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要的在于参加
拼搏、拼搏、再拼搏。直到最后,不是胜利,就是死亡。
1908年伦敦第四届奥运会的马拉松比赛,出现了一位永垂青史的人物、一位光荣的失败者———彼得里。
马拉松赛安排在田径比赛的最后一天。7月24日,16个国家的56名运动员参加了这项史诗般的比赛。英国亚历山德拉王后与其他王室成员在包厢就坐。英国运动员们个个奋勇争先,都想在女王面前一展风采,一开头就不顾天气闷热,猛冲猛撞,无奈后劲不足,途中一个个败下阵来,结果没有一个人能进入前八名。
在36千米的标志线处,意大利厨师彼得里独领风骚,遥遥领先于其他选手。不过,他此时也犯了一个致命的错误,在观众的一片喝彩加油声中,过早地开始冲剌,加速奔进运动场。彼得里体力消耗殆尽,如醉鬼一样歪歪倒倒地冲进场后,左顾右盼,不辨东西,竟朝相反的方向跑去。九万名观众一片愕然,吼叫声、鼓掌声地动山摇,闹得彼得里更加茫然,王后也急得从座位上站了起来。一位官员见状急忙飞奔过去,将彼得里扭过身来,为他指出正确的方向。可是彼得里双眼朦胧,步子越来越小,在如梦游般地跑了几步后,一头载倒在地。几秒钟后,他又支撑着站了起来,在观众的欢呼雀跃声中,摔倒、爬起、又摔倒,反复了好几次。
突然间,运动场入口处喧闹起来,原来美国选手海斯此时也已经进场。而彼得里倒在距终点线15米处,已实在无法站起来跑完这最后一段路了。眼看到手的金牌就要落空,观众无不为他着急。
只见一位记者———据说此人是侦探小说作家柯南道尔的父亲。老柯南道尔和一位医生多尔勋爵上前架起彼得里走过国王包厢前的终点线。英国亚历山德拉王后离座而起,鼓掌祝贺,全场欢声雷动,旗杆上立即升起意大利国旗。
而此时的彼得里已经奄奄一息,被担架抬走了。美国队不服,提出抗议,指出彼得里靠人帮助,违反规则,成绩应该无效。一番争议之后,大会改判19岁的美国运动员海斯为马拉松冠军,成绩为2小时55分18秒。
但是,英国王后还是被彼得里在体育场内最后385码处奋力拼搏的情景深深打动,在隆重的发奖仪式上,特别授予他一只和冠军奖杯一样的金杯作为纪念。
事后,宾夕法尼亚大主教在礼拜活动时深有感触地说:“在奥运会上,重要的不是胜利,而是参加。”这句充满哲理的名言一直流传至今。
意大利厨师彼得里虽然从奥运会成绩册中消失,反而更有名气,成为世界名人。美国著名作曲家欧文贝林还谱写出题为《多兰多(彼得里的名字)》的乐曲,激动人心,流传至今。
奥运史上最大的冤案
就如公正一样,它的反面———不公正,自人类有史以来就总是成为世界的阴影。
美国田径运动员索普1888年5月28日出生在俄克拉荷马州一个爱尔兰人和印第安人结合的家庭,曾祖父是一位印第安酋长。索普从小就表现出非凡的运动才能,打篮球、踢足球、跑步、游泳等,样样精通。
索普1908年进入宾夕法尼亚的卡利斯尔印第安学校,受到严格的田径、足球训练。1912年参加斯德哥尔摩第五届奥运会十项全能和五项全能比赛。这是时间持续最长、体力消耗最大的两个项目。在他之前和之后的奥运会上甚至无人能同时参加这两个项目,而他都取得了冠军。
五项全能首先进行,索普取得跳远、200米跑、铁饼和1500米跑四个第一名和标枪第三名,以总分7分的绝对优势夺冠。
