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人缘是人生成功的最大资本、最宝贵的资源。社会交往中,我们要不断扩展自己的关系网络,处理好与交往人群的关系,对上司要“敬”,对同事要“和”,对下属要“慈严并重”,对朋友要“亲”,对爱人要“关爱有加”,此外还必须因人制宜、因事制宜,因时制宜,甚至因地制宜。只有处理好关系网中各方面的关系,你才能拥有一个成功且辉煌的人生。
与上级的关系,是人际关系中非常重要的一环。上级是与你的前途密切相关的人,所以你必须注意维护他的威信,使他对你产生好感。尊重上级的职权,不伤害上级的自尊心,努力工作,以诚相待,如果你能做到这几点,你在上级心目中的份量一定会大大加重。处理好与上级的关系,也就是在为你的前途奠定基础,向成功的方向迈出第一步!
1.要给领导留面子
“社交魔方”
交际场上的高手一般不直截了当说出要说的字眼,而是含蓄地表达其意思。
——爱默生
中国人是最爱面子的,就中国的传统而言,在公共场合,一定不能落人面子,否则就是故意发出挑战。所以在公共场合,我们一定要注意给别人面子,对一般人是这样,对领导更要这样做。
在领导的眼里,如果自己的下属在公开场合使自己下不了台、丢了面子,那么这个下属肯定是对自己抱有敌意或成见,甚至有可能是有组织、有预谋的公开发难,正如一位心理学家所说的那样:“人们都喜欢喜欢他的人,人们都不喜欢不喜欢他的人。”这样,在公开场合不给领导留面子的结果便是,领导要么给予以牙还牙的还击,通过行使权威来找回面子,要么便怀恨在心,以秋后算账的方式慢慢报复。
这种结果,自然是下属在提出批评和意见时所不愿看到的,也违背了他的初衷。他大概忘记了,无论是领导,还是他本人,都是中国人,都生活在充满人情儿、十分讲究人际和谐的同一个社会中。
领导十分注意自己在公开场合,特别是在其他领导或者众多下属在场的时候的形象,这决不仅仅是因为有个文化的潜意识在作祟,更是在于领导从行使权力的角度出发,维护自己权威的需要。这种需要因受到公开的检验而变得更加强烈甚至是不可或缺。
如果下级的意见使领导感到难堪,即使他是出于善意的愿望,即使他的确是“对事不对人”,但其结果却必然是一样的:使领导的威信受到损害,自尊受到伤害。
威信受到损害,便会使权力的行使效力受到损失。它影响到领导在今后决策、执行、监督等各个方面的决定权和影响力。因为人们不禁要问,他说的是否都对呢?是否会产生应有的效果……这样,下级在执行中便多了几分疑虑,这必然会降低领导权力的有效性。因为服从越多,权力的效果就会越好。行使权力必须要以有效的服从为前提;没有服从,权力就会空有其名。
自尊受到伤害,是最伤人感情的,因为它触动了人最为敏感的地带,挫伤了“人之所以为人”的信条。在公开场合丢面子,这说明领导正在失去对下级的有效控制,于是,人们不禁对他个人的能力乃至人格都产生了怀疑。因此,无论是谁,身处此境,最先的反应肯定是怒火中烧,而不是理智的对意见内容的合理性的分析。那么,此后的一系列举动肯定都是很情绪化的。即使他很有面子、很得体地将这件事掩饰过去,情感上的愤怒依然是存在的,这个阴影将会把你美好的印象浸没,使你在后来饱尝麻烦,悔恨不已。
因此,当一领导当众受到下属的伤害,丢了面子,即使当场不便发作,日后也会有所忌恨,甚至予以报复。因为如果他不这样做的话,可能还会有其他人会当庭责难,使他下不了台。“杀一儆百”、“杀鸡给猴看”的道理正是缘由此处啊!
钟白是个很有前途的青年,能力出众,工作认真,备受领导器重,进公司不过一年就当上了业务部主任,钟白一定会步步晋升,前途无量。然而就在这个时候,钟白却犯了一个致命的错误:经理陪着从深圳赶过来的老总到业务部视察,总经理对业务部这半年的表现很满意,鼓励大家再接再厉,并说大家有什么意见尽管提。钟白没客气,张嘴就来了一句:“总经理,您不能光说不做啊!几个月之前就说给我们加提成,可到现在也还没兑现呢!”总经理愣了一下,然后连说:“好,好,回去我再研究一下!”然后匆匆离开了业务部。后来听说总经理出门后就恨恨地说了一句:“那人是谁啊?怎么这么不懂进退!”不用说,钟白在这家公司自然是前程无“亮”了。
钟白错就错在不该不分场合乱提意见,而且还偏偏提了一个让老总下不来台的意见,惹恼老总的后果就是大好前程付诸东流,一个月后,钟白就被迫离职了。钟白的遭遇颇具代表性,这其中的经验与教训,为人下属者都应当三思并引以为戒。
所以,下级在公共场合给领导提意见时,一定要注意给领导留有面子。
留面子,首先表明你对领导是善意的,是出于对领导的关心和爱护,是为了帮助领导做好工作。这样,他才愿意理智地分析你的看法。
留面子,还表明你是尊重领导的,你依旧服从他的权威,你的意见并不是代表你在指责他,相反,你是在为他的工作着想。
留面子,其实就等于给自己留下了充分的余地,下属可利用这个余地同领导在私下里进行更为深入的交流和探讨。同时这个余地还表明,下属只是行使了一定的建议权,而领导仍保有最终决断的权威。留有余地,还会使下属能够做到进退自如,一旦提出的意见并不确切或恰当,还有替自己找回面子的余地。
