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第一种本领是能说会道
34363400000009

第9章 这样说话不招人反感

“片言之误,可以启万口之讥”。为什么有人要把说话上升到艺术的高度?这下知道了吧!说话绝对是一门学问。因此,要想做一个招人喜欢的人,就要管好自己的嘴巴。

避免争论是争论获胜的唯一秘诀

争辩、反驳也许偶尔能获取,但这是空洞的胜利,因为你永远得不到对方的好感。

十之八九,争论的结果会使双方比以前更相信自己是绝对正确的,你赢不了争论。要是输了,当然你就输了;如果你赢了,还是输了。为什么?如果你的胜利,使对方的论点被攻击得千疮百孔,证明他一无是处,那又怎么样?你会觉得洋洋自得。但他呢?你使他自惭,你伤了他的自尊,他会怨恨你的胜利。而且一个人即使口服,但心里并不服。

假如要做到既不必随声附和他人的意见,又避免和别人争论,究竟有没有两全的办法呢?

答案是肯定的。

(1)尽量了解别人的观点。在很多场合,争论的发生多半由于大家只看重自己这方面的理由,而对别人的看法没有好好地去研究、去了解。假如我们能够从对方的立脚点去看事情,尝试着去了解对方的观点,认识到为什么他会这样说,这样想。这样,一方面使我们自己看事情的时候会比较全面;另一方面也可以看到对方的看法也有他的理由。即使你仍然不同意他的看法,但也不至于完全抹杀他的理由,那么自己的态度就可以比较客观一点,自己的主张就可以公允一点,发生争论的可能性就比较少了。

同时,假如你能把握住对方的观点,并用它来说明你的意见,那么,对方就容易接受得多,而你对其观点的批评也会中肯得多。而且,他一旦知道你肯细心地体会他的真意,他对你的印象就会比较好,他也会尝试着去了解你的看法。

(2)对方的言论,你所同意的部分,尽量先加以肯定,并且向对方明确地表示出来。一般人常犯的错误就是过分强调双方观点的差异,而忽视了可以相通之处。所以,我们常常看到双方为了一个枝节上的小差别争论得非常激烈,好像彼此的主张没有丝毫相同之处似的,这实在是一件不智之举,不但浪费许多不必要的精力与时间,而且使双方的观点更难沟通,更难得到一致的或相近的结论。

解决的办法是,先强调双方观点相同或近似的地方,在此基础上,再进一步去求同存异。我们的目的是在交谈中使双方的观点更接近,双方的了解更深。

即使你所同意的仅是对方言论中的一部分或一小部分,只要你肯坦诚地指出,也会因此营造比较融洽的交谈气氛,而这种气氛,是能够帮助交谈发展,增进双方的了解的。

双方发生意见分歧时,你要尽量保持冷静。一般,争论多半是双方共同引起的,你一言我一语,互相刺激,互相影响,结果就火气越来越大,情感激动,头脑也不清醒了。如果有一方能够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和平静的情绪,那么,就不至于争吵起来。

但也有的时候,你会遇见一些非常喜欢跟别人争论的人,尤其是他们横蛮的态度和无理的言词常常使一个脾气很好的人都会失去忍耐。在这种时候,你仍然能够不慌不忙,不急不躁,不气不恼的,将会使你可以能够跟那些最不容易合作的人好好地进行有益的交谈。

(3)永远准备承认自己的错误。坚持错误是容易引起争论的原因之一。只要有一方在发现自己的错误时,立即加以承认,那么,任何争论都容易解决,而大家在一起互相讨论,也将是一桩非常令人愉快的事情。在我们谈话的时候,我们不能对别人要求太高,但却不妨以身作则,发现自己有错误的时候,就立刻爽快地加以承认。这种行为,这种风度,不但给予别人很好的印象,而且还会把谈话与讨论带着向前跨进一大步,使双方在一种愉快的心情之中交换意见与研究问题。

(4)不要直接指出别人的错误。老一辈的人常常规劝我们不要指出别人的错误,说这样做会得罪人,是非常不智的。然而,如果在讨论问题的时候,不去把别人的错误指出来,岂不是使交谈变成一种虚伪做作的行为了吗?那么,意见的讨论,思想的交流,岂不是都成为根本没有必要的行为了吗?