接下来的十项全能在三天内进行,他又以总分8412。955分赢得金牌,并创造一项世界纪录。这个纪录保持了二十年之久。
索普的精彩表演和高超的竞技能力赢得了观众的阵阵喝彩。瑞典国王古斯塔夫亲自将两枚金牌挂在他的脖子上,同时奖给他5万美元。这位国王祝贺说:“你是世界上最伟大的运动家,我认为能同你握手是一种荣誉。”
美国总统也发来贺电,对索普取得如此好的成绩,代表美国人民向他表示热烈祝贺。电文说:“索普先生,祝贺您在奥运会上取得辉煌胜利,我感到非常高兴。您的功业值得自豪,您的成就将激励所有用自觉纪律约束自己的人不断向上,我衷心希望您取得新的成功。”
回国后,索普受到民众的热情欢迎,人们游行庆祝他们的英雄凯旋,总统还在白宫接见了他。
但是,奥运会后没过多久,厄运就降临到索普身上。有个记者对索普取得如此优秀的成绩表示怀疑,翻阅了大量报纸,找到一张索普身穿洛杉矶棒球队球衣的照片。他以此指控索普曾是职业运动员,没有资格参加奥运会(当时奥运会规定只能是业余选手参赛)。
1913年初,美国田联召开听证会,决定取消索普在斯德哥尔摩奥运会的比赛资格,索普所创造的世界纪录被宣布无效,金牌被追回。
1913年5月26日,国际奥委会根据美国田联提出的“证据”,以索普是职业运动员为由,取消了他的冠军称号和今后参加奥运会的资格,将金牌收回发给另外的两名运动员。但是,这两人拒绝将银牌换成金牌,他们认为真正的冠军应当是索普而不是自己。
1953年3月28日,64岁的索普病逝,临终前仍念念不忘当年被夺去的金牌。一位名叫惠勒的历史学家兼记者很同情索普的遭遇,决心为他讨还公道。经过调查,他认为索普虽然做过职业棒球手,但是,他在田径场上却是地地道道的业余选手,剥夺他的金牌是不公平的。1963年惠勒向美国田联和美国奥委会提出为索普恢复名誉,但均被驳回。
直到1982年,已经不再坚持“业余原则”的国际奥委会终于做出决定,重新承认索普在七十年前的两项纪录。1983年1月8日,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亲赴洛杉矶,将七十年前被无理剥夺的两枚金牌交给索普的子女,奥运史上最大的冤案至此终于得以平反。
抢跑八次的优胜者
胜利,有时仅是相对而言。
在1908年第四届奥运会上,美国队在田径项目中的短跑成绩不佳,丢了所有的金牌。为此,运动员们决心在下一届奥运会上力争好的成绩,以雪此耻。
四年后,在1912年斯德哥尔摩第五届奥运会100米赛中,有22个国家的68名选手参加,其中美国运动员就占了10名。
分在第四组的美国选手克雷格看到同组的德国选手成绩曾达10秒5,自己并非是他的对手,于是,就想利用抢跑战术来整垮对手,因为这次比赛没有抢跑要受罚的规则。
比赛开始后,他一连抢跑了八次,结果德国选手被他弄得晕头转向。而当他第九次起跑成功时,对手已被他的“神经战”击败。克雷格轻松地取得小组第一名,进入决赛。在决赛中他以10秒8的成绩获冠军,为美国夺回了一项短跑金牌。
不需要争夺的冠军
这绝不是一种捡来的便宜,而是道义上的付出,也是实力上的认可。
不需要争夺,就能稳拿冠军,你相信会有这样的便宜事吗?然而,奥运会历史上真的发生过一次这样的怪事。