当然,我们讲,公开场合提意见要注意领导的面子,并不是鼓励下属“见风使舵”,做“老好人”。我们是非常赞成对领导多提建设性的宝贵意见的,同时也对直言不讳、敢犯龙颜者表示深深的敬意,我们的着眼点只是在于,提意见要注意场合、分寸,要讲究方式、方法。
如果只注重提意见的初衷和意见的合理性,而不去考虑它的实际效果,这样的劝谏只能给下属带来灾祸。我们衷心地劝戒每一位下属,一定要在公开场合给领导留面子。2.怎样赢得领导器重。
“社交魔方”
狮王宣布任命狐狸为宰相,小动物们都很不服气,认为狐狸除了溜须拍马外,一无是处。狮王站了出来:“谁说狐狸只会溜须拍马?上次我生病需要药品治疗,是谁冒险去偷药的?是狐狸。几年来狐狸主抓财政工作,兢兢业业从未出过纰漏,它还对我忠心耿耿,我出现差错时,狐狸从不冷眼旁观,而是主动为我分忧,帮我承担责任……如果你们谁能做到狐狸这种程度,我就让它当宰相!”小动物们听完,都垂头丧气地走了。
对于上班族来说,最重要的就是获得领导的器重,得到领导的器重你就会获得很多机遇,这是每一个上班族梦寐以求的事。然而,想得到领导器重也不是轻而易举的事,你得多付出努力才行。
(1)勇于担当重任
作为领导,他关心的是怎样才能创出政绩。诚然,政绩的取得离不开下属的配合。一个单位的工作涉及方方面面,单靠领导一个人是根本无法做好的。这时候,领导会把一些工作分配给下属去做。一般情况下,谁都想少出点力,多捞点好处。但是,对于领导来说,单位中一些吃苦受累的重活必须有人替他分担,在别人推脱的时候,如果你站出来替领导把重担挑起来,领导必定会对你刮目相看。因为大多数领导都不喜欢那些在工作上和他讨价还价的下属,他只欣赏那些能为他着想、为他分担重任的下属。
(2)干好本职工作
工作做得好坏是领导对下属的一个评判标准,在一个单位中,每个岗位的工作都与本单位的整体利益有直接关系。如果有一个岗位的工作没有做好,它必然影响到整体利益。
干好本职工作是下属受到领导器重的前提。对于一个连本职工作都干不好的人,有哪个领导会喜欢呢?
一般情况下,领导都很赏识聪明、机灵、有头脑、有创造性的下属,这样的人往往能出色地完成任务。
所以说,要想得到领导的器重,你必须把本职工作干好。
(3)学会把功劳让给领导
中国人在讲自己的成绩时,往往会先说一段套话:成绩的取得,是领导和同志们帮助的结果。这种套话虽然乏味得很,却有很大的妙用:显得你谦虚谨慎,从而减少他人的忌恨。
好的东西,每一个人都喜欢,越是好吃的东西,越是舍不得给别人,这是人之常情。要是你有远大的抱负,就不要斤斤计较成绩的获得你究竟占有多少份,而应大大方方地把功劳让给你身边的人,特别是让给你的上级。这样,做了一件事,你感到喜悦,上级脸上也光彩,以后,少不了再给你更多的建功立业的机会。否则,如果只会打眼前的算盘,急功近利,则会得罪身边的人,将来一定会吃亏。
但需要注意的是让功一事不能在外面或在同事中张扬,否则不如不让功的好。对于让功的事儿,让功者本人是不适合宣传的,自我宣传总有些邀功请赏、不尊重上司的味道,千万使不得。宣传你让功的事儿,只能由被让者来宣传。虽然这样做有点埋没了你的才华,但你的同事和上司总会一有机会设法还给你这笔人情债,给你一份奖励的。因此,做善事就要做到底,不要让人觉得你让功是虚伪的。
(4)要学会交谈
作为下属,即使自己才华横溢,也不要在领导面前故意显示自己,不然的话,会让领导认为你是一个自大狂,恃才傲物,盛气凌人,而使他在心理上觉得你难以相处,彼此间缺乏一种默契。
领导也需要从下属的评价中,了解自己的成就以及在下属心目中的地位,当受到称赞时,他的自尊心会得到满足,并对称赞者产生好感。因此,你在交谈时,对于领导的优点、长处,可以毫无顾忌地表示你的赞美之情。
谈话时尽量寻找自然、活泼的话题,令他充分地发表意见,你适当地做些补充,提一些问题。这样,他便知道你是有知识、有见解的,自然而然地认识了你的能力和价值。
不要用上司不懂的技术性较强的术语与之交谈。这样,他会觉得你是故意难为他;也可能觉得你的才干对他的职务将构成威胁,并产生戒备,从而有意压制你。
(5)忠于领导
上级对下级最看重的一条就是下级是否对自己忠心耿耿,忠诚对领导来说更为重要,比如一些单位的司机都是领导的“自己人”,如果不是自己人,一些在车上的谈话,办的一些私事被传出去,会造成影响。因此,要成为领导的自己人,就要经常用行动或语言来表示你信赖、敬重他,领导在工作中出现失误,千万不要持幸灾乐祸或冷眼旁观的态度,这会令他极为寒心。能担责任就担责任,不能担责任可帮他分析原因,为其开脱。此外,还要帮他总结教训,多加劝慰。
在工作单位里,领导的好恶有时会决定一个人的命运,所以多花点时间、多下点功夫去赢得领导的器重,你绝对不会吃亏。
3.正确处理与领导的关系
“社交魔方”
成功的奉承必须适应特殊环境和特殊性格,从而才可能进入准备热情接受奉承的内心。
——约翰逊
作为一名员工,几乎每天都要与领导接触,如果能够正确地处理你与领导之间的关系,那你就会更加顺风顺水。
那么好的方法是什么呢?
