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在端午节这一天,还喜欢在门上和家中张挂钟馗画像,据说可以驱鬼辟邪。清代的柴桑在《燕京杂记》中说:“(端午节)前数日,肆间用黄纸盖朱印,或绘天师、钟馗像,或五毒之形,人购而粘门上,以逐祟恶。”诗人魏收在《五日》诗中写道:“辟兵书鬼字,神印题灵文。”
为什么在端午节要张挂钟馗的画像呢?在《唐逸史》及其他典籍中,说钟馗在唐高祖武德年间,入京应试高中状元,但因相貌丑陋而被除名,他一怒之下触阶而死。高祖感动之余,便赐绿袍厚葬之。钟馗死后成神,曾替唐玄宗捉鬼,后世便将他尊为捉鬼的鬼王。钟馗为唐玄宗捉鬼的故事,见于《补笔谈》卷三。
唐宋时张挂钟馗像以驱鬼魔,是在岁末。“岁除,画工献钟馗击鬼图”(《五代史》)。“近岁节,市井皆印卖门神、钟馗、桃板、桃符”(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而于端午节悬挂钟馗像,应起于清代。在清人《沙河逸老小稿》中,有一首诗叫《展重五集小玲珑山馆分赋钟馗得踏雪图》,这本书刊于乾隆二十二年,记录了诗人们在端午节咏钟馗画钟馗的习俗。
世称五月为“恶月”,天气湿热,病疫流行,古人认为这都是恶鬼作怪,故请出钟馗来弹压、剿灭,应是端午节张挂钟馗像的原由。清人卢毓嵩在《钟馗图》诗中写道:“榴花吐焰菖蒲碧,画图一幅生虚白。绿袍乌帽吉莫靴(一种皮靴),知是终南山里客。眼如点漆发如虬,唇如猩红髯如戟。看尽人间索索徒(恐惧之人),不食烟露食鬼伯。”
自唐以降,画家极喜欢画钟馗,清代此风更盛,高其佩、李方膺、华岩、罗两峰、任伯年等画家,以钟馗为题材,泄心中不平之气。华岩画《钟馗图》并题诗云:“老髯袒巨腹,啖兴何其豪。欲尽世间鬼,行路无腥臊。”任伯年在一幅《朱笔钟馗》画上题道:“少小名惊翰墨场,读书无用且佯狂。我今欲借先生剑,地墨天蒙一吐光。”
直到今天,钟馗仍是画家喜欢描绘的对象。老友何浩中善画人物,他以大写意画的钟馗,巨目墨髯,红袍乌帽,身背一剑,称得上是威风八面,咄咄有气吐万里之势,颇为人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