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杨力解读易经中的健康奥秘
34359100000011

第11章 乐知天命享康福

人生命的长短关键在自己,唯有自己重视养生,视老祖宗的养生智慧为天赐之宝,有节制地使用父母送给你的生命之气,才能使生命之树常青。这样倾听《易经》延年益寿的养生之道,自然可以长命百岁、颐养天年。

易经祛病延年养生术

人上了岁数,不生病或是少生病就成了最大的心愿和追求,而只有懂得其中智慧,掌握科学的方法,才能做一个健康、快乐、幸福、长寿的人。

■手握十全大补丸,慢性疲劳尽扫光

做事情力不从心、浑身无力、容易疲倦和犯困、头脑不清醒、头痛、眼睛疲劳、焦躁、爱发火……仔细留意一下你的现状,有多少与这些描述相符合呢?如果绝大多数都打钩,你可要当心了,你可能患上了慢性疲劳综合征。

其实,现代人,尤其是处于中间层的青年人,往往要面对职业竞争、生活节奏快、生活习惯不规律、人际关系复杂等压力,如果长期如此,而又很难解开其中症结,就会产生心理疲劳感。久而久之,无形的紧迫感、压力感和焦虑感就会像大山一样压得人喘不过气来,而这些对于慢性疲劳综合征的发生与发展可以说是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如果你患上这种病,就一定要去医院检查,进行必要的药物治疗。

如果你的反应还不至于去医院接受治疗的程度,不妨试试下面介绍的十全大补丸,相信只要你坚持服用,再配合充足的休息和营养,一定会看到理想的效果。至于为什么选择这个十全大补丸,还得先从中医的角度说说慢性疲劳综合征到底是怎么回事。

中医认为,慢性疲劳综合征是肝肾亏虚所致,既然肝肾出了问题,治疗上就应以补肝肾、益精血、强筋骨、固本壮元等综合调理方法为原则。而十全大补丸是中医补益气血的良方,对于因过于劳累而导致的种种疑难疾患,往往有意想不到的疗效。这种药一般药店都有成品出售,又叫十全大补膏,你可以根据个人情况,直接去药店购买就行。

另外,需要提醒大家的是,人的体质不同,致病原因也会不同,如果服药后感觉不舒服,就要立即停服。如果你没有服用禁忌,并且服后症状消失,就可以停止服用,但是一定要注意调理饮食,并安排好起居生活,这才是更为稳妥的调养之道。

■血行风自灭,治湿疹就找血海穴

生活中,我们常会遇到这样一类人:身体会突然感到奇痒无比,从手掌窜到胳膊,又从胳膊窜到后背。更为痛苦的是,一旦痒起来,手指就会不听使唤,抓过的地方便会留下凸起的小红疙瘩,严重时,像划痕一样,让旁人看了心疼不已。其实,这种症状属于典型的皮肤病——湿疹。

中医认为,湿疹是风热之邪所致,对于健康体质的人来说,如果长时间暴露在骄阳似火或是冷风飕飕的户外时,也许身体不会出现强烈的反应,但是对于身体抵抗力相对较差的人来说,这种来自外界的攻击就会转为一种邪气而侵入机体,于是,身体就会出现上面所说的症状。当然,症状轻重也与患者自身的抵抗力,也就是与我们常说的免疫系统的强弱有关。中医根治这种顽疾的方法就是疏通血液。要知道,血行风自灭,只有把身体的血液系统激活了,潜伏在血液里的邪气才会被赶走。

在激活血液方面,有一个特别有效的穴位就是血海穴。此穴功效正如名字一样,为脾经所生之血的聚集之处,是生血和活血化淤的要穴。其位置很好找,用手掌心盖住膝盖骨(左掌按右膝,右掌按左膝),五指向上翘,手掌自然张开,大拇指指端正对处即是。患有湿疹的朋友不妨每天晚上按一按。