①常请示,常汇报
你是不是常常向上司询问有关工作上的事?或是自身的问题,有没有跟他一起商量过?
如果没有,从今天起,你就应改变,尽量地发问。一个未成熟的部下,向成熟的上司请教,这并不可耻,而且理所当然。千万不要想:“我这样问,对方会不会笑我?我是不是很丢脸?”如果你这样想,那就太多虑了。
帮领导背背黑锅,多留心领导的喜好,会做人才能受器重有心的上司,都很希望他的部下来询问。部下来询问,就表示他(她)在工作上有不明之处,而上司能解答,可以减少错误,上司才放心。
如果你假装什么都懂,一切事情都不想问,上司会觉得:“真伤脑筋,这个人是不是真正了解了呢?”从而感到担心。当上司尚未叫你到他眼前,你应先自动地去问:“关于这件事,这个地方我不太了解。”或:“这一点是不是可以这样理解,不知经理的意见如何?”
上司一定会很高兴地说:“嗯,就照这样做!”或:“大体上就这样好了!”对你设想不到的地方加以补充,并将不对的地方加以纠正。
②以最快的速度汇报新信息
在外面听到任何新的消息,回公司后,就要尽快地向上司报告。尤其是有生意往来的客户或相关行业界的情报消息,上司一定是求之不得。
一般说来,地位越高的人,对情报的渴望度就越强。关于重要客户的情报更是“听”之惟恐不及。因为即使一些表面上似乎微不足道的事,对上司而言其中或许就藏有玄机,如客户中的职员或亲属有人要婚娶,或是客户的交易状况与金融动态等等。
上司若能从部下处得知详细情报,就可以掌握先机展开行动,这样至少不会输给同行业的竞争对手。
一个能经常取得珍贵情报的部下,无异于如上司的左右手一般的重要。因此,做部下的一旦得到新消息,不论事态大小,都要尽快地向上反映,而上司对这种部下当然也印象特别深刻。
迅速传达情报,就是部下对上司的一种“敬业”的行为。部下的敬业对上司是再好不过的,它至少会让上司沉醉在身为上司的优越感中。
③别忘了在他人面前称赞上司
当着上司的面直接给予夸赞,虽然也是一种“奉承”上司的方法,却很容易招致周围同事的轻蔑。而且,这种正面式的歌功颂德,所产生的效力反而很小,甚至有反效果的危险。
与其如此,倒不如在公司其他部门,上司不在场时对其适度称赞一番。这些赞美终有一天还是会传到上司耳中的。同样地,如果您说的是一些批评中伤的话,迟早也都会被泄露出去的。一个精明能干的上司,即使在他管不到的部门内,必定也会安置一、二名心腹的。
自己的下属在其他部门是否受欢迎,这也是上司很在意的事情。自己的部下很得人缘,上司也会觉得自己很有光彩。如果又知道,那位部下在其他部门中不遗余力地称赞他,不用说,上司对那位部下的好感度是直线上升的。
不过,要特别注意的是,如果一个下属和其他部门的人,尤其是和其他部门的上司走得太近,这时,直属上司可能就会不高兴,人总是有猜疑心的。
④坐在上司的身边
常见到有这种情景,在事先没有安排座次的座谈或某些较随意的场合,许多下属都争着坐在离上司较远的地方。有时上司主动招呼下属向他靠拢,但下属却惴惴不敢从命。
也许有的下属怕坐在上司旁边,被人在背后说拍领导马屁,结果好像领导身边就成了禁区。其实,如果心地坦然,敢于坐在自己的上司身边,恰是一种自信自强的表现。你想,坐在上司身边,就意味着要随时应答上司的谈话。上司会从你的举止谈吐中感觉你的素质与风度,还会从你对事物的分析中看出你认识问题的水平,甚至能从你那不卑不亢、有礼有节中感受你的人格魅力。一个对自己的素质修养和业务能力充满自信的人,是不怕同领导坐在一起的。相反,有了与领导面对面沟通与交流的机会,会促使领导慧眼识才,更进一步地了解自己。同时,你也可以在同领导的交谈与探讨中,更深入地了解领导,学习许多新的东西。正如同有的秘书常在领导身边,对领导的认识水平与办事经验言传身教、耳濡目染,从而“胜读十年书”,获益匪浅。
总而言之,你应该常常跟在领导左右,如果你总是怕人说三道四,而甘当“后排议员”,那你就永远也无法引起领导的注意,所以你要学着会做人。
4.向上司承认你的不足
“社交魔方”
有一个明智的说法:“真正的聪明就是不要不懂装懂。”
——蒙森
“我不知道”,“我错了”,这两句话是为人下属者最不敢、也不愿讲的话,他们生怕讲出来后会被领导小看或责骂,其实不然,说出来,只会让领导觉得你更真诚、更值得信任。
在这个世界上,天才很少,全才更是没有,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长,也有自己的弱项。孔子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对某些事情不知道或不甚清楚并不是什么可耻的事。说出来,会让人觉得你更诚实,而不是更无能。
当领导跟你讨论或交代某件事情,而你恰恰没想过这事或还没考虑成熟,切不可不懂装懂地胡侃或胡乱地应承下来,因为你的说法是经不起推敲的,它会让领导觉得你是胡说八道,甚至对你说过的、知道得很清楚的东西都产生了怀疑。胡乱应承下来更是后患无穷。你没有明白其中的意图或对其真实情况都不熟悉甚至不知道,这事你怎么做?