然而,指出别人的错误的确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不但会打击他的自尊和自信,而且还会妨碍交谈的进行,影响双方的友情。

那么,究竟有没有两全之道呢?

你可以尝试用以下的方法:

首先,你不必直接指出对方的错误,但却要设法使对方发现自己的错误。

在日常生活中,大家交谈的时候,并不是每一个人都能够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和平静的情绪,有许多人都有一种感情用事的毛病。即使那些自己很愿意跟别人心平气和地讨论问题的人,有时也不免受自己的情绪支配,在自己的思考与推论中,掺进一些不合理的成分。如果你把这些成分直截了当地指出来,往往使对方的思想一时转不过来,或是情绪上受了影响,感到懊恼异常。或者引起他的恶意的反攻,或者使他尽力维护他的弱点,这都是对交谈的进行十分不利的。

但如果在发现对方推论错误的时候,你把你交谈的速度放慢,用一种商讨的温和的语调陈述你自己的看法,使他能够自己发现你的推论更有道理。在这种情形下,他也就比较容易改变他的看法。

很多人都有这种认识:一个人免不了会看错事情,想错事情,假使他们能够自己发觉错误所在,他们就会自动地加以纠正。但是如果被人不客气地当众指出来,他们就要尽力去掩饰,尽力去否认,尽力去争执,因此为了避免使他们情绪激动,我们就不去直接批评他的错误,不必逼他当着众人的面说:“我错了”或者“我全错了”。有的人一看到别人犯了一点错误,就要死盯住不放,还加以宣扬,自鸣得意地让对方为难,这是一种幼稚的举动,是一种幸灾乐祸的态度,不是一种对人友好、与人为善的做法。

我们要改变一个人的看法和主张,并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成功的。所以我们不但不要心急地去使别人接受我们意见,反而更要争取长期和别人互相交谈的机会,让我们从心平气和的讨论中,逐渐把正确的真理,传播到朋友们的心中、脑中。

不要伤害别人的自尊

一个人的处世交际能力的水平完全可以从他的谈话中体现出来。如果你在这上面有所欠缺,最好是少开口为妙,说了他人不爱听的话等于白费口舌,自讨没趣,再一不小心伤了他人的自尊,那麻烦就更大了。

一般初入世的年轻人,说话宜少不宜多,宜小心不宜大意,要出口以前,先得想想,站在对方的立场想想,他愿意听的话,才出之于口,他不愿听的话,还是不说、少说为妙。所谓不愿意听的话,也有很多种。老生常谈,他是不愿意听的;一说再说,耳熟能详,他是不愿意听的;与他的心境相反,他是不愿意听的;与他主张相反,他是不愿听的;与此毫无关系,他是不愿意听的;与他的利害关系有冲突,他是不愿意听的;与他的程度不同,他是不愿意听的;有关他的创痕,他也是不愿意听的;有关他的隐私,他更是不愿意听;然而最不愿意听的,该算是尖锐锋利、伤及他自尊的话了。

假使我们是对的,别人绝对是错的,我们也会因让别人丢脸而毁了他的自尊。谁也没有权利去做或说任何事以贬抑一个人的自尊,伤害人的自尊是一种罪行。

几年以前,通用电器公司面临一项需要慎重处理的工作:免除查尔斯·史坦恩梅兹担任的某一部门的主管。史坦恩梅兹在电器方面有超常人的天才,但担任计算部门主管时却遭到彻底的失败。不过,公司却不敢冒犯他,公司绝对少不了他——而他又十分敏感。于是他们给了他一个新头衔,让他担任“通用电器公司顾问工程师”——工作还是和以前一样,只是换了一项新头衔——并让其他人担任部门主管。

对这一调动,史坦恩梅兹十分高兴。

通用公司的高级人员也很高兴。他们已温和地调动了这位最暴躁的大牌明星职员的工作,而且他们的做法并没有引起一场大风暴——因为他们让他保住了面子。

让他人有面子,这是非常重要的问题,而我们却很少有人想到这一点。我们残酷地抹杀他人的感觉,又自以为是;我们在其他人面前批评一位小孩或员工,找差错,发出威胁,甚至不去考虑是否伤害到别人的自尊。然而,一两分钟的思考,一句或两句体谅的话,对他人的态度作宽容的了解,都可以减少对别人的伤害。

