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儿童素质培养从书——能力立体
34333900000008

第8章 特殊能力培养

⊙孩子有一技之长,总是为父母者所期望的。不难发现,有的孩子在绘画艺术上很有天赋,有的在音乐方面才华出众,有的则在体育方面出类拔萃……要重视对孩子特殊能力的培养,保护幼儿时期所闪现的智慧火花。天才不是偶然的,只有本身的天赋加上后天的努力和培养,才能有所成就。

特殊能力

特殊能力的表现

机械能力超常儿的表现这类儿童从小就对泥塑和折纸等活动很感兴趣,能独立制作一些精美的手工艺品。他们的想象力丰富,富有创造性喜欢拆卸玩具,也喜欢自己动手做玩具;喜欢自己修理玩具或其他机械,如钟表、手电或其他电动玩具等;对各种机械零件等十分感兴趣并常常乐意保存;对有关机器制造或技术发明方面的故事兴趣浓厚,常常能不厌其烦地听上好几遍或连续听很长时间;喜欢读一些有关科学和机械制造方面的书刊等。

世界发明大王爱迪生就属于机械能力超常的人物。

音乐表演超常儿童的表现这类儿童的智力不一定很高,因此,在一般的智力测验中不易表现出来,或者说用传统的标准化的智力测验测量他们,很难断定他们是超常儿童。但他们一般都有下列特征:节奏感很强,听觉敏锐,尢其对音乐的听觉很精确;识谱和记谱的能力很突出;对演奏有“天生”

的好感;喜欢各种乐器并有持久的兴趣;从小就能安静地听各种歌曲,乐曲;听到熟悉的乐曲或歌曲时常表现出兴奋的激动,常常会情不自禁地低声附和;喜欢合唱和演奏;能用歌曲或音乐表达自己的感情;能演奏一种或多种乐器;对弹练习有浓厚的兴趣;动作舒展优美,感染力强等。

绘画艺术超常儿童的表现与音乐表演能力突出的儿童一样,绘画艺术能力超常的儿童在智力测验中也不一定得高分,但他们有这样一些特点:对物体的性状、空间关系、色彩等的认识发展得早已对外界物体能形成清晰的表象;喜欢用图形或画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情,喜欢看画展;喜欢画各种自己熟悉的东西;很小就开始自己画意象画,而不只是模仿别人的画,在自己作画时对别人的打扰极为反感;喜欢画各种各样的东西,而不只是固定的几种常画的物品;能欣赏或评价别人的绘画作品,绘画作品的立体感强,比例关系处理得恰当。

领导才能超常儿童的表现组织才能强的儿童往往能敏感地发现别人细微的感情变化;喜欢参加各种集体活动,并在活动中负责;能与其他孩子处好关系;受到其他孩子的喜欢和推崇;在游戏活动中常担任领导者的角色;能合理地组织其他孩子活动;常常能提出一些合理的建议或规定以供游戏时使用;性格热情慷慨,乐于帮助别的小朋友,在班级集体中处于同学们的榜样的地位等。

体育才能超常儿童的表现对于体育才能优异的儿童,尽管对这方面才能早期表现的指标知道得尚不够,但一般认为体育才能突出的孩子的动作发展得早,动作灵活、敏捷、有力、身体强壮等。

当然,体育是一个非常广泛的领域,由于不同的体育项目所要求的素质和才能很不一样,因此,在考察儿童的体育才能时更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根据具体的项目评价不同的孩子。

例如,篮球和举重都是体育运动的项目,但篮球运动需要身材高大的人,因为高大有利于进攻和防守;而举重则对身矮体轻的有利,因为身体的重心越低对运动员越有利。

审美教育的重要意义

美是一种事物的表现形式,它具有使人赏心悦目,兴奋激动的功能。审美教育习惯上称美育,它是指培养孩子正确的审美观点和感受美、欣赏美、表达美、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它是通过美的欣赏和创造发展孩子认识世界的能力,丰富精神生活,陶冶道德情操的基本手段。我国著名学者郭沫若曾说:“人类社会根本改造的步骤之一应当是人的改造,人的根本改造应当从孩子的感性教育——美的教育入手”。美是人类社会生活的基本要求,现代社会的人们都力求按美的规律来改造生活,要把孩子培养成符合时代要求的人才,必须重视美的教育。

美育的基本任务有三个方面:一是培养孩子正确的审美观点和感受美、评价美的能力,使其懂得美与丑的区别;二是培养孩子进行音乐、美术等艺术活动的技能与技巧,发展其艺术创造;三是培养孩子高尚的情操和文明的习惯,使其在生活中能够表现美。

从孩子生理和心理特点来看,对孩子进行审美教育不仅必要,而且具有特殊的功能。儿童对世界的认识是直观的、感性的,离不开具体的形象,因此,过多的说理教育效果是不好的,而美育以形象的直观和情感的激励来实现它的教育目的,这正好符合儿童少年的心理特征。在美育过程中,孩子不断受到现实美、自然美的熏陶,受到艺术形象的感染和艺术技能的训练,他的观察力、想象力、思维力、创造力,也会随之而提高,最终对于促进孩子的全面发展有积极作用。美育熔化在德育中,形成心灵美;熔化在智育中,形成理智美;熔化在体育中,形成健壮美。美育、智育、务育和体育,相互影响、互相促进,成为子女进步的强大动力。因此,美育不是可有可无的,而是必不可少的。

培养内容

音乐能力的培养

在婴幼儿家庭音乐艺术培养中,家长必须坚持“三多”的指导原则:多听、多练、多鼓励。

你有没有想过?一个听觉、发音器官发育正常的孩子,无论他处于何种民族文化下,为什么到二、三岁时都能说一口流利的本族语呢?原因即在于他处于自然的本族语言环境中。

因此在家庭音乐教育中,首要的是给孩子一个有音乐的自然环境。引导孩子多听音乐,就象教孩子说话时引导他多注意成人的发音一样,是基础而且是重要的一步。

多练包括多多练习耳朵(听同样的乐曲,反复体验),多练习唱歌以及在器乐学习中多多练手。多练就象学说话时要多开口多交流一样,以达到熟能生巧的目的。

多鼓励则是针对家长的培养态度而言。孩子天生爱音乐,喜欢用音乐的方式来表达情感。也许孩子最初“五音不全”,唱得不准,你也要及时鼓励他的热情。否则,成人的消极评价会使孩子“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再也羞于开口了。

器乐能力培养的原则

如果你深刻体会了器乐培养的含义,那么,也就不难领会出在教孩子学习乐器演奏时的根本原则了。

我们总结出了“三个有”六字方针,以便你在实际培养中易于牢记和指导具体行动。它们是:“有味、有劲、有病”。

有味,是指要使孩子觉得有兴趣学习乐器演奏,热爱这项活动。爱因斯坦说,“热爱是最好的老师”。由热爱所产生的兴趣虽然不能代替意志力,但它是进行某项学习、完成某项事业的基石,没有它,以后的过程会加倍艰难。学乐器在这方面不同于一般的音乐学习,孩子与音乐似乎有天生的不解之缘,所以开展一般的音乐活动比较容易。然而,孩子对乐器学习的兴趣却更需要正确教育方法来引导和环境的熏陶。

有劲,是指让孩子感觉到自己在进步,从学琴的过程中体会到进步的乐趣。这对于需要很大意志努力的乐器学习来说,有至关重要的意义。任何一种乐器演奏的学习都离不开勤学苦练,如果长时间看不到自己的进步,孩子很容易感到枯燥单调。

有病,是在以上两步的基础上,让孩子学会自己练习,自己发现并纠正问题,就象进行一项自己喜爱的游戏,“迷”上它。这一过程是培养专业人才的必经之途。

早慧阅读能力的发展

通常有传记或轶事报道,许多杰出人物常常在童年期表现出早慧阅读的能力。然而,也有一些成就显赫的著名人士在儿童时代表现出阅读滞缓的例子。因此,关于被确定为阅读早慧的儿童在成年期能否成名的预测,其有效性目前尚无明确的结论。心理学家德克因等做过一个比较研究,她把早期阅读良好的孩子与智商相当但无早期阅读行为的孩子做比较,结果发现。这两组孩子在小学几年里的学习都较好。但在另一个研究中,她把4岁的儿童随机地分成两组,一组入学前两年就开始教阅读,另一组则被安排在普通的幼儿园里,接受正常的幼儿管理。结果,接受早期阅读训练或教育的那组孩子在开始时表现出一定的优势,但到三年级时,优势逐渐消失。

德克因等人的研究指出,尽管不能肯定早慧阅读能力在儿童以后对成功是否起关键的作用,但也没有证据表明早期阅读对儿童以后的发展有任何害处。另一方面也应该指出的是,纵然早慧阅读的儿童可能在学业上继续有良好的表现,但对于为超常儿童设置的特殊课程,他们可能并不适合。因为,超常儿童的含义远比早慧阅读广泛得多,而且,设置超常班特殊课程的目的也不只是加速儿童阅读能力的发展。再者,早慧阅读能力与一般智力之间的中等相关还意味着在以后的几年里,一些早慧阅读的儿童在各种学习和推理上不一定特别优秀,而这种学习和推理能力却是儿童在许多超常班中取得成功的必要条件。

另外,即使同样是阅读早慧的孩子,在具体的能力的侧重面也不一样。因此,家长或老师在作早期阅读指导时必须考虑到这一点。提起注意的是,早期识字指导本身并不一定十分重要(这里指的是具体的指导识字的形式。因为,有些家长认为自己坚持每天给孩子指导识字读书,但效果并不理想),更重要的是采取何种教育策略、运用什么指导方法。作为心理学研究工作者,我们能说的就是“任何只根据父母或指导者的主观意志采取的行动都可能对孩子的发展有害无益”。

儿童教育从体育开始

如今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了,想当然的,孩子的体质也应当随之增强。可是,实际状况却不尽人意。据国家体育总局副局长张发强介绍,目前全国7岁~9岁的学生中,贫血率达到30%;近视眼在初中生中达到55%,高中生达到70%,大学生达到77%。1999年高考学生身体检查完全合格率仅15%。在全国城市中,每10个男孩就有1个肥胖儿。据上海对小学生耐力和四肢爆发力、50米短跑、400米跑、投掷实心球等项目的测试结果发现,耐力指标逐渐下降,四肢力量也有所下降。

我国少年儿童体质亮红灯的现象,在全国各地普遍存在。因此,我们呼吁:儿童教育从体育开始。为什么这么讲呢?早在1917年,毛泽东同志就在《体育之研究》一文中说:

“体者:载知识之车而寓道德之舍也。”“体育一道,配德育与智育,而德智皆寄于体,无体是无德智也。”所以,毛泽东同志认为:“儿童入小学之时,宜专注于身体之发育,而知识之增进,道德之养成次之。”此外,当今的许多研究发现,成人对体育活动的喜爱、参与是和童年生活方式息息相关的。孩子小时候不爱运动,长大也难以具备运动的习惯,而运动是与人的健康幸福相联系的。

