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成事之借,有许多经典说法。例如,荀子说:“借助于车马的人,不必自己跑得快,却能远行千里;借助于舟船的人,不必自己善水性,却能渡江河。君子生性与别人无异,只是因为他善于借助和利用外物,所以就不同了。”荀子有“君子性非异也,善假于物也”的东方智慧,牛顿有“踩在巨人肩上”的西方智慧。
在成功学中,“借”的意义何在?在关系网中,“借”是核心。关系网是人际关系的重要部分。把握了“借力”这一核心,就把握了关系网的精髓,就有可能通过借力,完成从没钱、没背景、没经验向成功的转化。
古之“借风腾云”“借尸还魂”“借腹怀胎”“借名钓利”“借力打力”“借鸡生蛋”,无不是讲究一个“借”字,讲究借助外部力量而求得发展。帆船出海,风筝上天,无不是“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而人的成功,也需要借力。
俗语说,“一个好汉三个帮,”“多个朋友多条路。”“朋友”在中国传统中是两弯相映的明月,讲究一个肝胆相照,义字当先。朋友在竞争激烈的现代社会里显得日益重要,善于利用朋友关系往往使你的生活自在快乐,而且会有更多机遇。因此,培养一种利用朋友关系的习惯,实际上就等于成功有了希望。
南方某地有个很成功的商人,朋友无数,三教九流都有。他也曾逢人就夸,说他朋友之多,天下第一。后来有人问他,朋友这么多,他都同等对待吗?
他沉思了一下说:“当然不可以同等对待,要分等级的,要因人而用!”
他说虽然自己交朋友都是诚心的,但别人来和他做朋友却不一定都是诚心的。在他的朋友中,人格高尚的固然很多,但想从他身上获取一点利益,心存二意的朋友也不少。
“对存有坏意、不够诚恳的朋友,我总不能也对他推心置腹吧?”这位商人说,“那样只会害了我自己。”
所以,在不得罪“朋友”的情况下,他把朋友分了“等级”,即有“刎颈之交级”“推心置腹级”“可商大事级”“酒肉吃喝级”“嘻嘻哈哈级”“保持距离级”等等。与对方交往的密度和自己打开心扉的程度往往由这些等级来决定。因为不同的朋友有不同的作用。可以借他们各自的能力和特点,成就自己的事情。
赤壁大战之时,不习水战的曹操大军,由于重用了熟悉水战的荆州降将蔡瑁、张允,使曹军的水战能力有了很大提高。当周瑜乘船察看时,发现曹军设置水寨,竟然“深得水军之妙”。于是,周瑜暗暗下决心,“吾必计先除此二人,然后可以破曹。”
真是无巧不成书,正在周瑜绞尽脑汁谋定策略之时,曹操手下的谋士、周瑜的故友蒋干来访,周瑜一眼就看出蒋干的来意,一是说降,二是刺探军情。于是,他就想出了一条利用“朋友”的妙计。
周瑜当晚大摆筵席,盛情款待蒋干。席间,周瑜大笑畅饮。夜间,周瑜佯作大醉之状,挽住蒋干的手说:“久不与子翼(蒋干的字)同榻,今宵抵足而眠。”当军中打过二更,蒋干起身,见残灯尚明,周瑜却鼻鼾如雷。在桌上堆着的一叠来往书信的公文中,蒋干发现了“蔡瑁,张允谨封”等信,蒋干大吃一惊,急忙取出偷看。其中写道:“某等降曹,非图仁禄,迫于势耳。今已赚北军困于寨中,但得其便,即将操贼之首,献于麾下,早晚人到,便有关报。”蒋干寻思,原来蔡瑁、张允竟然暗结东吴,于是将书信藏在衣内,到床上假装睡觉。
大约在四更时分,有人入帐低声呼唤周瑜,周瑜故作“忽觉之状”。那人说:“江北有人到此。”周瑜喝道:“低声!”又转过头来冲着蒋干喊了两声,蒋干佯装熟睡没有做声。于是,周瑜偷偷走出营帐,蒋干赶紧爬起来偷听,只听得外面有人说:“张、蔡二都督道,‘急切间不得下手’……”后面的话声音更低,什么也听不清楚。不一会,周瑜回到帐内又睡了起来。
蒋干在五更时分,趁着周瑜熟睡未醒,悄悄离开,溜回江北,向曹操报告了所见,并交上那封伪造的书信。曹操勃然大怒,立即下令斩了蔡瑁和张允,当两颗血淋淋的人头献上之时,曹操方才恍然大悟说:“吾中计矣!”