与此同时,还要吃些具有疏风、清热、利湿功效的食物,如薏米、白扁豆、绿豆、冬瓜、西瓜、山药、黄瓜、番茄等,双管齐下,用不了多久,就能摆脱湿疹的困扰了。

对于湿疹这种来袭突然,又反复无常的疾病,还有最稳妥的对策就是做好护理工作。比如说,少吃鱼虾、海鲜等食物;做好过敏原的防护工作,像花粉、日光、温度、湿度这些都要划入范围。同时,还要少接触各种动物皮毛、皮屑以及化妆品、洗涤用品、化学纤维等各种化学物质。

■神穴配神药,脂肪肝不足惧

提起脂肪肝,人们往往会认为这是专属富人的肥胖病,其实,中医理论告诉我们,脂肪肝的根本病因在于肝脏本身的元气不足,以至于维持不了肝脏的正常功能,而与人的胖瘦没有直接关系。一般来说,如果身体处于失眠、疲劳、不思茶饭、胃肠功能失调、性功能减退等状态时,千万不能掉以轻心,应该及早去医院做检查,避免患上难缠的脂肪肝。

既然脂肪肝是由肝脏元气不足而引起,治疗就要以调理肝脏功能为主。而太冲穴就是上天赐给脂肪肝患者的神穴。此穴是补足肝元气的聚集地,只要找到它,补肝气就不用愁了。有了大补肝脏元气的神穴,还得找到与其“相配”的神药,如桑葚子。桑葚子得巽木之气,是滋补肝肾、收敛肝之元气的最佳选择。将桑葚子捣碎,外敷在太冲穴上,用纱布和胶布固定好,晚贴早揭,很快肝气不足就能补上来。轻度脂肪肝患者用上面的这个方法,只要坚持2~3个月病情就可能好转。

有了这两个好搭档,脂肪肝患者还要好好安排一下日常生活,这样才能拥有真正的健康。比如,经常熬夜容易损伤肝气,那就要学会休息放松;总爱生闷气,那就要经常让自己保持一张笑脸;习惯胡吃海喝,就要常安排一桌清淡爽口又营养均衡的饭菜。总之,只要你平时善待自己,健康就会与你长相随。

■孝敬脾脏,对付糖尿病的大药

在和糖尿病作斗争的过程中,很多糖尿病患者都很清楚自我管理的重要性,可是有的人往往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于是,总是走入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误区。其实,只要了解病根,并根据自身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糖尿病也就没有那么可怕了。

脾是气血生化之源,只有脾正常生化气血时,肌肉才有所养,反之肌肉就会失养。正如《素问·太阴阳明论》所说:“脾病不能为胃行其精液,四肢不得禀水谷气,其日以衰,脉道不利,筋骨肌肉,皆无气以生,故不用焉。”这也就是为什么多数糖尿病患者会出现体力下降、不耐疲劳、肢软乏力等现象的根源所在。另外,脾主散精,全身的水谷精微都由脾脏进行供给。脾一旦“罢工”,血中之精微就不能输布于脏腑、营养四肢,反使血糖蓄积而增高,随小便排出体外,这也就是为什么糖尿病患者的尿糖往往呈“阳性”的原因。由此可见,只要把脾脏功能调理好,糖尿病就能得到控制。

调理脾脏功能最好的方法是用白参片外敷左侧极泉穴或是直接按压左侧极泉穴。这里的极泉穴是手少阴心经的起点。也许有人会说,不是治脾吗,为什么要用心经上的穴位呢?根据“心火生脾土”、“虚则补其母”的理论,需要通过补心来达到补脾的功效。而中药中的参类有很好的清火、补气功效。因此,糖尿病患者只需将捣碎的白参贴在极泉穴上,晚贴早取就能看到效果。