这时候,说一句“我不知道”,“我还不太清楚”都会显得你严谨踏实、谦虚谨慎。这句“不知道”会让你了解更多的信息,或者得出与你的想法的比较,以利你选择更有效的方法。
一代名臣刘伯温就曾犯过一次不知而妄言的错误。一年,天大旱。太祖朱元璋找曾经为他卜过卦的刘伯温询问该怎么办,刘伯温对此事并无把握,但还是匆忙奏上一本:“士卒亡故者,其妻悉数别营,总共有数万人,阴气郁结。工匠死,尸骨暴露,吴将吏降者皆编军户,足干和气。”太祖看完奏表,马上着手革除这些弊端。但过了数日,旱情依旧,天公依旧没有下雨。太祖就非常生气,认为刘伯温欺骗了他,甚至对他的占卜现象的能力也产生了怀疑,尽管以前曾屡有灵验。
刘伯温一时逞强,畏言“不知道”,就招来了朱元璋的另眼相待,可说是在朱元璋那里为自己的形象抹了一把黑。
“我错了”,这句话说出口更需要勇气。
“如果你想不犯错误,除非你什么都不做。”但人生在世,总有那么多事情要做,也就总有那么多次犯错误的可能。不论什么样的笨蛋都会为自己辩护,而且很多人都是这样做的。但纸怎能包住火,并且掩盖了一时,能掩盖了一世吗?知错认错这才是你的最佳选择。
明明是你错了,你还要去掩盖,这会让领导觉得你不肯承认错误,不能正视现实。而且,为了掩盖你的错误,你还可能会犯另一个错误以起到掩盖的目的,你就会越陷越深。只有承认错误,及时纠正,才会把过去的错误丢掉,重新做起,这样才能一步一步走向成功。
做错了事情,勇敢地承认往往还会给你带来心理上的轻松,认错能有效地消除内疚心理的防御的心情,让你丢掉思想包袱,这不也是一件好事吗?
工作中出了差错,明知无论如何都要受到批评,抢在领导批评之前承认自己的错误会更好,因为这样一来,十拿九稳地会获得领导的同情和宽容,而你所犯的错也会最大限度地缩小。何况,自己认错不是比忍受批评感觉更好一些吗?
沃勒是一位美术设计师,他为约翰逊总统设计一份宣传品后,突然收到了总统的电话,说设计有点问题。沃勒急忙赶到,看完宣传品后果然发现了一处错误。于是沃勒说:“总统先生,您说得对,我错了,我没有任何理由为自己辩护,我应该做得更好,我很抱歉。”
总统却开始莫名其妙地为他辩护起来:“你是对的,不过,你确实犯了一个错误,只是……”沃勒打断了他的话,说:“任何错误,都可能造成很大的损失,而且任何错误都会令人不快。”总统想插话,但沃勒继续讲道:“您给我这个机会,您应该是满意的,因此,我把它重做一遍。”
“不!不!”总统立即表示反对。“这仅仅是一个细节问题,并且也没有造成损失,你只需做局部改动就可以了。”
之后,总统又把新的任务交给了沃勒。
这样看来,承认自己所犯的错误会帮你解脱麻烦。沃勒承认错误的急切心情让总统火气顿消,纠正错误的诚恳态度又让总统不忍心为难他。
多数人都会为自己的错误辩护,而你的勇于承认错误就会显得难能可贵,会特别引起领导的注意和信任。
诸葛亮率军在祁山与魏军对垒时,马谡因为骄傲轻敌,一意孤行,最后街亭失守。诸葛亮挥泪斩马谡后,自请降职三级。
当时诸将都觉得诸葛亮不必如此自责,胜败乃兵家常事,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连刘禅也觉得诸葛亮不必如此。其实,诸葛亮自己也有诸多开脱的理由,马谡指挥本已违背了诸葛亮的部署,又不听大将王平之劝阻,才有此役之败。但诸葛亮自责用人不当,坚决要求降职三级,使刘禅颇为感动,更添信任。于是,时隔不久,便找了个机会复了诸葛亮的职。
古语云:“知错能改,善莫大焉。”但要“能改”,得先“认错”,所以我们认为敢于说“我错了”,也是“善莫大焉”,因为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承认自己的错误,就是承认自己在哪些方面有欠缺,就会加以纠正和弥补,从而沿着正轨走向成功。
每个人都非全才,力有不逮时或犯了错时,就要勇敢地承认,领导会乐于帮你的忙,硬撑着只会让问题越弄越糟,到最后你在领导心目中的形象也会大打折扣。
5.别表现得比上司高明
“社交魔方”
在生活交往中,我们更经常的是由于我们的缺点,而不是我们的优点讨人喜欢。
——拉罗什富科
一般来说,一个精明的领导会喜欢稍带愚笨的下属,因为每个领导都想维护自己的成绩,不希望部属超过并取代自己。
生活中,我们常看到在人事调动中,如果某个领导分到一个有实力的下属,他就会忧心忡忡,担心对方会抢了自己的权位,因而在诸多事情上刁难下属,但如果分到的是平庸无奇的,他就会很乐于指导对方、帮助对方,因为他知道平庸的下属对自己构不成任何威胁。
