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动物知识篇》(下)
34598000000024

第24章 世界之最(10)

野骆驼体长2.5~3.5米,体高两米左右,尾长约0.5公尺左右,体重在450~700公斤之间。头部短小呈锥状。有一对小眼睛和小耳朵,上唇有唇裂,呈两瓣,与兔子的嘴唇很相似。它的眼睛有重睑,鼻孔内有瓣膜,这使得它适应在风沙中生活。野驼骆的背上长着两个圆锥形的驼峰,可高达三十公分左右,这是它最明显的形体特征。这两个高高的驼峰是它的“粮库”。它平日摄取的食物中的营养成分,可转化为胶质的脂肪,储存在“粮库”中,当食物严重缺乏时,可用以维持生存。野骆驼体型瘦高,通体披覆着浅棕黄色的体毛。膝、肘、颈、头顶、尾部以及驼峰顶部的毛比其他部位的要长得多,但毛色无变化。野骆驼与家骆驼在形体上有较明显的差别。野骆驼总体上看瘦而高,家骆驼比野骆驼形体要肥胖、高大。

野骆驼的四肢明显的瘦长,而家骆驼的四肢,膝部以上则肥胖得多。野骆驼的驼峰比家骆驼更小得多,野骆驼在缺食时驼峰也能保持坚挺,而家骆驼则随营养程度明显变化。吃足时驼峰又高又大,营养缺乏时甚至倒垂下来。野骆驼的头、吻、耳朵、尾巴、脚掌都比家骆驼小。从野骆驼与家骆驼脚掌的区别上可以看出,野骆驼善于奔跑,而家骆驼适宜驼物负重,平稳缓慢地行走。但两者脚掌下都有厚厚的肉垫,这使得它们适宜于在灼热的沙漠中行走,而不致被烫伤。

野骆驼能在气候条件、物质条件极为恶劣的沙漠中生存,这与它们的外部形体特征有关,尤其与它们的内在生理特征相关。

野骆驼有极为灵敏的嗅觉,凭着这一点,它能觉察到远处的水源,从而在沙漠中找到宝贵的水。只要一遇到水,即使咸水也畅饮个够。它有三个胃,其中有一个蜂巢胃分成若干小格,而每个小格内又分为几个更小的小格,在这些小格里面可以贮存许多水,使它可以耐得住数日无水的考验。据资料表明,有一次动物学家把两头野骆驼隔离在草、水全无的沙漠里,在烈日当头的夏季,它们竟活了16天之久,其耐渴能力实在惊人。它们又属反刍动物,在胃中可以储存大量经过粗嚼后的野生植物枝叶,在缺食时再反人口腔细细咀嚼,这一功能和驼峰的储藏胶脂的功能结合起来,又可使它多日不吃食物而照常生存。

野骆驼的居住方式随季节变化而变化,夏季大多散居,一般为雌雄一对带领一个幼仔。

秋冬季节则相对聚居于较温暖的地方,一群有二三十只。野骆驼习惯于白天活动,它胆怯而机敏,稍有响动就有所反应。每年1~3月是野骆驼的交配期,受孕后孕期长达12~14个月,每胎只产一仔,幼仔一落地就具有跟随父母行走的能力。约4~5年幼仔成熟,一头野骆驼的寿命在35~40年之间。

由于野骆驼的特殊生活环境,捕捉到它是很不容易的,以至世界上除我国北京和乌鲁木齐的动物园展出过野骆驼外,还没有第二个国家的动物园展出过活野骆驼,至于人工繁殖,目前只是一种热切的愿望而已。野骆驼在我国已经濒临灭绝,据估计仅存数百只。随着人们对自然界的开发向广度和深度发展,野骆驼的命运已更堪担忧,我们应当尽最大努力保护野骆驼的生存和繁殖,使野骆驼这种举世罕见的动物家族繁荣昌盛起来。为了保护野骆驼的生存、繁殖,我国已划定了以保护野骆驼为主的自然保护区,并将野骆驼列为国家一类保护动物。