■肝经和肾经——降血压的两大法宝

高血压患者常常药不离手,但就算药堆成小山,血压还是忽高忽低,何况是药三分毒,天天活在药罐子里,身体又何以健康呢?这里介绍中医经络敲压疗法,可以帮助调理血压。

中医认为,高血压是经络失控引起的肝阳上亢和肾气阴虚,所以,只要调理肝肾经气的循环,让其正常运行,就能使血压稳定。而人体的肝经和肾经就可以解决这些问题,经常敲一下肝经和压一下肾经,可以畅通血气,使失控的经络恢复调控作用,让高亢的肝经阳气得以下降,心情自然也会变得平和,同时肾阴也会逐渐充实,阴升阳降,身体阴阳平衡了,血压自然就会降下来。敲肝经的位置在大腿上,因为肝经集中在大腿的内侧。操作时可以采用平坐,一条腿平放在另一条腿上,从大腿根部一直敲打到脚部;或者平躺在床上,一条腿伸直,另一条腿向内弯曲,然后请人帮忙敲打。每条腿敲3~5分钟。压肾经的位置则是从两大腿内侧(中心线偏后)根部开始,以自上而下的顺序用指腹慢慢压至足心处,再反向压回大腿根部,如此反复。每天1~2次,每次压2~3分钟。指压时要稍用些力量,操作者可以自己感觉,力度足够并且不会造成伤害即可(如果压上去很痛,说明肾有问题,更要坚持压)。虽然肾经远不止这么一段,但仅压这一段已经足够,并且容易操作。

血压高低还有不同的穴位疗法。高压高的话,要敲三阴交,此穴是肝、脾、肾三经的交会点,是调理血压的要穴。低压高的话,要敲悬钟穴,此穴是胆经上的穴位,可以说是我们天生就有的降压大药。这两个穴位要每天敲,每次至少10分钟,力度以有酸痛感为宜。

■太渊穴——献给颈椎患者的福音

如果脖子存在酸胀、疼痛、僵硬的问题,严重时还会觉得头痛、头晕、手脚发麻、腿脚酸软、心慌,就要注意是否患有颈椎病,尤其是长期伏案工作的白领或是生活方式不健康的人更要提高警惕。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引起这种疾病,又该如何根治呢?

中医认为,颈椎病与肺功能有关,可以说颈椎病患者十有八九都是自身肺气亏虚造成的。要想彻底治愈颈椎病,就必须先调理好肺气。而补肺气最见效的就是太渊穴,此穴是手太阴肺经的原穴,是大补肺气的要穴。平时多按摩一下这个穴位,可以疏通肺脉、调养肺气。而且“肺主皮毛”,对于女性患者来说,只要肺气充沛了,皮肤自然会变得光洁亮泽。

另外,颈椎病患者还可以用穴位敷法来进行内外兼治,即用白参贴太渊穴来补益肺气。白参的药气在太渊穴的导引下,能够在第一时间进入肺脏,补足身体的肺气。具体方法是:将白参捣碎,外敷在太渊穴上,用纱布和胶布固定好,晚上贴,早上取下即可。

对于颈椎不适的人来说,平时还要多喝些鸡汤,一定要放些有助补气功效的黄芪或是党参;不要刻意限制主食,过少也会引起肺气亏损;工作一段时间后,要注意放松身体,做些有益颈椎健康的办公室小动作,只要持之以恒,养成良好的生活工作习惯,颈椎病自然就会慢慢消失。

■阴陵泉去脾湿,何惧阴雨天的“老毛病”

每到阴沉潮湿的阴雨天,来医院就诊的腹泻、呕吐、水肿、关节炎等患者就非常多。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引起了这种症状?大家在日常生活中,又该如何防范和治疗呢?