在1908年伦敦第四届奥运会400米决赛中,入围的四名运动员是英国的霍尔斯韦尔和三名美国人。起跑后,两名美国人并肩齐跑,故意阻挡霍尔斯韦尔。霍尔斯韦尔为了超过他们,只能从外道绕过他们,这时另一位美国人卡彭特又故意用胳膊肘撞击霍尔斯韦尔的胸部。当霍尔斯韦尔超过他们时,卡彭特又在后面拉他的短裤。美国运动员的举动引起在场观众的强烈不满,裁判员则当即取消了卡彭特的比赛资格,同时宣布比赛无效,重新开始。但另外两名美国运动员对此裁决十分不满,拒绝参赛以示抗议。这样,参加决赛的运动员就剩下霍尔斯韦尔一个人,不用说,冠军自然非他莫属了。
富豪沉浮
商场上要做恒星,而不是流星。
市场是一把双刃剑,转瞬之间输赢易位。随着时代的变迁,人类社会特有的这种奇异现象愈演愈烈,影响也越来越大。
发财的机会和天上的彩虹一样多
生财之道早已有之,和天上的彩虹以及森林里的野果一样多,只要有点想象力,就能抓住机会。
1932年大萧条年份最暗谈的岁月里,美国一个名叫查尔斯·达罗的费城失业工程师自以为是抓住了发财的机会。他发明了一种掷骰子的游戏,名叫———“垄断”,这是一种棋戏。
玩棋的双方努力模仿市场大佬吞并对方的产业,以雄厚的财力迫使对手破产。可是派克兄弟公司不欣赏,指出其中存在的毛病达52项之多。如果达罗就此罢手,那么他和派克公司就会在机会面前失之交臂。然而达罗并不甘心,他整整与公司纠缠了两年,终于说动了公司,结果达罗和派克兄弟公司双方都获益匪浅。
机会就在我们身边,它随时都会降临。可能当它来敲门时,你恰好不在家,或者你没听见。例如,索思医生写的一本关于儿童健康的书先后遭到23位出版商的回绝,这些人有眼无珠,一次绝好的发财机会就这样在他们手指间溜掉。直到第24位出版商接受下来,一口气竟卖出600万册!
机会到来之际并非人人都能看清。就像草丛中的蚂蚱,它明明在那儿蹦,一扑,却在另一处把它逮着了。有个名叫霍华德·休斯的工程师,原想开采石油。头一仗就碰上硬岩石,坏了好多钻头。他转而发明了一种能钻透硬岩石的钻头,结果石油虽然没打出,却在钻头上发了财。
有一个保险公司的推销员,好容易谈好一笔大生意,却因自来水笔漏水弄污了合同而丢掉了生意。这位先生下决心制造不漏水的自来水笔,结果造出了名扬天下的派克金笔。
爬得越高,摔得越惨
1923年,有一批世界上最重要的企业家在芝加哥聚会,这些人当中有美国最大的钢铁公司董事长、美国最大的煤气公司董事长、纽约证券交易所主席、全世界最大的小麦投机商、美国总统的内阁成员、华尔街有史以来最大的独家金融投机商、国际银行董事长以及拥有全世界最大的垄断企业的老板。
可是不到15年光景,这些富豪中的许多人纷纷落马,如同秋天的叶片一般跌落到阴冷潮湿的泥坑中去。摩根的挚友、美国钢铁大王查尔斯·史韦伯直落得身无分文,潦倒而死;煤气大王霍华德·霍普森被关进疯人院;纽约证券交易所主席理查德·怀特尼进了监狱;头号小麦投机商亚瑟·格顿破产之后一命呜呼;总统内阁成员艾伯特·福尔身陷囹圄;华尔街超级明星、金融兼股市投机大户杰西·利弗莫尔在旅馆卫生间掏出手枪自杀身亡;国际结算银行董事长也落得同样下场;全世界最大的垄断资本家伊瓦尔·克罗伊格也走上这条绝路。