因而,聪明的部属总会想方设法掩饰自己的实力,以假装的愚笨来反衬领导的高明,力图以此获得领导的青睐与赏识。当领导阐述某种观点后,他会装出恍然大悟的样子,并且带头叫好;当他对某项工作有了好的可行的办法后,不是直接阐发意见,而是在私下里或用暗示等办法及时告知领导,同时,再抛出与之相左的甚至很“愚蠢”的意见。久而久之,尽管在群众中形象不佳,有点“弱智”,但领导却备加欣赏,对其情有独钟。
在更多的时候,上司需要并提拔那些忠诚可靠但表现可能并不是那么出众的下属,因为他认为这更有利于他的事业。中国有个古老的寓言,叫“南辕北辙”,意思是说,目的地在南方,但驾车的方向却对准了北方,结果跑得越快,离目标越远。同样的道理,如果上司使用了不忠诚的下属,这位下属就是同自己对着干或者“身在曹营心在汉”,那么这位下属的能力发挥得越充分,可能对上司的利益损害越大。
没有人愿意引狼入室。也没有人愿意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沈某在某造纸厂宣传处工作,有一天,科长突然叫他整理一个劳动模范的先进事迹。据知情人士透露,这其实是一次考试,它将关系到沈某是否还能继续在机关呆下去。本来对这样的材料,他并不感到为难,但有了无形的压力,便不得不用心。花了一个通宵,写好后又反复推敲,又抄得工工整整。第二天一上班,就把它送到了科长的桌子上。
科长当然高兴,快嘛,字又写得遒劲、悦目,而且在内容、结构上也没有什么可挑剔的。可是,科长越看到最后,笑容越收紧了。末了,他把文稿退回,让沈某再认真修改修改,满脸的严肃,真叫人搞不清什么地方出了差错。沈某转身刚要迈步,科长像突然想起了什么似的说:“对,对,那个‘职工’前面要加上‘全厂’两个字,改过来,改过来就行了。”
这么简单!科长又恢复了先前高兴的样子,一个劲地夸道:“来得快,不错。”考试自然过关,还是优秀哩!
显然,从这件事中,我们可能得到这样的启示:处理上司交办的事情,一定要尽可能地争取时间快速完成,而不要过分纠缠于办事的细节和技巧。因为如果你把事情处理得过于圆满而让人挑不出一点毛病的话,那就显示不出领导比你高明的地方。否则,当上司的就会感到有“功高盖主”的危险。
所以,善于处世的人,常常故意在明显的地方留一点儿瑕疵,让人一眼就看见他“连这么简单的都搞错了。”这样一来,尽管你出人头地,木秀于林,别人也不会对你敬而远之,他一旦发现“原来你也有错”的时候,反而会缩短与你之间的距离。
其实,适当地把自己安置得低一点儿,就等于把别人抬高了许多。当被人抬举的时候,谁还有放置不下的敌意呢?就像那位科长,当终于发现一个错处的时候,他不是立即又多云转晴了吗?要知道,只有当他对别人谆谆以教的时候,他的自尊与威信才能很恰当地表现出来,这个时候,他的虚荣心才能得到满足。
上司交办一件事,你办得无可挑剔,似乎显得比上司还高明。你的上司可能就会感到自身的地位岌岌可危,你的同事们可能会认为你爱表现、逞能。置身于这样的氛围,你会觉得轻松吗?
如果换一种做法,对于上司交办的事,你三下五除二就处理完毕,你的上司会首先对你旺盛的精力感到吃惊,效率高嘛。而因为快,你虽然完成了任务但不一定完美,这时上司会指点一二,从而显示他到底高你一筹。这就好比把主席台的中心位置给领导留着,单等着他来做“最高指示”。记住,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要表现得比上司高明,不要让自己成为上司眼中的不定时炸弹。办事时留点错儿给上司挑,对你有益无害。
6.把“红花”戴在上司胸前
“社交魔方”
想到祸福无常,就不应因一时走运而得意忘形。
——伊索
每个人都喜欢当功臣,然而居功是一件很危险的事,功高震主可能会惹恼上司,甚至会产生致命的后果。所以如果有某种工作顺利完成,你就应该主动把“小红花”戴在上司的胸前。
龚遂是汉宣帝时代一名能干的官吏。当时渤海一带灾害连年,百姓不堪忍受饥饿,纷纷聚众造反,当地官员镇压无效,束手无策,宣帝派年已七十余岁的龚遂去任渤海太守。
龚遂单车简从到任,安抚百姓,与民休息,鼓励农民垦田种桑,规定农家每口人种一株榆树、一百棵茭白、五十棵葱、一畦韭菜,养两口母猪、五只鸡,对于那些心存戒备,依然带剑的人,他劝喻道:“干吗不把剑卖了去买头牛?”经过几年治理,渤海一带社会安定,百姓安居乐业,温饱有余,龚遂名声大振。
于是,汉宣帝召他还朝,他有一个属吏王先生,请求随他一同去长安,说:“我对你会有好处的!”其他属吏却不同意,说:“这个人,一天到晚喝得醉醺醺的,又好说大话,还是别带他去为好!”龚遂说:“他想去就让他去吧!”
到了长安后,这位王先生终日还是沉溺在醉乡之中,也不见龚遂。可有一天,当他听说皇帝要召见龚遂时,便对看门人说:“去将我的主人叫到我的住处来,我有话要对他说!”
一副醉汉狂徒的嘴脸,龚遂也不计较,还真来了。王先生问:“天子如果问大人如何治理渤海,大人当如何回答?”