也许,有的父母认为,只有成绩好,能考上大学才是孩子成功的出路。让孩子参加体育活动耽误学习时间,不值得。殊不知,体育对人的心理健康有着积极的作用,首先,体育锻炼能促进人的智力水平的发展。大脑思维的灵活性与肢体的灵活性是相联系的。一个行为迟钝的孩子是不可能学习超群的。很多有学习问题的孩子,他们的视觉跟踪力差,阅读计算时常常出现丢字、串行、看错数,这和他们的眼肌控制能力差有关。而大脑对眼肌的控制,必须是在充分的活动中发展,像一些有追踪目标的运动和投掷类运动都对眼肌的发展有直接作用。很多注意力不集中的孩子,经测查,他们的内耳前庭发展不平衡,这导致孩子处于情绪不安稳的状态,严重影响了他们的上课听讲和作业。内耳前庭的发展,正是孩子在奔跑和悠荡中实现的。其次,人们通过体育活动可以培养和塑造良好的个性心理。因为参加体育本身就必须克服困难,遵守竞赛规则,制约和调控自己某些不利的个性品质。第三,体育能增进快乐,调节情绪。一些研究证明,经常进行体育活动的人,大脑会分泌一种叫做内哪肽的物质,科学家称之为快乐素,它能使人产生愉悦。第四,充分的运动也能在多方面为孩子的成长提供机会。运动中需要伙伴,孩子便能学会与他人沟通和相处。

作为父母,要培养孩子对体育的兴趣,让孩子养成爱好锻炼的生活方式。3~12岁是人形成良好习惯的关键期,此时孩子在生理上处于生长发育和素质发展的敏感期,人的可塑性大,最容易接受成人的引导与训练。所以,正是养成自觉锻炼身体习惯的好机会。如果错过了,随着人的年龄的增长,由于受旧习惯的干扰,新习惯就难以形成。

有很多父母把主要精力都放在孩子的学习上面了,认为孩子的身体有了足够的营养就可以保证了,实际上,营养是一个方面,而体育锻炼是更为重要的另一方面。

有的父母意识到了这个问题,并且有计划地对孩子进行了锻炼。康康的父母就是这样做的。

康康是北京清华大学物理系的学生,这位身高1.80米、体格健壮、动作敏捷的男孩子,不仅学习成绩优秀,而且擅长多种体育运动,得到学校各类球队的青睐。康康的全面发展,得益于父母的用心良苦。《少年儿童研究》杂志社的记者采访康康的父亲、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的康健副教授时,他这样谈到:

从孩子刚会走路到初中毕业10多年的时间,我每天都带孩子进行至少1个小时的体育锻炼,从未间断。这期间,孩子入学是考验父母判断力的时刻。因为以后孩子的生活状态将有所改变,学习成为孩子的主要任务。我经过仔细考虑,觉得还是体育最重要。我认为,提早为孩子在智力上做选择,也就是让孩子学习某种特长,如美术、钢琴之类,是不明智的,这些应该让孩子长大后自己选择。

经过几年的体育训练,康康的体质明显增强。尤其是到青春期时,身体各个部位都发育得十分健壮,没有长得像某些孩子那样,纤细得如豆芽菜一般。有的父母看到孩子进入青春期了,身高明显增加,才意识到要给他又吃又补,但体质并没有根本改善。其实,好的做法是在孩子身体迅速发育之前就给予合理的营养,并进行充分锻炼。

那么,锻炼方法是什么呢?就是培养孩子的体育爱好,但不是用培养专门人才的方法。

儿童如果过早地陷入某种专业化的训练,有可能影响孩子整体协调能力的发展,如身高不足等等。体育锻炼重在参与,仅在家里和孩子一对一地玩是不够的。要经常带孩子到公共体育场所,观看其他人的锻炼活动,让他感受运动给人带来的活力,孩子自会从中获得熏陶和感染。有的场所要收费,这份钱该花,那里的气氛很不错,特别是能给男孩子带来阳刚之气,孩子也能意识到运动是人的一种需要。

长期的体育锻炼对孩子的智力发展大有好处。康康虽然花在学习上的时间比别的同学少,但是他的成绩依旧名列前茅。究其原因,就是他精力旺盛,上课听讲专心,作业完成速度快。

康康对待学习,也不是死盯着课本,对待成绩和名次也不斤斤计较。即使偶尔考试成绩不理想,他也不灰心丧气,而是仍然充满自信。当孩子有了丰富的爱好,生活中的内容充实了,对待困难,心胸自然就会开阔。

中小学时期的孩子的价值观尚未形成,精力又比较旺盛,是孩子学好或学坏的关键时期。有人认为这是德育的问题,我认为这是一个生活方式问题。父母要为孩子提供积极健康的活动,而不是空讲大道理。当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后,他就能自觉地抵制一些不良的行为。

所以说,帮助孩子建立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是保证孩子形成良好道德品质的有效途径。

如果我们的家长都能像康老师那样,心态平和,教子有方;如果我们的社会更多地重视并推进体育,使孩子们享受积极健康的运动乐趣,我们就没有理由不相信,独生子女同样能独立、乐观、勇敢地面对生活。

在教育孩子方面,伟大的思想家鲁迅认为“野牛成了家牛,野猪成为家猪,狼成为狗,野性是消失了,但只是使敌人喜欢,于本身并无好处”。说到人,鲁迅直言“我以为还不如带些兽性”。鲁迅惟一的儿子海婴“健康、活泼、顽皮,丝毫没有被压迫得瘟头瘟脑”。

在这个世界上,生命是最宝贵的,它属于人只有一次。健康是生命的保障。如果没有了生命,哪里还有其它?如果没有生命的载体,还奢谈什么教育?如果只有羸弱的载体,无论怎样重视德和智育,也很难有健全的人生。落后要挨打,羸弱的国民也是挨打的对象。

要用音乐激活孩子的全脑

音乐,既可以开发孩子的智力,又可以塑造孩子良好的品格,还可以激活孩子全脑的联想能力。

台湾音感教育研究报告中提到,孩子的学习年龄和成功几率呈反比。愈早开始学习,成功的几率愈大。5岁的孩子开始学习,成功率达80%。7岁才开始学习,降到60%。到了12岁再学习,成功率只剩10%。

因此学习音乐时,要把握关键期。从肌肉神经发展过程来说,要培养音乐感,4~6岁是最合适的年龄。

胎儿在母亲的子宫内,听觉就开始发展了。有家医院曾做过一项实验,让怀孕妇女常听古典音乐。孩子生下来以后,每当婴儿哭闹,就放古典音乐给他听,结果婴儿就不再哭叫。

证实婴儿在母亲怀孕中,就开始学习了。

当孩子的知觉器官发展到一定程度之后,就开始对可以发声的物品感兴趣,这便是“音乐启蒙期”。人类为什么会喜爱音乐,据研究发现,其实人没有天生就喜好的事物,主要是因为常听或听习惯了,人类就会喜欢某种音乐。

幼儿反复听童谣唱片,随着韵律,身体会跟着打拍子。亮亮在二三岁时,就发生一个笑话,有一次在路上听到出殡队伍播放的音乐声,他就在母亲的怀中跟着旋律摆动,引得大家都笑弯了腰。

有一位古典吉他手说,因为小时候周围的人都会弹吉他,他以为大家都应会弹,自己也应学会弹,自然而然地走上音乐的道路。可见环境对孩子有极大的影响力。

许多教育学家都鼓励家长让孩子学一二门才艺,因为当才艺如画画、弹琴等成为一种终生的乐趣、爱好时,孩子可以从中抒发、调解自己的情感,将不满、痛苦、忧愁、伤心、失落等负面情绪转化,这对孩子的身心发展有莫大的益处。例如学习钢琴、小提琴等乐器就有如下好处:

(1)在艺术的熏陶下,改变气质。

(2)音乐像语言、文字一样,是一种表达情感的工具。

(3)提高注意力,激发天赋潜能。

(4)音乐可以滋润孩子的心灵,抒发感情。

(5)发展视觉、听觉、记忆力、手眼协调能力。

(6)在团体合奏中,学习合作、互助的精神。

(7)丰富孩子的情操,培养孩子的广阔胸怀。

(8)提高艺术水平,开拓生活领域。

(9)培养音乐方面的鉴赏能力。

(10)充实生活、美化人生。

科学家爱因斯坦也擅长演奏小提琴,且有职业演奏家的水平。他说:“我之所以能成为一位学者,有今天音乐上的能力,要感谢小时候教我小提琴的老师和学习的环境。”

国际知名大提琴家马友友,九次荣获“葛莱美奖”。他从小生长在一个音乐家庭,沉浸在飘扬的音符中。父亲马孝骏、母亲卢雅文都是知名的音乐家,特别注意灌输子女良好的音乐教育。马友友从小就有“音乐神童”之称。3岁时他选择大提琴作为一生的伴侣,6岁那年就举行第一次公开的大提琴演奏会。

在马友友的音乐生命中,父亲扮演着一个极重要的角色。父亲每天陪他练琴、上课,甚至把老师教授的内容记下,在他练习时从旁叮咛。儿时父亲给他的教导及亲情,深深烙印在他的心灵上。马友友除了音乐上的才华,对文学、历史、人类学等方面,也有很大的兴趣。

“钢琴王子”陈冠宇,也是在与音乐有关的环境下成长的,由于祖父是音乐老师,家中又经营乐器行生意,他从8岁就开始学钢琴,考大学考上第一志愿“台湾师范大学音乐系”

,并继续攻读博士学位。

有些专家认为学习音乐愈早愈好,起步太晚学习效果较差。另一派专家则认为,只要孩子有天分,即使起步较晚,上了小学之后才开始学习,有适合他们的教学方法,仍有成为专家的可能。

如果孩子本身喜欢音乐,有较大的学习兴趣和动机,在家人、环境的配合下,自然事半功倍、表现突出。史英教授曾说若孩子本身并无兴趣,弹琴就只是一种手指的运动而已,这样还不如去学体操,全身都得到运动。

人的大脑生理现象,可说是“不用则退”。在10岁以前80%会老化,到了20岁,约只剩下20%,所以任何学习都有其最佳的黄金时期。

1920年在印度加尔各答山区发现的“狼童”,就是因为错过学习的高峰期,在狼群中生活长大。发现时,8岁的孩子只会爬行、狼啸,教了3年才会走路,智力一直在3岁左右。

当您希望孩子学什么,就应该有意识地予以刺激,创造一个“学习饥饿”的状态,引起他们强烈的兴趣。不能用强迫或武力的方式,学习时间也不能过长。

就好比我们大人一样,自己买的书不会急着想看,往往就在床头或书架上长年累月地晾着,如果是向朋友或图书馆借的书,就会迫不及待想赶快看完,而且还看得格外仔细。

如果希望孩子自幼受音乐熏陶,在生活上就要帮助孩子,使他在与音乐相关的环境下成长。而不是说在才艺课程中才学习,其余的时间就不管了。

就好像小木偶,在上课时把手脚都交给老师指挥,一个指令一个动作,下课之后没有人操练,就不知道该做些什么。

那么,如何提高孩子对音乐的兴趣和品味呢?

