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大众健康教育处方
34346500000300

第300章 (四)小儿外科疾病

脑积水

脑积水是由于多种原因产生了过量的脑脊液,扩大了正常脑脊液所占有的空间。胎儿患先天性脑积水,多引致死胎。出生后脑积水可在任何年龄出现。如在颅缝发生之前发生此病,头部增大则非常显著。

“健康教育处方”

1.对于体弱孕妇应补充营养,调整饮食,做好养胎护胎,不要滥服药物,以免损伤胎儿。

2.合并佝偻病的患者,应加强户外活动,多晒太阳,注意营养调理。

3.注意防治昏迷抽搐的发生和处理。

4.颅压过高,头颅增长较快,应限制进水量。

肝性脑病

肝性脑病为继发于肝病的神经精神症候群。可发生于急性、慢性肝功能衰竭以及有门—体分流形成的患者。肝性脑病的出现,说明患者病情严重,需要给予快速、准确的诊断和恰当有效的治疗。

“健康教育处方”

1.肝功能已严重受损的患者,应特别注意避免可使血氨增高的各种诱因,如进食多量蛋白、各种感染、血电解质紊乱(特别应注意血钾水平)。

2.应保持病人大便通畅,避免应用有损肝功能的药物等。

3.对于已有门—体分流,血氨经常增高的慢性患者,可长期服用乳果糖和支链氨基酸(市售的肝安干糖浆),可治疗并预防肝昏迷的发生。

小儿毛囊炎

小儿毛囊炎,是儿童最常见的外科病,为发生于毛囊和毛囊周围的化脓性炎症。其特征是色红、灼热、疼痛、肿势局限,范围多在3.3CM左右,出脓即愈。

“健康教育处方”

1.注意个人卫生,皮肤清洁,勤洗澡、洗头、剪指甲,勤换衣服。

2.炎热季节,做好防暑降温工作,宜饮清凉饮料,或鲜车前草捣汁或煎汤内服。

3.有糖尿病者及一般情况衰弱者,应及时积极治疗原发病,增强体质。

4.饮食忌食辛辣、鱼腥等发物。

5.不宜随意挤压,防止碰伤,以免引起其他并发症。

6.积极治疗痱子,疮口要及时清洗、换药,避免引起疮口周围炎症。

小儿颈部脓肿

小儿颈部脓肿即颈部急性淋巴结炎。常发生于幼儿期,冬春季发病。

“健康教育处方”

1.冬季是本病的好发季节,由于气候寒冷,加之小儿适应能力差,进一步降低了呼吸道黏膜的防御机能,因而防止外邪侵袭可减少本病的发生。

2.上呼吸道感染时应注意口腔清洁,用银花甘草汤或复方硼砂溶液漱口。

3.患喉蛾、龋齿、口疮、湿疹、疖肿时应及时治疗。

4.充分休息,减少体力消耗。

5.供给充足的各种维生素,宜食清淡、富营养、易消化食物,禁食过热及辛辣等刺激性食物,脓未溃前忌鱼腥宣发。

6.观察全身情况,如发热、舌苔、脉象及两便,发现情况及时处理。

小儿髂窝脓肿

髂窝脓肿是髂窝淋巴结及其周围的疏松结缔组织发生感染、脓肿向后穿破髂腰筋膜所致。病变仅在髂窝的一侧,右侧多于左侧。多见于男性儿童。

“健康教育处方”

1.积极治疗原发病灶,如髂窝淋巴结炎、疖肿等可防止髂窝脓肿的形成。

2.处理原发病灶时,有脓肿要及时切开,避免挤压和用力掏挖脓腔,以免脓毒扩散。

3.注意卧床休息。忌食鱼腥及辛辣刺激性食物,宜食清淡易消化之物。

4.溃口脓水多时,每天换药2次。

5.敷贴药膏后,局部起大水泡或四周作痒起疹,这是过敏,应改敷青黛膏,如有渗液改用三石散油调外敷。

6.溃口愈合后,影响下肢伸直,可作来回摆腿活动,逐步纠正患侧髋关节的屈曲,必要时作下肢皮牵引。

脓疱疮

脓疱疮是一种常见的急性化脓性传染性皮肤病。因得病时疮面黄水淋漓,倾淫成片,故又称为“黄水疮”。表现以脓疱和结痂为主。多发于夏秋季节,尤其以酷暑暑湿交蒸季节更易流行。由于传染性强,常在托儿所、幼儿园及家庭中传播流行。以2~3岁儿童为最多见,常见于面部等暴露部位。