鹿中侏儒——鼷鹿一提起鹿,人们立即就会想起四肢细长、跑起来姿态优美、飘飘如仙的驼鹿,犄角多枝权的马鹿,体色多斑的梅花鹿,步履悠闲、颈项细长的长颈鹿,极少有人想到体态娇小、貌不惊人,被称为“鹿中侏儒”的鼷鹿,因为鼷鹿实在是难得一见。在我国只有云南的西双版纳密林中才有它的踪影,而它又昼伏夜出,因而人们对它确实是知之甚少,印像全无,当然难以想起它来。

鼷鹿虽有些像鹿,但与骆驼类、猪类又有某些扯不断的渊源,更与啮齿动物中的刺鼠相像,鼷鹿体格较小,肩高仅20~30厘米,体长约45~55厘米,体重仅2.5~4.5公斤,真是小得可以了。它通体长着棕褐色体毛,间有浅色的斑块。颈背毛色较深,颈下有三道条状白毛,至下颚连成一个白色斑块。雄性的鼷鹿头上无角,但雄兽的口中长着明显露在唇外的发达的犬齿。鼷鹿的四肢细长,肢端有四个发育较好的足趾,尾巴细短。它以青草、树叶、禾本植物的幼苗及落地的树果为食。它的胃有三个胃室,能反刍,但第三胃室不发达。

鼷鹿数量不算太少,它是一种极为胆小的动物,又在夜间活动,而行动又极其隐蔽,这就难怪人们难得一见了。它性格温顺,但不爱群居。它没有明显的发情季节,雌性鼷鹿一旦受孕,孕期为150天至155天,每胎仅产一仔。密林边缘、绿草丛中是它的主要活动地带。

鼷鹿有一个很有意思的特点,它生性怕水,一旦落入水中,虽能挣扎上岸,但上岸后就躺卧在地,经过好长一段时间才能苏醒。它的这一特点,也是一大弱点,当地的捕猎者在捕捉它时,常常是三面包围而独开一面,开的恰恰是面向溪流、河面的那一面,把鼷鹿逼入水中,待它上岸后,精疲力竭地昏倒在地时,毫不费力地将它捕获到手。

鼷鹿共分四种,一种是生活在非洲的水鼷鹿,还有三种是生活在亚洲的小鼷鹿、大鼷鹿和斑鼷鹿。我们上面介绍的是我国仅有的一种,即生活在我国云南省和印度、斯里兰卡的斑鼷鹿。鼷鹿已被我国政府定为一类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云南省的政府和人民也十分注意对鼷鹿的保护。

温带森林之王——东北虎东北虎是世界上珍贵稀有动物之一,是老虎的一个亚种。野生东北虎现在世界上数量很少,仅分布在亚洲东北部,即我国的黑龙江省和吉林省的东部山区,前苏联和朝鲜的部分地区。

东北虎体形很大,是现在虎中最大的,头又大又圆,四肢粗壮有力,尾较长。背部和体侧橙黄色,腹面白色,全身布满黑色横斑,尾部成黑环。虎身上最利害的是强大的爪和巨大的犬齿。它的爪长达10厘米,齿6厘米,如果用力,牛脖子都可以咬断。虎的舌头上有很多尖锐的刺,人手若被它连舔几下,就得鲜血直流。虎的眼睛非常奇特,直径有4厘米,夜间可发绿光,因此夜视性很强。老虎还是“趾行性”动物,走起路来和猫一样毫无声响。

东北虎是温带森林中的一种猛兽,主要栖息在针阔混交林或阔叶林山崖间,也常到高草灌从中寻食。它的食性杂且非常凶猛,任何动物,只要它能吃的,都会遭到它的捕食,就连大黑熊和凶狠的野猪也是它捕食的对象,除了人类,几乎没有天敌,是温带森林的“兽中之王”。

东北虎的性情孤僻,总是独来独往,很少群居。它的疑心也很大,行路时非常谨慎;它是夜间活动的动物,但早晚最为活跃。东北虎的寿命20~25岁,在自然界中2~3年才繁殖一次,每胎产仔2~4只,繁殖力很低。

东北虎的经济价值很高,一身都是宝,它的骨、肉、血、内脏、爪都有甩途,虎皮价值更为昂贵,因此,遭到人类的捕杀。目前,世界上东北虎的数量非常少,只有100多只。我国境内只有30余只,是我国一级野生保护动物,它的分布区还在不断缩小,因此,东北虎的保护迫在眉睫。为此在我国宪法中已列入保护自然环境和野生动物的条例,东北虎作为重点保护对象严禁捕杀。可喜的是,东北虎在人们的护养下已可以繁殖,黑龙江猫科动物繁育中心的东北虎已繁殖到62只,使我们看到了东北虎保护的美好前景。

