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引言
随着在校大学生中女生群体人数的迅速增长,女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显得越来越突出。据调查,女大学生中经期身心综合征的发生率为82.95%,13.70%的女大学生一年中有1/3的时间处于抑郁、烦躁、不适之中。还有调查表明,大约15%的女大学生对人际关系敏感,感到孤单、苦恼、自卑、自责、情绪低落。这些都与女性独特的心理、生理特质密切相关。
当前我国在校女大学生的年龄一般在18~24岁之间,即青春中期,这是心理发展开始走向成熟的重要阶段,是一个人心理变化最激烈的时期,同时又是心理发展与成长的困惑期。女大学生作为大学生中的一个群体,除了有一般青年大学生的共性外,还有其特殊性。王敏敏等于2000年对137名在校女大学生进行的SCL-90测量结果显示:女大学生在心理健康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但问题并不严重,约占75%。被调查学生的阳性项目分布情况占前四位的分别是强迫症状、忧郁、躯体化和人际关系;而强迫症无论是症状的分布、还是症状的严重程度都排在第一位,是影响女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首要问题。
目前,对于如何改善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研究众多,且多采用个体心理咨询及团体心理辅导等方式。舞蹈治疗的特殊性对治疗师提出了严格的要求,不仅应具备专业的心理学知识,还要求具备准确、快速模仿动作的能力,能借助舞动的身体传达情感和某种信息,并能以同样的情感动作回应患者。加之在中国大陆,社会对舞蹈治疗这一新型治疗方式还缺乏认识,所以,舞蹈治疗尚处于启蒙阶段。将艺术治疗,特别是舞蹈心理治疗引入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报道就更少了。
舞蹈心理治疗是一种运用有节奏的表情动作来帮助个人宣泄情感,整合身心,促进心理、行为、社会人际方面健康发展的治疗方法。在临床上多用于治疗情感性精神病、行为障碍、恐惧症、强迫症、平复感情创伤后遗症等;同时,舞蹈练习作为一种艺术形式也能帮助正常成人进一步发展其潜能。
舞蹈练习对于女大学生的形体塑造和气质培养具有极大的优势。它通过个人调整身体动作,用新的、积极的动作代替消极的动作,从而帮助女性学生更好的进行情感调节,促进其对情感心智的知觉和平衡,进而建立自觉、自信与自主能力;引导其建立有益于健康的生活行为方式;增强自我容受力、人际交往和沟通能力,弥补个人在成长时期所缺失的心智发育和情感需要,修复成长过程中的心灵创伤并促进其建立与年龄相应的自我形象、行为类型和性别身份感;同时,舞蹈作为一项艺术创造,还能能唤起人心中的美感,辅助个人心智精神潜力的发展和发挥,提高生活质量。
随着各高校硬件设施的不断完善,开展舞蹈练习所需要的场地、器材都可以满足需要,并且舞蹈也是广受女性大学生欢迎的艺术表现形式,这为舞蹈练习的开展提供了必要的条件。本研究试图通过调查研究的方法探讨舞蹈练习这种新方法对改善女性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可行性。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本研究对象来自广州大学城内十所高校(中山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广州中医药大学、广州大学、广东工业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广东药学院、广州美术学院、星海音乐学院)各专业的女大学生,随机抽取在校本科生,以接受舞蹈练习(舞蹈种类包括:现代舞、民族舞、芭蕾舞、街舞、体育舞蹈、艺术体操)≧6个月以上(包括6个月)的女大学生为调查组,以从未接受任何形式舞蹈练习的女性大学生为对照组。对两组同时进行《症状自评量表》(SCL-90)问卷调查。
(二)研究方法