1958年,一个名叫雅克·博雷尔的矮个子法国佬在意大利参观庞培废墟时忽发灵感。这一天他走进奴隶餐厅,眼前的景象使他惊愕莫名。他暗自思忖:“好一个自助餐厅!”把效率与金钱结合起来的古代光辉思想,经过多年沉积突然跑到他的脑子里来了。他认定这种快餐厅的设计必定会在法国食客当中引起轰动。
回到巴黎以后,博雷尔一头扎进了他原来并不熟悉的快餐生意。他把自己的快餐店设计得与庞培古城里的奴隶餐厅一样,大大激发起法国食客的思古幽情。只见博雷尔大权独揽,事必躬亲,从房屋设计、菜单、进货、人员、训练,直到自己坐在收款台上收钱,好像久谙此道的样子,其实他连一只鸡蛋也不会煮。
博雷尔的快餐连锁店不久就遍布全国。生意兴旺得很,他承包了许多公司的自助餐厅,到20世纪70年代,这种公司餐厅多达八百余个。
不久他看上了汉堡包。汉堡包是德国货,法国人会喜欢吗?许多人认为他做这生意无异于自杀。人们说博雷尔想必疯了吧,怎么会想出这么个馊主意。
但是博雷尔说,英国人都吃汉堡包了,法国人怎么不吃?事实也证明法国人不但吃了,而且大吃特别,吃得津津有味。
腾云驾雾般成功的博雷尔财运亨通。他很快发现小汽车已经成为欧洲人日常生活的必需品,于是不久沿西欧公司的两旁就出现了星星点点的博雷尔汽车快餐店。
到了20世纪80年代初,旋风般的博雷尔一头冲进了旅馆生意,决心分得这块馅饼当中最大的一块。要知道,全欧洲的旅馆和餐馆的总价值达1255亿美元。在他的巅峰期他在欧洲一共控制了大约900家餐厅和37家旅馆。
博雷尔闪电般的扩展风格使他不停地伸手要钱,但他却不去巴结银行家。他认为银行家急于放债的心情决不亚于他博雷尔需要资金的心情。他跟银行家玩猫捉老鼠的游戏,而且玩得很有耐心,他甚至呵斥可能掏钱的投资者:“滚蛋!”由此在同行中博得“博雷尔大帝”的称号。
但是到1986年底,悬在博雷尔头顶的巨斧终于坠落,顷刻间一切全部改变。银行家们心惊肉跳,生怕跟这条沉没的大船一起落水。他们想的是抽回资金保住自己。
1987年5月4日,博雷尔虽然满心不服输,但也只好卷起铺盖搬回他在塞纳河畔的旧家。这时候他能跟来访者讲的引以自傲的一句话只是:“我发过财,可我的妻子没有换,还是原来的那一个。”
借钱发财的富豪破产以后
一部分所谓富豪实际收支结算赤字累累,一旦破产,人们才发现他们应该叫做破产富豪或者负债富豪才更准确。英国就不断产生这样的欠债富豪。亚历克斯·威廉·赫贝奇,就是其中之一。
赫贝奇生于1930年,打从他呱呱落地起,人们就发现这个孩子比别人“多长了一条舌头”,因此,人们总分不清他是在说真话还是假话。他的这套本领,很快表现在创办各种公司上,而且很早就背上了破产者的身份。这种身份可不是什么好东西,至少在英国,他是市场管理机构追捕的对象,无论他做什么生意,只要是在英国政府管辖的范围之内,赫贝奇就难以容身,好几次被追得屁滚尿流,飞走了一只又一只辛苦煮熟了的鸭子。
于是赫贝奇迁居苏黎世,在那里他如鱼得水,在可可、铜、白银等商品的现货期货交易中大获其利。1967至1968年间,投资2。5万英镑为德国的互助基金客户设立一个证券交易所。广告在报上登载出来以后,社会游资汹涌而来。不到三个月,他的公司就从一间房子变成整整一栋楼房,雇员也从几个变成几百,客户账款一天多达两至三亿美元。但是好景不长,1970年末,纽约股市骤跌两千点。人人急于抛出,赫贝奇又从财富顶端跌落下来,而且祸不单行,1971年在查看一艘新买下来的游艇时,赫贝奇在甲板滑倒,一直摔到舱底,摔断了一条腿。更糟的是警方也来搜查,公司倒闭,留下债务达5000万英镑。以后他继续挣扎,先后又开了七个公司,也都以失败告终。