抗寒勇士——白唇鹿全世界属于鹿科的动物,总共有38种之多,在我国出现过的有19种。在这38种中有5种为我国所独有,而白唇鹿就是这5种中的1种。

白唇鹿,顾名思义,它的嘴唇是白色的,所以称它为白唇鹿。其实这一说法是似准非准的,因为白唇鹿不只嘴唇是白的,上至鼻端两侧,下至下颌都是白色的。白唇鹿的别名较多。它嘴部的白色,直到嘴吻的两端,所以又叫白吻鹿。它常活动于高山的悬崖峭壁上,因而又叫岩鹿。它的体毛夏季呈黄色,因此又被称做黄鹿。它唇部的白色,上及鼻端两侧,又有人称它为白鼻鹿。在它的栖息地青藏高原的藏民则称它为“卡夏”,译成汉语就是“白嘴”。

白唇鹿在鹿类家族中虽算不上首席巨人,但也称得上壮汉了。它形体高大,肩高130公分左右,体长150公分左右,有的可达200公分以上,体重130公斤以上,有过250公斤以上的纪录。

白唇鹿体毛粗而硬,呈灰褐色,头部、腹部颜色较浅,臀部有浅黄色的毛斑。它们在初夏开始脱落冬毛,盛夏时又长出新的体毛。有意思的是它们的体毛粗硬,但都是空心的。这样的体毛正适合于抵御冬季零下35℃的严寒。而在春夏季节,又能发挥类似救生衣的作用,帮助泅渡过水。

雄性白唇鹿头上长着一对硬角。从基部至尖端多在100公分以上,有过长达140公分的纪录。每只角一般有4~5个叉,也有多达8~9个叉的。白唇鹿的角,每年4月份长出新茸,新茸的外层上包着皮肤,皮肤上长着细绒毛,因为包在外层的皮肤内有丰富的血管,看上去呈灰褐色,显得很醒目,大约到7~8月份,新茸完全长成,到9月则全都骨化为干角,至第二年3月干角脱落,4月又继续长新茸。与长长的鹿角相映成趣的是它那几乎被粗心人忽视的尾巴,它的尾巴短得只有三四公分,最长的也不超过15公分。

白唇鹿是名副其实的“抗寒勇士”。它只栖息在我国青藏高原海拔3500公尺至5000公尺的高山上。多数时间活动在4000公尺上下的范围内,当夏季到来时,它抗不住15℃左右的“高温”,就上升到海拔5000公尺左右的地方去“避暑”。高原地区空气很稀薄,但大自然给它造就的那只发达的大鼻子,使得它能悠闲自在地生活。白唇鹿的栖息地,除了“高”之外,还必须是草甸地带、灌木丛林地带、针叶林地带或次生灌木丛林地带,高山裸岩带它是不去的。俗话说“民以食为天”,鹿也不例外,高山裸岩地带缺少它所需要的食品,它当然不能生活在那里。为了觅食,随着食源的变化,它常常作垂直迁徙,哪里水草丰美,它就往哪里去。它的食物不下百种植物,但是蒿草类、针茅类植物是它最喜欢吃的食物,因为这些东西的含氮量较高。

昆 虫 世 界昆虫概述昆虫的数量和分布昆虫纲是节肢动物门最大的一个纲,也是动物最大的一个纲。现在人类已描述的昆虫种类达78种以上,占已知动物种类的3/4~4/5。即使在对昆有详细研究的国家,也还不断有新种发现。估计全界每年新纪录的种类约在1万种以上。有人估计,息在地球上的昆虫有200万种。

昆虫纲不但种类多,而且同种的个体数也极大。池塘岸边的蚊群,群飞的蜉蝣,以及田野里的害虫,数量之多,都为我们所常见。

群飞昆虫个体数最多的是蝗虫,例如非洲或西亚的沙漠蝗,覆盖的面积往往达到50公顷~120公顷其个体数有7亿~20亿之多,总重量可达1250吨~3000吨。有人曾估计过甚至还有总重量达5万吨的群。一个蚂蚁群体可达50万个体,曾有人估计,蚂的数量可能超过全部其他昆虫个体的总数。在阔叶里每平方米的土壤中可能有10万只弹尾目昆虫。小麦吸浆虫大发生的年代一亩可达2592万只。

