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怀才纳贿“二皇帝”和珅
34511000000036

第36章 严打文化“反动分子”

没过多久,和珅又被准许在紫禁城骑着马随便溜达。紫禁城能是随便溜达的地儿?何况还大摇大摆地骑着马。这是只有特殊战功的人才能享有的,就连乾隆的大爷、叔叔、儿子们都没享受过。可是,乾隆竟然破格赏赐给了只有26岁的和珅。

“到底是怎么回事?”海成得知这些消息后,开始忐忑不安起来,连忙问报信的人。

“我听说,和珅陪皇上在御花园里读书,两个人边读边谈地谈了一个下午,和珅站得腰酸背痛。可他偏说自己有老寒腿,皇上一听就赏赐他紫禁城骑马了。”报信的人小心地答道。

“皇上读书他都要陪在身边?就因为腿站得酸了就要赏赐紫禁城骑马?老年痴呆啊!”海成听了十分嫉妒,一时竟口无遮拦发起了牢骚。话一出口他才意识到了自己的莽撞,忙解释道:“和珅这个人就会讨好上头。腿脚不适的官员多了,他没打过仗,没立过功,怎么能在紫禁城骑着马溜达呢!”

“奴才在京城里也经常听人这么说,可是上头的旨意谁敢违抗。他可是皇上面前的红人,谁敢惹啊!”报信的人是海成安插在京城的卧底,这些关于和珅的消息都是他打探来的。“老爷,京城里很多大臣都巴结和珅。依奴才之见,老爷还是去活动活动吧!奴才听说这个和珅很爱财,要不您也……”报信的奴才又建议道。

“活动什么?我堂堂的巡抚怎能搭理那种小人!你再仔细地打探一下,有什么消息快快来报。”海成厌恶地打断了这个建议。

其实,海成不是不想活动活动,只是自己曾经跟和珅叫过板,怎好再去讨好?那样不仅会惹得众人讥笑,只怕和珅也不会让他好看。可自己又该如何保住官位?又该如何讨皇上的喜欢呢?海成左思右想,终于想到了一个绝妙的法子,那就是狠抓文化“整顿”。

在专制统治时期,统治者最注重对文化的控制了。满清是异族入关,更注重控制汉人的思想。因此,在满清初年,便开始大兴“文字狱”。

到了乾隆时期,“文字狱”有增无减。乾隆本身好以文化人自居,好以诗人雅士面目示人,他搜肚刮肠地拼凑诗句,也费尽心思地琢磨别人的诗文。乾隆以自己的好恶和“误读”来对待从事文字工作的人,并狠抓文化整顿——兴起“文字狱”,目的在于震慑“地下”反清力量。

清朝文字狱的罪状由上头对文字歪解而起,证据也就由上头想当然,怎么歪解怎么成。一字一句读着让上头皱眉撇嘴,认为有含沙射影、指桑骂槐、借古讽今之意,便可构成罪行。你说乾隆是个热爱文化的人嘛,他恰恰又是个对文化人打击迫害最厉害的家伙!

海成摸准了乾隆的脾气,所以他打算再次掀起一件大案。可从哪下手呢?

正愁没有招儿,天上掉下个粘豆包儿。一天,一个小混混王泷南告密,说举人王锡侯删改《康熙字典》,另刻《字贯》一书,此行为与叛逆无异,请求将他治罪。

王锡侯本名王侯,是一个老实本分的读书人,因怕自己的名字给领导添堵,就改名锡侯。他三十八岁时中得举人,赴京参加会试屡屡受挫,九次考试九次落榜,考到60多岁了仍是个老举人。

王锡侯才华有限,却无自知之明,他不甘心就这么默默无闻地过一辈子。于是,他另起炉灶,立志著书,以求名扬后世。经过勤奋笔耕,居然写出了十几部书,但这同乾隆的“御制诗”一样,数量多,质量差,无一部能流传于世。

《字贯》便是王锡侯的“代表作”之一。在这部书中,王锡侯以《康熙字典》为蓝本,将《康熙字典》所收的字按天、地、人、物分类,重新编排而成。《字贯》出版后,不仅没给王锡侯带来名和利,反而给他带来了塌天大祸。

向王锡侯发难的王泷南与王锡侯是同族,曾因犯罪被政府劳教,不久,他成功越狱逃回家。在动不动就株连九族的时代,王锡侯生怕受到王泷南的牵连,便同乡里的几个人将他再次扭送到衙门。

多年后,王泷南被释放,便成了一条疯狗,逮谁咬谁。他听说《字贯》刊印,就立即前往官府禀报,咬定王锡侯没安好心,竟敢诬蔑贬低国家前领导康熙帝。

海成接到举报后,立即命令逮捕王锡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