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历史上的那些事
34501300000009

第9章 城濮之战

城濮之战发生于鲁僖公二十八年(公元前632年),它是春秋时期晋、楚两国为争夺中原霸权而进行的第一次战略决战。在这场战争中,楚军在实力上占有优势,但是由于晋军善于“伐谋”、“伐交”,并在战役指导上采取了正确的扬长避短、后发制人的方针,从而最终击败了不可一世的楚军,“取威定霸”,雄踞中原。

春秋时期,大国争霸,最先崛起的是东方的齐国。齐桓公死后,齐国内乱不已,霸业遂告中衰。这时,位于长江中游地区的楚国乘机向黄河流域扩展势力,并在泓水之战中挫败宋襄公图霸的企图,将自己的势力范围发展到长江、淮河、黄河、汉水之间,控制了郑、蔡、卫、宋、鲁等众多中小国家。

正当楚国势力急剧向北发展的时候,晋国也兴盛了起来。公元前636年,长期流亡在外的晋公子重耳历尽艰辛,终于回国即位,是为晋文公。他执政后,对内修明政治,任贤使能,发展经济,崇俭省用,整军经武;对外高举“尊王”旗帜,争取与国,从而逐步具备了争夺中原霸权的强大实力。

晋国的壮大崛起,引起了楚国的严重不安。两国之间的矛盾因此日趋尖锐。而围绕对宋国的控制权,终于导致了这一冲突的全面激化。

接着,晋军攻打曹、卫两国,原来的意图是想引诱楚军北上,然而楚军却不为所动,依然全力围攻宋都商丘。于是宋国又派门尹般向晋告急求援。晋、齐、秦三大国结成联盟,楚成王为避免与晋军冲突。他告诫成得臣,凡事要量力而行,适可而止,知难而退。

但是成得臣却骄傲自负,仍坚决要求楚成王允许他与晋军决战,楚成王优柔寡断,同意了成得臣的决战请求,希冀他侥幸取胜;但是又不肯给成得臣增拨充足的决战兵力,只派了西广、东宫和若敖之六卒等少量兵力前往增援。

晋文公见楚军向曹都陶丘逼近,为了避开楚军的锋芒,选择有利的决战时机,诱敌深入,后发制人,遂下令部队主动“退避三舍”,撤到预定的战场——城濮一带。

公元前632年4月4日,在城濮地区的决战中,晋军针对楚军的弱点,采取了先击其侧翼,再攻其中军的作战方针,有的放矢发动进攻。晋下军佐将胥臣把驾车的马匹蒙上虎皮,出其不意地首先向楚军中战斗力最差的右军——陈、蔡军猛攻。楚右翼就这样迅速被歼灭了。

接着晋军又采用“示形动敌”,诱敌出击,而后分割聚歼的战法对付楚的左军。晋军上军主将狐毛,故意在车上竖起两面大旗,引军后撤。同时,主将栾枝也在阵后用战车拖曳树枝,飞扬起地面的尘土,假装后面的晋军也在撤退,以引诱楚军出击。成得臣不知是计,下令左翼军追击。晋中军主将先轸、佐将郤臻便立即指挥最精锐的中军痛击楚左军。楚左翼遭此打击,完全陷入了重围,很快也被消灭了。

成得臣此时见其左、右两军均已失败,大势尽去,不得已下令中军迅速撤离战场,才得以保全中军。楚军战败后,向西南撤退到连谷,成得臣旋即被迫自杀。城濮之战就此以晋军获得决定性胜利而告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