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为:蹲下来
怎样和孩子建立同理心:
①同理心是一个心理学概念,又被翻译成同感、共情等,最早由人本主义大师卡尔?罗杰斯提出。它指一个人对于他人感觉、情绪和愿望的关注程度和敏感程度,用来评价一个人对于他人立场的感受并站在他人的角度思考和处理问题的能力。
②蹲下来是和孩子建立同理心的前提,站在孩子的立场上您会寻找到更好的教育方法。
家长和孩子建立同理心,不仅仅指家长要站在孩子的立场来看待问题,而且要用自己的心去感受和体会孩子的情感,并且不要带有自己的感情、好恶甚至价值观。这是家长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发现孩子的真实想法,从而采取恰当的教育方法的有效途径。
随着孩子自我意识的形成,逐渐有了自己的判断。当他们远离我们的视线,我们不能看到他们的一举一动时,对他们的了解也会渐渐减少。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他们的喜怒哀乐已不能从外表可以看出,当孩子的内心世界我们无法了解时,距离就从此产生。
我们家长都希望给孩子最好的教育,每个孩子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给孩子适合他的才是最好的。因此,教育必须要建立在对孩子的了解之上。
但是,孩子的世界,您又懂多少呢?站在孩子的角度我们将看到一个什么样的世界呢?
我看到过这样一篇报道:
有一项”中国宝宝成长发现之旅“嘉年华的活动,主办方安排了”家长体验孩子眼中的世界“内容,专门为家长准备了”看宝宝眼中的成人世界“环节。在巨大的家具面前,大人就是个”孩子“。活动现场摆放的家具等物品,都是巨大的:沙发又高又斜,踮着脚坐上去,马上就会滑下来;衣服又宽又大,不能像平时一样轻松地穿上;写字用的笔需要用两只手抱起来才能写。不少家长体验后都发出”实在太辛苦“的感慨。工作人员介绍,这就是孩子们眼中的世界,希望家长通过亲身体验,能为孩子提供最合适的照顾。
生活是由一件件点滴小事汇聚而成的,孩子也在我们的期盼中一天天长大,当我们离开了体验活动现场,回到自己的小家时,更多地是用体验后的心情来指导我们以后的生活。比如有一天您被老师请到了学校老师的办公室,并且老师告诉您”您的孩子和同学打架了……请回家后好好管管孩子“时,您将会采取怎样的方法来教育孩子呢?
您是打一顿孩子,并且问他为什么给爸爸妈妈丢脸;还是先问一下孩子到底是什么原因才和同学动手的,然后以一个过来人的人生经验告诉孩子:你应该怎么做,不应该怎么做;还是站在孩子的立场,体会一下孩子当时打架时的情感,即和孩子建立同理心,了解一下孩子的真实想法。
和孩子建立同理心也许并不能马上让您解气,或者立竿见影地让孩子对您低头,但那是打开孩子心门的金钥匙,能帮助我们更加深入地走进孩子的内心,了解到孩子的真实想法。
还回到刚才的案例中,想了解孩子打架时的情况,您可以这样和孩子交流:孩子回家后,不要马上就询问孩子事情的原委,可以先让孩子的情绪平静下来。您可以和孩子聊一些比较轻松的话题,让孩子的心情放松下来,然后您可以这么说:”你和同学打架,我相信一定是受了委屈,有不得不打的理由。你愿意不愿意说给妈妈听呢?“ 用眼神鼓励,而不要催促,更不能逼问。这样,即使孩子知道错的是自己,也会在您的鼓励下勇敢地说出来。
在同理心下和孩子沟通,必须做到四个要点:
(1) 必须做到确实倾听孩子的表白
爸爸妈妈和孩子有效沟通的第一步就是要学会倾听,当孩子终于鼓足了勇气想把自己的心里话说给你听的时候,一定要耐心地倾听孩子的讲话,最好放下手里的活,坐下来认真地听,这是和孩子建立同理心的第一步。
(2)不只是听懂孩子的话,还得感觉到他话中的感受无论孩子做什么事情,都是有其原因的,即使孩子现在已经认识到自己做错了,可当时的做法也有其理由。在听孩子诉说的事情时,要体会孩子当时的感受,不要一边听孩子的讲话,一边想着如果是自己的话会怎样做,这样就不能和孩子产生共鸣,并建立同理心。
(3) 要对孩子的讲话进行回应
听孩子讲述不是简单地为了听而听,要对孩子有回应,在产生共鸣的基础上,不断地启发孩子,引导孩子的思路,让孩子进一步地把自己的心里话说给你听,帮助我们更深层次地了解孩子。
(4)要接受孩子的感受
接受孩子的感受,是您和孩子建立同理心的关键。不管孩子做的是对还是错,您都要先接受他的做法和感受,孩子的心门才能打开,让您加入进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