阴雨天,湿气往往很重,而湿气通于脾,湿气过重就会给脾脏带来损伤。人体的脾胃居于中焦,主运化水湿,脾胃一旦虚弱,就会运化不利,水湿停聚,于是,就会引起湿浊内生,泛溢肌表,出现水肿、呕吐、腹泻等病症。由此可见,预防阴雨天的老毛病就要从祛湿着手,而祛湿就要先祛脾湿。建议大家按揉左侧阴陵泉穴,此穴是脾经上的祛湿要穴,只要照顾好这个穴位,湿气就无藏身之地了。而借助于中药外治法更能增强祛病效果,方法是每天睡前把捣碎的白参,外敷在阴陵泉上,然后用纱布和医用胶布固定好,早上取下即可。为了提高治疗效果,还可以在此穴外敷白参粉来调治,这样就更能大补脾气了。

■求医不如求己,预防脑中风自有道

脑中风多发于40~70岁的中老年人,尤其是患有高血压、高血脂、冠心病和糖尿病的人群更易并发脑中风。如果身体出现不明原因的肢体麻木、刺痛、浑身没劲儿、言语不清、眼花、行动笨拙,就极有可能是脑中风的先兆,一定要及时去医院接受治疗。

脑中风通常会在情绪大起大落、过度劳累或用力过猛时发作,白天比夜间的发病率高。因此,提醒老年人,要保持乐观平和的心态,控制好自己的情绪,不要大喜大悲;要做到劳逸结合,不能干过重的体力活;不能用力过猛,大便时也不能过于用力,免得引起颅内血压骤增等。

平时饮食也要注意,以低盐、低脂肪、低胆固醇为宜,适当多食豆制品、蔬菜和水果,还应忌烟,少酒,每日饮酒不超过50~100毫升(白酒)。预防中风可多吃土豆,土豆中钾的含量比较高,钾能预防动脉硬化、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此外,土豆还含有一种能降血压的酶,其所含的粗纤维也能起到润肠通便的作用。除此之外,还要坚持锻炼,经常去室外跑跑步、打打太极拳等。

这里提醒脑中风患者家属,平时要多观察家中的老人,如果发现情况不对,立即拨打120急救,在救护车来之前,家属可采用中医的一种急救法,在十宣穴上扎针,然后挤出血来。十宣穴位于十个手指尖端的正中,左右手共十个穴,常用于中风、中暑出现昏迷时的急救。尽管放心使用,只要把指尖阻塞的血疏通开,就能减轻患者头部的压力。

■根治骨质增生的妙方——补肝肾

人到了一定年龄,如果不注意保养,颈、腰、膝等关节部位就会出现刺痛、僵硬的感觉,若是疏忽大意,还容易出现骨折,这就是给我们健康减分的骨质增生症。这种病症多发生于45岁以上的中年人或老年人,男性多于女性,常用腰部活动的重体力劳动者及运动员易患此病,最常见于膝、髋、腰椎、颈椎、肘等关节。

骨质增生就是中医里的“骨痹”,一般与外伤、劳损、淤血阻络、风寒湿邪、痰湿内阴、肝肾虚等引起的经络阻塞有关。中医认为,“肾主骨,肝主筋”。人到老年多肾经精气虚,导致不能生髓主骨。而肝肾同源,肾亏肝亦亏,肝经气血不足,则不能养筋。在肾经精气亏虚、肝经气血不足的情况下,就会影响骨髓的正常发育,不利于保护骨质,所以人在反复的活动中极易发生骨质病变,因此预防骨质增生,就要以补肝肾为主。

骨质增生是肾经所管的范畴。肾强则骨强。肾经的起点在足底,中医认为“热则行,冷则凝”。因此,平时多敲肾经和热水泡脚可以疏通经络、祛湿散寒,是预防和辅助治疗骨质增生的好方法。

骨、髓由肾统领,肾是用来藏水的,因此骨、髓也就相当于水,明白了这层关系,按中医五行学说,脾土克肾水,就知道脾功能的好坏也影响骨、髓的功能。肝属木,木克土,所以有时敲肝经治疗骨质增生不管用时,是因为脾土出了问题,就不能再敲肝经了,应改敲脾经。