有时,一个诚挚的祝福,一句贴心的话语,就能使濒临绝境的人从此看到一线希望,使两个本来要断交的人握手言欢。

但是说尖刻话的人,未尝不自知其伤人,而乃以伤人为快,这是什么道理呢?这完全是心理的病态,而心理之所以有这样的病态,也自有其根源,是后天性的,不是先天性的。换句话说,这是环境逼他走入歧途。

假如你的身上有这样的毛病,你一定明白这种病的危险,不去医好,结果必是众叛亲离,不要说在社会上,只有失败不会成功,即使在家庭,亲如父兄妻子,也无法水乳交融。不过父兄妻子,关系太密切,即使无法容忍,仍会宽容以待,社会上的人,就绝不会对你这么宽厚。必以眼还眼,以牙还牙,总有一天,你会成为大众的箭靶子。因此,说话尖刻,足以伤人情,而伤人情的最终结果,却是伤了自己。

人都有不平之气,对方说的话,你觉得不入耳,不妨充耳不闻,对方的行为,你觉得不顺眼,不妨视而不见,何必过分认真,定要报以尖刻的话,伤及他人自尊。

我们在生活中都是顾及自己的脸面的。一句或两句体谅的语言,对他人的态度表示一种宽容都可以减少对别人的伤害,保住他的面子。

不要轻易责怪别人

在待人处事中,人最容易犯的一个错误就是随意指责别人,这也许是由于年轻气盛,也许是由于对自己的绝对自信。但不管怎样还是要提醒你,指责是对别人自尊心的一种伤害,是很难让人原谅的错误,如果你不想让身边有太多的敌人,那就请口下留情,别总是指责别人。

人的本性就是这样,无论他做的有多么不对,他都宁愿自责而不希望别人去指责他。别人是这样,我们也是这样。在你想要指责别人的时候,你得记住,指责就像放出的信鸽一样,它总要飞回来的。因此,指责不仅会使你得罪了对方,而且也使得他必须要在一定的时候来指责你。即使是对下属的失职,指责也是徒劳无益的。

安娜是一家公司的经理,她也批评员工,但从不轻易责怪他们。而且,她的批评非常具有艺术性。有一回,安娜的秘书在处理一项文件的时候出现了一些错误,但安娜并没有责怪她,而且用一种非常温和的方法处理了这件事。她告诉秘书,她处理的不算十分正确,此外,还有更好的处理方式。然后,又把正确的方式讲了一遍。

秘书脸一下子就红了。但心里却如释重负,她自己也没有想到,安娜居然没有责怪她。

如果你只是想要发泄自己的不满,那么你得想想,这种不满不仅不会为对方所接受,而且就此树了一个敌;如果你是为了纠正对方的错误,那为什么不去诚恳地帮助他分析原因呢?

手段应当为目的服务,只有怀有不良的动机,才会采用不良的手段。许多成功人士的秘密就只在于他们从不指责别人,从不说别人的坏话。面对可以指责的事情,你完全可以这样说:“发生这种情况真遗憾,不过我相信你肯定不是故意这么做的,为了防止今后再有此类事情发生,我们最好分析一下原因……”这种真心诚意的帮助,远比指责的作用明显而有效。

另外,对于他人明显的谬误,你最好不要直接纠正,否则会好像故意要显得你高明,因而又伤了别人的自尊心。在生活中一定得牢记,如果是非原则之争,要多给对方以取胜的机会,这样不仅可以避免树敌,而且也许已使对方的某种“报复”得到了满足,于己也没有什么损失。口头上的牺牲有什么要紧,何必为此结怨伤人?对于原则性的错误,你也得尽量含蓄地进行示意。既然你本意是为了让对方接受你的意见,何必以伤人的举动来凸显自己?

