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搞定家中小大人
34511400000054

第54章 得到越多,越不知足

家长爱孩子的表现,往往是对他们的要求无节制地满足。就单说孩子的玩具,只是枪类玩具就有好几种,什么水枪、机关枪、小步枪,简直可以开个玩具兵工厂:车类玩具有吉普车、小轿车、火车……但是即使这样,还是不能满足孩子对玩具的需求。

不知道家长有没有发现孩子的一个特点,他们从来不会记得家里都有哪些玩具,只要在某处看到一个样式漂亮、新颖的玩具,即便是家里已经有了,孩子还是渴望得到个新的。可能有家长大方地说: “只是孩子玩的东西,没多少钱,何必那么小气呢?”

我觉得这是家长只关注到孩子暂时的高兴,却没看到这样教育的结果。人的欲望就像一个无底洞,这山望着那山高,永远不会满足于现状。孩子也是如此,家长对孩子的要求在第一时间满足,对孩子的要求一再退让,家长会发现越是这样对待孩子,孩子的坏习惯也越来越严重。如他们的要求会更加多,对家人越来越不尊重,更爱发脾气。而且,现在的孩子花钱如流水,买东西从来不考虑家庭承受能力,家长对他们爱的付出,得到的却是他们坏习惯的回报,这是为什么?

因为贪婪。

德国剧作家、文艺理论家莱辛的寓言故事《仓鼠和蚂蚁》对贪婪的下场作了很好的诠释。

“可怜的蚂蚁们,”一只仓鼠说,“为了屯集这么一点粮食,你们千辛万苦地劳作,忙活了整整一个夏天,这值得吗?真该让你们看看我的储备粮。”

“听着,”一只蚂蚁回答道,“就因为你储藏的粮食比你所需要的多得多,所以人类才要把你从泥土里挖出来,把你的粮仓掏空,让你用性命来替你那贪婪的强盗行为赎罪。他们这样做太合理了!”

古今中外,有多少才子能人被贪婪所害?教育是个很用心的工作,家长不用心去做,就会对孩子贻害终生。在孩子小时候,家长无节制地为孩子买这买那,对孩子的需要有求必应,这表面上是对孩子的爱,而这爱却是过了度。家长不要认为孩子大了会控制自己,世界上的新鲜玩意一天比一天多,今天孩子向你要…架玩具飞机,明天他就有可能向你要一架真飞机。当孩子想要的谁也给不了时,家长还能满足孩子的要求吗?贪婪的思想已经在孩f思想中扎根成长,想彻底根除难上加难。

2010年的冬天,我和同事坐车去百货大楼购物。在公交车上,一个小男孩因为偷乘客的钱包被抓。当一大帮人拧着小男孩的胳膊时,我发现那男孩竟然是我邻居家的孩子。我大为吃惊,走上前问怎么回事。男孩一看是我,低下了头。

旁边的男人说:“你认识他吗?刚才急刹车时,他想偷我包里的钱,现在就把他送派出所。”男人让公交车在派出所站点停下,他把男孩送到了派出所。我连忙也跟着他们下车,并给男孩家长打电话。

过了一会儿,男孩家长火急火燎地赶过来,他不敢相信自己的孩子竟然去偷东西。但事实确实如此,派出所民警见只是个十来岁的孩子,只好交给家长进行教育了。

后来,这位家长到我家聊天,我问他知道孩子为什么要那样做吗?家长说:

“孩子前几天非要买辆山地越野自行车,他要的那款一千多块钱,我答应他发工资时买,可孩子说什么也不等,跟我闹了几天别扭,可我没想到他竟然去偷。

唉!我教育的失败啊!小时候,他要什么,我就给什么,怎么也没想到他现在想要什么就要立刻得到,否则就耍脾气。以后,可怎么教育啊?”

此刻的家长,怎么也想不到当初对孩子的无尽满足换来的是孩子的偷盗行为。正如苏联教育专家马卡连柯说:人们常说因我是母亲,我是父亲,所以一切都应“让给”孩子,为孩子牺牲一切,甚至包括自己的幸福,这实际上是父母送给孩子最可怕的礼物。

可见,家长对孩子毫无节制地满足是一种错爱的表现,这种行为本身就间接地剥夺了孩子的满足感,导致孩子缺失了控制自我欲望的能力。他们心里想什么就去做什么,甚至明知是不对的事也要去做。而且,无节制地满足孩子的要求,压抑着孩子的自然发展,使孩子从小就具备的独立性在慢慢减弱,而依赖感、不讲理的骄纵性却是越来越强烈。此外,这种行为还会严重妨碍儿童的才智发挥,削弱他们的求知欲、责任感和成就感。因为孩子会觉得获得需要是一件非常容易的事,他没有经历过得到某件东西之前漫长而强烈的渴望,也没有感受过经过一段不懈的努力才得到后的成就感。当这种简单的获取需要的方法养成一种习惯后,孩子便会形成一种心理趋同的倾向,想要什么,他们不会去努力拼搏,而是只想着天上掉馅饼的好事。

由此可见,家长不要事事都满足孩子,而要看孩子的要求是否合理。若是合理,家长应给予满足;否则,家长要耐心引导孩子,让他们明白家长不能满足他们的原因,而不是粗暴地阻止。当然,很多孩子无法理解家长的良苦用心,往往会用不吃饭、哭闹等方法来“胁迫”家长答应其要求。这个时候家长要“狠”下心来,无视孩子的“威胁”,一定要做到坚决抑制孩子的“伎俩”,不能因为心慈手软而让其得逞,否则,孩子更会肆无忌惮地用同样的方法达到他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