(1)让孩子反复聆听唱片或录音带,不论是游戏、睡前或在车上都可以,利用机会教育,和他谈谈听后的感觉。

(2)说一些音乐家的故事给他听,或看有关的录像带。

(3)注意文艺信息,带孩子去听音乐会或看表演。

(4)和他玩一些语文游戏,如朗诵诗词、绕口令、顺口溜、儿歌童谣等。

(5)让孩子参加学校合唱团或乐队的活动,因有表演的机会,从而可以使他得到成就感。

(6)天才是努力的结果,孩子在初学时很难一鸣惊人,更需要父母的安慰与鼓励,以支持他学下去。

(7)孩子喜欢敲敲打打,家长也可一起创作,动手做些简单的乐器,像在空瓶子里面放些绿豆,就是一种有趣的乐器。

孩子就像一粒种子,在肥沃的土壤中可以成长得更好。家长有意地培养他,在良好的学习环境下,就可以培养出更多的才能。因为人的潜力是无限的,惟有保持高昂的学习兴趣,在一定环境和活动的影响下,能力才会进一步地发展。

爱因斯坦说:“要懂得更多的知识,就要靠自己不断地摸索。”学者胡适也说,除了要有兔子的天才,还要有乌龟的刻苦的精神。

当师傅领进门之后,修行还在个人。每个熠熠闪烁的天才背后,其实都流了无数的泪水和血汗,才能有所成就。

《右脑教育》一书中提到:脑犹如一条头巾,只要提起一端,便可带动全体。拥有一技之长的人,通常其他方面也有优异的表现。正因为脑有如头巾般的特性,只要一端被开启,其他部位也会相对地活跃起来。因此若对某一方面产生好奇心,就应集中精力去做,必能激活全脑。

德国音乐家韩德尔,从小就喜爱音乐,表现出极高的才华,他父亲希望他能成为律师,所以极力反对他学音乐,韩德尔只好偷偷练习。后来好不容易说服他父亲,韩德尔才在音乐领域上大放异彩。

由此可见,发自内心的热爱,加上本身持之以恒的努力,不用外来的逼迫学习,自然会有所成就。“乐圣”贝多芬则是被父亲严厉督促,时常整天都被关在房中练琴,练不好就被打骂,他的童年过得极不快乐,但是进步也十分惊人。

“歌曲之王”舒伯特,曾创作过许多优美动听的歌曲,如《野玫瑰》、《菩提树》、《蹲鱼》、《流浪者之歌》、《魔笛》。他的家境清苦,家里小孩子很多,有次在拉小提琴时,被老师发现他领悟力很高,开始展露出不平凡的天分。

“音乐神童”莫扎特,在他3岁时,父亲教年长他5岁的姐姐弹琴,他只是在一旁聆听,就自己开始学习了。任何乐曲只要听过一遍,就能立即弹奏出来。

天才不是偶然的,除了本身的天赋,还要加上后天的努力,环境的配合,才能有所成就。

美术启蒙教育

从孩子手握画笔,能涂涂点点的时候开始,成人就应该考虑:我怎样帮助他发展美术能力。

培养爱护孩子的绘画兴趣①对于孩子学画,家长应从心理上给予最大的鼓励和关心。由于孩子的年龄特点所限,他们常以身体四肢来探索身边的事情,只要手中拿着笔,不管在什么环境下,就会随时随地画起来,衣服上、纸上、地上、墙壁都是他们的“画纸”。家长此时不要因为弄脏了墙而简单粗暴地责备孩子,而要细心地进行引导,培养幼儿对美术的兴趣。

②家长应经常地和孩子一起欣赏好的图画、美术作品。可以在孩子房间内布置一个小小的“童画”世界,认真对待孩子提出的问题,并对问题进行耐心准确的回答。

为孩子提供必备的绘画“物质条件”

①家长要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为其准备:蜡笔、铅笔、水彩以及各种画纸等不同绘画工具,并鼓励他们大胆地去表现。

②利用身边生活中的事和物。如:太阳、月亮、星星、花草树木、电灯等,引导孩子观察其形状、大小。在享受自然美时让幼儿去认识,去感知、绘画。

③家长应多给幼儿讲一些童话故事、优美的诗歌,让孩子在想象中去创造童话中的世界。

教给孩子正确的绘画方法对于如何绘画,孩子的脑中还是一张白纸,因此,成人必须慎重。比如:在画某一物体时,首先应让孩子观察其物体形状、大小、颜色、光线等,然后告诉孩子如何起笔、落笔画下一条直线、一个圆,再由浅入深地告诉孩子赤、橙、黄、绿、青、蓝、紫和近大远小等知识。成人在讲解中以示范法为主,使幼儿在玩中、游戏中去表现自己的想象。

培养美术特殊能力

纸巾蜡染画目的尝试蜡笔的别种用途,了解蜡受热熔化。

工具金属盘子、纸巾、蜡笔。

方法家长把一个金属盘子加热,注意不要让儿童用手去摸,以免烫伤。

在热盘子上铺上一张纸巾,让孩子自己选择蜡笔,一人一支,让他们每人在纸巾上画上一两笔,蜡笔遇热融化后会在纸巾上留下漂亮的染迹,产生意想不到的风格。

手指画目的练习用手指作画。

工具颜料、淀粉、图画纸。

方法准备四匙食用淀粉,用少许水调成糊状,逐步加水稀释,大约加2杯半水。在小火上把淀粉液煮到清亮粘稠的程度,加入颜料搅拌即成。

发给孩子一份红色,一份蓝色指画颜料,让他们用手指调和这两种颜料,孩子们会惊异地发现产生了新的色彩——紫色。让他们用紫色的指印构成一串葡萄,一朵紫花,一个茄子或别的紫色的东西。同样还可以用红、黄配橙色,用黄、蓝配绿色……

让孩子们用手指蘸颜料画完画以后,马上用另一张白纸盖住,轻轻用手把纸抚平,使未干的颜色沾到这张纸上来,然后把纸揭开,就得到了一式两份的图画。

有时,也可以调些淀粉糊,让孩子们把淀粉糊涂在图画纸上,往上撒些不同颜色的色粉,当孩子们用手去抹湿淀粉糊上的颜料粉末时,速成的画面就形成了。

蛋壳贴画目的学习使用不同的材料贴画。

工具鸡蛋壳、食用颜料、胶水、图画纸。

方法把煮熟的鸡蛋剥下蛋壳留起,放在一只碗里捣碎,把碎末和食用颜料放进一只布袋,用手探动,使蛋壳碎末染上颜色,把染好色的碎蛋壳发给儿童,让他们在图画纸上涂上胶水,把蛋壳末贴成自己喜欢的贴画。

鸡蛋壳也可以不染色,掰成碎片,贴在深色的纸上,效果也很好。

辅导孩子画简笔画

简笔画的概念简笔画,也称减笔画,是用简练的笔法勾画出类似符号、标记的基本图形,表现出物像的主要特征,一般可用线条画出。

简笔画注重图形体现的象征性,这是它与一般速写的最大区别。简笔画的图形看起来简单,然而它必须是对特征的概括。

简笔画的特性简笔画具有概括性、形象性、特征性和趣味性等特点,因此特别适合幼儿进行绘画基本练习。

简笔画的工具、材料简笔画可采用各种工具,如铅笔、钢笔、毛笔、圆珠笔、彩笔、蜡笔、粉笔、棉签、纸卷等,也可用手指直接作画。材料也是多种多样的,如各种板材、图画纸、白板纸、黑板及塑料布等。

简笔画基础训练平面形的画法正方形为一画竖,二画横折,三画横缺口;圆形为按顺时针或逆时针一笔画成;半圆形为一画下直线,二画上半圆线;扇面形为一画下折线,二画下弧线;三角形为一画左外线和底线,二画有斜线;五边形为一面左折线,二画底横线,三画右折线。八种平面形由易到难顺序为:圆形、正方形、三角形、长方形、半圆形、梯形、菱形、平行四边形。

点与线的练习可以采用丰富多彩的游戏方法让幼儿多画多练,以达到手指、手腕灵活,手不颤抖。例如:点的练习,可做“我为小鸡填画米粒”的游戏;短直线的练习,可做“我为小羊填画小草”的游戏;弧线的练习,可做“我为小猫钓鱼填画小鱼”的游戏;波浪线的练习,可做“我为大海填画波浪”的游戏;斜线的练习,可做“我为下雨了画面填画雨点”的游戏;蜗牛线的练习,可做“我为妈妈绕线团”的游戏;圆形练习,可做“我为小朋友填泡泡”的游戏;方形练习,可做“我为大楼填画窗子”的游戏等等。

临摹练习进行基本练习之后,可引导幼儿进行简笔画临摹。家长应搜集简笔画资料或购买简笔画册,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由浅入深地进行临摹练习,重点让幼儿掌握简笔画的作画步骤及表现方法。在临摹的基础上可以让幼儿表现自己观察过、体验过的形象,以提高他们用简单的技能表现生活的能力。

组画练习当幼儿能力有所提高,应及时鼓励他,逐步引导他画情节画,通过对生活中事物的观察和体验,最终进行命题画和意愿画的创作。

辅导孩子画蜡笔画

蜡笔画的工具、材料蜡笔画的工具材料主要有彩色蜡笔(包括油画棒)和纸,纸以不光滑、不脆、稍厚的白色画纸为宜;另外还需准备一把小刀,以备刮色用。

蜡笔画的作画特点蜡笔质较脆,不耐磨,画出的线条较粗,宜于表现造型单纯的物像,在质地较粗的纸上作画,线条更见深厚,粗犷。蜡笔画配色一般使用重置法和并置法,配色不宜太复杂。如果需要两色重置,第一遍不可涂得太重、太厚,否则第二遍较难涂上去。作蜡笔画无法使用橡皮,画时要预想到效果,万一画得不理想而非改不可时,可用小刀将错处的蜡色轻轻刮去重画。白色蜡笔通常用来改变色彩明度,使用时可将白色覆盖在第一层色上,使色彩变浅,以达到表现要求。如果画面上需有白色块,可利用白纸本色。如果在其他色块中需要有白线条,可用刀尖轻轻刮出。

蜡笔画的表现技法单线画法用蜡笔画线,表现物体的结构和轮廓,不加任何涂染。

涂染画法直接用蜡笔涂染出形象。

单线平涂画法先勾轮廓厂一一般用深色勾线),然后可选用与物体相似的颜色平涂。涂色时,要从均匀涂色练习开始,逐渐学会深浅浓淡的涂法。如果需要色浅,就需轻涂、薄涂;如果需要色重、色艳,就需重涂、厚涂。

刀刮法是蜡笔画的辅助性技法,也是一种特殊技法。刀的用途有时是为修改画错的部分,有时是为了在深色中代替白笔画线,有时则为了表现一些特殊效果和细节,总之是用笔无法表现的一些效果。