症状自评量表(Symptom Checklist 90,简称SCL-90)由Derogatks,L。R。(1975)编制,80年代引入中国。此表包含比较广泛的精神病症状学内容,如思维、情感、行为、人际关系、生活习惯等,经证实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本研究采用国内学者陈昌惠修订后的量表,共90个条目,9个因子,每个因子反映出某方面的症状痛苦情况,包括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该量表采用五级评分(从1~5级),1=从无,2=轻度,3=中度,4=偏重,5:严重。总分是90个条目的得分之和,作为自编大学生生活压力问卷的效标,同时作为心身健康的指标,SCL-90总分越高,心身健康水平越低。
本研究共发放问卷410份,舞蹈练习组发放205份,回收200份,有效问卷196份,无效问卷4份,问卷有效率95.6%;对照组发放问卷205份,回收201份,有效问卷200份,无效问卷1份,问卷有效率97.5%。
(三)实施程序
问卷测试以团体无记名的方式进行,要求被试仔细阅读指导语,然后按照指导语的要求完成整个问卷。主试全部由研究者亲自担任,全部问卷当场收回。
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受试者分为舞蹈专业和非专业两组,组间比较年龄、年级、生源地,SCL-90总均分和各因子均分用t检验,其结果以均数±标准差表示;其它指标采用卡方检验,其结果以例数(百分比)表示。有显著性差异的变量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计算校正的OR。
三、结果
(一)基本资料
样本中进行舞蹈练习的女性大学生196人,非舞蹈练习的女性大学生200名。两组样本女性大学生年龄均衡,不具有显著性差异(t=1.40,p=0.163)。两组中女大学生的生源地分布不均,舞蹈练习组样本中女性大学生为城镇居民者显著高于对照组(χ2=14.9,p<0.001);舞蹈练习组与对照组女性大学生中被调查者就读年级分布(大一,大二,大三,大四)不均(χ2=23.1,p<0.001):大一学生舞蹈组49人占本组样本量25%,对照组35人占本组样本量17.6%;大二学生舞蹈组51人占本组样本量26%,对照组41人占本组样本量20.6%;大三学生舞蹈组26人占本组样本量13.3%,对照组67人占本组样本量33.7%;大四学生舞蹈组70人占本组样本量35.7%,对照组56人占本组样本量28.1%。
(二)舞蹈练习组与对照组心理健康状况的比较
将舞蹈练习组与对照组调查数据进行方差分析后显示,对照组女性大学生SCL-90量表总均分显著高于舞蹈练习组女性大学生。就各因子而言,在95%的置信区间内,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以及其他因子的均分上,对照组女性大学生均显著高于接受舞蹈练习的女性大学生(p值均<0.001)。
为了解舞蹈练习组和对照组之间的心理障碍发生率是否有差别,所有被调查者按照SCL-90总分等于160认为异常,而各因子均分大于2被认为异常。对照组在总分异常和各因子分异常的发生率均明显高于舞蹈组。总分异常在舞蹈组发生率仅为6.6%,而在对照组为31.0%(粗OR(95%CI)=6.32(3.34-11.96);校正OR(95%CI)=5.44(2.82-10.50)),该结果显示,对照组受试者心理异常的发生率比舞蹈组受试者高5.44倍(校正年龄、年级及生源地影响后)。对照组强迫症状阳性发生率为42.6%,舞蹈组为18.9%,对照组比舞蹈组出现强迫症状的概率高3.7倍,校正后2.07倍;人际敏感因子对照组阳性症状率为34.7%,舞蹈组为9.7%,对照组是舞蹈组的4.95倍,校正后为4.38倍;抑郁因子对照组阳性症状率为37.1%,舞蹈组为8.7%,对照组是舞蹈组的6.20倍,校正后5.29倍;焦虑因子对照组阳性症状率为31.3%,舞蹈组8.7%,对照组是舞蹈组的7.66倍,校正后6.64倍;偏执因子对照组阳性症状率为23.6%,舞蹈组9.2%,对照组是舞蹈组的3.06倍,校正后2.95倍;精神病性对照组阳性症状率为28.1%,舞蹈组3.1%,对照组是舞蹈组的12.35倍,校正后10.89倍;其它因子阳性症状率26.1%,舞蹈组11.2%,对照组比舞蹈组高出2.80倍,校正后2.75倍。其中躯体化和恐怖因子阳性症状出现率对照组和舞蹈练习组比较虽然发病率较高,但相对与其他8个因子显著性较弱。
四、分析讨论
(一)舞蹈练习组与对照组女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