微笑、眼神、语调、手势都能表达你的意见,唯独不要直接说“你说得不对”、“你错了”等等,因为这等于在告诉并要求对方承认:“我比你高明,我一说你就能改变你自己的观点”,而这实际上是一种挑衅。用商量的口吻、请教的诚意、轻松的幽默、会意的眼神,定会使对方心服地改变自己的失误,与此同时,你也不会树敌。要知道,只有很少一部分人的思想是符合逻辑的,大多数人生来就具有偏见、嫉妒、贪婪和高傲等,人们一般都不愿改变自己的意愿。他们若有错误,往往情愿自己改变。如果别人策略地加以指出,则其也会欣然接受并为自己的坦率和求实精神而自豪。

假如由于你的过失而伤害了别人,你得及时向他人道歉,这样的举动可以化敌为友,彻底消除对方的敌意。说不定你们今后会相处得更好。既然得罪了别人,当时你自己一定得到了某种“发泄”,与其等别人回来报复,不知何时飞出一支暗箭,远不如主动上前致意,以便尽释前嫌,演绎流传千古的“将相和”。

为了避免树敌,还有一点需要特别注意,这就是与人争吵时不要非争上风不可。请相信这一点,争吵中没有胜利者。即使你口头胜利,但与此同时,你又树了一个对你心怀怨恨的敌人。争吵总有一定原因,总为一定的目的。如果你真想使问题得到解决,就绝不要采用争吵的方式。争吵除了会使人结怨树敌,在公众面前破坏自己温文尔雅的形象外,没有丝毫的作用。假如只是日常生活中观点不同而引致的争论,就更应避免争个高低。假如你一面公开提出自己的主张,一面又对所有不同的意见进行抨击,那可是太不明智了,致使自己孤立和就此停步不前。如果你经常如此,那么你的意见再也不会引起他人的注意,你不在场时他人会比你在场时更高兴。你知道的这么多,谁也不能反驳你,人们也就不再反驳你,从此再没有人跟你辩论,而你所懂得的东西也就不过如此,再难从与人交往中得到丝毫的补充。因为辩论而伤害别人的自尊心、结怨于人,既不利己,还有碍于人而使自己树敌,这实在不是聪明的做法。

“多个朋友多条路,多个仇人多堵墙”,生活中你要注意尽量避免树敌,更不要做因指责别人而得罪人的蠢事。

委婉地提醒对方的错误

不要直接批评、责怪和抱怨他人。要学会用委婉的语言提醒他人的错误,使他人感到我们并不认为他们不聪明或无知,决不要伤及人的自我价值感。

面对他人的错误时,最好的办法是以有效的方法使其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要做到这一点,就需要宽容他人——但绝不是纵容。委婉或间接地提出你的看法,对方更容易接受。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人生在世,孰能无过。生活中,我们和他人沟通是不可避免的,在这个交往的过程中,经常会发现他人身上的缺点和过错。一般说来,人都有自知之明。人们发现自己的错误后,会对过失的性质、危害、根源等进行一些反思。但是,旁观者清,当局者迷,自己的反思再深刻,总是没有旁观者看得清楚。因此,当我们发现他人的过失时,予以及时地指正和批评,是很有必要的。有人说赞美如阳光,批评如雨露,二者缺一不可,这话是十分有道理的。在沟通中,真诚的赞美是必不可少的,但中肯的批评也是必要的。

很多人认为,批评都是得罪人的事。其实不然,不是有“良药苦口,忠言逆耳”的说法吗?的确如此。但是,之所以如此,恐怕主要还是与我们批评别人的技巧与原因有莫大的关系吧。医学发展至今,很多良药已经包上糖衣,或经过蜜炙,早已不苦口了。那么,我们为什么不能研究一下批评他人的技巧,把忠言变成顺耳的呢?

批评他人的技巧,到目前来说还是鲜为人知。说到批评这个词,人们就会很容易想到损人、让人丢面子、颐指气使等等。然而,在沟通中,假如想要让自己的人际关系保持融洽,在批评他人时绝不应有上述情况。要知道,我们批评人的真正目的并不是要把对方整垮,而是要对他有所帮助。因此,真正的批评,一定不能直接批评他人,伤害对方的自尊心,而是要在维护对方自尊心的基础上,帮助他认识所犯过失的性质、危害、根源等,让对方更加正确地行事,也使自己拥有一个更加和谐的人际关系。

得当地对别人进行批评也是一门艺术,批评别人而要使其口服心服,就要讲究窍门。

指出别人错误的时候要用委婉含蓄的方式,不要太直接了。含蓄委婉地指出他人的过错,必能激发起他人的羞愧之心并使之心存感激,从而使其在以后的工作中能更加兢兢业业,能积极努力地去纠正自己的过失,从而使境况大为改观。

