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专家对北京1800多名家长,用近3年的跟踪调查得出结论:有三分之二的家庭存在对子女教养不当的问题。大多数父母对孩子期望值很高,物质和精神都付出很大,但收效甚微。心理研究专家认为,问题的关键就是家长对子女教育不当,没有—套科学的方法,只是在盲目地、自以为是地教育孩子。
很多家庭有一种错误的观念:以为家庭教育可以无师自通,生、养、教都是自发的、本能的,各有一套办法,其实这是一个很大的误区。
有天我在公交车上听到一位爸爸和同事正在大谈教子经,这位爸爸甚是骄傲地说: “别听那些所谓家教专家的话,什么耐心、温柔的,让孩子听话就得打。
昨天,我儿子非要看动画片,他妈妈又是讲道理,又是转移注意力的,儿子还是耍脾气,不好使。我一句话不说,举起拖鞋照儿子屁股打一板,小子二话不说哧溜就钻被窝睡觉了。嘿!咱小时候父母哪懂得什么家教,不听话就是打,什么女子单打(妈妈打)、男子单打(爸爸打)、男女混合双打(爸、妈一起打),我这不也是长大了吗?老话‘棍棒出孝子’并不是没有道理的。”
这位年轻爸爸的一番高谈阔论,立刻引起车上乘客的共鸣,但同时也有些家长的反驳声音。而令我不可思议的是,这番老套教子论竟然出自一位80后家长。
我且不说80后的家长一定要怎样,咱就说这位爸爸的思想是多么陈旧迂腐。
其实,棍棒式教育与放任型教育、溺爱型教育一样,都是不可取的教育方式。采取棍棒式教育的家长,大都十分关心子女的成长,望子成龙的心情非常迫切,但他们很少考虑子女的人格和心理状态,不知道孩子也需要得到别人的尊重。
有的家长对孩子进行打骂之后,再给孩子讲道理,这种做法给孩子留下的印象并不是父母所讲的道理,而是棍棒在心灵留下的深深创伤。棍棒教育的结果,往往是越打越不听话,不仅如此,一些未成年人还对父母产生仇恨心理,或者公开反抗,或者当面承认错误,背后变本加厉。还有的孩子为了躲避家长的棍棒不敢回家,最终走上犯罪之路。
除了“棍棒出孝子”的强硬型错误教育观念外,有些家长还会认可“树大自然直”的放任自流型错误教育法。孩子判断是非的能力比较差,在他们的成长环境中一定会遇到些负面影响,若是家长听之任之,孩子就会因为周边的人或事而改变自己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家长在孩子成长中的作用是引导和纠正他们的错误,使他们走上正确之路。
我不在这里对错误的教育观念再一一列举,目前社会变革之快,如果家长的知识结构、家教观念都与新时代格格不入,只是单凭自己想当然的教子经验和僵化的教育理念来教育新时代的孩子,那是不可取的,肯定要出现教育矛盾和问题。而在前边分析的“小大人”形成原因中,除了外界环境的影响外,就是家长的错误教育观念和不正确的教育方法导致的。既然我们要归还孩子天真无邪的童年时光,让孩子们感受那段最欢乐的时光,家长就有必要改变旧思想,接受新的教育观念。
而我觉得家长接受教育新观念的途径有很多种,只有想不到的事,没有做不到的事。
1.家长要多浏览市面上的教子书。教子书的种类繁多,我建议家长还是要选择一些名人专家和销售量比较高的书籍。因为这类书的权威性相对较高,图书销售量高也说明书中介绍的方法比较新颖且合理。但需要注意的是,家长在看这类书时,可不能只是照搬书中的例子,将它直接应用到自家孩子身上,而是要抓住书中介绍的教育孩子的新思想,利用家教书中的新观点,找到适合自己孩子的方法。
2.三人行必有我师,家长和家长们聊天时,不要只顾及面子忙着与别家孩子攀比,而要虚心接受其他家长的教子观点。俗语讲得好:“听人劝,吃饱饭。”
当其他家长向你的家教方法提出质疑后,你要多听取别人的意见。
3.家长要多和学校老师保持联系,积极参加学校举行的各类家长会。对孩子有影响的教育除了家庭教育就是学校教育,这两者教育要有机结合在一起才会使孩子的教育达到更好的效果。而学校有时举行的家长会和家长的座谈,都是学校在向家长介绍新的教育方法和理念,若是家长因忙碌无法参加,而不了解学校和老师的新动向,就无法配合老师和学校的工作,那么,教育中的两股力量不能拧在一起,就达不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就比如前段时间,我女儿的学校特意邀请了北京感恩教育启蒙演讲团的玄浩老师来校作演讲。6月的下午,天气很热,家长和孩子们共同坐在操场上聆听玄浩老师的深情演讲,玄浩老师一次又一次地使在场的所有观众热泪盈眶。全体师生和家长自发地和玄浩老师激情互动。而这次演讲更为成功之处是家长和孩子们一起倾听感恩的细节,共同感受被爱和付出爱的幸福。而当家长和孩子们相互拥抱在一起的时候,又瞬间拉近了家长和孩子之间的距离,化解了家长和孩子曾经的矛盾;
但是,在这次演讲中,有些家长因为怕太阳晒坏了皮肤,或是因工作脱不开身,没有来参加这个大会。当别的孩子和家长抱在一起的时候,没有家长的孩子只是呆呆地看着别人,想着自己的家长,这时候,他是多么希望也能抱一抱自己的爸爸妈妈呀!而这些没有来的家长也因此错失了这次感恩教育。
当然,家长接受新的教育观念的方式和途径还有很多,我在这里只是抛砖引玉,希望能改变广大家长的教育态度。我的目的就是为了使孩子能够回归本来的天性,不再受“小大人”之苦,让他们快快乐乐地度过人生中的每一个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