龚遂说:“我就说任用贤才,使人各尽其能,严格执法,赏罚分明。”
王先生连连摆头道:“不好!不好!这么说岂不是自夸其功吗?请大人这么回答:‘这不是小臣的功劳,而是天子的神灵威武所感化!’”
龚遂接受了他的建议,按他的话回答了汉宣帝,宣帝果然十分高兴,便将龚遂留在身边,任以显要而又轻闲的官职。
做臣下的,最忌讳自表其功、自矜其能,凡是这种人,十有九个要遭到猜忌而没有好下场。当年刘邦曾经问韩信:“你看我能带多少兵?”韩信说:“陛下带兵最多也不能超过十万。”刘邦又问:“那么你呢?”韩信说:“我是多多益善。”这样的回答,刘邦怎么能不耿耿于怀!
喜好虚荣,爱听奉承,这是人类天性的弱点,作为一个万人注目的帝王更是如此。有功归上,正是迎合这一点,因此它是讨好上司、固宠求荣屡试不爽的法宝。
自以为有功便忘了上司,总是讨人嫌的,特别容易招惹上司和君上嫉恨。把自己的功劳自己表白虽说合理,但却不合人情的捧场之需,而且是很危险的事情。
而把功劳让给上司,是明智的捧场,稳妥的自保。如果你有能力去完成一件事,那你立功的机会还有很多。把功劳让给上司,就等于让上司欠了你一笔人情债,上司在对你心怀感激之余,自然会努力提拔你,并给你再次建功的机会,所以,把功劳让给上司,你绝对不会吃亏。
7.从容应对上司的指令
“社交魔方”
协调关系是糖,对立关系是盐,单是糖太甜,通过适当地加点盐,整体就会变得协调。
——大久光
下属做出了错误决定,身为上司的可以直接向前者指出来,而无须诸多顾忌,但假如出现了相反的情形,作为下属者又该采取什么对策呢?
在向上司指出他所犯的错误之前,下属有一点必须先弄清楚:无论怎样上司始终是上司,他虽然犯了错,下属仍要注意维护他的权威;如果直接指出他的不是,只会招致上司的反感,小则大骂,大则炒鱿鱼、降职或调职。所以,如果上司真的做出了错误指令,你也只能技巧地劝他改正,直来直去只会自讨没趣。
永乐皇帝闲着无事,想到江西吉安一带游玩,便传下圣旨,要吉州知府筑路修桥接驾。
刚刚考中学士的解缙得知此事,暗暗思忖:皇上每次巡游奢侈挥霍,百姓税收加重,劳役陡增。这次一定要设法劝阻皇帝,打消巡游念头,使吉州百姓免受灾难和荼毒。于是,他连夜赶写了奏折,次日上朝,面奏皇上。
永乐皇帝一见奏文,勃然大怒:“解缙,天子出游,乃施恩泽于民间,你因何阻挠?真乃狗胆包天!”
解缙不慌不忙地说:“皇上息怒,解缙上疏,实为龙体之安!皇上有所不知,吉州自古有‘吉水急水’之称,那里山高无路,惟有从水路走,水急浪大,岂不惊了圣驾。”
永乐皇帝说:“我命吉州府打造巨舟,岂有镇不住‘急水’之理!”
解缙笑道:“纵然有巨舟,却难过峡江县。江西俗话‘峡江峡江,奈断手掌’,那里江窄暗礁多,莫说巨舟,就是竹排也很难通过。”说着,解缙招了招手,下官捧来一条扁鱼。解缙呈上,不能盲从于上司所下的指令,你应该把握自己的方向说:“皇上请看,此鱼产于峡江,由于江窄,久而久之,连鱼身子也挤扁了。”永乐皇帝一看信以为真,心想还是不冒这个险吧!便取消了游吉州的打算。
解缙用自己敏变的才智,为吉州人办了件大好事。在中国历史上,有些忠贞之士敢于在皇帝做出错误决定时犯颜直谏,这些人最后往往落得悲惨的下场。与之相比,解缙的做法就聪明多了,他劝阻皇帝巡游,不提巡游扰民,仅说是为了“龙体之安”,结果成功地说服了皇帝。
如果上司做出了错误指令,你不妨试试以下几招:
(1)暗示法
接到不恰当的指令时,你觉得不能执行或无法执行,可先给上司以某种暗示,让其悟到自己的指令不甚恰当。有些指令不恰当,不是因为上司素质差、水平低,而是没考虑周全,或是只看到了事物的表象,没看到事物的本质。你稍加暗示,他可能就会马上意识到。
(2)提醒法
有些不恰当的指令,可能是上司不熟悉、不了解某一方面的情况,有的可能是上司一时遗忘了。你明白地提醒他,上司认识到了,一般都会收回或修正指令。当然,提醒不是埋怨,也不是直通通、硬邦邦的批评。提醒要讲究策略,语气上尽可能委婉些。
(3)推辞法
对上司不恰当的指令,有的可以考虑推辞。推辞要有理由,有的可从职责范围提出,譬如说:“总觉得这件事不是我的职责,要不,同事关系就不大好处理了。”有的可从个人的特殊情况提出。但不管从哪一方面,理由一定要真实和充分。你推辞了,有的上司还可能会这样问:“那你觉得这件事应该由谁来做?”你不能随便点名,也不要随口说“除了我,其他谁都可以”之类的话,比较巧妙的回答是:“这事谁来做,我了解得不全面,还是您来定夺好。”推辞不是耍滑头,而是委婉的拒绝。
(4)拖延法
有些不恰当的指令,是上司心血来潮时突然想出来的,并要你去执行。倘你惟命是从,马上付诸行动,那就铸成了事实上的过错。对这种上司心血来潮而向你发出的指令,如果你在暗示或提醒都不能,推辞也没多少理由时,那么,最好的对策就是拖延。虽然默认或口头上答应,实际上迟迟不动。若闲着不动,上司会产生疑心的,因此,你必须忙别的事,作为拖延的理由,应付上司的追问。拖延法是消极的,但对有些非原则性问题的不恰当指令,只能如此。你拖延了一段时间后,上司的头脑冷静了,或许有了新的认识,就可能收回指令,或让其不了了之。