1973年赫贝奇一度回国,但待不住,又跑到安道尔,创办《商品研究文摘》。这时是他最落魄的时期。但是赫贝奇至此已经历经磨难,已经钻通了市场公司学。
1981年回到英国之后,就花掉46万英镑买下兰克勋爵的地产萨顿庄园,从此开办一系列的国际公司,像撒豆一样,大大小小达66个。
赫贝奇的戏法主要是设立互助基金,以高额利息吸引国际游资。其中尤其是美国的客户,他付给介绍来生意的代理商0。75%的佣金,由此吸引来的资金多得不计其数。
但是到1984年赫贝奇遇到了麻烦。他的公司寄给投资者的利息支票日见稀少,而且越来越多地被银行退回,盖上“账面现有金额不足支付”的戳子。于是,客户纷纷提出责难,他们和赫贝奇玩起了老鼠捉猫的游戏。
现在赫贝奇涕泪交加,被关押在当年曾经拘留过狄更斯父母的彭通维利监狱。这里污浊狭小,臭气熏天。在愉快的岁月里肿胀起来的四百磅身体实在使他活得不轻松。但他的巧嘴依然锋利无比,来访的昔日债主们依然被他的第二根舌头说得昏头胀脑,甚至同情之心大发。他们忍不住自己的妄想,幻想有朝一日这个恶魔般的大胖子要是走出监狱,或许会给他们捞回被他骗走的巨额钱财来。
在西方生意场中,要是你没有过破产的经历,就只能算一个无足轻重的小人物。一旦你破产三次,就会惊动市场,就会有人站出来拍胸脯支持你的。
人格的胜利
在1936年柏林奥运会上,最有希望夺得跳远金牌的是美国黑人选手杰西·欧文斯。他是一位田径天才。一年前,他曾跳出8。13米,这个纪录保持了25年之久。
预赛开始了。一位高大英俊的德国选手第一跳就超出了8米。此人名叫卢茨·朗格,是跳远金牌的有力争夺者。卢茨·朗格的出色发挥使欧文斯很紧张。因为这次比赛对他有着非同一般的意义:儿时,纳粹所谓“非犹太民族白种人优越”的论调甚嚣尘上,欧文斯想用金牌在希特勒面前证明这是谬论,为全世界的黑色人种争光。
由于心急,第一次试跳,欧文斯的脚超过了起跳板几厘米,被判无效。他更加紧张,第二次试跳又失败了。如果第三次试跳仍不成功,他就不得不遗憾地退出角逐,失去争夺冠军的资格。
卢茨·朗格看见了欧文斯糟糕的表现。他明白,一旦欧文斯出局,冠军非他莫属。他觉得应该做点什么,对欧文斯施加某种影响……
卢茨·朗格走到欧文斯跟前,鼓励他说:“你闭上眼睛都能跳进决赛。你只需跳过7。15米就能通过预选,我想你根本用不着踩在跳板上就能跳这么远。既然如此,你何不在离跳板几厘米远的地方做一个记号,就从这里开始起跳?”
欧文斯茅塞顿开,心情也不紧张了,照卢茨的办法,轻松跳进了决赛。
在决赛中,欧文斯发挥出了应有的水平,勇夺冠军。第一个向他祝贺的是卢茨·朗格,而且是当着希特勒的面这样做的———这个大独裁者当时正在观看比赛。
后来,欧文斯在他的传记中深情地写道:“把我所有的奖牌融掉,也不能够制造我对卢茨·朗格的纯金友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