磨拓法磨拓法有时也可作为独立手段来完成一幅画,即用表面有凹凸花纹的质物体,如刻花玻璃、硬币等,衬在纸下,用蜡笔在纸上磨拓而成;也可以先在硬纸上画成单独的图形,再剪贴一块底板,把纸蒙在上面用蜡笔进行磨拓。这种作品会产生一种浮雕感,别有一番情趣。

蜡笔画的辅导要点涂鸦期幼儿不要给太多蜡笔,开始时给一支即可,给多了他会不时停下来,因挑选蜡笔而分散注意力,打断他的思路和作画情绪。提供的纸张以开张大些为宜,以供幼儿手臂自由运动的需要;纸的质地要白,这样可将涂画的痕迹得到显著的展示。当幼儿能力有了一定提高时,可教他们用涂染方法表现形象。以后逐渐引导他们正确握笔,运用勾线,画法和单线平涂去表现他们在生活中的体验,使他们的技能不断提高到新的阶段。

辅导孩子画水墨画

水墨画的概念水墨画是具有悠久历史和优良传统的中国民族绘画的一种,属写意画范畴,是用毛笔蘸墨或颜料画在吸水性较强的纸上的一种绘画形式。

水墨画的工具、颜料毛笔:大、中、小毛笔各一支。小笔勾线,大笔涂面。墨:用墨汁即可。纸:生宜纸最好,皮纸、毛边纸、高丽纸等都可用。颜料:国画色一盒,水彩色也可代用。

另外,准备一个调色盘,也可用白盘子代替;再准备一个大口瓶子盛水涮笔;还需准备垫画的报纸(代替毡子)及舔笔用的纸。

水墨画的辅导要领从欣赏入手开始时,让幼儿观看画家和好的幼儿作品,以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增强他们的感性认识。家长最好自己或请人当场画一幅水墨画给他们看,使他们具体观察到水墨画是怎样画出来的,它与蜡笔、彩色铅笔的画法有什么不同,并向幼儿介绍水墨画的工具、颜料的名称、用途和使用方法,还要教幼儿如何保管好画画用具,为作画做好准备。

运用儿童语言在辅导幼儿学习基本技能时可采用幼儿语言,这样易于引起幼儿兴趣,并能收到较好的效果。比如,教幼儿执笔时,可以一边做示范动作一边说:

拇指按,食指压,中指勾过来,四指顶住它,小指来帮忙,五个小兄弟,团结有力量,画画赛过小王冕,要做神笔小马良。

在给幼儿讲用笔方法时,可以形象地告诉他们:

直笔画的线,线条细又圆;

侧笔画的线,线条扁又宽。

在讲干湿时可以说:

水少画得快,出的线条干;

水多画得慢,湿湿一大片。

在讲蘸墨法时可以说:

毛笔先浸水,边上舔一舔;

不流又不干,再把墨来蘸。

画到纸上去,一笔分深浅。

在示范步骤时可采用歌谣配合,如教幼儿画大白菜和红辣椒时可边画边说歌谣:

一条线,二条线,画得白菜帮儿圆。

蘸清水,蘸绿色,画得菜叶有深浅。

半干半湿画叶脉,再把菜根来画全。

蘸红色,画辣椒,一笔下去尖又尖。

用深绿,勾椒蒂,红绿相配真美丽。

由浅入深安排内容水墨画基本练习要从最简单的点线、勾、染画起,为避免枯燥,可把画面处理得有一定的内容和主题。如学画线,可画成“方格布”“电线杆”“我为小鸡画栏杆”等;学画点,可画“草地上的小红花”等。当幼儿掌握了一定的笔墨方法之后,可以教他们作画的顺序并学习画面(如菜叶)。幼儿逐步熟悉笔墨性能后,可以教他们画自己喜欢的小鸡、金鱼、熊猫等;还可以画人物画、情节画,画幅也可以逐步增大。通过不断地启发引导,让幼儿用水墨画的技法进行大胆创作,会收到好的效果。

辅导孩子绘制图案画

图案画的概念图案画是运用简单的花纹样子在纸上和谐地有规律地作图。

图案画的一般常识纹样构成、色彩是画好图案画所必须具备的知识。

纹样经过艺术处理过的各种形态,为图案的形象,可分为具象造型和抽象造型两大类。图案的形象是由自然形态通过变化而形成的,变化的方法一般有省略法、夸张法、添加法、适合法、几何化法等。

纹样的组织形式可归纳为单独纹样和连续纹样。单独纹样是指具有相对独立性,并能单独用于装饰的纹样,包括自由纹样和适合纹样。连续纹样以单独纹样作重复排列,成为可以无限循环的图案。连续纹样可分为二方连续和四方连续。二方连续是以一个单位纹样为基础,向任何两个相反的方向连续排列,其骨式主要有散点式、折线式、波浪式和结合式;四方连续是以一个单位纹样为基础,同时向上、下、左、右四个方向重复排列的纹样,其骨式主要有散点式、连缀式、结合式等。

图案的色彩配置同种色配合指同一色相,明度不同的颜色配合。其特点是很协调但易单调,配合时可适当拉开色之间的明度差。

类似色配合指含有同一色相的颜色配合。其特点也是较协调,配合时也要注意保持一定的明度差。

对比色配合指不含有共同色相的颜色之间的配合,如红与黄、青、绿等色的配合。其特点是鲜明、强烈,但容易杂乱、炫目,可通过一定的方法进行处理,使强烈的对比得到缓冲从而达到协调。

图案画的辅导方法通过欣赏引起兴趣进行练习前,应给幼儿欣赏一些花纹简单、色彩鲜艳的图案,如毛巾、围巾、花布、热水瓶、茶杯等上的图案;也可以用硬纸剪成类似的图形,在上面装饰一些有规律的、色彩鲜明的简单花纹给孩子们欣赏,以丰富他们的印象,激发他们学画的兴趣。

采用游戏法根据幼儿年龄不同特点,可将实物(纽扣、叶子、塑料管等)自由地摆来摆去,使幼儿从无意识到有意识地排列出有规律、有变化的图样。在游戏中,在认认、摆摆、玩玩的基础上再去画,就显得格外有趣。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绘画能力的提高,可以让幼儿进行仿制日用品创造性的美术游戏,如做小手帕、小裙子、小衣服、小扇子、小花伞、小手套等等。

线条的练习和花纹的描绘幼儿最初的练习,应从点(小点、圆点、椭点)到线(短线、直线、折线、曲线、水波线);并逐渐地由线到简单的几何图形(长方形、正方形、圆形、三角形、菱形等);再从几何形到自然界的花草、树木、鱼虫等以及具有民族传统的花纹(螺旋纹、云头纹、回纹、波纹等),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地教幼儿练习。

注意色彩配置和运用多种工具、颜料绘制图案画图案画的颜色要求鲜明、协调,要教给幼儿一些配色方法,使幼儿懂得哪几种颜色配置在一起更恰当,更美丽。绘制方法上可采取多种有趣的方法,比如:用蜡笔勾浅涂染纹样,用水彩或水粉颜料涂染底色;

还可以用纸团蘸色随意地打印在不同底色的纸上,会形成很好看的不规则的花纹;也可用湿布蘸色,在涂有底色的纸上,有规律地滚动,成为美丽的壁纸图案;还可以用生宣纸等吸水性较强的纸通过折叠、蘸划、点染成色彩鲜明的图案。幼儿从这些具有游戏性的活动中感到一种艺术上的享受。

培养机械特殊能力

四折对称形折法:

这种折法剪出来的图案是4个,再对折剪出来的是8个三折对称形折法:

五折对称形折法:

培养体育特殊能力

击鼓适合年龄5~8岁。

目的培养儿童的奔跑能力和灵敏程度。

准备准备凳子10个,鼓两个,鼓锤两个。

方法将凳子摆成两排,每排5个,每个凳子间距为2米,在第一个凳子上放一只鼓。将参加游戏的小朋友分成两队,排成纵队站在起跑线后。当老师下令后,每队第一个小朋友持鼓锤绕第一个凳子敲一下鼓,再绕第二个凳子返回击两下鼓,如此下去,绕完第五个凳子后快速跑至本队第二人前将鼓锤交给第二人,游戏继续,比比哪队最快。

规则必须击鼓,击错或绕错凳子者须重做。

盐和水适合年龄6~10岁。

目的发展儿童跑和躲闪的能力及丰富儿童自然知识。

准备在场地一端画一个直径2米的圆圈为“缸”。参加游戏的儿童在一定的范围内站好。选1~2个儿童扮“水”,其他儿童扮“盐”。(如图)方法游戏开始,“水”追“盐”。“盐”被“水”碰到后就站在缸内,表示溶解为“盐水”,接着“水”再去追捉别的“盐”。在这个过程中扮演“盐”的人,可以在不被“水”拍到的情况下去救“盐水”。方法是在“盐缸”边向“盐水”轻拍一下,表示水分蒸发,盐水就凝结成盐了,又可以参加游戏了,而扮“水”的儿童要一方面去捉“盐”,一方面又要看好“盐水”不被救出。当“水”捉到4~5个“盐”以后,游戏结束。游戏重新开始时,更换角色。

规则扮盐的儿童不得跑出规定的范围。“盐水”不得随便离开缸(不准走出圆圈。)说明游戏进行前,教师可在语言课或日常生活中讲授盐和水之间关系的知识。

集体持竿跑适合年龄6~10岁。

目的培养小朋友的团结协作能力。

准备1.5米长竹竿两根。方法:

将参加游戏的儿童分成人数相等的两队,每队分成4~5组,每组4人,在起跑线后依次站成横排。游戏开始,第一组4人跑至竿前,同时拿起竹竿向前跑,分别绕过标志物后,再将竹竿放回原处,下一组即开始出发继续游戏,以最先完成的队为胜。

迎面追击适合年龄6~10岁。

目的发展儿童的反应能力和奔跑能力。

方法将参加游戏的儿童分成红、黄两队,相距20米迎面站立。游戏开始后,两队相对行进,当两队行至追拍线(中线)时,老师喊:“红队!”红队就向前追拍黄队,而黄队则掉头逃跑,老师若喊黄队,方法相同。以被抓者少为胜。

规则老师没喊之前不能跑。追拍时不能推人。

小白兔夹包跳适合年龄5~8岁。

目的练习双脚跳,培养身体的协调性和平衡能力。

准备沙包4个。

方法把参加游戏的儿童分成四组,排成纵队站在起点线后,距起点线8~10米处插四面小旗作标志物。游戏开始,各组第一名儿童用双膝夹住一个沙包向前兔跳,绕过小旗返回本队,将沙包交给第二人,依次进行,以先做完的队为优胜。