委婉是说话时的一种修辞方法,即在讲话时不直接诉述其本意,而是用委婉的方法加以烘托或暗示,让他人通过自己的思想得出结果,从中揣摩出深刻的道理。

我们要想劝阻一件事,就要记住永远避开正面的批评与指责。如果有必要的话,我们不妨用委婉的语言方式去暗示对方。对人正面的批评与指责,会毁损了他的自重,剥夺了他人的自尊心。如果用委婉的语言提醒某人的错误,使对方知道你的用心良苦,他不但会接受你的意见,而且还会从心底里感激你。

让他(她)觉得想法是自己的

谁都希望改变他人的思想,假如你想影响他人接受你的思想方式,最好的办法就是让他人觉得这个想法是他自己的。让他人觉得办法是他或她自己想出来的,这个办法不只可以运用于商场和政坛上,也同样可以运用于家庭生活之中。

没有人喜欢被强迫购买或遵照命令行事,我们宁愿觉得是出于自愿购买东西,或是按照我们自己的想法来做事。

要想让他人听从自己的意见,首先应先听从他人的意见,并引导他,让他觉得是自己愿意接受的,而不是他人强加给自己的。

每个人对于自己发现的思想,比他人提出的更有信心。

快乐与人分享,就会多一份快乐;痛苦与人分担,就会少一份痛苦。我们需要与人沟通。

当我们有一个很好的想法时,也不要急于去证明它的正确性。假如可以低调地将它融入他人的观点中并提出,收到的效果要好于急切的争论。

北卡罗莱纳州王山市的凯塞琳·亚尔佛德是一家纺纱工厂的工业工程督导,她很会处理一些敏感的问题。

她职责的一部分,是设计及保持各种激励员工的办法和标准,以使作业员能够生产出更多的纱线,从而使她们同时能赚到更多的钱。在只生产两三种不同纱线的时候,所用的办法还很不错,但是最近公司扩大产品项目和生产量,以便生产12种以上不同种类的纱线,原来的办法便不能以作业员的工作量而给予她们合理报酬,因此也就不能激励她们增加生产量。凯塞琳已经设计出一个新的方案,能够根据每一个作业员在任何一段时间里所生产出来的纱线的等级,给予她适当的报酬。设计出这套新方案之后,她参加了一个会议,决心要向厂里的高级职员证明这个办法是正确的。凯塞琳说他们过去用的办法是错误的,并指出他们不能给予作业员公平待遇的地方,以及她为他们所准备的解决办法。但是,这却导致了严重的失败。她只是忙于为新办法辩护,而没有留下余地,让他们能够不失面子地承认老办法上的错误,于是这个建议也就胎死腹中了。

之后,凯塞琳认真思考了其中的原因,并请求召开另一次会议,而在这一次会议之中,她请其他人说出问题到底出在什么地方。然后讨论每一要点,并请他们说出最好的解决办法,在适当的时候,她以低调的建议引导他们按照自己的意思把办法提出来。等到会议结束的时候,实际上也就等于是自己的办法提出来,而他们也热烈地接受这个办法。

凯塞琳成功地提出了她的意见。这成功并不是来自于她急切的争辩,而是在于她将这些想法巧妙地变成了别人的想法。

社会是一个共同体,在这个共同体中,每一个人都不可能孤立。作为社会中的人,应当时刻对自己生活中的人们表现出自己的热情。

让我们谦虚地对待周围的一切,鼓励别人畅谈他的想法,自己不要喋喋不休地自夸。每个人都有相同的需求都希望别人重视自己、关心自己,我们应当少说一些,让别人的想法得到重视,这样对我们会有好处的。

和多数人站在同一立场上

千万不要冒失地、毫无结果地去跟别人谈论我们的愿望。在劝说别人做些什么事情时,开口之前,先停下来问自己,如何使他心甘情愿地做这件事呢?

