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战役,是指人民解放战争过程中的辽沈战役、平津战役和淮海战役。
辽沈战役于1948年9月12日打响。战役前,国民党卫立煌集团共55万人分别聚集在长春、沈阳和锦州3个孤立地区。中共中央和毛泽东从整个战局出发,认为同国民党军进行战略决战的时机已经到来,决定把战略决战首先放在东北战场,并制定了攻克锦州、将国民党军封闭在东北,各个歼灭的作战方针。
10月10日,东北野战军在锦西蒋军援军北进的唯一通道塔山展开了阻击战。15日中午12时,蒋军败退,战斗结束。东北解放军攻克锦州后,决定集中主力在沈阳至锦州歼灭“西进兵团”。随后,被长期围困在长春的国民党第六十军于10月17日起义,新编第七军也放下武器投诚。21日,长春宣告和平解放。11月1日,攻城部队向沈阳市区发起总攻。2日,将沈阳占领,歼灭国民党军13万人,俘获国防部派驻东北“剿总”中将黄师岳、第五十三军副军长赵振藩等27名将级军官。东北“剿总”中将副参谋长等66名高级军官投诚。12月2日,解放军一部向营口市发起攻击,经过3小时的激烈战斗,将营口攻克,歼国民党军队14万余人。辽沈战役全部结束。
1948年11月6日,解放军华东、中原野战军联合发起淮海战役。淮海战役共进行了65天,人民解放军以13万人的伤亡为代价,全歼国民党军一个“剿总”司令部、5个兵团部、56个师,其中有4个半师起义。至此,蒋介石在华东、中原战场上的主要力量和精锐部队已全部让我军击溃。解放南京、上海及武汉重镇,已指日可待。
1948年11月中旬,中共中央军委为防止蒋介石将平、津地区之嫡系军队撤至长江防线,便更加明确地提出了抑制傅作义集团于华北地区的作战方针,并决定提前发起平津战役。
1949年1月15日,解放军将天津占领,全歼守敌13万,俘陈长捷等高级将领29人。天津解放后,人民解放军包围北平城,为了维护古都风貌,使人民免遭战火离乱,平津前线司令部司令员林彪向北平守军最高长官华北“剿总”司令傅作义发出关于和平解放北平的公函。傅作义见国民党大势已去,不可挽救,同意进行谈判。22日,傅作义率部按协议撤离市区。北平和平解放。平津战役就此结束。
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从1948年9月12日开始到1949年1月31日结束,历时142天,共歼灭国民党正规军144个师,非正规军29个师,合计154万余人。
这次大的战略决战结束后,蒋介石国民党集团赖以维护其反动统治的主要精锐部队基本消灭殆尽,国民党反动集团从此陷入土崩瓦解之中,中国革命已处于胜利的前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