通过比较接受舞蹈练习组的女性大学生SCL-90测试结果与全国女大学生SCL-90常模,可看出从未接受任何舞蹈练习的女大学生与全国女大学生相比较在躯体化、焦虑、敌意、偏执、精神病性5个因子上明显偏高。而与中国正常人SCL-90常模相比则10项因子分均偏高。这说明女大学生作为女性中受到良好教育的特殊群体,她们对自己的要求在不断提高,因此更容易产生强迫倾向,而追求完美的高要求一旦难以实现,就会导致抑郁。而人际关系敏感不仅与女大学生的心理年龄特点密不可分,而且与其心理成熟过渡期的自我接纳和认知偏差有很大关系,当人际关系出现危机,便容易产生焦虑、抑郁情绪,如果不能及时进行调节则会引发更多的心理及精神问题。女大学生在强迫症状因子上的得分高,可见她们的强迫心理也较为突出。而精神病性阳性症状突出则不能排除近期应激性事件或家庭教养方式等的影响,在此并不做深入研究。
对比之下,接受舞蹈练习的女大学生各项因子得分均低于全国女大学生常模,说明她们的心理健康水平显著高于一般女大学生。接受舞蹈练习的女大学生在定期进行舞蹈练习这种身体素质的训练后,躯体各部位更加协调、灵活,躯体生理机能提高。通过舞蹈练习这种非语言的动作表达方式促进了其社会化和融合,女大学生能够更有效地控制情绪并合理地表达情感,从而更有效地减少抑郁及焦虑情绪;并且练习增强了她们身体协调性以及动作能力,使女大学生的自我和身体意识趋于完善,提高了其自尊心,更增加了其人际交往的信心,使其在舞蹈团体中得到更多的社会支持,从而人格发展得更为健康、完善。
(二)舞蹈练习对女性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具体影响
1.舞蹈练习对身体健康的影响
调查结果显示,接受舞蹈练习的女性大学生与从未接受舞蹈练习的女性大学生相比,主观反映的身体不适感明显较少。舞蹈练习作为一种身体运动,要求舞蹈者要进行身体素质的训练,如力量、柔韧性、人体各部位的协调性、灵活性和耐力等等。这一整套全身运动有助于身体各器官系统的全面发展,从而减少了躯体的不适感。并且,根据女性生理特点进行舞蹈练习也有助于预防妇科疾病,如减少经期不适感等。
2.舞蹈练习对思维和注意力的影响
根据舞蹈练习和非舞蹈练习女大学SCL-90量表强迫症阳性得分比较,接受舞蹈练习的女大学生强迫症状显著低于非舞蹈练习女大学生。根据森田疗法,在治疗中应强调“顺其自然,为所当为”。而神经症患者由于总是关注于令其感到厌恶的情感,并不断压抑这种情感而使之得到强化,这样经多次反复而培养起了恐惧的体验。因此,要改变这种状况就需要认识情感活动的规律,承认症状,不必强求改变,也不去压抑和排斥,顺其自然,让其自生自灭。在不去控制不可控制之事的同时,把注意力及能量投向自己生活中有确定意义且能见成效的事情,努力做应做之事;把注意力集中在行动上,任凭症状起伏。因为只有通过实际行动,才会使思维变得更加实际和深刻。舞蹈作为一种以身体为媒介,配合思想和行为的调理方法,如果科学地运用非语言及动作技巧,通过动作素质的平衡改善和音乐艺术的启发指导,不仅能有效地集中练习者的注意力,还能在练习过程中发掘女大学生性格中的长处并重新塑造其健康的行为方式。这正符合森田疗法所强调的“顺其自然,为所当为”。此外,舞蹈练习特有的较为开放轻松的方式更易于被女大学生所接受,容易引起其兴趣及注意。
3.舞蹈练习对人际关系的影响
接受舞蹈练习的女大学生人际敏感的阳性症状出现率低于非舞蹈练习的女大学生。她们能采取更合理有效的方式处理人际关系中所遇到的各种问题。这与舞蹈练习对于肢体表达能力的培养和对练习者认知功能的提高有密切关系。在人际交往过程中,许多肢体语言(体态语言)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运用语言进行沟通、传递信息、交流感情仅仅占到全部信息的一小部分,非语言因素所输出的信息占到65%以上,其中,肢体语言又占很大一部分。有声语言和无声语言(有交际作用的肢体语言)相结合,能促进交际的顺利进行,并使人际交往过程更形象、更生动,同时能规范交际行为的正确性。对于女大学生来说,舞蹈练习还能够帮助其保持健康、优美的形体,进而帮助其克服对于自己的错误评价,增强其在交往过程中的自信心。同时,舞蹈练习作为一种艺术表达,能够帮助练习者更加充分地发掘自己的内在潜质,增强其自我接纳水平和自我效能感。
4.舞蹈练习对情绪情感的影响
