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为:扔东西
孩子爱“扔东西”要不要纠正:
①孩子爱“扔东西”也是一种探索和学习的过程,我们不能简单地认为孩子在捣乱。
②扔东西是一种能让孩子感到乐趣的新技能。因为能松开手指让东西掉下来需要精细动作技能,而要把这个东西扔出去,还需要相当棒的手眼协调能力。因此,家长要善于引导孩子的行为,让孩子在“扔”中得到成长。
孩子在1 岁左右时,大都喜欢扔东西。一般孩子从七八个月开始,就有了这个爱好。而且当他们把玩具等之类的东西仍到地上以后,还要求爸爸妈妈帮他拾起来,可当家长把东西递到孩子手里时,他又会扔掉,并且还一脸的“坏”笑。看到孩子的这个样子,您是不是觉得孩子在故意捣乱?这时有的妈妈干脆把玩具收起来,不给孩子玩。
您可千万不要误解了孩子,因为他们的“扔”带有一定的目的性,就像在完成一项任务。有的孩子拿到玩具后,先是拿在手里端详一下,然后再往地上摔几下,再看看玩具有什么变化,最后用力一扔,把玩具扔出去。扔东西这件事情对孩子来说有着非常大的吸引力,家长的劝阻通常无济于事。
其实,孩子扔东西并不是故意使坏,或者像有的家长说的那样——孩子在戏弄人,而是孩子的一种学习和探索方式。家长不要制止孩子的这种行为,相反要对孩子的行为提供施展的空间。因为孩子扔东西是他们成长过程中的必经阶段,当孩子的小手发育到足够让他们自如地对东西进行抓握以后,对于一个1 岁左右的孩子,他们很希望能把自己的本领施展一下。而且他们手部的肌肉群发育逐渐趋于成熟,使得他们能够更加随意地松手和抓握东西,这时他们能够自如地扔东西。扔东西也是1 岁左右孩子的游戏,也是他们的学习方式之一。他们在扔东西的过程中不仅锻炼了手臂伸肌群的发育,还锻炼了大脑的思维能力。就是在这个时期,孩子的思维活动也有了很大的进步,他们会发现扔不同的东西会产生不同的结果,于是他开始将动作加以变化,以观察不同的后果。例如,他会尝试着将球往不同的方向丢掷,并注视球落在不同地方的状态变化。就是这种一边有意识地用手抛掷玩具,一边用眼来观察玩具落地的情景,使得他们手、眼的协调性又得到了进一步地完善。
孩子扔东西恰恰标志着他们能够初步有意识地控制自己的手了,这是脑、骨骼、肌肉以及手眼协调活动的结果。反复扔东西,对于训练孩子眼和手活动的协调大有好处,对于听觉、触觉的发展,以及手腕、上臂、肩部肌肉的发展也有促进作用。其次,通过扔东西,可使孩子看到自己的动作能影响其他物质,使之发生形态上或位置上的变化,这有助于培养孩子的自我意识。
所以,家长千万不要怕麻烦或担心把玩具摔坏而剥夺了孩子的成长机会,应该让孩子尽情地扔,具体的做法您可以参考以下几点:
(1)不要对孩子的行为进行限制
对于一个1 岁左右的孩子,当他们爱上扔玩具时,您不要对孩子的行为进行限制或者大声地训斥,而是应该让他们尽情地“扔”,给他们提供不同质地的玩具来扔,让他们的体验更丰富,能力会提高得更快。
(2)提供适宜的成长环境
在孩子的身边不要放置玻璃、陶瓷等其他易碎制品,给孩子一些塑料、橡胶或者毛绒玩具等不易被摔坏的玩具来玩,同样要注意孩子的身边不要放置剪刀等有可能带来危险的物品,确保孩子的安全。比如让孩子打开抽屉——里面装满各种颜色、不同质地的布料,满眼的色彩,一定会让孩子惊喜不已;还可以给孩子一篮子用布盖着的神秘玩具,鼓励他去倒,去摆弄。
(3)告诉孩子什么东西可以扔,什么东西不能扔。
此时的孩子虽然对大人的讲话内容不能完全理解,但是您还是要耐心地给孩子讲道理。比如,当孩子把小熊玩具扔在地上时,您帮他捡回来以后可以跟孩子说:“你把小熊扔在地上,小熊会疼的。”如果孩子把塑料玩具扔在地上而摔坏时,您可以告诉孩子,很多东西扔在地上会摔坏的,让孩子慢慢形成一些行为会导致某种结果的概念。
§§第三章 读懂孩子的行为语言,让孩子尽快“单飞”
孩子,你终将远航。当你挣脱爸爸妈妈怀抱的时候,你的翅膀是否已经有足够的力量?在你漫长的人生路途中,放心地去飞翔吧,我们愿做你最好的同行者。
人生是一次次断乳的过程,勇敢地迈出你人生中的第一步吧,爸爸妈妈支持你“自己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