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艺术煮文嚼画
34610300000040

第40章 听取蛙声一片

青蛙是一种可爱的小动物,尤其是农家,对它更是喜爱。它是害虫的天敌,对于保护庄稼,赢得丰收,是功不可没的。辛弃疾在《西江月·月夜行黄沙道中》说:“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自古及今,咏蛙的诗句很多,如:“薄暮蛙声连晓闹,今年田稻十分秋”(宋·范成大《春日田园杂兴》)。“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宋·赵师秀《约客》)。“雨过浮萍合,蛙声满四邻”(宋·苏轼《雨晴后步至四望亭下鱼池上》)。“惟有蛙声听不厌,诗家留此作笙歌”(明·郭诩《题〈青蛙草蝶图〉》)。

但历代画家画青蛙的却不是很多,能画得形神俱妙的则更少,齐白石可称此中翘楚。

齐白石出生于农家,对于青蛙自小便耳濡目染,十分熟悉其形体、动作。小时候,常用棉花作饵,诱钓青蛙,以至于在晚年犹念念不忘当时的情景。他画蛙,是经过多年研习始达到神形兼备的境界。他曾说:“蟹是有壳的,蛤蟆是无壳的,若画蛤蟆的身子和腿同螃蟹一样,那算什么艺术呢?”因此他画的蛙,无论跳跃、游泳、捕捉、鸣叫,皆鲜活如生。特别是前腿和后腿,能凸现出肌肉的质感,令人叹绝。

齐白石画蛙,第一笔以托笔画头,然后在头后部左右两笔画蛙背,至尾根部;用淡墨勾出鼻、口、腹及眼眶;中锋写后腿第一节,一条伸一条收,顺势画第二节、第三节;再画前腿,细而短,有四趾;最终以焦墨点睛。

有一次诗人艾青请他画从来没有画过的构图,“他走到画案旁边画了一张水墨画:一只青蛙往水里跳的时候,一条后腿被草绊住了,青蛙前面有三个蝌蚪在游动,更显示青蛙挣不脱去的焦急”(艾青《忆白石老人》)。题款为:“青也吾弟。小兄璜。时同在京华,深究画法。九十三岁时记。齐白石。”

他画过许多蛙画,誉声多多。人们往往把他画的蛙,与他画的虾、蟹并称为“三绝”。

在他八十五岁时,他画了—个条幅:四只青蛙在岸上欢跳,看着水中的几点蝌蚪,其意殷殷,题款:“在公为公,在私为私。”多有意思,捉虫和护卫后代,公私分明,界线是十分清楚的。

老人曾谈到作画的体会:“画粗笔写意画,能表达物象的精神,是极难的工作。”

他说到也做到了,殊为不易。

画蛙名闻于世的,还有一位已故的上海老画家来楚生。谢稚柳先生曾谓:“来先生介于吴昌硕、齐白石之间,笔墨凝重,别创新格。”此话不虚。他画的水墨青蛙,以浓淡墨写蛙背、蛙腿,以淡墨线条勾头、口、眼、鼻和腹。这些蛙往往方头大腿,透出一股拙味,很为人称道。来楚生的画简洁至极,无论构图,无论取象取景,都以精少取胜。他常用的闲章是“少得多感”“少则得”“宁少许许”“惜墨如金”,可以窥探到他的艺术主张,他的蛙画往往画一蛙或两蛙,涂几片草叶作配景,大片地布白,给人思维的空间很大。

潘天寿画蛙,以有质感的线条勾出蛙体各部,以墨蓝和墨绿染之,再用重墨点皮纹。小小的蛙,与大块的石头及石头边的树叶草叶作对衬。题款为:“江南水满田,蛙阁阁,声连天,歌颂禾黍丰收,年年复年年。”他还在另—幅蛙画中,题曰:“一天烟雨苍茫里,两部仍喧鼓吹声。”

可惜,如今人们钟情于美味,大肆捕杀青蛙,以饱口腹。有一位画家作《竹笼囚蛙图》:群蛙挣扎呼喊于竹笼之中,痛苦亦愤怒。题款曰:“捉虫护禾稼,鼓吹夺丰收,叱尔无知者,何故将我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