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宗教佛的故事
34615400000025

第25章 一枝白莲出尘来

去年七月,一个炎炎夏日,我走进庐山西侧五老峰下的东林寺。

十多年前,我的一个学生抛弃了原有的生活,穿上一领衲衣,走进了寺庙,给他的同学和同事们留下一串长长的问号。我听说他一直就在东林寺。利用这次庐山旅游的机会,我顺便前来看他。

这一天寺里正举行佛七法会,到处是香烟燎绕,耳畔皆佛号绵绵。寺前的水塘里,洁白的莲花含苞吐蕊,无数的人们围绕在莲花的四周,东林寺沉浸在一片西方极乐的境地之中。我不由想起一千多年前在这里发生的事情。

东晋安帝元兴元年(402)七月,这里也是这样香烟燎绕,也是这样佛号绵绵,池中的莲花也是这样放出阵阵迷人的清香,慧远法师与他的道友刘遗民、雷次宗等一十八位当今名贤发愿创立白莲社,于无量寿佛前建斋立誓,专心念佛,共期死后往生西方阿弥陀佛净土世界的日子。

誓词是刘遗民写的,这位有着名士风范的文豪在誓词中写道:

夫缘化之理既明,则三世之传显矣,迁感之数既符,则善恶之报必矣,推交臂之潜沦,悟无常之期切,审三报之相推,知险趣之难拔,此其同志诸贤,所以夕惕宵勤,仰思悠济者也……

刘遗民是写骈文的大家,他的文风继承了汉魏六朝以来词章工整、词面华丽的特点,然其意蕴深远,音韵幽切,是一篇不可多得的传世之作,更是一篇佛教莲宗的发刊宏论。誓毕,白莲社的倡导者慧远发话说,当今社会,满目疮痍,人心不诡,世风日下,唯有西方净土,清净安逸,其一草一木,无不令人向往。于是,当下一十八人对着阿弥陀佛像共同发誓,口中念佛,心中观想,期望久而日深,必能往生西方净土世界。

这时的慧远已是一位六十八岁的老人。

后来加入白莲社的人又陆续增加到一百二十余人。中国佛教之净土宗自始开宗,而其开创者慧远成为净土宗的开宗人,庐山东林寺也成为中国净土宗的发源地。从兹以往,净土宗成为生活在苦难世界中的人们一种崇高的精神追求。慧远后来又进一步倡导以罪福报应导俗和以禅观念佛的见解,这些见解对于后世净土宗的发展有着十分深远的影响。

慧远第一次认识佛教,是在他二十一岁那一年。以此之前,他随着舅舅令孤氏从他的家乡山西楼烦(今宁武附近)游学来到洛阳。在此期间,他得知著名隐士范宣子正在江西南昌的一座深山里过着隐居的生活,这种不问世俗的生活使他十分向往,于是,他计划南下,与范宣子一同隐居。中原战乱,交通不畅,慧远不得不暂时滞留在太行恒山。而此时道安法师正在那里宣讲《般若经》,于是慧远便决定暂时留在这里,聆听道安的讲授。谁知一堂课听完,他被道安法师渊博的学识和《般若经》的博大精深以及深邃的意境深深地打动,慧远顿时感到,过去所学的儒道与佛法相比,实在如同秕糠一般。于是,他拜倒在道安的膝下,成为道安的一名出家弟子。由于他的天然颖悟,很快得到老师的赏识,道安逢人便夸他的这位弟子,说将来能让佛教流布于全中国者,非慧远莫属矣。

孝武帝太元三年(378),前秦符坚部将攻入襄阳,道安被符太所拘,于是,不得不将弘佛的重任寄托在追随自己二十五年之久的慧远身上。慧远决定前往罗浮山一带弘法。途经浔阳(今九江),偶见庐山雄姿,顿时生爱,再加上友人的盛留,于是便滞留于庐山脚下的西林寺,并开始倡导以观想之法念佛。

慧远的名声很快在浔阳传开,一批批当今名士前来西林寺拜访慧远,其中不泛达官贵人,此时的西林寺已不能容纳这越来越多的来访者。不久,江州刺史桓伊特意在西林寺东为慧远建一座新的寺院,名东林寺。慧远有了自己弘法的道场,从此他足不出山门达三十年之久。在此期间,他除继续倡导观想念佛外,并开创译经道场。他亲自译经写经和讲经,还专门延请一些在当时很有名望的译经师前来东林寺来共同探讨佛经中的学术问题。

由于佛教开始在中国境内大范围推广,敬佛附佛之风盛行,僧人的社会地位迅速攀升,这就必然引起关于沙门是否可以凌驾于王者之上的一场大争论。慧远认为,沙门并非朝中之人,沙门穿着也非朝中之服,因此可以不必致敬王者。

慧远善于与各种人打交道,每有来访者,必热情相接,客人走时,必热情相送。不过,每次送客,脚步必止于山门前的虎溪一侧。

据说有一次来访的客人是江东名将谢玄之孙、在当时名噪一时的青年诗人谢灵运以及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陶渊明。三人就儒释道的一些问题展开争论,不觉已至黄昏。谢、陶二人起身告辞,慧远起步送行。走到山门口,三人仍在激烈争论,不觉过了虎溪。忽然一只猛虎从山门后窜出,一声咆哮,谢、陶二人猛然一惊。慧远笑说,二位莫惊,这是我的门头,因见我今天送客过了虎溪,故此咆哮。三人不禁同时大笑。于是,这一幕也为后人留下了“虎溪三笑”的典故。今东林寺内有“三笑堂”,内供慧远法相,两边联曰:虎溪聚三人,三人三笑话;莲池开一叶,一叶一如来。

晋安帝义熙十一年(415)岁末,慧远念佛入定,直到十七天后方才出定。人问他定中境界,慧远说,定中到了西方极乐世界,并亲见到阿弥陀佛。人便知道,慧远离世之日已不远了。果然,半年之后,慧远往生西方净土,享世寿八十二岁。

离开东林寺的时候,天下着小雨。学生送我和朋友走出山门。过了虎溪,学生的典故也正好说完,于是顺着古人的语境,我也随口胡粘了一句:虎溪聚三人,三人三把伞。学生接着说:伞下各一人,一人一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