止食用。津液枯燥、消瘦之人不宜多食赤小豆。

豆芽菜

[来源]

豆芽为绿豆或黄豆的芽类制品,其营养价值相当高。日本的科学工作者研究发现,黄豆、绿豆、黑豆所生出的豆芽含有丰富的天门冬氨酸,具有抗疲劳的作用。

[异名]

黄豆芽、绿豆芽。

[性味归经]

味甘,性凉,无毒。归大肠经。

[功效主治]

可解毒,清脏腑积热,利肠胃。脾胃虚寒的人不宜常食。

“药膳本草偏方”

1.黄豆芽加清水煮熟,连汤淡食。每日3餐,吃饱为止,连食3天为一疗程。治疗期间,不吃其他任何粮食及油菜。第4天起改为普通饮食,并可以继续豆芽佐餐。适用于寻常疣。

2.豆芽菜半碗、金针(金针菜)20支,金针先泡水浸软,花生油先下锅,待油热时,金针先下锅炒几下,然后再放下豆芽菜,炒熟添下些味素、盐,连续服用5天,治乳房硬块功效神速。

“食用禁忌”

泡豆发芽时间不宜过长,在烹调时要加少量的醋,可防止破坏维生素C等。

豆芽的营养价值虽高,但目前市场上出售的无根豆芽多是以激素和化肥生发的,这类含氮化合物在肠道细菌的作用下,会转化为亚硝胺,长期食用会使人患胃癌、肝癌、食道癌、直肠癌等。

豆腐

[来源]

豆腐为豆科植物大豆种子的加工制成品。一般用黄大豆,用水浸泡发胀,用磨磨碎,滤去豆滓,入锅煮沸,用盐卤汁或山叶、或者酸浆,醋淀放入锅中制成。豆浆面上凝结的可揭取晾干的叫豆腐皮,作菜很好且营养价值也很高。豆腐是人们常见的食物。

[异名]

玉豆腐、脂豆腐。

[性味归经]

甘,咸,寒,无毒。归脾、胃经。

[功效主治]

主治宽中益气,调和脾胃,消除胀满,通大肠浊气,清热散血。

“药膳本草偏方”

1.白豆腐250克,醋20克。醋煎白豆腐。适用于菌痢初起。

2.取豆腐500克,当中挖一窝,内装川贝15克、桔梗10克,连碗放锅内煮25分钟,1次吃完,每天1次,连服3~4天。适用于痰喘。

3.取豆腐150克,红糖20克,生麦芽30克加水适量煮之,待红糖溶解后加入50毫升米酒,1次食完,日服1次,连服5天。适用于产后乳少。

4.取豆腐渣在锅中炒焦,研细,用红糖水送服10~15克,日服2次。适用于便血。

“食用禁忌”

豆腐不要和菠菜同食,菠菜中的草酸影响对钙质的吸收。

豆腐含嘌呤较多,有嘌呤代谢失常的痛风患者和血尿酸浓度高的患者,应慎食豆腐。

豆浆

[来源]

豆浆大豆加工制成之浆汁,是一种老少皆宜的营养食品,在欧美享有“植物奶”的美誉。

[异名]

豆奶。

[性味归经]

平、甘。归脾、胃肺经。

[功效主治]

利水下气、制诸风热、解诸毒。具有健脾宽中、润燥消水的功能。

“药膳本草偏方”

1.豆浆250克,粳米100克,白糖少许。粳米加水煮成粥,再倒入豆浆,煮几沸,无沫后加糖即可。每日早餐食。补虚健体。

2.生豆腐浆1碗,韭菜汁半碗。将生豆腐浆、韭菜汁调匀,空腹服下。适用于血崩。

“食用禁忌”

饮豆浆不要加红糖,否则易产生变性沉淀物不利健康;白糖须在煮熟离火后再加。

一次不宜饮用过多,以免出现腹胀、腹泻等消化不良的不适症状,甚至以后不愿再闻豆浆味和再喝豆浆。

豆浆经沸煮5分钟为宜,未熟的豆浆不能饮用。

不能冲入鸡蛋。鸡蛋的蛋清会与豆浆里的胰蛋白结合产生不易被人体吸收的物质。

不要空腹饮豆浆,否则豆浆蛋白大都会在人体内转化为热量而被消耗掉,不能充分起到补益作用。

黑芝麻

[来源]

黑芝麻为胡麻科植物芝麻的黑色种子。我国除西藏高原外均产,主产于四川、山东、山西、河南等地。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收,晒干、打下种子备用。

[异名]

胡麻、巨胜、狗虱、鸿藏、乌麻、乌麻子、油麻、油麻子、黑油麻、脂麻、巨胜子、小胡麻。

[性味归经]

甘、平。归肝、肾、脾、肺经。

[功效主治]

滋养肝肾、养血润燥。主治因肝肾不足所致的脱发、须发早白、皮肤干燥、大便秘结等症。

“药膳本草偏方”

1.桑叶(经霜者)、黑脂麻各等份、晒干或烘干,研为细末,炼蜜为丸。每日服10~15克,须连续服用较长时间。可用于肝肾虚损,精血不足,眩晕耳鸣,或眼干目昏,须发早白或秃发,肠燥便秘等。

2.黑脂麻30克,粳米60克,加水煮成稀粥食。亦可加糖调味服用。可用于肝肾两虚、筋骨不健、四肢酸软无力等。

3.脂麻15~30克,炒香,加盐少许嚼食。用于产后血虚,乳汁不足。若配合猎蹄汤服用更好。

“食用禁忌”

大便溏泻者不宜服。

白芝麻

[来源]

白芝麻为胡麻科植物芝麻的白色种子。

[异名]

白胡麻、白油麻。

[性味归经]

甘,平。归脾、胃、肺经。

[功效主治]

润燥,滑肠。主治脾约便难,小儿头疮。

“药膳本草偏方”

1.白芝麻120克,食盐少量。将白芝麻加少许食盐共炒,以香为度,1日食完。适用于产后乳汁不下。

2.白芝麻、糯米各100克(糯米先用温水浸泡30分钟),杏仁150克,核桃仁75克,黑芝麻200克,淡奶250克,冰糖60克,水适量,枸杞子、果料适量。先将黑、白芝麻炒至微香,与上述原料一起捣烂糊状,用纱布滤汁,将冰糖与水煮沸,再倒入糊中拌匀,撒上枸杞子、果料,文火煮沸,冷却后食用,每日早晚各100克。具有润肤养颜、延缓皮肤衰老及抗皱祛皱功效。

“食用禁忌”

大便溏泻者不宜服。

牙疼、脾胃疾者及皮肤疮毒、湿疹、瘙痒患者忌食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