需要注意的是,如果上司做出的是明显违反法规的指令,那么下属就应该坚决拒绝,并明确向上司陈述理由,虽然拒绝上司的指令需要承受压力,但涉及原则问题,只能拒绝,别无他法。
8.应对四种“糊涂”上司
“社交魔方”
依靠相互间的信赖和帮助,能够完成伟大的事业,并能有伟大的发现。
——荷马
并不是所有的上司都精明能干,生活中你也会遇到一些“糊涂”的上司,但他可以糊涂,你却不能糊涂,相应,必要时不妨针对其特点,以“假糊涂”来对付他的“真糊涂”。
(1)健忘型上司
有的上司很健忘,明明在前一天讲过某一件事,可二三天后,他却说根本没讲过,或者在前一天他讲的是这个意思,可过了二三天,他却说是那个意思。他常常颠三倒四,也常常丢三拉四。
对于这样的上司,对付的方法是:当他在讲述某个事件或表明某种观点时,下属可装作不懂,故意多问他几遍,也可提出自己不同的看法,以故意引起讨论来加深上司的印象。在最后,还可以对上司的陈述进行概括,用简短的语言重复给上司听,让他也牢牢记住。
有的上司,明明你在上午把某个材料送给他了,下午他会一本正经地说根本没拿,重新向你要。
对这样的上司,最好的办法是,送材料时不要一放就走,或托人转送,可适当延长接触时间,也可对材料做些具体解释,如有旁人,要让他们也知道有这样一个材料,以扩大影响,增加旁证。如是重要材料,可要求上司签字,尽量不要托人转送。倘必须转送,可在送前或送后再打个电话给上司以说明。
如果你是秘书,接到上级的文件或书面通知,要你们上司参加会议或活动等,就要把通知直接给他,并把有关时间、地点、所带物品等要素用他的笔划出来,或者把它写在上司的台历上。假如是电话通知,可把具体内容转写成书面通知,直接送交上司,如人不在,可放在办公桌上,但事后见面时要重复一下。
(2)模糊型上司
有的上司在布置工作任务时含含糊糊、笼笼统统,从来没有明确具体的要求;有的既可理解成这样,又可理解成那样;有的前后互相抵触,下属根本无法操作和实施。一旦你去做了,他就会责怪,说他的要求不是这样,你弄错了。
对经常是这样的上司,在接受任务时,一定要详细询问其具体要求,特别在完成时间、人员落实、质量标准、资金数量等方面尽可能明确些,并一一记录在案,让上司核准后再去动手。
你去请示某项工作,要求得到具体指示或明确答复,可有的上司却“嗯嗯啊啊”一通之后,没有明朗的态度,有的只是说“知道了”,有的则是说“你看着办”。有时,请示或汇报的事具有相互排斥性,即要么行要么不行,有的上司却也没有明确的表示。
为了避免日后不必要的麻烦,做下属的可反复说明旨意,并想方设法诱导其有一个明白的判断。
必要时,可采用提供语言前提的方法,如:“你的意思”让上司续接,或者用猜测性判断让上司回答,如:你的意思是不是×××?当上司有了一个比较明确的判断之后,立即重复几遍加以强化,也可进一步延伸,假如是这样,那就会如何。
(3)马虎型上司
有的上司做事很马虎,常常做些啼笑皆非的事,弄得下属们无所适从。有的对上面的文件不仔细研读,对上级召开的会议不认真参加,在没有完全理解基本精神的前提下就发表意见,提出看法,或公开传达。
A公司的马经理和秘书去局里参加房改工作会议。开会时,马经理不是说说笑笑,就是进进出出,很不认真。回本公司传达时,他只照本宣科。当职工提出具体问题时,他语塞了,无法解说清楚,有些地方自己也没理解。
此时有人就问在场的秘书。面对尴尬的上司,秘书回答得很巧妙,他不说经理没认真听,也不对问题做具体解释,而是说这些问题上面也没确定,待过几天去问问再做答复。其实,秘书是清楚的,只是为了照顾上司的面子而故意这样说的。
事后,秘书就职工提出的问题一一向上司做了解释。秘书这样做,虽然有点假的成分,但从人际关系的角度来说,是完全可行的。
有些上司,对下级的申请、报告、汇报等材料没有仔细看完就定下结论,就签字批示。对此,下级要根据具体情况分别对待,如对自己非常有利,但超过了应有的范围,不要秘而不宣,可含笑指出其不当;倘对自己不利或非常不利,可做出必要的解释,切勿急躁,切勿过分的责怪埋怨,以免个别糊涂的上司恼羞成怒而固执己见,一错到底。有的材料或事件很紧急、很重要,可有些上司却漫不经心,把它搁置在脑后。
对这样的上司,惟一的办法就是反复申明,多次强调,最好三四个人轮番强调,促使其引起重视,认真对待。
(4)无知型上司
这里的无知,指的是不明白、不懂、不明智、外行。有些上司明明自己不懂、外行、不擅长,但他有时装懂、装内行,他想显示自己,他要横插一手,有的还要瞎指挥。
对这样的上司,可分别对待。如是重要的、带有原则性的问题,下属可直接阐明观点,或据理力争,或坚决反对;倘是无关大局的一般性问题,下属则可灵活对付,尽量避免正面冲突和矛盾的激化。
B市新近建成一座规模较大、设备先进的图书馆。基本竣工时,该市文化局局长授意秘书,要他向下属的图书馆馆长去暗示,要求题写图书馆馆名。秘书深知局长在书法方面的“造诣”,他高中毕业,连柳体和颜体也分辨不出,而且秘书知道图书馆馆长已请省里的一位书法高手题写了馆名。
她颇感为难:不去同馆长说,以后局长查问起此事会怪罪自己的;去说,明知如此,不是硬使馆长被动吗?
