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食数量的节制,即食饮有节。葛洪言:“善养生者,食不达饱,饮不过多。”李东垣在《脾胃论》中说:“饮食自倍,则脾胃之气既伤,而元气亦不能充,而诸疾之由生。”将饮食不节看作是脾胃消化功能受损及引起不少疾病的主要原因。
饮食质量的调节,即五味的调和。《内经》云:“味过于酸,肝气以津,脾气乃绝;味过于咸,大骨气劳,短肌而心气抑;味过于甘,心气喘满色黑,肾气不衡;味过于苦,脾气乃厚;味过于辛,筋脉沮弛,精神乃央。”五味是入五脏的,五味调节适当则能滋养五脏,反之有损于五脏。提倡饮食不必过度丰厚,崇尚清淡素食而五味调和,不偏嗜。
膳食的组成要合理和完整。《素问》曰:“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是以米谷类为主食,各种肉类作为副食,同时补充一些水果蔬菜类食品。
重视饮食的温度,主张不可吃得过热过冷,同时强调与自然气温(天气)相适应。《灵枢》言:“饮食者,热无灼灼,寒无沧沧,寒温中适,气将持,乃不致邪僻也、形寒饮冷则伤肺”。
现代营养学认为,食物中营养素供给的不平衡可引起诸多疾病。人长期摄入糖分过多,超过机体需要,会诱发高血脂症、动脉粥样硬化及冠心病。世界各地的调查结果表明,凡饮食中脂肪含量较高的地区,人群中血清胆固醇和脂蛋白水平也较高,冠心病的发病率也较高;如果某些营养素如维生素、微量元素等摄入不足,会出现贫血、软骨症、夜盲症、浮肿等营养缺乏病。
近代发现一般谷类食物中缺少赖氨酸,豆类食物缺少蛋氨酸而富含赖氨酸,这两种氨基酸在体内是不能合成的,通过谷豆合理搭配则可相互补充。近代营养学的研究证明了膳食纤维摄入的重要性,膳食纤维在人体肠道中有其特殊的代谢过程,它对增强肠道功能,通便,以及吸附肠道中某些代谢毒物等均有显著作用。另外,肉类蛋白含量高的膳食,可增加尿钙、草酸盐和尿酸的排泄,是引起钙结石形成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现代流行病学调查结果表明,维生素A、维生素C、维生素E的摄入量在一定范围内均与肿瘤的发生率为负相关的关系,许多医学生化实验证明,维生素C、维生素E在体内外均能阻断N-硝基化合物的合成,因而具有防癌作用。各种维生素在动植物性食物中含量均不同,故膳食的合理搭配对于营养素的平衡摄入起很大的作用。
近年来,许多医学专家指出,饮食过热、过冷,不定时、暴饮暴食等不良饮食习惯,均影响体内各种代谢作用,天长日久,必会破坏正常的代谢平衡,疾病由之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