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孩子我知道你在想什么
34587700000040

第40章 要什么就要马上得到——培养孩子自控力

行为:要什么就要马上得到

如何培养孩子自控力:

①现在孩子已经上了幼儿园,应培养孩子的控制能力。

②让孩子学会自我管理,不能靠制度和奖罚,要让孩子具有控制自己的能力,学会等待,能够管理自己的情绪。

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家长对孩子的抱怨声也越来越多。其中很多家长都会提到一点,那就是孩子没有自律:见到什么要什么,玩起自己喜欢的东西就没够,对自己的行为没有约束。

在妈妈眼里,4 岁的丢丢就是一个没有自律的孩子。经常是吃起巧克力来没完没了,玩起自己喜欢的事情就不肯睡觉,快要出门了,却还在磨蹭。为此,妈妈特别烦恼。

一次,丢丢和妈妈一起去超市购物,丢丢看到自己喜欢的巧克力,要求妈妈给他买下来。当妈妈把巧克力放到购物车时,丢丢却说要马上就吃,妈妈就对丢丢说没有交钱不能吃。可丢丢却哭闹不止,直到把巧克力吃到嘴里才不哭。

妈妈工作忙,丢丢平时一直是爷爷奶奶照顾。老人对孩子比较疼爱,孩子要什么就买什么,慢慢地丢丢就养成了自己想要什么东西就得马上得到的习惯。

其实,孩子没有自律,和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有很大关系。孩子并非生下来就没有自律,孩子的自律性需要培养。现在,我们生活在物质极大丰富的年代,并且每个家庭大都只有一个孩子,很多家长对孩子的要求有求必应,尤其是隔代老人。

记得我们小的时候,想要爸爸妈妈给自己买一个喜欢的书包或者别的物品时,要等到爸爸妈妈发工资的时候才可以。而这期间自己只能在心里默默地倒计时,因为自己心里明白,要爸爸妈妈马上买是不现实的,这时我们就会在心里说服自己,让自己来接受现实。在这个等待的过程中,也提高了自己的承受能力。等我们长大后,对一些自己想要的东西,如果一时得不到,也能接受这个现实,控制自己的情绪。

同样的道理,如果家长对孩子的要求总是立刻满足,孩子从来没有等待过,他们就不能很好地控制自己的欲望,形成良好的自律能力。而过快的满足,会让孩子产生错觉,觉得父母就是自己的“银行”,自己想要什么,从父母那里都可以得到。可是当爸爸妈妈不能马上满足他们而必须需要等待的时候,他们却因为没有这个能力,而被大家认为是个控制不了自己行动的人。

说到这里,我们就不得不提到一个词语——延迟满足。心理学认为,所谓延迟满足,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忍耐”。为了追求更大的目标,获得更大的享受,人们可以克制自己的欲望,放弃眼前的诱惑。“延迟满足”不是单纯地让孩子等待,也不是一味地压制他们的欲望,更不是让孩子“只经历风雨而不见彩虹”,说到底,它是一种克服当前的困难情境而力求获得长远利益的能力。而如果孩子的延迟满足能力发展不足,孩子不仅会出现“要什么就要马上得到”的心理,而且还会有诸如边做作业边看电视、上课时东张西望做小动作、放学后贪玩不回家、性格急躁、缺乏耐心的现象。等孩子进入青春期后,在社交中容易羞怯固执,遇到挫折容易心烦意乱,遇到压力就退缩不前或不知所措。因此,给予孩子延迟满足对培养孩子的自律能力将起到关键性的作用。

在具体的现实生活中,培养孩子的自律能力,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给予孩子“延迟满足”或“适当不满足”

人类欲望的满足,可以分为几种:延迟满足、适当不满足、超前满足、即时满足、超量满足。好的教育总是提倡“延迟满足”和“适当不满足”。“延迟满足”增强了孩子被拒绝的心理承受能力,能使孩子在延后享受中磨炼意志,磨炼对人生的期许,从而让孩子变得承受能力更强。在学习方面,也会使孩子对学习变得更有耐心。

(2)建立必要的制度

让孩子从小懂得人生活在有规则的社会里,并不是谁想做什么就可以做什么,而要按照规则来办事情。比如,在超市里买吃的物品,不能随便吃,要等到交完钱以后才可以吃;乘坐地铁,必须要先下后上,并且要排队;在游乐场玩耍,对一些游乐设施要轮流使用,不能一个人“霸占”很长时间;走在马路上,要遵守交通规则,遇到红灯的时候要停下来。

(3)对哭闹的孩子讲清楚道理无果后,可以置之不理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他们的理解能力也渐渐增强,当您把一些道理讲清楚以后,不管他怎么哭闹,都不要妥协。您对这件事情的态度是决定孩子行为的砝码,家长的妥协是让孩子哭闹的信号,时间长了,他们不仅会拿哭闹做武器,自律和责任感更是无从谈起。

(4)做好孩子自律的榜样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孩子最主要的模仿对象,所以父母自己要规范自己的行为,要求孩子做的,首先自己要做到。可以和孩子来个约定,如孩子做到了某一方面的自律,父母也同时坚持做某一件事情,和孩子一起进步。

(5)对孩子适当放手

不要什么事情都是“不行”“不可以”,适当的时候要对孩子放手,对孩子提出的合理要求进行满足,对孩子好的行为要肯定和鼓励,当孩子做到自律的时候,家长要抓住孩子的闪光点来肯定孩子,给孩子坚持下去的勇气,让孩子体会到“我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