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文”
子曰:吾未见刚者。或对曰:申枨。子曰:枨也欲,焉得刚?
——《论语·公冶长》
“译 文”
孔子感慨地说:“我没有见过刚强的人。”有人回答说:“申枨就是这样的人。”孔子说:“申枨贪欲太多,怎么可能刚强呢?”
林则徐有一副对联: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有容乃大,出自《尚书》。无欲则刚,出自《论语》。就是孔子所言:枨也欲,焉得刚?
孔子说“无欲则刚”,此言不虚。如果我们在某一方面有欲望,那这种欲望就有可能被别人所利用。如果贪色,有求之人就可能诱之以色;如果贪财,别有用心之人就会诱之以财;你喜好什么,他就给你什么。当看到鱼儿因贪吃而上钩时,我们会笑鱼儿太痴。但假如我们不能抑制自己的欲望,我们同那些鱼儿其实也没有什么两样。
清朝乾隆年间大贪官和珅官至大学士,想当初招权纳贿,声势显赫,后受参劾,被赐死后,衣带中还留有一首七绝诗:“五十年前幻梦真,今朝撒手撇红尘。他时睢口安澜日,记取怀才误自身。”和珅的临终“绝唱”是一种迟到的醒悟,对国家和自己都于事无补。
被人们称为“三光书记”的一位贪官,在担任一个县的县委书记期间,“把官位卖光,把财政拨款捞光,把看中的女人搞光”,那不是无尽的贪欲又是什么呢?
人不可能一点欲望都没有,像个木头人,但不能有过分的欲望。没有贪欲,就可以做到“软硬不吃”,坚持自己做人的原则,至大至刚。而一旦有了贪欲,不是“吃人家的嘴软,拿人家的手短”,就是“英雄难过美人关”,哪里还算什么刚毅的男子汉呢?
和珅 (1750~1799),原名善保,字致斋,清朝大臣。在历史上,他的名字几乎成了大贪官的代名词孔子认为,贪欲太过强烈的人不免为私利屈己,所以绝做不到刚。不过,历史上,也有许多人做到了刚强。东汉时的董宜就是一位。
董宣任洛阳令。东汉光武帝的姐姐湖阳公主有一奴仆杀了人,在湖阳公主包庇下逍遥法外。
董宣一次拦住公主车驾,命奴仆下车,就地正法。公主便向光武帝申诉。光武帝大怒,召董宣,要用竹板将他打死。董宣说:“陛下今日纵容恶奴杀好人,又如何治理天下?我不需竹板打,请让我自杀。”说完,头撞柱子,血流满面。
光武帝连忙叫宦官拉住他,让他向公主叩头谢罪。董宣坚持不叩,光武帝就叫宦官强按他的头,董宣两手撑地,就是不低头。光武帝实在没办法,只好作罢。董宣由此得了个“强项令”的美称。
以虎门销烟闻名中外的清朝封疆大吏林则徐,便深谙“无欲行自刚”的道理。他以“无欲则刚”为座右铭,历官40年,在权力、金钱、美色面前做到了洁身自好。他教育两个儿子“切勿仰仗乃父的势力”,实则也是本人处世的准则。他在《自定分析家产书》中说,“田地家产折价三百银有零”、“况目下均无现银可分”,其廉洁之状可见一斑。他终其一生,从未沾染拥姬纳妾之俗,在高官重臣之中是少见的。
像董宣、林则徐这样的人,都可说是“刚”。人类的一切烦恼都源于贪欲,因为贪欲是无限的,而能得到满足的贪欲是有限的,所以我们一生烦恼不断。他们之所以能做到“刚”,是因为他们心里没有那么多的贪欲,或者说能克制自己的贪欲。例如董宣,你即使是公主,我不求官,我不求财,我只求法律公道,我凭什么怕你啊!做人不能没有这种“刚”,否则,就是软骨头,就不能立于世上。
做官与经商,都要克制自己的欲望。经商就怕一开始就在心中膨胀出一个很大的贪欲。这会使人变得浮躁,而不去脚踏实地赚钱。或者说因为贪欲,而不遵守自己经商的原则,总想着一口气吃成个胖子。企业家是不能缺乏实干精神的,任何怠惰都可能导致经济上的损失。没有天生的百万富豪,要想开创一番大事业,就必须亲力亲为、戒贪戒躁,从最基本的做起,经受最艰苦环境的考验。只有这样,你才能经垒土之末,成千尺高台。
有的人,就是抓住了人性中的贪欲做文章,使得一些企业家贪小便宜吃大亏,上当、上钩,深陷泥潭而不能自拔。这样的企业家,已经失去了“刚”的勇气、“刚”的凭借,只能任由别人,以蝇头小利牵着鼻子走。
每个人为政、经商、求学、生活都有自己的原则。只有克制自己无限膨胀的贪欲,才能做到坚守原则,才能做到“刚”,才能得到最好的结果,最终才能成就事业。我们所应拥有的“刚”,是在大是大非上坚持真理、坚持原则的“刚”,而不是不分青红皂白,不管具体对象,都一概犟脾气,一概固执己见,一概认死理。
生活中,与人相处,原则问题当然应该刚硬坚持,寸步不让。但非原则问题,大可不必“一根筋”、犟到底,也不能“得理不饶人”。否则,除了把人际关系搞僵,让本可换个方式解决的问题走入死胡同外,又有什么好处呢?
好刚,没错,但还要好学。知道什么情况下应该“刚”,什么情况下则需要“柔”,需要灵活。性格刚强的人,要注意避免刚愎自用,骄傲粗暴,固执己见。只有刚柔相济,才能真正获得成功的人生。
人类的一切烦恼都源于贪欲,因为贪欲是无限的,而能得到满足的贪欲是有限的,所以我们一生烦恼不断。壁立千仞,无欲则刚。做到刚强,就可以立于世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