可以换个角度看问题,比如站在多数人的立场上看。有时,我们会看到自己从前的可笑,更多的,我们会了解别人的看法。

生活中有时会发生这种情形:对方或许完全错了,但他仍然不以为然。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就要养成站在多数人的立场上思考问题的习惯,不要指责他,因为这是愚人的做法。我们应该理解他,谅解他,多站在多数人的立场上想想。

讲师罗杰曾向华盛顿某家饭店租用大舞厅,每一季用20个晚上,举办一系列的讲座。

在某一季开始的时候,他突然接到通知,说他必须付出几乎比以前高出3倍的租金。而得到这个通知的时候,入场券已经印好,并发出去了,而且所有的通告都已经公布了。

罗杰当然不想付这笔增加的租金,可是跟饭店的人谈论这件事,是没有什么用的,他们只对他们所要东西——金钱感兴趣。因此,几天之后,他去见饭店的经理。

罗杰先表示收到通知有点吃惊,接着又说根本不怪他。如果换一下角色,自己也可能发出一封类似的信。作为饭店的经理,有责任尽可能地使收入增加,如果不这样做,将会丢掉现在的职位。

然后,罗杰取出一张信纸,在中间划一条线,一边写着“利”,另一边写着“弊”。

他在“利”这边的下面写下这些字:舞厅空下来。接着分析把舞厅租给别人开舞会或开大会的好处,这是一个很大的好处,因为这类活动,比租给人家当讲课场能增加不少收入。如果舞厅被占用20个晚上来讲课,对饭店当然是一笔不小的损失。

但有一点,这些课程吸引了不少受过教育、修养高的人士到饭店来,这对饭店是一个很好的宣传。

因为即使花费5000美元在报上登广告,也无法像这些课程能吸引这么多的人来这家饭店。

这对一家饭店来讲,十分具有价值。

罗杰一面说,一面把这些分析写在纸上,然后把纸递给饭店的经理,并回房间等待经理的决定。但是他知道自己已经胜利了。

第二天罗杰收到一封信,通知他租金只涨百分之五十,而不是百分之三百。

我们可以看到,罗杰没有说一句他所要的,就得到这个减租的结果。他一直都是谈论对方所要的,以及对方如何能得到自己所要的。

假设他做出平常一般人的行为,怒气冲冲地冲到经理办公室去责问这件事,那么情形会怎样呢?一场争论就会如火如荼地展开。

而谁都明白争论会带来什么后果。甚至即使讲师能够使他相信他是错误的,他的自尊心也会使他很难屈服和让步。

这个世界往往就是这样,人们太过于自以为是了,太喜欢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别人了。在我们的日常交往中,会惊讶地发现某个人与自己有着截然相反的特性。谁对?谁错?谁更符合社会和他人的要求?恐怕谁也无法一时做出确切的结论。

人们在感受到真正的爱和理解前是不会向别人敞开心扉的。而一旦感受到了这些,他们会把一切都告诉我们。“如果人们不了解我们对他们有多在乎,那么,他们也就不在乎我们对他们有多了解。”设想一下这样一种情况:如果一个人连了解我们和我们倾诉的时间都不愿意花费,我们愿意听他们的话吗?

人们内心的最大渴望是被人理解。人人都想被人尊重,得到别人的承认。

如果你想改变人们的看法,而不伤害感情或引起憎恨,那么就请试着诚实地从他人的观点来看事情。有时候,一个神奇的短句,就可以阻止争执,除去不良的感觉,创造良好意志,并能使别人注意倾听。

如果你也想拥有这样的短句,请这样开始:我一点也不怪你有这种感觉,如果我是你,毫无疑问地,我的想法也会跟你的一样。

这样的一段话,会使脾气最坏的老顽固软化下来,而且你说这话时,可以有百分之百的诚意,因为如果你真的是那个人,当然你的感觉就会完全和他一样。

这就好像,你不是响尾蛇的唯一原因,是你的父母并不是响尾蛇。你不去亲吻一只牛,也不认为响尾蛇是神圣的唯一原因,是因为你并不出生在恒河河岸的印度家庭里。

有人问和平运动者马丁·路德·金,为何如此崇拜美国当时官阶最高的黑人军官丹尼尔·詹姆士将军,金博士的回答是,他判断别人是根据他们的原则来判断,不是根据他自己的原则。

在个人问题变得极为严重的时候,从多数人的观点来看事情,也可以减缓紧张。人们往往愿意站在自己的立场上思考问题,如果我们意识到这一点,并同他们站在一起,那么,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就不会那么紧张了,当然,也没有必要去排斥他人的观点。立场不同,观点也会各异。

或许有一天,当你请求任何人把烟熄掉,或请求他买你的产品,或请他捐出50元给红十字会之前,为什么不先闭上眼睛,试着从多数人的观点仔细想一想整件事呢?这要花费很多时间,但这能使你结交到朋友,得到更好的结果——减少摩擦和困难。