除此之外,平时还要注意做好预防工作。首先,避免长期剧烈运动,特别是身体肥胖者更忌剧烈运动,以免造成软组织损伤和骨骼受力不均,从而诱发骨质增生;其次,要适当做关节的运动,可减轻或预防骨质增生;最后,常吃核桃、熟地、黑芝麻等具有补肾益髓功效的食物,能起到预防和延缓骨质增生的作用。

■六气异常生六淫

风、寒、暑、湿、燥、火致病多与季节气候、居处环境有关,多以肌表、口鼻为途径侵犯人体,故有“外感六淫”之称。风邪,是具有轻扬开泄、善动不居特性的阳邪,常见的表现有头痛、汗出、恶风等症状,易发生在春季;其为百病之长,寒、湿、燥、热诸邪多依附于风而侵犯人体,如风寒、风湿、风热等。寒邪,为阴邪,其气清冷,侵犯人体就会导致阴寒偏盛,最易损伤人体的阳气,常见的表现有恶寒发热、无汗等;其性凝滞,即寒邪易致使经脉气血不通而出现疼痛的症状;其性收引,即寒邪易使气机收敛,腠理、经络、筋脉收缩而挛急。暑邪,为阳邪,是夏季火热之气所化,感染暑邪的人多出现一系列阳热症状,如壮热、面赤等;其性升散,耗气伤津,多见口渴喜饮、尿赤短少、心烦闷乱不宁、气短乏力、突然昏倒等;其多挟湿,即暑邪多挟湿邪侵犯人体,出现四肢困倦、胸闷呕恶、大便溏泻不爽等症状。湿邪,为阴邪,易阻遏气机,损伤阳气,常见胸闷脘痞、小便短涩、大便不爽等症状;其性重浊,常见的表现为头重如裹、周身困重、四肢酸懒沉着等;其性黏滞,即湿邪为病多黏滞不爽,病程缠绵难愈,反复发作,如湿疹等;其性趋下,易袭阴位,如水肿多以下肢较为多见。燥邪,具有干燥、收敛、清肃特性,侵犯人体会出现一系列的干燥症状,多见于秋季;其性干涩,易伤津液,常见的表现为口鼻干燥、皮肤干涩、毛发不荣等;易伤肺,常见的表现为干咳少痰、痰黏难咯、痰中带血等。火邪,为阳邪,又称为热邪,常见的表现为高热、恶热、头昏、头痛等;其易耗气伤津,常见的表现为口渴喜饮、咽干唇燥、舌质红绛、体倦乏力少气;其易升风动血,常见的表现为四肢抽搐、角弓反张,吐血、咯血、便血,皮肤发斑等;其易致肿疡,常见的表现为痈肿、疮疡,局部红、肿、热、痛、化脓等。

■一日一碗粥,疾病绕着走

风、寒、暑、湿、燥和火,原本是很常见的自然现象。但是一旦超过限度,就容易引起身体不适或相关疾病。这时“吃什么,怎么吃”就成了全家人最为关心的问题。粥含有多种营养物质,被古人誉为“神仙粥”和“天下第一补人之物”,最宜养生祛病。

如果久病羸弱,五脏虚衰,食欲下降,失眠健忘,可用人参加冰糖,与粳米一起熬粥。如果是虚劳腰痛,筋骨不健,则可用羊骨一节,加陈皮、草果、姜、盐与粳米熬粥,常食疗效明显。如果身体受了燥邪,应该补些养阴、生津的食物,粗粮杂豆类可以选麦片、小米、玉米、绿豆、白芸豆,蔬果里的萝卜、绿叶蔬菜、芋头、南瓜、黄瓜、荸荠也有清热祛燥的功效,荤食也不是完全要忌口,像鸭肉、河鱼、河虾等食物都有滋阴润燥的作用。如果是中老年人肺虚久咳、多痰咯血,就用猪肺、薏米、粳米、葱、姜、盐、黄酒熬煮成猪肺粥,适时饮用进行调理,也很有效。

