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学心理关键词影响你的一生
34632200000086

第86章 习惯及其重要性

6.好习惯之三:正向思维的习惯

正向思维的习惯是指凡事都从好的方面去想,或者善于以资源取向的方式去解释事情的一种积极乐观的思维习惯。

与正向思维习惯相反的是消极或者否定性思维。有这种思维习惯的人,无论遇到什么事情,都会习惯性地往坏处想,认为遇到坏事一定是他们的命不好,遇到好事则一定是碰运气。

他们认定自己与好事无缘,认定自己永远不会也不配拥有真正的好运。

以大家都熟悉的“沙漠中的半杯水”的故事为例,那个因为见到半杯水而欣喜若狂,大叫“太好了!这里还有半杯水”的人,便是一个有正向思维习惯的人;而那个因为见到半杯水反倒沮丧万分,并且叹息“太糟了,只有半杯水”的人,便是一个有负向思维或者说是消极思维习惯的人。

再如同样是下岗,有积极思维的人会在短暂的痛苦之后把这解释为:有了新的尝试机会,有了新的自我认识的机会。而一个有着消极思维的人则可能陷入长久的痛苦中无法自拔。

两种思维习惯或说信念导致两种人生体验、两种精神状态、两种心理健康水平,有些时候,甚至会导致两种截然不同的人生经历。

尽管绝大多数时候我们可以把握自己的命运,但是,在一些特殊的时期或者时刻,如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像汶川地震)或者巨大的社会悲剧(像“文革”)降临之时,个人能够左右环境的力量微乎其微,这种时刻,有否正向思维的习惯,就不仅仅关乎人的心情而是关乎人的命运。

如果说在心理障碍患者的性格特征中有什么规律可循的话,那么,缺乏正向思维的习惯便是其特点之一。

他们那种不论遇到什么事都往坏处想的习惯,使他们的生活充满了烦恼与不幸,也使和他们相处的人充满苦恼。

和一个有消极思维的人相处是一件非常容易让人疲惫的事。因为他们那种能在任何信息中找到不利因素的意志实在太强了,除非和他们相处的人有坚强的意志,否则要不被他们的消极思维腐蚀情绪是很难的。

有很多人认为,一个人的思维习惯是不可改变的,以为乐观或者悲观是天生的,其实不然。除了极少数人的确有一些先天素质的问题并且有时候需要药物的辅助治疗,绝大多数人的思维习惯都是后天养成的。

如父母的教养方式、老师的态度或者创伤事件等,都有可能对人的思维习惯产生重大影响,对大多数人而言,消极思维习惯是一种习得性无助。

但是,别人的影响能否对一个人最终产生作用,却取决于每个人自己成人后的选择。

我的临床实践证实,如果一个人愿意并且付出切实的努力,那么,他是完全可以重塑自己的思维习惯的,是完全有可能具备明媚的阳光心情的。

我曾经见过这样一个个案,那是一个已经参加工作的女孩子,她因为人际关系出了太多的问题前来咨询。她不明白为什么每次初次交往时,大家很快就能和她很好,但是一段时间后,就都远离她。

她有一对总是抱怨的父母,天天听着他们对生活的抱怨,使得她也成为一个喜欢抱怨的人,但是现在她意识到这不仅影响她的人际关系,而且影响到了她的发展,她很想改变自己,可是真正做起来又感觉非常难,因为她已经养成了抱怨的习惯,抱怨已经成为她面对生活问题的条件反射。为此,她恨自己又恨父母,并进入一种恶性循环:既厌恶总抱怨的父母和自己,又总是欲罢不能地抱怨父母和自己。

很多年了,我一直记得那个个案,记得那个女孩子几乎是喊出来的那句话:“我和这样一对怨男恨女生活了一辈子,我还怎么可能喜欢这个世界呀!”那个呼喊里充满了绝望和无助。

不喜欢抱怨,可是又欲罢不能地要抱怨,这个女孩子已经陷入了恶性循环。那么,抱怨会给我们带来什么?

抱怨会腐蚀我们自己和他人的心情,他人听多了我们的抱怨,出于自我保护,一定时候就会开始疏远我们,而我们自己是逃不开自己的,因此,常常就陷入抱怨和自我抱怨中无法自拔。

抱怨是非常浪费能量的,既浪费自己的又浪费别人的。因此,总抱怨的人就会既缺乏内在资源又缺乏外在资源。

这类悲剧有没有可能从根上加以避免或者预防呢?

其实完全可以,关键就看大人愿不愿和肯不肯做。

我的建议是:大人要学习在餐桌上播撒阳光。我们可以用的方法是:每天的餐桌上,爸爸妈妈先讲一个他们见到的美好的、快乐的、幽默的事,然后让孩子也讲一个,这样的习惯如果养成了,就会给孩子奠定阳光基调。

这样的孩子是最能够经风雨见世面的孩子,因为他对这个世界有信心,他就敢于去闯这个世界;因为他相信人性的美好,他就能够信任并且欣赏别人,而被他信任与欣赏的绝大多数人也一定会回报他信任与欣赏。

而这样的人生是最容易进入良性循环的!