规则跳跃中若沙包落地,必须重新夹好才能继续跳。

小心触电适合年龄6~10岁。

目的练习双脚跳和躲闪的能力。

准备电器插头(用稍厚的纸卷成的小棒)2~4个。

方法在场地上画一个大圆圈。全体儿童站在离圈半步远的地方。选2~4人手持电器插头(小棒)站在圈中。

游戏开始,儿童们双脚跳向圈内,又跳出圈外(跳时不能转身),如此在圈内外双脚跳跃。手拿插头的儿童在圈内跑来跑去,想办法用小棒触到往圈里跳的人,触到谁、谁就被罚下场。

罚下若干名后,游戏可重新开始,老师须重新选在圈内持电插头的儿童。

规则儿童出入圆圈,只能双脚跳,不能跑也不能跨跳。手持电插头的儿童要始终在圈内活动,用小棒轻触,不能打。

注意不用小棒做电插头,也可直接请儿童用手拍及。

躲流星适合年龄6~10岁。

目的练习原地跳跃,掌握起跳时间。

准备竹竿一根,顶端系一根绳,并拴一个重约150克的小沙袋为流星。

方法儿童站成一个大圆圈,彼此的间距为两臂,老师拿着竹竿站在圆圈中。游戏开始,老师持竹竿沿圆圈地面移动,使流星飞起来,圈上的儿童等流星转到脚下时要跳起避让,这样流星连续地旋转、移动。如果谁的脚碰到了流星,必须退出圈外。流星旋转时可忽高忽低,儿童也要尽力跳高些,以免被碰。

规则踩到沙包,跨过沙包或未跳起者均为失败者。

碰碰船适合年龄6~10岁。

目的练习单脚跳动作,培养耐久力。

准备画好若干直径为2米的圆圈。

方法2名儿童为一组,参赛者各自双手交叉抱上臂,单脚站在圆圈内。开始后,双方用肩或身体与对方碰撞,把对方碰出圈外者为胜。

规则要单脚站立,如双脚落地或出圈即为失败。只能用肩或身体碰撞,不能用手推拉。

注意对抗者要力量相当,并注意场地安全。姿势也可改为双手抱一膝盖,用膝盖或身体碰撞。也可以用一只手在后面抱住一只脚,用肩或身体碰撞。

老鼠过街适合年龄5~8岁。

目的练习投掷。

准备场地上画一大圆圈,距大圆圈圆周1米画许多小圆圈。一个纸盒(敞口的),盒上画有老鼠,并用绳子系上。沙包若于。

方法儿童站在画好的小圆圈内,每人手中拿3~5个沙包,选一名儿童当花猫。游戏开始,“花猫”拖着敞口的纸盒在圈内跑,站小圆圈内的儿童可以向盒内投掷沙包,直至将手中沙包投完为止,最后让儿童说说,都有谁投中了?投中了几次?

规则“花猫”只可以在大圆圈内拖纸盒跑;投者不可越出小圆圈。

活动篮筐适合年龄5~8岁。

目的练习投球,并发展躲闪及协调动作的能力。

准备游戏场地为一篮球场,或和篮球场大小相似的一块空地。把游戏者分为人数相等的两队(8~10人一队为宜)。各队中派3人围拉着一个直径约80厘米的藤圈(或竹图等)做为“活动篮筐。”再备一小篮球。

方法双方争发球后,展开争夺,争取将篮球抛入对方的“活动篮筐”,投进的队得一分,最后以积分多少分胜负。

规则可参考小篮球的规则。“活动篮筐”可在场内任意跑动,躲避对方投球人,但不得松开手中的圈,更不能将圈立起来。双方队员和“篮筐”要用鲜明的颜色区别开。

废物扔进卫生箱适合年龄5~8岁。

目的发展儿童投掷动作和目测力。

准备废纸箱4个,纸箱上挖直径为20厘米的圆洞。乒乓球若干。

方法将儿童分成人数相等的四队,站在距纸箱豆.5米处的投掷线后。游戏开始,各队儿童依次用乒乓球向纸箱的洞中投,一人投完,第二人接着投,直至投完。最后以进球多的队为胜。

规则投掷时不能越线、踩线。

注意乒乓球也可用软球(用破布条、细绳缠成或用报纸团成小球)或用沙包代替。

“龙尾”避球适合年龄6~10岁。

目的练习投活动标靶。

方法在场上画一个大圆圈。参加游戏的小朋友分两组,一组环立在圈外,另一组在圈内排成一路纵队,结成一条“龙”,“龙头”后面的人,依次将两手搭在前面人的肩上。站在圆圈外的人不能进圈,他们在圈外把一个球传来传去,竭力设法投中“龙尾”。“龙头”可以阻挡投来的球,“龙尾”尽量灵活地躲球。如果“龙尾”被投中了,他就换作“龙头”,排尾第二人做新“龙尾。”投中“龙尾”一次,圈外的人得1分,满5分以后,两组互换位置,游戏重新开始。哪一组得满5分,所用的投球次数少,就获胜。游戏中,“龙”不能卷成螺旋形,把“龙尾”藏起来。“龙”在游动时不能脱节。投球人不能踩线,凡违犯规则的队每次罚1分。

踩砖过小河适合年龄5~8岁。

目的练习在间隔(或纵放)的砖上走或跨,训练平衡能力。

准备整砖若干块摆两排,每排15块,间隔约一块砖的距离。

方法两队儿童分别站在两队砖前,一个接一个地走到头。以比赛的方式进行,哪队走时落下去的次数少,哪队为胜。

还可将每行砖每隔一块向旁边(约20厘米)移成两行,让儿童在两行砖上分左右脚走。

规则要求走得稳,落下“水”的要重新走。

注意事项走砖竞赛安全教育尤为重要,要求儿童一定要踩稳,不得踩踏砖的边沿。

踩竹筒适合年龄5~8岁。

目的发展平衡能力。

准备竹节或罐头盒两个,高约6~8厘米,直径为8~10厘米,在竹节或罐头盒的两侧钻上小孔,从中穿过一条绳子或布条子。

方法儿童双脚踩在竹筒或罐头盒上,双手拎着绳子往前走。

蚂蚁搬豆适合年龄:6~10岁。

目的培养儿童的支撑和平衡能力。

准备小皮球若干,体操垫或草席铺地。

方法儿童仰卧在垫上,小腿支撑膝盖,双手在两侧撑垫,皮球放在腹部,发令后倒行,先到终点者为胜。规则皮球不能掉下来。

三人五足适合年龄6~10岁。

目的发展平衡的能力及协调的动作。

准备场地上画两条相距20米左右的起点线和终点线,在终点线上插几根标杆(视分队数目而定)。把游戏者分成人数相等的几队,每队再分为3人一组的若干组。

方法每队各组按顺序排列在起点线后,面对终点线的一根标杆。每组3人横排,两边的人内侧手相拉,中间人单足站立,另一条腿弯曲搭在两侧人的肩上。组织者发令后,两侧人架着中间人向前跑,中间人单足跳。至终点线时,由中间人跑步绕过标杆,3人再恢复原姿,回起点线。以后依次进行,先跑完的队为胜。

规则各队两组间接替时,必须由前一组的中间者,拍后一组中间者的手掌后,再摆好姿势起跑。

快乐的小矿工适合年龄5~8岁。

目的练习钻的动作,培养灵敏性和奔跑能力。

准备在两只凳子中间搁一个藤圈当矿井,每行布置3个,另准备毛巾若干。

方法将参加游戏的儿童分成人数相等的数队,各排纵队站在起点线后。

发令后,各队排头系上一条毛巾往前跑出,依次从3个矿井口跳入,再从下面钻出来迅速返回,把毛巾传递给下一个人,自己退回队尾,接着下一个人做,方法同前,以最先完成的队为胜。

规则如果碰倒藤圈必须放好重做。

勇敢的消防队员适合年龄6~10岁。

目的训练儿童奔跑和攀登技能,培养儿童勇敢顽强的品质。

准备利用攀登架代替楼房,攀登架每格放上与各队儿童人数相等的红布条,顶端放1个布娃娃。离攀登架15~20米处画条起跑线。

方法2~4队儿童参加游戏,每队人数相等。游戏开始,各队排头的孩子跑到攀登架上取下红布1条,(表示扑灭了1次火焰)然后返回本队拍及第二个孩子,后面的孩子依次进行,每队最后1人攀到顶端,救出“小孩”(布娃娃),跑回起跑线。先完成的队为优胜。

注意做此游戏要注意安全,做好保护。

培养音乐特殊能力

传绒球目的培养儿童对二拍子音乐的感受力和节奏感,用身体动作来体验音乐中小节与节拍的循环关系。

准备乐曲录音带和录音机及两个绒球。

方法儿童们围成圆圈,面对圆心。教师手拿碰铃站在圆圈中央,将两个绒线球分别交给两位儿童。这两位儿童所处位置最好能将圆圈分成两半。

两个拿绒线球的儿童听完音乐前奏之后,以顺时针方向将绒球逐一传给左边的儿童。要求传递时在每小节的第一拍(强拍)抛出,下一位儿童接住后也必须在强拍抛出,如此传递下去不能出现混乱。

在传递过程中,教师可在乐曲的任意处敲响碰铃,接到绒球的儿童立即改变传递方向,成逆时针方向传递,如果再听到碰铃声又立即改变为顺时针方向传递。如果哪位儿童出现错误,就请他唱一支歌。

除正在传绒球、接绒球的儿童外,其他儿童合着音乐在每小节的强拍也即第一拍上拍手。

小门铃目的培养儿童对二拍子音乐的感受力和节奏感,练习身体动作的律动。

方法参加游戏的小朋友围坐在排成圆圈的小椅子上。请一名小朋友手拿一副碰铃站在圈外扮小客人。圈上的小朋友一边唱歌,一边拍手、拍腿(第一拍双手在胸前拍一下手;第二拍双手拍一下腿)。“小客人”沿着圈外一边走,一边敲碰铃(每小节强拍敲一次)。到音乐的第二十小节处,“小客人”任意停在圈上两名小朋友中间,并敲两下铃,这时,那两名小朋友快速站起,各自以相反方向沿圈外跑。看谁先跑回到各自的座位上。

先到者为优胜。优胜者请“小客人”坐到自己的座位上(表示听到门铃声,他先跑出来开门,并接待了“小客人”)。下次游戏由他扮新的小客人。(注意相向跑时要规定好相遇时的内外,以免相撞。)保护小羊目的感受二拍子音乐,培养动作表现力。

准备准备狼的头饰3个和其他动物头饰若干个。将全体儿童以16人左右为一组分成若干组,每次游戏由其中一个组的儿童承担。

方法按图中的队形,“3只狼”背靠背站到圆圈内,其他儿童手拉手站成两队。站成两排的儿童从歌曲第一段至第二段第④小节,手拉手地边唱歌边前后甩手(第一拍向前,第二拍向后)。“3只狼”站在画好的小圆圈内,背靠背做张牙舞爪的动作。第二段⑤~⑧小节,两排儿童尽快收拢合成一个圆圈,网住“3只狼”。这时,“3只狼”应尽快在圆圈还未合拢之前的缺口处逃跑,不能从拉着手的地方撞开逃跑。或者从任何一处松开手的缺口处逃跑。