后来,她出谋划策,和馆长一起商定:让局长题写,也用,但制作简易,材料普通。书法高手题写的暂作备用,但材料讲究,制作精细。以后一旦局长卸任或调任,立即换上备用的。同时派人去向书法高手说明原因,表示歉意。对这样不明智、不识相的上司,采用这种机动灵活的应付办法,应该说许多人都会理解的。
不要忽略了与糊涂型上司的人际关系,跟糊涂的上司打交道显然需要多花些心思,但好处是比较容易获得对方的倚重,而且一旦有机会,他也会不吝于提拔你。
9.与上司“心有灵犀。”
“社交魔方”
在世界上所有的手法里面,奉承是最巧妙最狡猾的一种。
——巴尔扎克
在人际交往中,要想赢得上司好感,就要多琢磨上司的心事,准确领会他的意图,这样才能投其所好,所以这门“心有灵犀”的功夫是非练不可的。
能够揣摩上司的意图,并“对症下药”的人才能官运亨通,不善于领会意图的人只能自讨苦吃。
某研究院的金院长是一个全国劳动模范,他的重用年青人、提拔年青人的优秀事迹受到了各种宣传媒介的大力宣传。但当想到自己明年此届院长任期快结束之时,他就感到很为难了。他本身希望能再任一届院长,把他此届任期没有完成的设想都实施完。他自己也知道,只要他不提出辞去院长职务,谁也不会接替他的院长职务。但这又和他给别人留下的“培养年青人、提拔年青人”的形象相违背。他希望自己如果提出辞去院长的职务后,会有很多人挽留他再任一届院长,并说出“没有你任院长,我们研究院会受到很大的损失,你连任不连任院长不是你个人的事,而是关系到我们院能否成为全国甲级特等研究院”之类的话来。金院长首先在一个私人会谈上,将自己不再担任下一届院长职务的想法告诉给人事处长,人事处长听完金院长的话后,觉得自己大显才能的时机已来到了,就向金院长分析了新任院长必须具备的条件,并就研究院内的三个可能人选的优缺点以及他们当上院长后对本院的影响做了深入的分析,金院长听完人事处长的谈话后,果真像人事处长所期望的那样,表扬了他是一个工作认真的人事处长。但后来和人事处长谈话时再也不提他不再任下一届院长之事了。但当他和院秘书长谈及他不再担任下一届院长以及想让年青人当下一届院长之时,却是另一种情形,秘书长马上就说出诸如“院长的更替不能操之过急呀!年青人的提拔需要一个过程”之类的话来。金院长时不时在秘书长在场的许多小型会议上,谈一谈自己将不再任下一届院长的想法,秘书长马上就将自己讲了好多遍的劝说词再重复一遍,周围的同事见金院长不是特别的反对,都说出希望金院长无论如何一定要再当一届院长的话来。后来,当金院长再任院长之际,将秘书长提为副院长,主管全院的人事、财务、基建工程等,还把工作认真的人事处长提拔为主管计划生育、安全保卫、工会等工作的副院长。
在日常生活中,待人处世也应做到知己知彼,“见什么人说什么话”,对不同的人运用不同的交往之道,随机应变,才能事事顺遂。比如,在和领导相处时,就要根据领导的性格特点和其好恶,对自己的为人处世方式做一些必要的修正,以便迅速赢得领导的好感,建立起一定的感情。在此基础上,领导才会有兴趣深入了解和考查你的才干,并使你“英雄有用武之地”。
张强为人热情大方,很善于与各种各样的人打交道,在调到一个新单位后,他首先想到的是如何赢得领导的好感和赏识。在做了一番调查后,他得知领导为人保守就以循规蹈矩的形象出现在领导面前。
在初步赢得领导的好感后,张强就想发挥自己热情、乐于助人、慷慨大方的优点,主动与领导交往,建立友谊。不料,领导为人孤僻多疑,喜欢独处,对张强的热情颇不习惯。张强碰了几次壁后,就决心改变策略,去顺应领导的性格特点,不再经常围着领导转。
后来,张强发现领导有一个最大的爱好——打网球,于是他就苦练了一段时间的球艺,然后频频在领导常去的一家俱乐部露面,并每次都是和领导在一起对阵、切磋球艺。此举果然奏效,在球来球往中领导渐渐放松了心理防卫,与张强成为朋友。
经过一番交往,领导水到渠成地了解了张强身上的优点和才干,在工作中对他予以重用。张强投其所好、出色地把自己推销给领导,从而赢得了事业上的成功。
由此可见,投其所好不仅是一种做官的手段,更是一门高超的处世艺术。赢得上司好感,不一定要天天围着上司溜须拍马,而是要你仔细观察上司的兴趣、爱好、个性,即使做不到和上司“心心相印”,但至少不必“哪壶不开提哪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