巧妙地运用暗示

“暗示”是一种心理影响,即用一种不明显的方式向他人发出某种信号,使他人得到信息后,在不知不觉中做出反应,它委婉、含蓄、富于启发性,如果运用得当,一定能取得“润物细无声”事半功倍的效果。

罗得岛温沙克的玛姬·杰各雇佣了一群懒惰的建筑工人,他们在帮她家盖房子之后从不把周围清理干净。

最初几天,杰各太太下班回家之后,发现满院子都是锯木屑子。她没有去跟工人们抗议,因为他们工程做得很好。等工人走了之后,她和孩子们把这些碎木块捡起来,并整整齐齐地堆放在屋角。次日早晨,她把领班叫到旁边告诉他,她很高兴昨天晚上草地上这么干净,又没有冒犯到邻居。从那天起,工人每天都把木屑捡起来堆好在一边,领班也每天都来,看看草地的状况。

当面指责别人,只会造成对方顽强的反抗;而巧妙地暗示对方注意自己的错误,则会受到爱戴。

下面几种巧妙的暗示,可以使对方真正明白了自己的错误,并认真改正,而且也不至于使对方受到伤害。

(1)用意含蓄地暗示

通过使用被动句式避免提及施事者,把有关意思表达出来,以显得婉转一些。例如:“如果事情成了,不会让你白操心的。”

(比较:如果事情按时完成,我就奖励你。)

(2)自说自话地暗示

使用不定代词代替“你”或“我”把有关意思表达出来,使有关话语听上去稍微平和一些。例如:“谁求不着谁?任何人都会这样做的。”

(比较:我只好这样做。)

点名道姓叫人家干这干那或强调自己必须怎样,这常常是不怎么礼貌的。假如换用一些代词,就会显得比较礼貌。

(3)以多胜少地暗示

使用“我们”代替“我”,把自己的看法、意见、决定等表达出来,以免显得主观武断。例如:“我们是实在没办法了才来找您的。”

(意即:这是大家的共同愿望。)

在现代交往中,利用“我们”代替“我”是比较常用的礼貌表达方法。在政治活动、外交事务、学术交流、商务交往中,使用更为广泛。

(4)旁敲侧击地暗示

通过旁敲侧击的说话方式把有关意思暗示出来,以免直接驱使对方,令人感到面子难下。例如:“我要出差半个月,我养的那些花没人浇水,就得枯死。”

(意即:你来帮我照看一下吧。)

请人做事,不必都要具体细细讲明。有很多情况下只要给对方一点儿暗示即可,这样就显得很自然。

(5)提供线索地暗示

通过提供有关线索,间接引导对方考虑自己的建议或请求,给自己和对方都能留下很大的余地。例如:“我们公司离你家很近,几步路就到了。”

(意即:请你去一趟吧。)

借助话语线索间接向对方发出邀请或请求,往往比直接讲明心愿更为得体一些。

(6)预设前提地暗示

通过蕴含的前提把有关意思暗示出来,使对方自然而然地按照自己的要求去做。例如:“这院子前几天是我打扫的。”

(意即:今天该你打扫了。)

这句话蕴含了一个前提,就是“这院子应该你我轮流打扫”。说话人没有把它直接说出来,则显得比较含蓄。

(7)轻描淡写地暗示

有意使用轻描淡写的语言把有关意思表达出来,使之更易接受,更有意味。例如:“你帮我把这房间稍稍粉刷一下。”

(实际上需要彻底粉刷一下。)

在提出建议、作出评价时,假如根据对方心理特点适当压低调子,效果可能会更佳。

(8)最后通牒式地暗示

用夸张的方法把绝望的意思表达出来,通过说明事情的难度等,求得对方的谅解。例如:“我是上天无路,入地无门了。”

(意即:不到最后关头,是不会给你添麻烦的。)

在向对方表示歉意时,适当强调客观原因,可以表明并非主观不积极,因而容易得到对方的谅解。当然,这也要掌握好分寸,否则就会显得不实在。

(9)唯一选择地暗示

借助反复的句式把有关解释、劝慰等表达出来,显得比较通情达理,例如:“领导毕竟是领导。”

(意即:这事非你不行。)

类似的表达方式在日常交际中很常见,听起来也十分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