如果哪只狼的歌曲结束时未冲出缺口,下次游戏继续扮狼。冲出缺口的“狼”下次游戏站到横排上扮其他动物,由缺口处失职的两名儿童扮狼。

下次游戏可能会出现4只狼或者5只狼,因此,歌词也应该随之改为“突然来了4只狼”等等。

爱唱什么歌目的通过模仿唱歌时口的动作节奏和各种动物的叫声来体会音乐的节奏。

准备做3个布袋木偶(动物头部手套),如:小白兔、小肥猪、熊猫。操纵者将手伸进去,可使布袋木偶的口部随歌唱的节奏有规律地张合。

方法全体小朋友围坐成一个圆圈,教师坐在圆圈中央,为提问人。将小白兔头套套在教师手上,其余两个交给相邻坐着的两位小朋友(A、B)。开始由提问人唱,同时用食指、中指和大拇指操纵头套口部,使口部张合符合歌唱的节奏与口形。然后,请A小朋友用歌声回答,回答时要使自己手中的动物头套口部动作符合歌唱的节奏与口形。A小朋友回答完毕,立即从B小朋背后走过去,将动物头套交给C小朋友,再回到自己原来的位置坐好。这时,提问人向B小朋友提问,B小朋友用歌声回答。B小朋友回答完毕,立即将动物头套交给D小朋友,这时提问人再向C小朋友提问。如此轮流下去,使小朋友感到不是自己在歌唱,而是小动物在歌唱。

规则前面小朋友已经唱过的歌,后面的小朋友不能再重复唱。提问人唱完后,小朋友要及时用歌声回答,不能出现停顿,否则就让这位小朋友学自己手上套着的动物的叫声。然后提问继续进行下去。

走路目的掌握各类小动物走路的基本节奏。

准备参加游戏的儿童分成四组,分别戴上小白兔、小鸭子、小乌龟、小花猫的头饰,围坐在排成四方形的小椅子上。

方法全体儿童齐唱歌曲,同时小白兔先站起来游戏。音乐在①~④小节时,儿童模仿小白兔走路(两脚正步站立,两臂屈肘举至胸前,掌心向前,手指向上,二指向前蹦跳一下)。⑤~⑧小节,模仿小鸭子走路(两脚小八字站立,两臂紧靠身体两侧,掌心向下,翘手腕,半拍一步向前走,同时身体随着脚步向左右摇摆)。⑨~小节,模仿小乌龟走路(两脚分开站立,向前弯腰,两臂向下垂直,掌心向下,翘起手腕,同时抬头伸长脖子,每四拍向前走一步)。~小节,小白兔们向后转身,模仿小花猫走路(两脚正步稍微屈,两臂屈肘于胸前,掌心向前,手指弯拢,上身稍前倾,一拍一步)。在歌曲结束时,看谁的脚步最轻,谁最先回坐到自己的座位上。游戏重新开始时,换小鸭子上场,依次反复进行。

规则一定要按照四种小动物各不相同的走路节奏来进行表演。当四个组都做完游戏后,评选出哪一组走得最好,请优胜组为大家再表演一次。

走步和跑步目的从身体动作中感受走和跑的不同节奏,培养节奏感速度感。在感受不同节奏的基础上,认识八分音符。四分音符、二分音符的时值关系。

方法边学唱歌,边按节奏拍手。边唱歌边按节奏拍下列节奏谱。边唱歌边按节奏作跑步的动作,要求动作合拍协调。把小朋友分成三组,分别扮演小朋友、爸爸、爷爷,同时边唱边按节奏做动作,感知不同的韵律活动。

注意活动的速度要一致,在统一的速度中感知节奏的不同。

拔河目的练习随音乐做紧张和放松的动作。

方法当教师弹出①~④小节时,儿童两手作握绳状,并随节奏拉紧“绳子”。当教师弹至⑤小节时,儿童放松“绳子”。随着音乐的反复,儿童一张一弛,体验紧张与放松的感觉。

吹篝火目的练习呼吸动作,通过模仿吹燃篝火的动作来体会呼吸控制。

方法教师请儿童双手卷筒放在嘴前,想象眼前燃着一堆篝火,随着音乐对着火堆吹气。第①小节轻轻地吹,第②小节稍微强烈点吹,第③~④小节长长的,深深地吹。

做上述动作时,教师应注意儿童的姿势和动作,及时纠正弯腰、含胸、低头等错误动作。

美妙的回声目的通过模仿山谷的回声,训练儿童掌握唱歌力度,和正确地发声。

方法把参加游戏的儿童分成两组,相对而站成两排,好像站在两座山上,老师站在中间指挥大家唱歌。指挥动作以高于胸部的动作表示强音(f),低于胸部的动作表示弱音(mp)。歌曲开始后,老师用左手指挥左边一组,另一只手指挥右边一组,两组儿童按老师的指挥动作来唱歌,如有唱错者,即指挥为强音唱弱了或相反,就需离开队伍,看哪一组的小朋友反应快,唱得好,最后,以人多的一组获胜。

游戏熟练后,可以请儿童能力较强的担任指挥。

培养认识五线谱

节拍:C 四分音符为一拍,每小节回拍。2/4 四分音符为一拍,每小节M拍。3/4 四分音符为一拍,每小节三拍。6/8 八分音符为一拍,每小节六拍。3/8 八分音符为一拍,每小节三拍。9/8 八分音符为一拍,每小节九拍。

各种常用记号变音记号反复记号省略记号X呼吸记号V强音记号>保持音记号-延吉记号。

跳音记号?或移动八度记号8……;移高八度8……;移低八度琶音记号力度记号六个八度的钢琴键盘图

培养弹奏钢(风)琴的姿势

坐的姿势弹奏钢(风)琴时,身体应对准钢琴的正中(中央C)坐正,身体与钢(风)琴之间的距离应以两手能自由触及全部琴键为原则,弹奏时不能随意移动坐位。

弹奏者大的坐在琴凳的三分之一处,背要直,上身略向前倾,肩、臂自然轻松,双脚自然地放在踏板附近。双眼一般要注视琴谱。肩、手臂及肘的姿势肩部要自然放松,手臂抬起时,肩部不要向上耸起。

上臂下垂,下臂平伸。手部自然放在琴上时,肘部应呈水平或略高于键盘,以便使用臂力。

手腕的姿势手腕应与键盘保持一个平面,略低于手背。弹奏时,手腕要放松、平稳,提手腕时,动作要柔和。手的姿势手的基本形状应像握球状,保持弧形。虎口打开,大拇指与食指之间保持椭圆形。手指自然轻松,保持下垂状态,手指间要分开,一个手指对一个琴键,有时,手指间的距离还需扩大或缩小。弹奏时,应用指端的肌肉触键,但大拇指用指端的侧面触键。每个手指的各关节都要突出,撑好手架,防止手背凹进和手指(一关节)出现瘪指的现象。

弹奏钢(风)琴的基本方法

弹奏风琴时,手指一般贴进琴键,而弹奏钢琴时,手指需要有一定的力度,初学时一定要注意高抬指的练习,即手指向上抬高,但还要保持下垂状态,独立上下,随后击键。钢(风)琴的弹奏方法很多,这里我们介绍最常用的三种方法,即非连音、跳音和连音的弹奏方法。

非连音介于连音和跳音之间,既不连也不跳,弹奏时应使整个肩、臂的重量随着手臂的下落集中到指端(指尖立住),以获得饱满、深厚、悦耳的声音。手指离键时,要用手臂的力量将手带起。

非连音弹奏虽然听上去每个音都是不连贯的,但也应注意保持乐句的完整性。非连音常以“”来标记。跳音的弹奏基本上与非连音相同,但手指触键要比非连音短促而富有弹性,手腕要灵活,弹跳要灵巧。跳音常用“?”或“甲”标记。

连音弹奏是钢(风)琴最常用的一种手法,即弹奏前一个音的手指要等弹奏后一个音的手指弹下去时才抬起,并且,手指力量的重心应自一个手指转移到另一个手指,这种弹奏的方法可获得连贯、流畅的效果,通常用弧线来表示。注意连线内的最后一个音符弹响之后,应用手臂及手腕放松地将手指带离琴键。

弹奏钢(风)琴的指法规律

选择指法的恰当与否,直接影响着乐曲旋律的完整、流畅。正确合理的指法不仅会使手指弹奏动作敏捷方便,手指移动从容自如,还可以帮助弹奏者正确地表达乐曲的思想感情。

指法的标记在五线谱中用“1、2、3、4、5”来表示,指数从大拇指为“1”,食指为“2”,中指为“3”,无名指为“4”,小指为“5”。左右手相同。当音符的上方或下方标记“1”则用大拇指触键,标记“2”则用食指触键,以此类推。如果标记“十’则用大拇指和小指同时触键,等等。常用的指法有以下几种:

顺指法按手指排列顺序,一个手指对一个音的弹奏方法,称为顺指法。它是弹奏中最基本的指法。如《小钟》穿指法根据曲调进行的需要,右手向右移和左手向左移时,大拇指从食指、中指、无名指下面穿过的指法为穿指法。如《看星》跨指活右手需要左移或左手需要右移时,中指、无名指或食指从大拇指上面跨过的指法为跨指法。如《小小音乐家》扩指法当乐句中各音程距离较大时,可伸展“虎口”,扩大手指出的距离来弹奏,称为扩指法。如《波尔卡舞曲》缩指法收拢手的虎口,使不连续的两个手指缩小距离连接弹奏,称为缩指法。如《我是好宝宝》。

轮指法用不同的手指轮流弹奏同一个连续出现的音,称为轮指法。如《娃哈哈》。

培养孩子游泳、登山、远足能力

让孩子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可以使其身体生长发育健全,体型健美、匀称协调,动作矫健。游泳、登山、远足活动是孩子们普遍喜爱的体育活动,家长应创造条件让孩子进行这方面的活动,以满足孩子心理和生理的需要。

游泳活动经常参加游泳锻炼,对人体健康的好处很多。

(1)能增强内脏器官的功能。肺活量增大,呼吸深而慢,心脏不易产生疲劳。血液循环加速,促进体内新陈代谢。

(2)能增强肌肉力量,使形体更为健美。游泳时,人体几乎所有的肌肉群都参加活动,做均衡的运动,力量发展均衡,使人体发育更加匀称、健美。

(3)能增强人的神经系统功能。可以锻炼人的意志和毅力,会使孩子变得勇敢,树立不怕困难、坚持到底的信心。

家长要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选择适宜的学习途径。可以由家长教孩子学习游泳,也可以把孩子送到游泳馆或游泳场参加游泳班的训练。

孩子学习游泳时,应注意几点:

第一,水温低于十七八度以下,孩子游泳的时间不宜太长(根据孩子的体质决定),以免引起肌肉抽筋和关节痛。

第二,防止结膜炎。不要到脏水中游泳。得了结膜炎要停止游泳,可以点氯霉素眼药水或金霉素眼药膏或到医院就诊。

第三,安全第一。不要到非开放区去游泳,不要空腹或饭后一小时内下水,以免发生意外事故。

登山活动这是孩子们喜欢的一项传统活动。家长可以利用节假日带孩子去爬山,它对增强孩子体质,增大肺活量,加快新陈代谢,提高生理机能,锻炼意志品质有很大好处。对年龄比较小或患有较轻心脏病的孩子,登山时要注意速度和时间的控制,速度不要太快,山不要太高、太陡,累了就停下来休息,一次持续的时间不要太长。

远足活动远足,这项体育运动越来越被人们喜爱,甚至达到“热”的程度。远足是一种有氧运动,它可以加快血液循环,增强心血管的功能。远足往往又和旅游结合起来,因此它可以使人精神愉快,情绪平衡,思维活跃,有利于身体和心理健康。家长可以根据孩子年龄大小、体质情况决定孩子远足的距离,还可以把远足和外出参观、旅游、野外活动结合起来,既开阔了眼界,又锻炼了身体。让孩子们迈开双脚,“走”向健康!