引起焦虑、抑郁的原因众多,如沉重的学习负担和经济压力,人际交往和就业的烦恼等,且女大学生正处于达成自我认同的关键时期。她们中不少会因为自己的体型与外貌而产生审美焦虑。在自我知觉障碍,首先是场依存性认知倾向心理学的有关实验中证明多数女性具有场依存性,致使她们在判断问题时不易进行独立思考。在审美和自我评价中,过分重视别人的意见,都使女大学生更容易焦虑、抑郁,常表现出烦躁不安、坐卧不宁、思维受阻、睡眠障碍、食欲不振,或者情绪低落,对事物提不起兴趣,记忆力下降等。而在舞蹈练习过程中,舞蹈动作的学习能使练习者将注意力集中在肢体活动上并激发其学习兴趣及动机;且适当的体能消耗也是消极情绪发泄的良好途径。
5.舞蹈练习对社会适应性的影响
SCL-90量表中精神病性的10项题目主要是反映幻听、思维扩散、被洞悉感等精神分裂样症状。精神分裂症的发病机制主要有遗传因素、神经生化、脑结构异常、神经发育异常、精神生理改变和社会心理因素。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早期干预对于预防和预后有一定效果。国外有案例研究表明,舞蹈心理治疗能提高成人精神病患者的社会性和适应性。多数在校女大学生出现精神分裂样症状多由于阶段性应激事件导致较大情绪波动,或者因为生活环境改变、人际交往不良等因素,严重者发展为急性精神分裂症。对于在校女大学生这个群体,舞蹈练习这种非语言的创造性表达方式不仅能帮助个体充分抒发各种情绪,同时能提高个体的社会适应能力,使其在团体舞蹈练习中获得更多社会支持。因此,舞蹈练习组女大学生精神病性症状显著低于普通女大学生。
6.舞蹈练习对睡眠、饮食改善的影响
睡眠是在中枢神经系统调节下,机体在正常状况下处于最低代谢状态的一种周期性生理现象。睡眠需要在个体间差异较大,与年龄、性别、神经类型、性格、活动强度、情绪状态等多种因素有关。睡眠障碍在各种人群中的患病率也有显著差异。据报道,15%~30%的成人和10%~23%的青少年有不同程度的入睡、再入睡困难及早醒等睡眠质量问题。国外许多报道指出,失眠者往往伴有情绪障碍,特别是抑郁、焦虑、敌对、紧张及易激惹等。很多资料亦显示,随着睡眠质量的降低,其组内焦虑,抑郁者所占比例升高,呈显著正相关。当个体在情绪低落、焦虑、紧张、激动时进食会感到紧张、焦虑、不安、内疚或羞愧,通常会出现饮食上的不协调,即厌食或暴食。舞蹈练习配合音乐,通过调合、参与、引导前语言及无法言传的身心行为障碍,让练习者处于一个和谐的环境中,充分伸展肢体,或发泄消极情绪,进而起动人性的健康潜能,而不偏重于处理病状问题。调动人性的内在动力,整理应用,这样便能充分消除、减轻焦虑或压抑的症状和减少体能的消耗,从而有助于夜间睡眠质量的提高,起到调节睡眠饮食的作用。当睡眠和饮食规律时,焦虑、抑郁、强迫等情绪也就随之减弱了。
五、结论
1.本调查中从未接受过舞蹈练习的普通女大学生的SCL-90量表结果显示,焦虑、抑郁、强迫、人际关系敏感、精神病性、躯体化6个因子得分均高于全国常模,说明她们较多出现躯体化、焦虑、抑郁、人际关系敏感、及精神病性相关的症状。女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值得进一步关注。
2.校正年龄、年级、生源地对女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后,研究结果显示,接受舞蹈练习的女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显著高于未接受过舞蹈练习的女大学生。
3.接受舞蹈练习的女大学生SCL-90量表结果显示,在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9个因子,的阳性症状出现率均显著低于未接受过舞蹈练习的女大学生,说明舞蹈练习对于女大学生心理健康有明显的调节作用。
4.舞蹈练习作为调节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新方法、新手段,可以在高校进一步加以研究并应用推广。
5.本研究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展开,尽管问卷采用信效度较高的症状自评量表(SCL-90),但是调查过程中仍出现了被调查者态度不认真做题或不仔细的情况,故对数据结果有一定影响。同时,SCL-90量表只是对一周内症状作出自我评定,不能完全满足本研究对舞蹈练习对心理健康具有某种长期效果的假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