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时居湘潭雨湖旁,每至中秋前后,月光皎皎的夜晚,上、中、下三个大湖中,便穿梭着一只只采菱的小船。采菱人一边采摘水中的菱角,一边哼着优美的歌儿,令人陶醉。这样的场景在古诗中随处可见:“秋风日暮南湖里,争唱菱歌不肯休”(唐·成昱《采莲曲》);“郎听采菱女,一道夜歌归”(唐·李白《秋浦歌十七首》)。而在白日的街市,生菱角、熟菱角的叫卖声此起彼伏,芳香飘溢,令人口角生津。
菱,一名芰,俗称菱角,属一年生水生草本。夏末秋初开花,花单生于叶腋,或白或淡红,映着水光,清丽洁雅,因此赏菱花,颇为人所注重,“何时得向溪头赏,旋摘菱花旋泛舟”(唐·薛涛《菱荇沼》);“满塘秋水碧泓澄,十亩菱花晚镜明”(唐·韦庄《三塘东湖行》)。
满塘菱花照水,如一面巨大的镜子,美不胜收。古时的铜镜,即称为菱花镜,这是因为铜镜映日则发光影如菱花,旧说,“镜谓之菱华(花),以其面平,光影所成如此”(《坤雅·释草》)。庾信的《镜赋》中说,“照日而壁上菱生”。
菱花开后,菱角渐熟,论形状,有两角菱、四角菱;论色彩,可分为乌菱、青菱、红菱。菱之角,尖锐而硬挺,采摘时稍不留意则会伤手。清人范云鹏在《采菱曲》中写道:“采莲莫乐菱,菱角刺依手。”
古今画家都喜欢画采菱图,盈盈一水,有荷有菱,有船有人,兼及山水及人物,画家很可以一逞才情。而采菱人多为女性,便带一点儿仕女画的味道。清代画家金农在《赵承旨采菱图》中题款曰:“吴兴众山如青螺,山下树比牛毛多。采菱复采菱,隔舟闻笑歌。王孙老去伤迟暮,画出玉湖湖上路。两头纤纤曲有情,我思红袖斜阳渡。”
也有只画菱角的画幅,或者搭配一点儿别的物件,当属花鸟画的范畴,如金农的《菱芋》,以“两头纤纤菱角粗”的菱角配以芋苗,亦颇具生活情趣。当代画家王奇寅在《怎样画蔬果》一书中,介绍了菱角的画法:“乌菱用墨或赭黑色按其形用两大笔合成,再以小笔浓墨画菱脐,加柄、添尖。红菱的画法与乌菱一样……”将菱角独立入画,画家一般都画两角菱,如唐云的一幅菱角图,图中参差摆放着三只红菱、两只青菱,以曙红和汁绿写成,明暗凸凹自见,笔触老到。题款为:“两头尖尖出水新,南湖西湖一般菱。画来醉眼模糊未,红红绿绿自分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