培养早慧阅读能力

研究表明,通常有些父母(或其他人)所做的学前阅读指导(如教认字等)看来真正成功的并不多,尽管经这种煞费苦心的指导,许多幼儿能较好地发音并掌握了相当数量的词汇。然而,要发展到较高理解水平的流畅阅读,还有赖于阅读兴趣的进一步激发和其他才能的充分发挥,以及家长对恰当教育时机和最佳教育时机的掌握。

心理学家们从多年的研究工作中发现,尽管有些家长很注重孩子的智力发展并提供各种条件以期提高早期识字和阅读能力。他们给孩子买许多幼儿读物,有时也读给孩子听,教孩子读和写等,但效果却并不怎样好。很多家长因此很快就失去了兴趣,或只是出于责任定时地给孩子买些书或画册之类的儿童读物,或者经常买些所谓的智力玩具给孩子。与此相反,有些没有指导孩子阅读的父母却非常惊讶地发现自己的孩子能在很小的时候就开始独立阅读了。例如,有对夫妇为了避免自己的浓重口音影响自己孩子的说话,他们从来不教孩子识字或阅读。可是,有一天他们却意外地发现这孩子已具有了突出的阅读能力。原来,这个孩子虽然没有从家长那里学到如何阅读的技能,却从保姆和电视节目中学会了认字和阅读。有时,即使是不幸的环境,也可能对阅读的早期发展起积极作用。例如,有个小女孩因风湿性关节炎被迫呆在床上。那对于孩子来说是一件非常悲惨的事,许多活动都与她无缘了。但惟有阅读是使她感到愉快的活动。她把原本可以用于其他活动的时间消磨在独自翻阅图书上了。

结果,她的阅读能力得到了很好的发展。一些早慧阅读儿童的父母认为,除了有意识地阅读指导外,合适的电视节目也有助于帮助孩子识字和阅读。

看来,有没有阅读指导本身并不十分重要,重要的是指导方法,而在家从家长那里得到的教育指导也不一定是惟一的阅读指导。研究表明,孩子从父母或其他成人那里学东西的效果并不一定比从别的孩子那里学得更快、更好。因此,要使早期阅读指导更有效,除了考虑孩子的心理发展水平及实际的年龄特点和孩子自身的特点外,主要在活动中,以父母和孩子都喜欢的方式激发阅读兴趣。另外,让孩子参与同伴的游戏活动也非常重要。

综上所述,早慧阅读能力是比较复杂的,任何仓促的结论都可能失之偏颇。早慧阅读能力与智力之间有一定程度的相关,但并非必然。

另外,即使同样是阅读早慧的孩子,在具体的能力上的侧重面也不一样。因此,家长或老师在作早期阅读指导时必须考虑到这一点。值得注意的是,早期识字指导本身并不一定十分重要(这里指的是具体的指导识字的形式。因为,有些家长认为自己坚持每天给孩子指导识字读书,但效果并不理想),更重要的是采取何种教育策略、运用什么指导方法。作为心理学研究工作者,我们能说的就是“任何只根据父母或指导者的主观意志采取的行动都可能对孩子的发展有害无益”。

指导孩子粘贴

指导幼儿粘贴的方法辅导幼儿粘贴时,要先教幼儿认识和使用浆糊和浆糊刷子,让他们知道浆糊应抹在图形或自然物的背面,用量要适当,涂抹要均匀,不要弄脏两手和桌面,保持画面的整洁。

在辅导幼儿粘贴时,还应教他们粘贴的顺序,要先贴近处物体,后贴远处物体;先贴大面积部分,后贴小面积部分;先贴主要图形,后贴次要的图形;要先摆后贴等等。这样可以保证图形能正确地贴在适当的位置上,不致贴歪、贴偏。粘贴时还要注意色彩的选择和配置,即要对比强烈、鲜明,又要注意和谐统一。有些细小的地方可以采取重复粘贴的方法,如小动物的眼睛。有时也可以用绘画加以补充,例如,贴热带鱼时,可用绿色和蓝色彩笔补画些水草或波浪。

粘贴的种类利用自然物粘贴即采集树叶、菜叶、花草等,先将其洗净压平,再粘贴成各种画面。粘贴时可以对自然材料进行适当的加工取舍,但不能加工太多失掉自然物的本来面貌。

几何形粘贴事先剪好各种几何形,让幼儿根据想像,粘贴出各种形象。如用圆形、三角形、方形粘贴蝴蝶、小房子、金鱼等。

几何形折贴剪好的图形,通过一定的折叠,再粘贴组合成形象或画面,这种方法难度较大,需加以演示和指导。

七巧板拼贴七巧板,是我国的传统智力玩具,把它用手拼贴,对于发展幼儿的智力非常有益,不但能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想像力,还可以锻炼他们的创造精神。

七巧板切割方法是将一块正方形的纸按照要求剪成七块。这七块板可以通过不同的结合、拼出各种各样有趣的图形。

指导孩子剪贴

剪贴前的准备辅导幼儿剪贴前,要教幼儿学习使用剪刀。家长应该要求幼儿右手执剪,左手拿纸;将右手的拇指伸入上剪股内,其余四个手指伸入下剪股内;剪时把纸放在剪刀间,然后从右至左,或从下向上地将纸剪开;幼儿所使用的剪刀,要符合他们手的大小,剪刀的头应是圆的,以免造成伤害。

剪纸的方法剪纸的方法一般分为目测算、沿轮廓剪和折叠剪。

目测剪不适宜剪外形曲折变化较多的形象,要先学习剪短直线;再学习剪长直线,然后再学习剪曲线,剪细小部分,如剪圆形物体,可用剪短直线的方法,逐渐将角修剪变成圆形,要提醒幼儿沿着纸的边沿剪,不要剪长直线,以免把圆形剪小、剪坏。幼儿经过这样的练习之后,再直接剪圆形物体就不会感到困难了。

沿轮廓剪图形人都不对称,和事先在纸上画出物体的轮廓线后,再教幼儿沿着轮廓线剪,轮廓线不能有很大的曲折和细节,有些简单的图形可让幼儿自己画出轮廓。

折叠剪应先教折叠的方法,折好后可直接用目测的方法剪出图形,比较复杂的图形可预先在折好的纸上画出图形再剪。因幼儿手指、手腕的力量有限,纸的折叠层次不宜过多过厚。民间剪纸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和传统,可以进行搜集,钉制成册,供幼儿欣赏。折叠剪的一般制作方法有以下几种。

对称折剪法将纸对折,描出形象的一半,剪开,打开是一个单独形象;如对折后,描出一个形象,打开后则是对称的一对形象。

三角折剪法将正方形纸对角折,左右角依三角形底边中点交搭折,剪开。

四角折剪法将正方形纸三次对角折,描画半纹样,剪开。但在设计时必须注意左右两边要有连接点,否则会剪成单独片。

五角折剪法将正方形纸对角折,依三角形底边中点将一角交搭折,搭折角等于余角二倍,搭折角对折,余角向后折。按不同剪法可剪出五边形、五角星、五瓣花等。

六角折剪法将正方形纸对角折,左右角依三角形底边中点交搭折,左右边对折,剪开。可剪出六角图案及美丽的雪花。花边折剪法将一适当长宽的纸条,作均匀依次反复折叠,并在第一折上画出半个或整个纹样,纹样必须挨着左右的纸边使之连接,剪时要先内后外,过细处可用刀刻。

指导孩子撕纸

撕纸的概念撕纸是用较薄的纸,撕掉多余的部分而成为一个简单的形象。所撕内容基本上和剪纸相同,这种活动是幼儿非常喜爱的一种手工活动,撕出的形象给人一种浑厚、稚拙的感觉,别有情趣。

辅导时,要求幼儿左手拿住要撕掉的部分,右手用拇指和食指沿着要撕的线条逐渐撕下去,撕的速度要慢,用力要小。

撕纸的基本方法先扎眼再撕纸初学撕纸的幼儿,由于手还不很灵活,往往将形象撕坏。这个阶段可先用图钉或针按形象的轮廓扎眼,而后按扎好的眼一点一点撕下,就会得到满意的图形。

折叠撕可按折叠剪纸的方法先进行各种折叠后再撕,可撕出各种对称和重复的图形。

挖空撕纸如果撕居于或汽车窗户可先将这部分对折,撕掉后再将图形展开,形成挖空图形。

补贴空白如形象中有中间空白的地方,可以用白纸撕出,再贴到所需要的部位即可。

撕纸贴在撕纸的基础上,可引导幼儿在不规则的碎纸中去发现所需要的纸形,并经过拼贴去创造形象,粘贴成画面。

指导孩子自制玩具

自制玩具,开始时大多由成人画好图样,做成半成品,再由幼儿粘贴而成,如做纸蝴蝶。对于较复杂的技能,可一步一步教给幼儿,待幼儿技能熟练以后,可以让他们自己画一些简单的图样来制作玩具。

在学习制作立体玩具时,应教他们掌握各种立体部件的名称,如圆柱体、立方体、长方体等,还应启发幼儿利用所学的美术技能装饰和美化制作的玩具。

自制玩具的方法很多,以下介绍几种作为参考:

插接玩具材料长纸、厚纸板、吹塑纸等。基本结构有直样式和抽槽式。这两种结构是插控玩具的基本装配方法,处理得好,能制作出结构合理、造型优美的作品。

乒乓球玩具制作在乒乓球上开一个小洞,将纸座的尖端插入洞内固定,纸座的作法是用稍厚的纸卷成圆锥体,接缝处粘牢即可。头部与底座组装后即可进行装饰加工。头部装饰包括:头发可用黑布粘贴,头上还可加上各种头巾或饰物器官可以用布料或纸剪成贴上。根据设计,可以制作出人物及各种小动物的形象。下部的装饰可简可繁:有的可将一块布顶在纸座上插入洞内即可;

有的可在纸座上直接用笔画上简单的花纹;也可以不用纸座,而用细钢丝卷成弹簧形进行连接,下面座子可用半只乒乓球,里面塞人橡皮泥,使其稳固;也可根据内容需要,较细地进行装饰。

