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论语》品读
34502900000068

第68章 和而不同,和而不流

○译文

孔子说:君子普遍团结人而不只是和少数几个人亲近,小人只和少数几个人亲近而不普遍团结人。

这里孔子讲的是如何与人交往,如何处理人际关系的问题。“周”和“比”都有与他人亲近交往的意思,二者的区别在于,“周”有广泛、普遍的意思,“比”有亲密、狭小的意思;“周”是以一种大公无私之心进行交往,“比”是以一种结党营私之心进行交往。

君子与人交往广泛,都以公义之心待人,毫无私利之心;小人与人交往亲密,都以私利之心待人,毫无公义之心。君子以道义为准则与人交往,所以有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小人喜欢结成小圈子,不会融入大集体。

朱熹在《论语集注》中说:“君子小人所为不同,如阴阳昼夜,每每相反。然究其所以分,则在公私之际,毫厘之差耳。”君子出于公心,小人囿于私利。出于公心所以能胸怀宽广,纳百川而归于海,搞团结而不搞拉帮结派。出于私利所以就心胸狭窄,结党营私而排除异己,搞宗派主义而不讲道义原则。

有一句顺口溜:“三五成群搞帮派,看谁不爽就淘汰;同志之情弥足惜,制造隔阂不应该。”说的就是职场上的拉帮结派,这在古时候,也许就是小人之间的“朋党”。 欧阳修在《朋党论》里说:“小人与小人,以同利为朋”,“小人所好者利禄也,所贪者,货财也。”凡是拉帮结派的,其出发点总是为了“营私”。他们相互利用,彼此勾结,形成了一个“小圈子”。

唐朝诗人元稹,虽为名诗人,后且身居高官,以人品论并不见重于世,曾被陈寅恪先生讥讽为“巧婚”、“巧宦”。元稹为后世留下了许多传诵千古的佳作,但他的人品和文学成就形成了反比。他的诗文中多有对忠贞感情和高尚品德的描写,例如“唯将终夜常开眼,报答平生未展眉”(《遣悲怀》三),用来表达对伉俪情深却人鬼殊途的哀思。还有“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离思》),曾经深深地震撼多少人的心灵。但是,如果你了解了元稹的一些真实故事后,元稹的形象就会陡然渺小了起来。

元稹创作的传奇爱情小说《莺莺传》,主人公就是元稹和他的姨表妹妹崔莺莺,故事的结局远比后来王实甫的《西厢记》来得凄惨。元稹为了仕途通达,在已故相国小姐崔莺莺和现任京兆尹的小千金之间作出了选择。尽管前者貌若初开之牡丹,秀若清晨之露珠,又兼才艺双绝,元稹费尽心机苦苦追求而得之,并与之山盟海誓在前,可是,身为庶民士人的元镇,看懂了官场游戏规则之后,求取功名的欲望让他丧失道德操守,选择了从未谋面的当朝权贵之女韦氏,典型的攀附权贵。

元稹的《遣悲怀》和《离思》都是悼念亡妻韦慧丛所作,写出了夫妻情感的至死不渝,文意高雅动人。可实际上呢,韦氏死后不到两年,他便在江陵纳裴淑为妾,违背了他写诗的诺言。这也许算不了什么,但是当他飞黄腾达,以监察御史的身份入蜀后,便迷恋上了蜀中才女薛涛。之后他到江浙任官,又看上了另一个才女刘采春,而此时刘已经是有夫之妇。刘采春擅长唱歌,不但高歌声彻云霄,而且余音绕梁不绝,真有“半入江风半入云”的深趣。元稹立刻被刘采春迷住了,将薛涛抛在脑后。他与刘采春相狎7年,薛涛在近20年清淡的生活之后,孤独终老。

当年“诗鬼”李贺参加进士考试,主考官就是元稹,因为李贺少年就很有才名,元嫉贤妒能,利用权势,硬是取消了李贺的考试资格。这才使得一位天才诗人李贺空怀“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的壮志,终身落魄,短命而亡。曾有后人评价元稹为“诗中才子,人中鬼魅”,由此也可以看出元稹的人品。

元稹为官,喜钻营结党。与其爱情道德同样的,为了当稳官,当大官,元稹完全抛弃了他刚出道时的正直和锋芒,不顾廉耻地投靠当权的宦官和弄臣,终得人臣之极,当上了宰相。

公元821年7月,成德节度使田弘正被部将王庭凑勾结牙兵杀害。王庭凑自称留名。唐穆宗令魏博、横海、昭义、河乐、义武诸军往讨。军队虽然不少,但因缺乏统一指挥,各路将帅各自为战以致战果不大,两军形成胶着状态。唐穆宗派裴度为镇州四面行营都招讨使,前往督战。

这时,元稹为迎合穆宗的“销兵”之议, 写了《连昌官词》,说什么“努力庙谋休用兵”。他反对裴度主战的布置,便和宦官魏宏简里外勾结, 阻挠裴度的规划实现。裴度发觉后,非常气愤,连上三表,要求朝廷召集百官集议。穆宗不得已把魏宏简降为弓箭使,元稹也被解去翰林学士。

白居易是元稹的好友,此时他对元稹的行为也看不过去了,他曾写诗暗示过他:“身外名徒尔, 人间事偶然。”白居易希望元稹在名利面前应该有所控制。

公元822年2月,元稹做了宰相,他有意要解除裴度的兵权,便怂恿穆宗罢兵。穆宗听从了元稹的意见,诏除裴度为东都留守,判东都尚书事。

白居易目睹了元稹为了权利明争暗斗,不肯尽心为国家效力,和宦官魏弘简等勾结,与裴度失和,当年“有节秋竹竿”的伟丈夫、自己的知己、诗友,竟变成如此的庸碌势利小人,令他心情十分烦闷。他对元稹打击裴度的作法极为愤慨,于是上《论请不用臣表》,揭露元稹:“臣素与元稹至交, 不欲发明。伏以大臣沈屈,不利于国,方断往日之交,以存国章之政。”白居易的这种不以私害公的精神,实在让人钦佩。

《新唐书·元稹传》结语说:“稹始言事峭直,欲以主名,中见斥废十年,信道不坚,乃丧所守。附宦贵得宰相,居位才三月罢。晚弥沮丧,加廉节不饰云。”此论较为公允。

孔子在《论语·卫灵公》里说:“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矜而不争是庄重自尊,却并不骄傲自满。君子是合群的,虽然他内心里庄重、庄严不可侵犯,但他在一大群人里头却从来不争。同时,他也决不拉帮结派,谋取私利。这也就是孔子在《论语·子路》里所说的:“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人,因为相同而联结,因为相异而成长。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性格、目标、做事方式、生活习惯,因此,我们不能苛求他人与自己各方面都相同。一个人应有“和而不同”的胸襟心态处世,方能站得高远。

但是,我们还应该做到和而不流,不能因为交朋友丧失了自己应有的立场,或是受他人影响而迷失人生的方向。与人要和,但不要同流和污,不要同流结派。保持自己的本色,做到“和而不流”是一个很高的境界。

⊙原文

子贡问君子。子曰:先行,其言而后从之。

——《论语·为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