“健康教育处方”

1.调节饮食起居,增强体质。

2.加强小儿个人卫生,特别是托幼机构卫生。

3.注意皮肤清洁,夏天要经常洗澡,换衣服。

4.经常洗手足,剪指甲,以免搔抓破皮肤而感染。

5.及时治疗瘙痒性皮肤病,不要和病儿密切接触。

6.流行期间可口服六一散,或以菊花、甘草、银花煎水代茶饮用。

7.病人的用具、物品应消毒处理。

8.患病后要防搔抓,以免加重病情。

小儿急性阑尾炎

小儿急性阑尾炎,中医称肠痈,是小儿外科常见病之一,可发生于任何年龄的小儿,年龄越大,发病率越高。年龄越小,症状越不典型,变化也快,诊断治疗不及时,则并发症及病死率相对增高,故更应加以重视。

“健康教育处方”

1.饮食规律,避免暴饮暴食、挑食,不食用不清洁食物及辛辣食物。

2.注意腹部保暖,小儿腹痛时应及时到医院就诊检查。

3.避免恐吓、威逼及强烈的精神刺激。

4.腹泻、便秘病人应及时治疗原发病灶,以防诱发阑尾炎。

5.急性阑尾炎初期或溃脓期,应根据情况给半流食或杂食。

6.阑尾炎初期宜卧床休息,并发腹膜炎及阑尾周围脓肿的应取半卧位,防止过早下床活动,以免病情反复。

7.注意测量体温、脉搏、呼吸、血压。服用攻下药者,应注意随时调节药物剂型和量的大小。

肠套叠

一段肠管套入其相连的肠管腔内而引起梗阻现象者,称为肠套叠。在引起肠梗阻的各种原因中,肠套叠占有重要地位。在肠套叠患者中,绝大多数为婴幼儿,男性多于女性。

“健康教育处方”

1.婴幼儿应逐渐合理添加辅食,防止过早,过量。

2.对小儿原因未明的肠梗阻和腹痛,应想到本病的可能及早做出诊断并给予治疗。

3.肠套叠复位后,继续观察 24小时,此期间禁食,防止早进食引起肠功能紊乱而使肠套叠复发。

4.腹部可进行热敷以减轻水肿,或给适量阿托品以减少肠蠕动。

5.观察和治疗时,应使患者保持安静,任何操作均应轻柔和缓,防止暴力挤压,以免引起肠穿孔。

小儿脱肛

脱肛是直肠黏膜或直肠和乙状结肠向外脱出于肛门之外的症状,多见于1~3岁小儿,此病常继发于其他疾病之中或之后,单纯性脱肛者少见。

“健康教育处方”

1.平素宜多食新鲜蔬菜和富含纤维的东西,防止大便干燥。

2.积极治疗原发病如腹泻、咳嗽等。

3.大便后及时给患儿用温水洗肛门以温通血脉。

小儿肛裂

肛管的皮肤全层裂开,并形成感染性溃疡者称肛裂。好发于肛门中线的前后方。

一般男性多见于后部,女性多见于前部。

“健康教育处方”

1.少食辛辣、油腻、炙!之品,多食蔬菜,保持大便通畅。

2.便干不爽时,不要用力强努排便,以免肛门破裂。

3.多吃水果如香蕉、梨一类,可润肠通便。

4.肛裂后注意及时清洁局部,涂抹药物,防止局部感染。

5.注意保持大便通畅,尽量减少小儿哭闹和大声喊叫,突然咳嗽等。

小儿疝气

疝气是腹外疝的一种,又称小肠气,是小儿时期多见疾病。其临床特点为“内则脐腹绞痛,外则卵丸肿大”,与腹股沟斜疝的临床表现颇为相同。凡疝囊从腹壁动脉外侧的内环突出,经过腹股沟管,由深而浅斜行向内下,再穿出皮下环而入阴囊者,称之为腹股沟斜疝。一般患者在腹股沟部或阴囊部徐徐有肿块出现,同时肿块具有咳嗽膨胀性冲击感的特征。

“健康教育处方”

1.主要预防疝的嵌顿。有疝的儿童,尽量减少啼哭,积极治疗咳嗽、便秘。

2.疝气发作时,及时让患儿卧床休息,并轻压疝的下端,协助复位。

3.婴儿可用棉纱带压迫法,压迫腹股沟内环处,防止疝块突出。将棉纱带折成双层,折端紧贴疝的内环,另一端向上环绕腹部再套入折端,然后绕过会阴部,结扎于腰的背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