蛋壳制作先将蛋清和蛋黄从小孔取出,用水擦净后,便可进行制作加工。可用剪贴和绘画的方法做出各种人物小动物形象;也可在蛋壳内放些砂或小石子后用蜡液浇入,使其凝固,再装饰制成“不倒翁”玩具。

纸浆玩具将纸撕碎用水浸泡一段时间,然后去掉水分,放入适量浆糊捣成泥状,按泥工的制作方法,做成各种形象,晾干后再用砂纸磨光,涂上颜色,再涂上清油,即成色彩鲜艳轻巧坚固的玩具。

蚕豆做玩具取新鲜蚕豆,用火柴棍插接起来,即可做成有趣的形象。

纸条造型纸条造型是用有一定厚度和弹性的纸条,经过拼接、弯曲、粘合而成的半立体形象,是适合幼儿制作的一种作业形式。其制作方法是剪宽度为0.5厘米左右的纸条若干待用,长度可根据需用而定,然后按预先构思的形象进行嵌合或粘合。粘合时用快于胶水,再用回形针暂时固定,等胶水于后取下回形针,即成纸条造型。可制作出各种图案造型和动物、人物造型,也可以贴在底纸上组合成画面,挂起来欣赏。

木偶头的制作方法制作木偶头的方法很多,有木雕、脱胎、泥制、废乒乓球制作,利用折纸可做纸偶头等。现在一般采用质地轻软的泡沫塑料做木偶头较为普遍,现简介如下。

材料和工具泡沫塑料1厘米见方左)巾。汗衫布、人造毛、乳胶_。白板纸。砂纸、植绒3大头针、锯条、颜色纽扣等。

制作过程设计形象,根据所需的角色设计,外形力求简练。如人物外形可直接采取圆球体或椭圆球体,一些接近球体的动物头,可用圆球加上突出部分(鼻子、耳朵、嘴等)或挖去凹陷部分。

制作时,可先将泡沫塑料切成所需大小的立方体,先将棱角切去,再用木挫把棱角挫平,最后用砂纸把外形磨擦平整即成球体。动物的附加部分,也可采用以上办法制成,尽量注意其外形保持对称。将附件部分和球体用乳胶粘合,粘合时应采用槽式接法,并插入大头针加固,这时可在表面糊上几层棉纸。接着刷一层白粉,然后加工绘制头发、五官,也可利用剪贴方法加工制作。最后加指套,指套一般用白板纸卷制成筒状,大小根据手指的粗细而定。做好后,在头形的下面挖一个相应大小的孔,将指管涂上乳白胶插入孔内固定。木偶的脖子做成后,可连接服装,进行表演。

注意问题

不要强调特殊培养的作用

天下父母无一例外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将来能有出息,能前途光明,生活幸福。而所谓的“琴棋书画”的早期培养,在许多父母的眼里,仍是一种让孩子今后成才的灵丹妙药。

在这种思想影响下,许多家长不惜血本地支持孩子学琴、学画、学电脑、学唱、学舞蹈。他们期望孩子能够掌握一技之长,并通过这些提高自身素质。然而,令人遗撼的是许多家长在攀比的心理作用下,给孩子施加了过多的压力,使孩子背上了沉重的心理负担,从而违背了儿童的生长规律,使孩子的个性不能得以发展。正如公益广告说的:“别忘了,他们还是个孩子。”心理学的实验表明:进行学习培养的必要前提是生理的成熟。如果不考虑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及状况而过高地要求孩子,过早地教孩子学习都是抹杀孩子天性的做法。这样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毫无益处。有时甚至毁了孩子一生。做为家长,为孩子的将来着想,是有远见的,是值得称赞的,但一定要遵循孩子的兴趣,对孩子进行科学的教育与引导,要顺应其个性,尊重保护孩子的天性,帮助和引导孩子度过一个快乐而充实的童年。具体做法如下:

(一)了解孩子的需要,给孩子正确的爱。做为父母,平时需多注意观察孩子的言行,多与孩子聊天、沟通,了解孩子的真正需要与兴趣。

(二)不要只致力于让孩子接受某种知识或进行某种技能训练。而是让孩子全面自由地发挥兴趣、特长和爱好。培养孩子对科学、艺术的热情,发展自己的个性特长。

(三)对于孩子表现出来的对某些艺术才能的萌芽,因势利导地为其创造发展的环境和条件,切不要将家长的意愿强加到孩子身上。希望家长们多多尊重孩子自己的选择。

端正审美教育目标

美育要培养孩子对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的感受能力、欣赏能力和表现能力、创造能力,使孩子树立高尚的审美理想、正确的审美观念、健康的审美情趣,造就全面发展的新人。家庭审美教育的目标应当是多方面的,切不可把美育的目标局限于让孩子掌握一两种艺术技能。为此,家长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全面提高孩子的审美素质孩子某一方面艺术潜力的发展必须建立在整体审美素质的提高上,如果在孩子片面发展某一两项技能就像在沙漠中建造大楼一样,是不可能成功的。

有些家长不注意孩子整体审美素质的提高,只让孩子拼命学习一种乐器或者绘画,是培养不出来演奏家和画家的。1998年第八届全国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上,首次设立了综合素质考试,意为提高歌手的人文素质,引起了热烈的反应。有心让孩子在艺术领域成才的家长应当从传授审美知识、欣赏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用艺术表现美,在生活中创造美等多方面提高孩子的审美素质,为其将来成为艺术家奠定宽厚的基础。

慎重决定学习艺术项目艺术是美的集中体现,大多数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掌握一两种艺术技能。那么让孩子学哪一种艺术呢?或看先学哪一种后学哪一种呢?

如果家长只是把学艺术作为孩子的一般性娱乐,可以让孩子自由选择。如果家长希望孩子学艺术达到较高水平,并成为特长的话,就应认真考虑了。首先要了解孩子智力的特点。通常直觉形象记忆发达的孩子对形状、图画、颜色、声音的记忆较好,适于学习艺术;而抽象记忆发达的孩子,对词、概念、数学、记忆较好,这类孩子的艺术潜力不大。进一步说,在直觉形象记忆力发达的孩子中,有的偏重于听觉型,有的偏重于视觉型,前者适于学习音乐,后者适于学习美术。其次要看孩子的兴趣,有艺术潜力但没有兴趣的孩子也是学不好艺术的,因为学艺术必须付出真情,家长要设法调动起孩子学习艺术的积极性。再者,就是家庭条件,包括父母有无艺术特长,家庭经济实力,家庭空间大小等。家长要根据上述基本条件,慎重决定孩子学艺项目,必要时,应请艺术专业教师作参谋。

就一般家庭而言,让孩子学电子琴是一种比较好的艺术形式。因为电子琴体积小、价格适中(普通电子琴每台500~800元),多数家庭都买得起;电子琴乐曲活泼轻松,具有现代风格,多数孩子都很喜欢;电子琴入门不难,通过对简易节奏、短小旋律的练习,对五线谱的认识和运用,对电子琴速度、节奏、音色、音量等键钮的掌握和指法的训练,孩子就能弹奏一般的乐曲。

注意培养正确的审美观点美既有客观性,也有主观性。我国著名美学家朱光潜认为:现实事物必须有某些产生美的客观条件,这些客观条件必须与人的阶级意识、世界观、生活经验等主观因素相结合,才能产生美。由于地位、观点和情趣不同,人们对美的爱好也是有区别的。如封建贵族大多喜欢牡丹,因为牡丹象征雍荣华贵;而同时期的隐士则欣赏莲花,因为莲花出淤泥而不染,象征洁身自好。现实生活,五光十色,千奇百怪,如何去分辨事物的美和丑呢?在自然界中美丑的标准还比较容易划分,通常能引起人们赏心悦目,有利于人的身心健康的就是美。在社会生活中区分美丑却有较大的困难,不过从总体上看,有利于社会进步,符合人民大众利益的就是美,反之为丑。家长要结合具体的事例向孩子讲述什么是美,什么是丑,纠正孩子在审美观上的一些糊涂认识。

发挥美育的潜移默化作用

美育是凭借美的事物给孩子以引导和感染,使一定的思想、观点和情感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的道德情操,一点一滴地渗进他们的心灵。形象地比喻为:“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家长要掌握美育的这个特点,使孩子在美育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为此,家长要注意以下几点:

增强家庭的艺术气氛从许多艺术家的成长史中可以看到,家庭环境的熏陶是非常重要的:东汉杰出的女诗人蔡文姬“妙于音律”,同她从小生长在诗乐家庭中是分不开的;奥地利莫扎特的父亲是一个很有才华的宫庭乐师,莫扎特成为著名的作曲家,同父亲的影响有直接关系;我国著名京剧大师梅兰芳的孩子梅葆、梅葆玖受父亲影响,长大后也成为京剧艺术家。为了培养孩子的审美素质,家长应当有意识地在家中播放优美的音乐,贴挂鲜艳的书画,摆放漂亮的艺术品,使孩子和艺术生活在一起,能够不断地从中受到无形的影响。有艺术才能的家长,可以经常在家中弹奏名曲,挥毫泼墨,这更容易使孩子激动不已,跃跃欲试。对于缺乏艺术专长的家长来说,应当趁着现在还年轻,去学习和掌握一两种艺术技能,这无论从培养孩子的角度,还是从陶冶自己的情操来说都是必要的。而且,只要用心就一定能学会。

到户外去采撷美大自然和社会中到处都有美,家长要经常把孩子带到五彩缤纷、气象万千的户外世界中去,在广阔天地采撷美。大自然中辽阔的原野、巍峨的山岳、葱郁的森林、碧绿的湖水、飘香的花朵、欢笑的虫鸟,都能给孩子以美的享受;社会生活中人们每天都创造着美,整洁的街道、宏伟的建筑、夺目的广告、漂亮的服装,都能使孩子兴奋异常。家长要充分利用这些美的素材去感染孩子,促进孩子多方面的发展。有的父母,深知大自然对于孩子的重要,每年夏天都要带孩子去山里或海边过几天野营生活。在海边他们天天去拾贝壳、采集海藻、捕捉螃蟹,在沙滩上堆山、筑岛、修湾;在森林中,他们认识树木、花草,还用照像机摄下美丽的景色和花草,美的滋润使孩子健康成长,很小的年龄就能写出优美的散文,并自己配画。

要与孩子讨论美孩子的年龄小,认识能力低,对美的感受不强,一般地听听音乐,看看绘画,逛逛公园,还不能完全达到审美的目标。家长要注意指导孩子在欣赏艺术和感受自然美、社会美的过程中仔细观察,深刻体验,大胆想象。如观光名胜古迹时,要指导孩子观察这座古迹的颜色、结构、式样,还要注意观察这座古迹和周围环境相映成趣的和谐,体会它的建筑风格。在和孩子一起观看文艺节目时,家长要启发孩子比较不同人物的语言、表情、动作、装束,说出哪些很美,哪些还存在着美中不足。事物的美没有绝对的标准,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发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