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人喜欢吃补药,但是,一些本来无病的人吃补药后反而生了病,一些病轻的人吃补药后病情反而加重了。这是为什么呢?
这是因为,补药是不能随便吃的。吃补药,首先应考虑身体是否需要。中医认为“虚则补之”,就是说,只有在身体虚弱不足的时候,才需要吃补药。因此,欲吃补药,必须首先判明自己的身体是否虚弱。
然而仅仅辨明自己体虚还远远不够,因为补药种类繁多,用途各异。因此还要分清是阴虚、血虚,还是阳虚、气虚,进而服用相应的补药。如中药人参是补气的,当归是补血的,鹿茸是补阳的,枸杞子是补阴的……只有正确服用,才能起到良好的作用。
体虚用补药,只需服到身体恢复,便应停止,不能无限制地长期服用。补药是为补其不足而用,通过吃补药,阴阳已达平衡,就要停服,若再继续补下去,则会造成体内新的阴阳失调,导致其他病症。如人参为补气之药,服用过多可产生气盛阳亢火热之症,对身体健康反倒不利。
吃补药还要注意胃肠消化功能,胃肠消化功能好,才能使补药得以吸收利用。如果服补药后出现胃部饱满不想吃饭的症状,应先用药调理胃肠功能,再服补药或调整补药的剂量与配伍,以利补药的充分吸收利用。
中国药学原理认为,人体有阴阳昼夜消长的规律,白日主阳,夜间主阴。所以早晨最需要阳气的激发力量,傍晚则迫切需要增强阴气的抑制功能。因此,晨服温补阳气之补药,晚食滋阴养血的药膳,将取得事半功倍的疗效;如若服颠倒了,非但无益,反而有损身体健康。服用补药应注意以下几点:
(1)要辨别病症虚实阴阳。所谓“补”,就是补病人的虚亏和不足。但是,中医病症在临床表现上往往错综复杂,有的人貌似体虚,其实虚中还夹杂着实症,而这样的人是不能进补的。因此,进补前必须辨清阴阳虚实,遵照医嘱,有的放矢地进行,万不可滥服。
(2)掌握适当药量。补药入口以后,要经过脾胃的消化吸收,才能变成人体所需要的营养物质。但是,服用补药要有一个循序渐进、日久见功的过程。也就是说,不能一见虚症,就大补特补,超量服药而急于求成,否则就可能引起脾胃消化无力而导致胸腹胀满不舒,甚至诱发其他病症。
(3)要掌握煎服方法。凡一切补药,大多都是植物的根、茎、块,质地致密,因此在煎药时,一定要遵照医嘱,掌握正确的煎药方法。
(4)掌握补益的季节时机。进服补药一般多用于年老体虚的患者,或老年慢性病久不愈的患者。对于年老体虚者,宜在冬季补益,因为冬天可以养精蓄锐,这样进补来年可少得疾病。对患有老年慢性支气管炎、哮喘病,而且一到冬天病情加剧者,应该在夏天进服补药,因为夏季是支气管炎、哮喘病的缓解期,此时虚症突出,若能进补固本,可减轻冬季病症的发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