袁枚在《随园食单》中的煮粥方法,很有独到的见解:“见水不见米,非粥也;见米不见水,非粥也。必使水米融洽,柔腻如一,而后谓之粥。”其中的诀窍是:煮粥时先猛火煮沸,再慢火焖煮,并且控制好火候和水量,才能熬煮成一锅稀稠适度、米糯汤黏、美味可口的粥。

越活越年轻,延缓衰老有新招

■人参是上天赐给我们的最佳补品

古时候,为了抢救生命垂危的病人,医者会让其服下“独参汤”。人参的确是养生保健的佳品。《本草纲目》将其列为药中的上品,其味甘,可以大补元气,止渴生津,调营养卫。要知道,机体脏腑功能由元气决定,元气足,人才能长寿。这也就是为什么人们常说“吃人参能长生不老”的原因。

挑选人参时,品种不同,功效也各异。通常所说的千年人参被称为营养宝藏,可见人参生长的年限越长,药效越好。如何挑选人参?看人参芦头就是一个简便的方法,在那一截一截的芦头上,一般一截就代表一年,数数芦截,就知道它生长多少年了。鲜人参皮细、颜色嫩黄、脖长、无疤痕、无破损,而干人参则宜选身长、支大、有芦(根茎)的。

人参不单是上天赐给我们的最佳补品,不同品种的参药效也各有特色。其中,白参是最适合穴位外贴的,而红参、糖参或是其他加工后的品种,有的也适合外贴,只是不及白参功效显著。至于大家都熟知的西洋参,功效旨在清火,如果人体需要补气,外贴时最好不要选用。

■足三里,强壮身心有特效

在中医里,足三里是备受历代医家青睐的穴位。它是“足阳明胃经”的主要穴位之一,是一个强壮身心的大穴。中医认为,按摩足三里有调节机体免疫力、增强抗病能力、调理脾胃、补中益气、通经活络、疏风化湿、扶正祛邪的作用。可以说,从头顶到足底都是足三里的主治范围。

也许有人会说,我也经常按足三里,可为什么效果不显著呢?这要看两方面的做法是否准确:一是要找准穴位,足三里在髌骨外侧凹陷下面3寸处,也就是4横指的距离,在胫骨外侧一寸,轻轻按压一下,有胀痛的感觉就对了。二是选对方法。有的疾病,取足三里,一针扎下去就见效;有的疾病用足三里治得用上10天,更长者可能会用上一年半载,也可能随着时间的推移,慢慢才见效。其实,无论哪种方法,只要你不放弃,坚持做,养生作用就会不一般。做艾灸时,每周灸1~2次,每次15~20分钟,让艾条温度稍高一点,使局部皮肤发红,艾条缓慢沿足三里上下移动,以不烧伤局部皮肤为度。

同时,按摩足三里也会起到滋补的作用,只是不如针灸效果明显而已。方法是每天用大拇指或中指按压双侧足三里各1次,每次按压5~10分钟,以足三里穴有针刺一样的酸胀、发热的感觉为宜。艾灸及按摩只要任选其一,坚持2~3个月,就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增强免疫力的保健按摩

一个免疫力差的人,遇到一点风吹草动,就会抵挡不住,而激活身体的保健大穴,通过不同的手法对不同部位的经络穴位按摩,可使各经经脉相通,增强机体免疫力,强健身体,益寿延年,不用吃药就能自行痊愈。

按迎香每天坚持用大拇指按揉鼻翼两侧的迎香穴,各20次,再用食指尖端点揉左右侧迎香穴各10次。此法能促进鼻黏膜血液循环,增强正常分泌,湿润鼻腔,起到预防感冒和防治鼻炎的作用。

按肾俞两手对搓发热,紧按肾俞穴,再用力向下搓到尾骨,退回到两臂后屈尽处,此为一次,反复用力搓50~100次,坚持练习可以培固元气、调和气血、疏通经络、强壮筋骨、止痛散风。

