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主大婚后不久,和珅就碰上了一件十分棘手的事情。内阁学士尹壮图给乾隆写了份奏折,提出了“议罪银”制度的不妥。
尹壮图字万起,云南蒙自县人,七岁入私垫读书,乾隆二十八年(1763)中举人,次年中进士,历任刑部安徽司主事、吏部文选司员外郎、考功司郎中、礼部交际司郎中、太仆寺少卿等官职。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尹壮图被擢升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因办事认真细心得到乾隆赞许。
乾隆一见是尹壮图的折子,连忙展开认真阅读起来。这一读,他的脸上立即布满了阴云,下令将和珅叫进宫来。
“和珅,我这里有道折子,你看看。”见到和珅,乾隆并不多说什么。
和珅见皇上的表情十分严肃,就知道定是发生了什么大事,连忙接过折子看了起来。这一看,和珅也是眉头紧皱。
尹壮图在奏章中陈述,“罚银”助长了地方官公开贪污,恶劣官吏借此加重向地方百姓勒索,稍为清廉的官吏只好向四方同僚求助,造成互相“曲为庇护”的弊端。这反而加重了贪污,造成各地亏空累累。
“皇上,尹壮图可有实证?”和珅问。奏章揭露了各省督抚老底,倘若果真确有实证,那么不仅这些封疆大吏保不住官职,自己也会被牵扯进去。
“怎么,你认为尹壮图所奏不实?”乾隆皇帝原本对尹壮图所奏毫不怀疑,如今和珅一问倒让他犹豫起来。
“奴才并不是怀疑尹大人所奏不实。只是,尹大人是礼部侍郎,只主管礼仪事物,吏治状况如何没有责任发表意见。如今他不过是一次例行的巡视,就说朝中吏治腐败,只怕言过其实。”和珅连忙说出了自己的见解。
“嗯。”乾隆听了点了点头,“不过,作为朝中官员,他对吏治提出意见也无不可。”
“皇上,只是奴才很想知道,尹大人在奏折中说有官吏勒索百姓,那这官吏到底是谁?好多官吏向同僚求助,官员之间曲为庇护,这又是谁?又有哪一省的府库亏空?倘若没有实据,道听途说,岂不是在沽名钓誉?所以,恳请皇上下令,让尹壮图一一指实。”和珅可不想轻易低头。
“朕也有这想法,怕尹壮图有些言过其实。那就按你的意思办,让他指明违法督抚的姓名,据实上奏。”在乾隆看来,尹壮图的奏折可能有些危言耸听,便采纳了和珅的意见。
尹壮图接到圣旨,见皇帝让他据实陈奏,认为自己的机会终于来了,连忙奋笔疾书,将自己巡视途中发现的情况一一禀奏。他在复奏中写道,各省督抚声名狼藉,吏治废弛,自己在经过直隶、山东、河南、江浙、广西、贵州等地时,发现商民大多有意见。不仅如此,各省风气都是如此。
“哥哥,这样据实陈奏恐怕不妥。咱们兄弟官职不高,怎能与这些封疆大吏相抗衡?只怕如此禀奏会惹来祸事啊!”尹壮图的弟弟尹英图见状,很为哥哥担心。
尹英图虽然官位不及哥哥,但为人处世要比哥哥还要老练,也更懂得官场的一些为官之道。尹壮图陈奏中将所有封疆大吏都列为打击对象,如此树敌怎能应付得来?
“你就不必代为兄忧虑了,为兄早就做好了掉脑袋的准备!”听了弟弟的话,尹壮图大义凛然地说道。
“哥哥,你这又是何必?”尹英图十分不解。
“既然入朝为官,自然要尽心竭力为朝廷办事。这‘议罪银’制度实在荒唐,各省督抚大员犯了过失之后,只罚他们若干银两,有的甚至自愿交纳罚金。这对那些多行不法的官员来说,无异于为他们的罪行找到了借口,使他们可以肆无忌惮地胡作非为。倘若皇上不废除这一制度,只怕这国家要亡了啊!”尹壮图悲愤地说道。
“可是,哥哥……”尹英图仍旧不肯放弃。
“你就不用再劝了,为兄主意已定。倘若这次果真遭遇不测,你一定要好好奉养母亲,家中一切事情,都要倚仗你了!”尹壮图拉着弟弟的手,坚决而悲凉地说道。
“哥哥……”尹英图见自己多说无用,已经哭得泣不成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