周瑜利用蒋干这个老朋友,巧妙地借曹操之手,一举除掉了两个最大的隐患。这样,才有了流传至今的火烧赤壁的壮举。
中国香港,作为东亚四小龙之一,这颗最璀璨的明珠,就是凭借与外国的大公司合营,借别人的知名品牌,借用外国原材料,借用外国公司的销售渠道和销售市场,从事加工制造,从事出口贸易。凭借“借风腾云”的思维,迅速使香港走向了繁荣。
台湾巨富陈永泰说得好:“聪明人都是通过别人的力量,去达成自己的目标。”
一个人大部分的成就总是承蒙他人之赐;他人常在无形之中将希望、鼓励、辅助投入我们的生命中,从而激活了精神世界,常使我们的各种能力趋于锐利。
生命的生长,总依靠心灵从四处吸收营养,而这种营养,官能的感觉是不能觉察、不能测量的。从耳目中吸收进“力量”,而这种力量的吸收不是取道于官能的视觉、听觉神经的。一个成功人士,肯定有着良好的人际关系;一个成功人士的背后,肯定有着发达的关系网。
所以,一个人力量有多大,不在于他能举起多重的石头,而在于他能获得多少人的帮助。一幅名画中最伟大的东西,不在于画布上的色彩、影子或格式,而是在这一切背后的画家的人格中——那黏着在他的生命中,那为他们所传袭、所经历的一切的总和所构成的一种伟大的力量!
任何人一跨入社会都应该学会待人接物、结交朋友的方法,以便互相提携、互相促进、互相尊重,否则,单枪匹马绝对难以发展到成功的地步。
钢铁大王卡内基曾经亲自预先写好自己的墓志铭:“长眠于此地的人懂得在他的事业过程中起用比他自己更优秀的人。”
大部分人都有一种特长,就是善于观察别人,并能够吸引一批见识过人的良朋好友来合作,激发共同的力量。这是成功者最重要的,也是最宝贵的借人经验。
任何人想成为一个企业的领袖,或者在某项事业上获得巨大的成功,首要的条件是要有一种鉴别人才的眼光,能够辨识出他人的优点,并在自己的事业道路上利用他们的这些优点。
一位商界著名人物,也是银行界的领袖曾说:他的成功得益于鉴别人才的眼光。这种眼力使得他能把每一个员工都安排到恰当的位置上,并且从来没有出过差错。不仅如此,他还努力使员工们知道他们所担任的位置对于整个事业的重大意义,这样一来,这些员工无需人的监督,就能把事情办得有条有理、十分妥当。
但是,鉴别人才的眼力并非人人都有。许多经营大事业失败的人都是因为他们缺乏辨识人才的眼力,他们常常把工作分派给不恰当的人去做。他们本身尽管工作非常努力,但他们常常对能力平庸的人委以重任,反而冷落了有真才实学的人,使他们埋没在角落里。
其实,他们一点都不明白,一个所谓的干才,并不是能把每件事情干得很好、样样精通的人,而是能在某一方面做得特别出色的人。比如说,对于一个会写文章的人,他们便认为是个干才,认为他管理起人也一定不差。但其实,一个人能否做一个合格的管理人员,与他是否会写文章是毫无关系的。他必须在分配资源、制定计划、安排工作、组织控制等方面有专门技能,但这些技能并不是一个善写文章的人就一定具备的。
世上成千上万的经商失败者,都败在他们把许多不适宜的工作强加到雇员的肩上去,却不管他们是否能够胜任,是否感到愉快。
一个善于用人、善于安排工作的人就会在管理上少出许多麻烦。他对于每个雇员的特长都了解得很清楚,也尽力做到把他们安排在最恰当的位置上。但那些不善于管理的人却往往忽视这个重要的方面,而总是考虑管理上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这样的人当然要失败。
很多精明能干的总经理、大主管在办公室的时间很少,常常在外旅行或出去打球。但他们公司的营业丝毫未受不利因素的影响,公司的业务仍然像时钟的发条机制一样有条不紊地进行着。他们如何能做到这样省心呢?他们有什么管理秘诀呢?没有别的秘诀,只有一条:他们善于把恰当的工作分配给最恰当的人。
如果你所挑选的人才与你的才能相当,那么你就好像用了两个人一样。如果你所挑选的人才,尽管职位在你之下,但才能却要超过你,则你用人的水平真可算得上高人一等。这不是什么特别稀罕的事情,有许多雇员的办事能力往往要在雇主之上,这些人只要机会一到,就可以立即自创事业。有很多本可以大建功业的人都是因为没有把握好机会,以致一生默默无闻。不少青年人刚开始工作就显示出惊人的才干和做事的能力,但后来因为有了家庭、拖儿带女,便不敢拿出全部的勇气,去像他们的老板那样搏击一番,闯出一片新的天空。虽然他们也常常想:如果自己独立奋斗,成就决不会在自己的老板之下。
这种推测是合乎情理的,有许多人之所以有惊人的发展,成就伟大的事业,往往是因为他们承受了很大的压力。比如,当美国的政治发生重大变故、国内大乱、人民居无定所的时候,像林肯、格兰特、法拉格特、谢尔曼等人便挺身而出,受命于危难之间,担起了国家的重任。
一个人是唱不了大合唱的,必须借人而成事。由此可见,借人成事是至关重要的,你若忽略这一点,便只能演独角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