搓涌泉每天早晚用中指或食指端由脚心向脚趾方向按摩,直至脚心发热,可达到强身健体、祛除病患的效果。

捻委中每天先用右手拇指捻左腿委中穴,再用左手拇指捻右腿委中穴,各20次,可防治腰背痛。

搓揉耳郭法“耳为肾之窍”,肾开窍于耳,耳为六条阳经经脉所聚。每日早晚搓揉耳郭各60次,使耳部发热有烧灼感为宜。本法有防治耳聋、耳鸣和耳源性疾病的功能(有耳病、化脓性中耳炎者禁用)。

颈项部按摩法颈项部是人体经脉通往头部和肢体的重要通道。每日早晚各按摩60次,有防治颈椎病、血管性头痛、脑血管病的功能。

肩胛部按摩法肩胛部是手足之三阳经脉交会之处,每日早晚各按摩60次,有防治肩周炎、颈椎病的功能。

五脏六腑八大外敷养生法

根据《易经》“同气相求”的理论,身体五脏六腑的每一个零件都能找到一种与其相对应的同卦象食物和相应的经络原穴,这样药物的性味功效才能输送到身体的各个部位,从而实现人体阴阳平衡,达到益寿延年的目的。

■心安则身安,极泉穴加何首乌最安心

心是人体“君子之官”,君安则身安,人体才会健康。所以,保护好心是非常有必要的。但凡面色晦暗、没有光彩、脉象无力、心慌、胸闷气短的人,都需要好好安心。

《易经》认为,心属离卦,主火,因此补心可用得离火之物。紫色食物一般都得离火之气,黑紫色的何首乌就是不错的选择。人体有一个最养心的穴位,那就是极泉穴,它是手太阴心经的原穴,具有静心安神的功效。取两片质量好的何首乌,打粉,外敷在两侧的极泉穴上,用纱布和胶布固定好,最好在晚上贴上,早上起来时取下,补心效果非常好。

■护肝大法:补护肝穴,吃震卦之物

通常我们身体的筋、怒、爪、目等部位都与肝有关,如果肝出现问题,在以上相应的部位就会出现病症。

《易经》中,肝对应震卦,因此养护肝脏要吃震卦食物,如绿豆芽。此外,太冲穴是足厥阴肝经的原穴,堪称人体第一大要穴。如果把肝脏比作一个戒毒所,那么太冲穴就相当于戒毒所里实施戒毒的方案。只有在戒毒方案都发挥实效时,才能达到戒毒的目的。所以,各类与肝相关的疾病,都可以通过太冲穴来防治。

如果想更好地养护自己的肝脏,可以将得震木之气较多的绿豆芽与护肝大穴结合起来调养。具体做法是,将绿豆芽捣碎,外敷在两侧的太冲穴上,用纱布和胶布固定好,最好在晚上贴上,早上起来时取下,补肝效果非常好。

■太白穴配芡实——暖脾的良药

脾出问题,就会出现痰多、水肿、虚胖、头晕目眩、腹胀、泄泻、犯困等症状。此时,用太白穴配芡实才是真正的暖脾之道。

芡实扎根在河底的淤泥之中,得坤土之气,是补脾、暖脾的良药。也许有人会问:“为什么人的脾还需要暖呢?”因为脾也需要特定的环境,需要一定的湿度、温度才能正常工作。如果经常饮食不节、过食寒凉、淋雨,或者洗澡受寒而没有及时处理,都会导致人体脾受损、功能异常,出现湿痹、腰脊膝痛、小便不禁、遗精、带下等疾病,这个时候,用芡实来暖脾效果最好。

明白了芡实的保健功效,又有人问,太白穴对暖脾又有何意义呢?太白穴是足太阴脾经上的穴位,它是脾经的原穴,太白穴配芡实外敷才是真正的补脾大法。准备一些芡实,然后将其捣碎,敷在两侧的太白穴上,用纱布和胶布固定。晚上贴上,早上取下即可。