昆虫由于适应能力强,其分布范围也非常广。除了辽阔的海洋以外,从热带到两极,乃至高山之巅,地球上任何角落都有昆虫栖息。

它们生活在地面上或土壤内,植物表面或植物体内,水中、冰雪上、洞穴、房屋及矿山中,仓库和一切有机质中,动物尸体和排泄物上,而且还能寄生在人和动物体内。甚至在估计不可能有生物存在的介质内也有昆虫栖息。在冰山上生活的跳虫,只要有阳光照射,就能活动,但若见不到阳光,就会冻僵。

溪岸水蝇幼虫能在盐度较高的盐池中繁殖,也能在冷冻机厂的管道内繁殖。甚至连地下喷出的原油中也曾发现过一种水蝇科的石油蝇的幼虫,此虫以食石油中已死亡的其他昆虫为生。

昆虫纲能在地球上如此繁荣地发展,有其内在原因:

一、昆虫是无脊椎动物中唯一有翅的动物。飞行给昆虫在觅食、求偶、避敌和扩大分布等方面带来很大好处。

二、昆虫一般躯体都较小,因为躯体小,只需少量食物便可完成发育,例如一张白菜叶能供上千只蚜虫生活,一粒米可供几只米象生存。也因为躯体小,可使食物成为它们的隐蔽场所,从而获得了保持湿度和逃避天敌的好处。

三、昆虫口器类型的分化,特别是从吃固体食物变为吃液体食物,大大扩大了食物范围,并改善了同寄主的关系——在一般情况下,寄主不会因失去部分汁液而死亡,从而反过来再影响昆虫的生存。

四、昆虫有惊人的生殖能力。一只雌虫所产的卵超过100各的并不少见,有的多达1000个。群栖性昆虫产卵数还要大得多,最多的是非洲的几种白蚁,其后蚁一天就产卵15000个以上,且持续数年很少间断。

躯体小、发育快两者联系起来,便使昆虫具备了有极高繁殖率的重要条件,即使在环境多变、天敌众多的自然条件下,自然死亡率高达90%以上,也能保持一定的种群数量。

昆虫与人类一般认为最古老的化石昆虫发现于中泥盆纪的岩石内,即在地球上的历史至少已经有3.5亿年。人类的出现,大概在近古代的第三纪,距今仅100万年。在人类出现以前,昆虫已和它们所栖息环境里的动、植物建立了密切关系,并已有悠久的历史。人类出现后,昆虫和人同样产生了密切的关系。从对人类的经济利益观点出发,可以把昆虫分为有害和有益的两类,即害虫和益虫。

对人类健康和国民经济有直接影响的重要害虫数以万计。对于栽培植物,没有一种不受到昆虫的危害。仅我国记载,水稻害虫约300种,棉花害虫300种以上,苹果害虫160种以上,桑树害虫约200种,贮粮害虫100种以上。

尽管人们以最大的努力进行防治,但全世界仍有20%的农产品被害虫毁掉。昆虫对人畜健康的影响,有的是体外寄生的吸血昆虫,如蚊子、跳蚤、虱子、牛虻、刺蝇等,有的是体内寄生物,如寄生在马胃肠中的马胃蝇幼虫,寄生在牛背部皮下的牛皮蝇幼虫,后者能将牛皮穿孔。有的能传播病害,如马的脑炎(病毒),鸡的回归热(螺旋体),牛、马的锥虫病、焦虫病(原生动物),犬的丝虫病(蠕虫)等都是分别由各种吸血昆虫及蜱螨传播的。

人类的很多疾病,如疟疾、鼠疫、斑疹伤寒、黄热病、睡眠病等也都是昆虫传播的。至今,在热带每年仍有成千上万的人死于疟疾、睡眠病及其他昆虫传播的疾病。

有益的昆虫也不少,它们为人类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家蚕、柞蚕、白蜡虫、五倍子蚜虫、紫胶虫、洋红虫等昆虫为我们提供了大量的蚕丝、白蜡、五倍子、紫胶、洋红等工业原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