■党参敷冲阳,好好孝敬我们的后天之本

“民以食为天”,而胃功能欠佳的人往往会胃脘胀满、嗳气、呃逆、呕吐,一旦身体出现这些不适,则预示着胃在发出健康警报。

《易经》认为,胃属艮卦,主土,因此补胃要用得艮土之气较多之物。党参得艮土之气,并且最适合补胃气。同时,足阳明胃经上的原穴冲阳穴,可谓养胃的大功臣。把这两个护胃神兵统率起来,自然会和谐健康。方法很简单,取一小截质量好的党参捣碎,外敷在两侧的冲阳穴上,用纱布和胶布固定好,最好在晚上贴上,早上起来时取下,身体因胃功能差而引起的症状很快就会消失了。

■枸杞子敷太渊,养肺的好方法

《易经》认为,气喘、咳嗽、气短、肺炎、肺结核、肺癌等问题都与肺系统有关,肺出问题,还会使皮肤出现异常,不是干燥,就是缺乏光泽。

肺属兑卦,因此,养肺就要吃得兑泽之气的食物,如枸杞子就是不错的选择。此外,太渊穴是手太阴肺经的原穴,此穴是肺气聚集地,按摩这个穴位,可以调节肺气的升降,一切与肺相关的病症都可以通过太渊穴配枸杞子外敷来治疗。

方法很简单,取枸杞子2个,贴在两侧太渊穴上,再用纱布和胶布固定好,最好晚上贴上,清晨起床后取下,只要坚持1~2周,补肺效果明显。

■太溪与白参是天赐补肾良药

如果你发现自己头发干枯分叉、腰膝酸软、易感风寒、头晕耳鸣,肢体畏寒怕冷、精神委靡、反应迟钝、易生疾病,这可能预示着你的肾气正在亏损。肾是我们的“先天之本”,养好肾,才能有个健康的体魄。

《易经》认为,肾属坎卦,主水,因此补肾可用得坎水之物,而白参就是不错的选择。人体有一个最养肾的穴位,那就是太溪穴,它是肾气聚集之地,补肾气、壮肾阳的效果非常好。方法很简单,取两片质量好的白参捣碎,外敷在两侧的太溪穴上,用纱布和胶布固定好,晚上贴上,早上起床取下便可。

■芦荟配丘墟,献给胆的保护伞

胆一旦出问题,就会出现失眠、多梦、神经衰弱、口苦、厌食、腹胀、腹泻等问题。《易经》认为,胆属巽卦,若出现上述不适症状或是有几分相似,可以用同属巽卦的食物、保健药物及经络原穴来调养。

丘墟穴是足少阳胆经的原穴,可治诸多胆部疾病,如胆结石、胆囊炎等。绿色植物一般都得巽木之气,对胆的养护都有好处。绿色植物芦荟,不仅美容养颜,将其外敷在丘墟穴上,也有养胆的功效。取干芦荟将其研成粉,外敷在两侧的丘墟穴上,用纱布和胶布固定好,在晚上贴上,早上起床后取下。

■百会穴上敷桂圆,养脑养心显真功

头痛、头晕、精神不佳等都是困扰人们的一些常见问题。大脑是人体的思维中心,如果大脑出了问题,人体就会出现精神方面的问题。《易经》认为,桂圆自古便是补脑神丹。在百会穴上外敷桂圆更是保养脑部的最好方法。

李时珍说:“食品以荔枝为贵,而资益则龙眼为良,盖荔枝性热,而龙眼性和平也。”可见,常食桂圆,可延年益寿,养心益智。而百会穴是督脉上的穴位,在头顶正中线与两耳尖连线的交点处,是百脉的交会处,此穴是保养头部最好的穴位。具体方法是将干桂圆肉贴在百会穴上,再用纱布和胶布固定好,晚上贴上,早上取下便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